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的人都用「輩分」取名,現在為何卻很少見了?原因很真實

2020-12-28 小小小鬼王說歷史

今天,00後和90後群體中,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們的父輩和祖輩的名字總能找到相似的規律,只要一聽到名字,不管年齡相差多大,就知道它是什麼輩分,只要他們名字中的第二個字是一樣的,就是一個輩分。但是這條法則並不適用於自己和他們的兄弟姐妹,原因何在?這是因為現在很少人用「字輩」來命名。

字輩實際上屬於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禮」制,中國人講究「飲而思源」以傳世,所以做字輩排列就是為了讓後人了解自己的家族和祖先。誠然,我們應該告誡後人「尊長」。字輩文化,在中國已有千年歷史。而且最正式的字輩譜寫始於唐朝,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主持將韓氏字輩譜寫完成後,逐漸盛行並流行開來。

詞譜,最初是用「詩體」,或稱「類詩」。由於字輩譜寫講究「對稱性」而不講究「韻律性」,所以只能稱為類詩。

老一代的人就不那麼傳統了,老一代的人總是教育孩子要懂規矩重禮俗,但越是這樣,接受了社會上五花八門的新觀念的年輕人就越是反對,其中就包括取名字。當然姓也是不可隨意改變的,如果姓的時代也是嚴格固定的話,那麼就很難按自己的意願取出最好的姓。所以,許多年輕人對於傳統觀念並不嚴格,寧可放棄用傳統自由來命名。

由于姓氏文化的影響,過去的家族之間都十分重視自己的家風,因為家族之間往往會有重要的利益關係,特別是貴族和富商家庭。

但現在,不管是官場還是商場,家族聯姻往往仍是一塊絆腳石。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人來到大城市便安頓下來,並離開了家庭。所以孩子們的名字也自然不再以傳統的字輩命名了。

現代人們不再把老一代按字輩命名,其實本身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歸根結底,古代封建社會的許多民間文化,與現在思想開放的社會有很大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喜歡以字輩命名的人可以繼續以字輩命名,不喜歡的人也可以自由選擇,不必在任何事情上都要遵循傳統。你覺得這是什麼意思?

