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祖世代永昌,按字輩取名太土!拋棄傳統的背後是觀念的改變

2021-01-20 圖書校對找茬

相信大家都知道,上一輩人都是按輩分取的名字,一般弟兄幾個的名字都只有最後一個字不同,這不僅是傳統文化的遺存,也是家族傳承的一種外在表現。

但遺憾的是,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這樣做了,即便是步入中年的80後和90後,他們也大多沒有按輩分取的號名。甚至有些年輕人都不知道,原來我們的祖輩們是怎麼取名的。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分析這背後的原因。

中國什麼地方還有家族觀念?答案有兩個,一個是極富裕的家族,他們因為掌握著巨大的財富,親戚也都混得不賴,或者沾了光宗耀祖之輩的光,因此他們更加注重家族傳承,自然在取名這方面還堅持傳統的做法,這也是他們彰顯家族榮耀的一種方式。

另一種就是極度封閉窮困的地方,這些地方由於經濟欠發達,思想也就比較守舊,不光是取名這事兒,在生活很多方面他們都延續著老一輩的傳統。這其中自然是有好的,也有迂腐守舊的,這是他們的選擇,我們無權過問。

輩分是以往我們家族內尊卑有序的標誌,可以說正是有輩分這個工具的約束,才使得家族這個小社會能夠井然有序。而現在,不是誰的鬍鬚留得長就說話好使,而是什麼都要看錢的臉色,這樣一來,沒錢的長輩沒了指指點點的底氣,而兜裡揣著大把票子的晚輩也不再願意彎下他們的腰。正所謂有錢就是大爺,有些人有錢了就想著當你的爺,你又哪裡來的勇氣還按輩分當他爺呢?

從前兩個人結婚,大多是來自附近不遠的村子,因此這種代代相傳的秩序一般都限制在一個相對較小的範圍內。而現在社會流動性大,村裡的新媳婦也許來自天南海北,更何況人們也不再世代固定居住在一處。

其次結婚年齡也被拉得很長,有的18歲就結婚,而有的三十多才結婚,這樣一來,輩分就亂了套了,已經當孩子他爸的人管一個剛出去的孩子叫叔的例子屢見不鮮。所以,在這樣的家族內,輩分的存在就顯得不太方便和合理了。

按輩分取名的傳統由來已久,古時候一般只有男子有姓名,所以我們常見的十六字或二十字的輩分專用字都比較適合男性,而如果把這些字硬用來給女孩子取名,就難免給取名造成困難。

現在大多數地方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小時候給孩子按輩分取一個名字,作為號名在家族內上族譜或其他祭祀活動時使用,然後再另外取一個符合自己想法的名字,作為自己學習、工作等主要社會活動的標籤。你是不是也有兩個名字呢?你還記得你的小名嗎?

