長亭外古道邊,無人不知的《送別》歌,作者是位才華橫溢的富二代

2021-01-13 鏽劍

提到李叔同,或者弘一法師,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但要說到有首歌的歌詞「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恐怕每個人都會哼上幾句。如此優美的文字,尤其最後一句「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簡直就是字字珠玉、入木三分啊。這首傳頌至今的歌叫《送別》,填詞作者是近代大才子李叔同,他既是一位藝術巨匠,又是一位得道高僧,無論是在文學、音樂、繪畫、戲劇、書法、教育、佛學等,他在所涉及的每一個領域都做到了極致。

大家熟知的豐子愷、潘天壽等大師,都是李叔同的學生。這位中國近代史上的傳奇人物,在其盛名抵達巔峰之際,卻選擇拋妻棄子,遁入空門,於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為僧。在出家之前,還曾在虎跑嘗試了17天的斷食,以此修煉身心、磨練意志,並寫下《斷食日誌》。如今在杭州虎跑公園內,闢建有「李叔同弘一法師紀念館」,在後山上,還有一座弘一大師舍利塔,供後人緬懷。

西湖南線的虎跑公園,除了著名的虎跑夢泉外,曾經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寺院原稱大慈寺,後改稱定慧寺,又因虎跑泉而被稱為虎跑寺。如今的虎跑寺早已不復從前的規模,羅漢堂、鐘樓依舊故我,卻沒了主持的僧人。唯有寺旁的虎跑泉,一如既往地潺潺流淌……。走進虎跑公園,穿過虎跑史話館,登上長長的石階,就來到了李叔同弘一法師紀念館,紀念館石碑上的字由啟功老先生所題。

步入紀念館內,迎面可見弘一法師的塑像,他手握經卷、神態安詳地望向遠方,充滿了莊嚴與慈悲。塑像上方有橫匾,題「以戒為師」。館內展品介紹了李叔同的生平事跡及出家史,展示了他的藝術成就、佛學造詣等。展櫃內有李叔同撰寫的一些詩詞歌曲和珍貴照片,他用過的書籍、印章和手絹等實物,以及字畫作品等。

李叔同於1880年10月23日出生於天津,是當時的富二代,自幼飽讀詩書,興趣廣泛,漸漸成長為中國近代史上公認的通才和奇才。紀念館的牆壁上展示著李叔同早年演繹京劇《黃天霸》的劇照、以及木炭畫《少女像》、油畫《女》、水彩畫《沼津風景》等等。

李叔同也被譽為中國近現代音樂啟蒙者,一首創作於1914年的《送別》久唱不衰,至今廣為傳唱。這幅油畫為漫畫大師豐子愷畫的李叔同出家前的像,以五線譜為背景,上書「藝壇巨匠」,兩側為《送別》的歌詞。

虎跑是弘一法師的出家地,也是弘一法師人生的轉折點。1942年秋,弘一法師在彌留之際,寫下「悲欣交集」臨終絕筆。寥寥四字,無窮玄機,是大師一生的真實寫照。李叔同,或者說弘一法師充滿傳奇的一生,非本文篇幅所能及,故僅就館內陳列略述一二。

在紀念館的後方,虎跑公園的後山上,有一座杭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弘一法師舍利塔。弘一法師於1942年10月13日圓寂於泉州,之後弟子豐子愷因大師出家於虎跑寺,將部分靈骨自泉州請來歸葬於虎跑。最初毫無碑記,後又籌資建立弘一大師舍利塔,馬一浮為其書寫塔銘。

時光飛逝,如今這座舍利塔塔身早已苔痕斑斑,成為市級文物。塔後竹林繁茂挺拔,四周環境清新幽致。對於這位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化藝術之大成者,恐怕只能用一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來贊喻了。