相關焦點

  • 曾紅極一時的「輩分取名」,為何現在不流行了?原因很現實
    那你知道曾紅極一時的「輩分取名」,為何現在不流行了嗎?三點原因很現實。 為何現在「輩分取名」越來越少了? 1)年輕人宗族觀念弱 現在的年輕人思想都比較開放,追求個性,不再拘泥傳統的教條禮節,辦事也不再全按照傳統習俗來,宗族觀念變弱。
  • 現代人取名,為什麼用輩分的越來越少了?
    對於我們上世紀90年代前生的人來說,相信大家都一樣,名字中還是會加輩分的,90後出生的人大多都不會再用輩分了,有些甚至家族輩分不再往下續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受字輩觀念的束縛,對於名字便沒了那麼多講究,只求朗朗上口就好,所以類似婷婷、靜靜、強強這樣通俗簡單的名字越來越多見。
  • 關於輩分取字取名,敬亭後裔曹璟如
    文:曹璟如這個景字輩和原來的輩分已經沒有關係了!現在都是隨意性的取名。過去一個家族裡的輩分和字輩都是十分嚴格而又非常莊重的事。一般排字輩時,都是要組織族長等一群族中權威,一起到家族祠堂裡舉行一次儀式。少不了燒香叩拜,然後,從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字庫盒子裡,讓長輩(族長)摸出一組四個字的排輩來!當然這個字庫盒子裡肯定不會有已經知道的祖輩上中間或已經取過(用過)的字的。當然這些字的排列,也不可以是一眼看上去就是平輩的字。
  • 古人喜歡「按輩分取名」,為何現代人卻不願意了呢?原因很現實
    人的稱號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姓氏,一個是名字。姓氏可以選擇父母任意一方,但一般都隨父姓,畢竟古代的社會構成就是這樣,女子沒有地位,也就沒有話語權。不過,古人取名字卻十分講究,無論是皇室貴族還是尋常百姓,都喜歡按「字輩」給子孫起名,尤其是一些傳承許久的大家族,更是嚴格遵循這一不成文規定。
  • 光宗耀祖世代永昌,按字輩取名太土!拋棄傳統的背後是觀念的改變
    相信大家都知道,上一輩人都是按輩分取的名字,一般弟兄幾個的名字都只有最後一個字不同,這不僅是傳統文化的遺存,也是家族傳承的一種外在表現。但遺憾的是,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這樣做了,即便是步入中年的80後和90後,他們也大多沒有按輩分取的號名。
  • 為何孩子取名不能「太大」?
    為何孩子取名不能「太大」?我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而中國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不說其他的,光是給孩子取名字就是很有講究的。別看名字只是一個人的「代號」,但是它卻將伴隨著人的一生,並且一個好的名字也可能會影響人一生的命運。
  • 最特殊的一個漢字,中國人取名都不敢用,用了會覺得羞於見人
    孩子出生後,父母為了取個好名字往往翻遍字典,有文化的父母更喜歡找比較冷門的字,但因為人口多,大家重名的概率依舊很高,畢竟有美好寓意的字眼,你喜歡用,我也喜歡用。 比如現在很多10後的名字,常見梓、涵、萱、雨、昊、浩、菲、墨、怡、靜、澤這些重複的字;再比如老一輩的名字裡,常見蘭、桂、芳、鳳、珍、建、新、國、華、民等。
  • 夫妻名字都一樣,孩子該怎麼取名?看看這一對做法,民政局都佩服
    前段時間在社交平臺上看到這樣一對新婚夫妻,看著兩人曬出的結婚證,不少人以為自己出現了錯覺,因為結婚證上夫妻兩人的名字一模一樣。不只是網友看著兩人的結婚證驚嘆不已,就連結婚登記處的工作人員都表示驚嘆,因為兩人的名字不僅姓氏一樣,就連後面的名字不管是字音還是字體都是一樣的。
  • 你家孩子會用家譜輩分排序的字取名字嗎?避免爆款重名尷尬,蠻好
    一般說來,以前老一輩,特別是山東那一帶,都流行有家譜,一代一代的名字都會有排序,取名字就按照家譜上來,不然會亂了輩分。我有個閨蜜,她叫她媽媽是娘,因為是從山東去的,她家裡就供著家譜呢,小時候我經常去她家時看見,還記得閨蜜和我說,家譜很重要,這樣知道自己祖宗是誰,叫什麼名字,不然以後取了重名都不知道呢。這好像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名字原來也是很重要的。
  • 張三丰與郭襄平輩論交,為何武當七俠輩分反而比滅絕師太低?
    有朋友問,《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與郭襄同輩論交,為何武當七俠的輩分比滅絕師太還低?金庸先生筆下人物之間的輩分,本就很亂,一般情況下,都是各論各的。……(新修版《倚天屠龍記》)其實不光是滅絕師太的輩分感覺比武當七俠高,少林派掌門人空聞大師、崑崙派掌門人何太衝等人,皆是如此。何太衝向張三丰行禮致賀。張三丰連聲道謝,拱手行禮。宋遠橋等六人跪下磕頭,何太衝也跪拜還禮,說道:「武當六俠名震寰宇,這般大禮如何克當?」