相關焦點

  • 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關於家譜裡的字輩
    眾所周知,字輩是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起名形式,像老一輩很多人名字都是按家譜起的,父姓+中間的家譜,家長起好最後一個字就好了,這樣的起名方式挺簡單省事的。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卻不願用這種方式給寶寶起名了,這是為啥呢?
  • 古人喜歡「按輩分取名」,為何現代人卻不願意了呢?原因很現實
    不過,古人取名字卻十分講究,無論是皇室貴族還是尋常百姓,都喜歡按「字輩」給子孫起名,尤其是一些傳承許久的大家族,更是嚴格遵循這一不成文規定。有了「字輩」之後,家族管理也變得鮮明起來,一般來說,族長的權力是最大的,他們既可以分派任務,也能解決矛盾糾紛,就連財產繼承問題,也是族長說了算。
  • 樂活學院九二老師——按族譜字輩起名法
    輩次取名傳人皇室,最嚴格的恐怕要數明、清王朝。明代朱元璋規定,朱姓子孫必須由禮部起名。未得禮部命名者,則不能享受皇族待遇,凡皇族有人生子都即報禮部請求取名。清朝王室自康熙開始,按字輩命名,不僅規定了必用字,而且規定了第二字的偏旁,如雍正這一輩皇子,第一字皆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旁,如胤祖、胤祺、胤扮、胤禎等。雍正皇帝是第四子,正名胤杼。
  • 趙氏族譜裡的字輩是怎麼排的,你知道自己的字輩嗎
    自五、六十年代以後,世人對字輩譜變得陌生,這種現象在年輕一代更是明顯。但其實字輩對一個人來說如同姓名一樣重要,按字輩可以追根溯源,找到自己的族人。這在古時候各個名門望族都是有著無數個字輩,每個字都有特殊的含義。
  • 中華晏氏字輩匯集
    一般情況下,晏氏字輩所選之字是由開基祖(始遷祖)訂的,並被寫入《晏氏宗譜》或《孝恩維則》,具有宗族的權威性,後裔子孫按照字輩譜取名,一輩一字,世次分明地傳承下去。通過字輩可以把兩個不認識的人團結到一塊兒,可以使陌生人之間產生突如其來的親切感。更能夠增強各群體間的凝聚力,字輩作為晏氏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將它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下去。
  • 廣東李氏字輩大全 李氏家譜族譜
    以下為廣東省字輩及分布,關注微信號《李氏家族》回復「首頁」查閱更多1. 臺山李氏:本毓裔聯英,金枝向日榮;奕世逢春茂,參天曜日明。2. 廣東廉江:炳耀尚輝庭,均逢秀振星;巨華經克定,馮贊世宗興。
  • 【彭氏家譜】全國彭氏字輩-四川01
    字輩:忠孝著家邦  03-07、四川宜賓南溪  其中有一支到雲南老灘、興田壩,字輩:光天國玉啟文祖、汝家世代定長興、朝廷有道守先澤、福祿永遠慶太清字輩:啟、義、智、金後固定為:登克天升乾坤久,盛朝萬國統義邦,君安臣瑞永吉慶,光宗耀祖世澤祥。現在世多為盛、朝、萬、國四代。
  • 你的字輩是什麼? 梁氏字輩搜集
    我們同心同德,弘揚梁氏文化,傳播梁氏優良傳統,繁榮1200萬大梁世家。你的字輩是什麼?梁氏字輩搜集字輩,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於表示家族輩份的這個字,俗稱派。其意蘊為修身齊家,安民治國,吉祥安康,興旺發達。字輩是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國古代一種特別的「禮」制,它一直延續到現代。
  • 【鬱氏文化】鬱姓字輩排行彙編
    1、貴州銅仁思南鬱氏 國其登科榜 觀親民自安 湖南省 1、湖南永州零陵縣鬱氏 朝廷國相 玉汝成名螽斯衍慶 麟趾呈祥 2、湖南湘西永順縣毛壩鄉鬱氏 和光步國 大德傳家人文蔚啟 世代榮華7、山東費縣鬱氏 文雲振東存 德善世永昌興嘉隆國瑞 寶安慶吉祥8、山東菏澤安徽省1、安徽利辛縣江集鎮鬱寨村鬱氏 有蘭春化治 勤學守金幫 2、安徽無為鬱氏 朝廷永昌
  • 重慶何氏字輩
    重慶: 庭正國學生 尚有仁義存 道明開治會 德大慶恩榮     先進貴在先 耕讀福利遠 實踐出真知 世代顯英賢 重慶:萬擔正文昌,世代發源長,大國安幫定。重慶:朝良起源,仕世國榮。子永其德,紹開祖行。光宗有耀,大顯家庭重慶:朝良起源,仕世國榮。子永其德,紹開祖行。
  • 楊氏總譜字輩大全