相關焦點

  • 淺談《送別》——長亭外古道邊
    《送別》 弘一法師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曾經,《送別》只是小學時的一首兒歌(難以想像),覺得朗朗上口。後來,《送別》是一首歌詞,描述了那種長亭外古道邊的畫面,也說出天涯地角,知己零落的悲哀。
  • 長亭外,古道邊,似水流年,一曲情深意濃!——《送別》
    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別》歌詞李叔同版送別(廣泛版本)詞: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 長亭外,古道邊,一曲送別不相見
    任何歷史的轉折點,人的生命都如草芥,這是個必然過程,一個王朝倒下,另一個王朝只有踏著前面的屍體,走出一條血淋淋的路,才能慢慢穩定,實現歌舞昇平!臨行前一晚,上海少有的雪花紛飛,天地間白茫茫一片。李叔同和許幻園對坐,無語。濃濃的愁緒籠罩在屋子裡。福基彈琴,李叔同唱歌,一曲《送別》送給即將遠去的朋友,祝福吉兇難料的許幻園能得償所願,早日回到上海,繼續過詩酒清茶的平靜日子。
  • 長亭外的李叔同,古道邊的土方車
    早上出門聽廣播,音樂臺正在播放樸樹演唱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歌有很多版本,最著名的是童聲合唱,因為本身就是學堂樂歌嘛。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為什麼一讀就淚流滿面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為什麼這麼美的句子,一讀就淚流滿面。只因這短短的一句話,每一個字都代表著離愁別恨。歌詞的出處這句歌詞出自近代李叔同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古道,送別故人,萋萋芳草仿佛延伸到了天邊。
  • 【音樂經典】《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送別》,是一首由李叔同作詞的歌曲。歷經數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送別》的歌詞類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但意思卻能平白易懂。陳蓉暉 小提琴《送別》龔爽 民歌版《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在寫《送別弘一法師在俗時,「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許幻園的;有年冬天,大雪紛飛,當時舊上海是一片悽涼;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仿佛也沒聽見。
  • 拇指琴經典離別歌曲丨特別版《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送別》是一首怎麼的歌呢?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在俗時,有年冬天,大雪紛飛,好友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很久,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畢業歌最想唱的還是這首《送別》……
  • 是什麼讓這首詞安靜的心痛: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送別》真是一首太特別的歌,所有的大咖翻唱都有著自己的獨特的味道,每一次都足以讓人淚如雨下
  • 佟瑞欣:「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但『改過自新』四字範圍太廣,若欲演講,不知從何說起。今且就餘五十年來修省改過所實驗者,略舉數端為諸君言之。總論者即是說明改過之次第:1、學 須先多讀佛書儒書,詳知善惡之區別及改過遷善之法。倘因佛儒諸書浩如煙海,無力遍讀,而亦難於了解者,可以先讀《格言聯璧》一部。餘自兒時,即讀此書。皈信佛法以後,亦常常翻閱,甚覺其親切而有味也。此書佛學書局有排印本甚精。
  • 趙孟頫行書集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李叔同心中傷感、悲涼、不舍、祝福、回憶交織,於是仿照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旅愁》的旋律(《旅愁》的旋律取自19世紀末期美國作曲家奧德威創作的《夢見家和母親》),填寫了《送別》一詞!《送別》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韓磊演繹的這首《送別》,原曲竟是「中日美」三國混血!
    二十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七八十年代,這首歌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電影的熱映讓這首歌曲更為膾炙人口,傳唱不息……視頻:《城南舊事》插曲《送別》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在葉子悠揚悲愴的琴聲裡,李叔同含淚寫下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可以說,這首《城南送別》,是李叔同用苦痛蘸著淚水寫成的,也正因此,他才打動了無數人。這首歌曾讓樸樹唱到半道,痛哭流涕,情不能自抑;也曾讓高曉松感嘆此生若譜得此曲,死而無憾;也讓姜文久久不能釋懷,多次引用到自己的作品裡······       在寫下這首《城南送別》不到四年後的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為僧,皈依佛門,法號弘一。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句歌詞雖然不是詩詞,但比詩詞美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其實詩詞歌賦是算在一起的,也就是說詩詞其實在創作的時候,就是用來唱的。直到元朝之後,才將曲這個形式單獨分出來。到了清代,就有一位大師橫空出世,在詩詞歌賦這方面有著極大的天賦,而最好的證明就是,他留下了一首送別詩——《送別》。
  • 「長亭外,古道邊」這首離歌人人會唱,他的作者為出家拋棄了妻子
    一首傳唱大江南北的驪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述說了多少離別的憂愁,而它的作詞者李叔同正是這座蓮花紀念館的主人。李叔同祖籍平湖,出生於天津富貴之門,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也是著名音樂家、書法家、中國話劇的開拓者更是一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傳奇一生在平湖李叔同紀念館中通過照片的形式一一地呈現在眾人眼前。
  • 大雄捨不得老師走,一首《長亭外古道邊》送老師離別,看哭了
    大雄捨不得老師走,一首《長亭外古道邊》送老師離別,看哭了 原標題:大雄捨不得老師走,一首《長亭外古道邊》送老師離別,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李叔同歌聲中的家國情懷
    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此歌以「夢」為題,敘寫了夢幻般的人生歷程。自嬰兒時代的衣食苦累,乃至成人辭親遠遊時的叮嚀囑咐,滿篇抒寫著天涯遊子對母親深恩的懷思。感懷李叔同故土離別之情,最為大眾熟知的,當屬其於1914年所作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 歌詞欣賞—送別
    鏡湖文學社微信 | swjtu-jhwxs點擊標題下方交大鏡湖添加關注--詞: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複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首尾呼應,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
  • 老狼給同學們播放樸樹演唱版本《送別》,並講解歌詞變遷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李叔同版送別(廣泛版本)詞: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畢業季有那麼多的歌,李叔同s《送別》已經唱了一百年了
    每當「長亭外,古道邊……」的旋律響起時,他總是讓人們想起他們可以再見或再也見不到的朋友,一首歌《送別》告訴我們,人生就像一場夢,離別的悲歡離合,唱了一百年,延續了很久。在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在芳草碧連天古道旁。晚風吹柳笛聲和夕陽山外山。天涯海角,朋友半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