  • 被稱「一秒天堂」的無痛分娩,為何沒人用?麻醉師揭秘真實人性
    雖然很多人嘴上都說著母親是非常偉大的,但是當說到女人生孩子到底有多累時,有很多人卻是面露調侃之意:「不就是生個孩子嗎?能有多痛?每個媽媽不都這麼過來的嗎?想無痛分娩的女人就是矯情!」而每當聽到這樣的言論,寶媽們就會倍感寒心。
  • 取名風水講究,很多家長容易犯的七大禁忌,取好名順利一生
    取名除了要考慮八字五行外,還要考慮諸多禁忌。起名過程中,一定要反覆揣摩、嚴密推敲,才能構思到合適動聽、寓意吉祥的好名字。我們在取名時還需要注意哪些禁忌呢?1、忌用祖先或先賢名號漢族起名,用祖先或先賢名號是起名的大忌 。漢族傳統講究輩分,以祖先名字為名,不但打擾了輩分的排序,而且會被視為對祖先的不敬。
  • 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關於家譜裡的字輩
    眾所周知,字輩是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起名形式,像老一輩很多人名字都是按家譜起的,父姓+中間的家譜,家長起好最後一個字就好了,這樣的起名方式挺簡單省事的。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卻不願用這種方式給寶寶起名了,這是為啥呢?
  • 老一輩取名有避諱,確實在理
    文|秘籍君網上總有一些博主會收到網友的投稿,其中比較多又有趣的就是給孩子起名字,大家一起想總比一個人要更強。更何況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呢,這麼多人總會有更好的想法。很多網友也很困惑,以前的人經常會起帶著這些字的名字,倒也沒說有什麼說辭避諱。後來才看到解釋,這些只是泛稱,並不是說必須這倆字,而是有指代的含義。「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啥意思?老一輩取名有避諱,確實在理。
  • 明朝皇帝世系表(傳承、輩分、頭像、追尊)及其特徵
    其實,南明無法複製南宋半壁割據,根本原因在於明朝宗室眾多,為了皇位自相殘殺,才讓滿清鑽了空子。而南宋在「靖康之難」後,太宗一脈幾乎被一網打盡,僅剩康王趙構一棵獨苗,擁有繼位的「正統性」,這樣有利於凝聚力量,一致對外。明朝皇帝世系的最大特徵就是——輩分名字規整分明。
  • 為什麼現在的90後越來越不願生孩子?不是自私,原因很真實
    「我女兒也是,現在都32歲了,結婚4年了,一直不要孩子,還說兩人商量好了,要做丁克。」在地鐵上聽到兩位阿姨聊天,一個說自己兒子,一個說自己女兒,都是30歲以上的已婚人士,但是都不願生孩子。兩位阿姨好像找到了隊友,一起吐槽現在的年輕人,說現在的年輕人太自私,只掙錢給自己花,只懂得享受,連孩子也不生。
  • 看到《將夜》第二季後,才明白為何取名叫將夜了,原來有兩層深意
    看完《將夜》第一季後,終於迎來了《將夜》第二季,看到《將夜2》才明白為何取名叫將夜了,原來有兩層深意。第一層深意,看完《將夜》第一季後,其實也明白其中的一層深意。第一層深意就是永夜將至。然後這並不是一個傳說,而是真實發生過的,只聽聞傳說冥王每隔千年就發動一次永夜,讓人類滅亡,再重生,再發動永夜讓人類滅亡,如此循環往復,直到被夫子發現上次經歷過永夜的屠夫和酒徒,他們二人是唯一在上一次永夜中活下的人。夫子為了阻止永夜將臨守護人間,寧願與昊天作對,夫子在昊天的世界裡,雖然可以無視昊天的規則和法則,但是在昊天的世界裡仍然無法跳出因果。
  • 電影八佰觀感,無法代表老一輩人
    電影當中開頭一幕就是湖北保安團進行增援前線戰場,每個人戴著鬥笠,反觀日軍都是裝備精良;當日軍少許騎兵衝過來的時候,大家都顧著逃命,收攏的散兵和逃兵許多都存在著一種打仗是國軍的事,跟我們無關;在保衛四行倉庫中,逃兵們還想著逃跑,面對日軍的進攻也不敢還擊只想著躲著;日軍進攻,國軍防守,河對面的外國人看戲
  • 我國上古八大姓之一,但在現在卻非常少見
    都有著很深的內涵。而在這些姓氏中有一個姓氏它是大姓之一,但是現在這個姓氏卻非常少見,那麼這是什么姓呢?它就是嬴姓,這個姓氏曾經是秦國和趙國的國姓。可以說秦國和趙國是同宗同源。早在夏朝時期有一個人叫伯益,他就是贏氏的祖先。到到了周朝,周天子非常賞識秦非子便給予他封地,讓他掌管秦國。其實他真實的名字並不叫秦非子而是叫秦贏,實際上他姓贏。
  • 德雲社「四高」師爺,豪橫的輩分,卑微的地位
    提起德雲社,你想到的都有誰?是堂主郭德綱,還是有「三大愛好」的于謙;亦或是「五環哥」嶽雲鵬,大胖子孫越,郭麒麟,張九齡等。他們都憑藉自己的努力為觀眾所熟知。相對比其他的相聲演員謝晉的大學學歷是非常高的;謝金出生於曲藝世家,他的曾祖父為謝氏單弦的創始人,是根正苗紅的曲藝演員,這在其他相聲演員中也是非常少見的。而且謝金的輩分非常高,由於受到曾祖父的餘蔭,現謝金為僅存的文字輩的相聲演員,郭德綱甚至要稱其為師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