    四川成都市金堂縣/宜賓市楊氏字輩:「雲時明,萬永昌,光宗耀祖,富壽康寧,國正天興順」。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楊氏字輩:「陳繪永登先,龍天再文開,國成家道遠,雲彭世代昌」。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楊氏字輩:「義永遇朝正,仁紅繼世昌」。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楊氏字輩:雲長鳳九登,存文萬天開,正仁忠厚結,國義民培林」。
  • 最新蘇氏字輩大全
    四川達縣蘇氏字輩:「春子正如成三良朝自興光宗能耀祖世代永昌榮」。四川宜賓蘇氏字輩:「國正天心順官清民治安雪賢忠富貴容華世代寬」。四川廣元蘇氏字輩:「子年永崇如道顯國恩奉孝傳」。四川資陽蘇氏字輩:「永遠於宗世大榮龍登金光玉紹先德賢才必振興」。四川蓬溪蘇氏字輩:「萬仁君壽秀尚元泰定德中朝向啟智昌財茂光顏」。
  • 阮姓福利,全國各地阮氏字輩派行匯總,你給後代取名字還用排行嗎
    現在家譜在年輕人心中地位越來越低,很多人一輩子都沒看到過一次自己姓氏的族譜,給後代取名老一輩基本上百分之九十都是按照祖先傳下來的字輩派行取名,但現在年輕人為了追求名字的個性化百分之九十都棄用了姓氏派行,你給兒女取名還用派行嗎?請留言。
  • 即將消失的族譜字輩,在淡忘中尋找家族歸屬感
    客家人的家族觀念比任何其他民系都要強,不僅是因為本身客家祖先傳承著中原傳統儒學文化,更是因為中原戰亂,客家先民南遷避亂與南方不同民系,部落相互雜居聚居的現實需要,在古代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家族團體,是很難有立足之地的 。因此不管哪個姓氏,追根溯源到得姓始祖都可以追溯到炎黃時期,在某種程度上說,除了考古發掘和歷代官方史書,家譜是唯一可以探尋過去歷史的資料。
  • 字輩|為什麼古代家族字輩,很多都是「轉宗」字派?
    但這些稱謂也最多能明確幾代人,十幾代人的輩次,而「字輩」則可以用「成千上萬」的漢字列出「千秋萬代」的輩序。字輩,又叫字派,輩指輩分,派指派別。字輩是一個宗族或者族群用來區別從上往下的長幼次序,決定尊卑、明確家族成員稱謂的。並逐漸形成了流宗和轉宗的情況。
  • 曾紅極一時的「輩分取名」,為何現在不流行了?原因很現實
    而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有著按輩分取名的傳統,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尤其是在老一輩那裡,對輩分極為看重,相應的,名字的意義及美觀的重要性就要往後放。 在族譜中,一般都會把名字中的第二個字定死,家長只需要給孩子選擇最後一個字就好,民間俗稱其為「字輩」,比如「雲字輩」、「曉字輩」等。
  • 迄今最全的中華羅氏宗譜字輩總匯(貴州)
    貴州仁懷市羅氏字輩: 世少水為泰,宗天地位登,玉章文顯達,時代永昌興。82.               貴州仁懷市合馬鎮聯合村顯祖支系字輩: 漢龍統英榮,道彥添文奠,世代延楚熠,遠萬國光華。 宣洪思登發,崇學永朝剛,紫懷尚群德,為端舉諫昌。83.
  • 全國鄭氏字輩(二)
    湖北恩施鄭氏字輩:老派:家學傳天下新派;時以世弘,其家永昌 青州世德顯江凌 孝友怡謀祖則興 繼續倫紹先代志 定於子孫撲繩振湖北恩施鄭氏字輩:子大光明.文學永興.作成十冊.培正家申(現有作自輩)湖北省恩施鄭氏字輩(祖籍石首):
  • 全國張氏字輩總匯
    字輩:世大 光 明 紹 祖 先,高 科 浡 發 定 超 前,人 心 積 久 懷 忠 孝,家 國 揚 名 美 相 賢。有族譜為依!(張祖林注)涼山張氏,居住在冕寧縣後山鄉,先鋒鄉四川廣元劍閣縣時古張氏:正啟文光,定國安邦,刻承其志,萬年永昌。四川巴中張氏:宗國朝廷繼,世之德維崇;紹述思先治,心傳守正中。
  • 現代人取名,為什麼用輩分的越來越少了?
    在傳統宗族文化中,人名被賦予獨特意義。為了同宗族之間更好的傳承和區分世系次第,古人取名不僅講究意義,更重內涵,尊卑有序長幼有別,還得避免用到祖先的名字,由此字輩也就應運而生。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受字輩觀念的束縛,對於名字便沒了那麼多講究,只求朗朗上口就好,所以類似婷婷、靜靜、強強這樣通俗簡單的名字越來越多見。起名字,之所以會出現從古時的鄭重其事,到如今只求隨性上口的變化,這與我們整體文化氛圍有著必然聯繫。也正是因為這樣,現在重名的人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