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意為只顧眼前,得過且過。又指不正當的男女關係。
出自陸機 《五等論》:「為上無苟且之心,群下知膠固之義。」
被大家熟知的「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出自《高曉松184天監獄生活實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
人說苟且也許是生活中最難為情的事情了,你看那誰誰淨做一些苟且之事,哎,你看那個誰,整天無所事事,苟且偷生。聽聽,是不是不好?
好吧,別人是在苟且偷生,那麼你呢?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朋友因為工作不認真被老闆罵,過來找我聊天。中間說到了個人理想,兩個人相聊甚嗨。朋友大學學的是文學,出來後找不到合適的只能去乾電商。聊來聊去覺得現在做的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想去做的事情,不想做自然不用心,不用心自然會犯錯。突然覺得他說的挺有道理,因為要賺錢,因為要維持生活,就必須讓自己在當下不閒著。但是再一想,這是什麼狗邏輯。
《北京青年》裡的何東,嚷嚷著重走青春,其實就是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罷了。這個可能是自己真的迫於無奈,選擇一個能夠維持當下的選擇。但是有時候我覺得人生還挺有趣的,在大公司混的風生水起的人想要成為一個健身教練,健身教練呢又覺得當個老師最好,寒暑假多輕鬆,老師又覺得有寒暑假有個卵,還不如去BAT裡賺的多。人啊,總是在羨慕別人的生活。
回到剛才的個人理想上,現在你出去跟人談理想,人家認為你不是想睡他就是想泡她。所以當你認真的考慮過後再來說,這特麼的就不是我要的生活。
現在很多人其實是在被動的工作。那什麼是主動的工作呢?當你為了一件事可以耗盡心力的去做,即使沒有加班費你也願意加班,不是在給老闆工作,而是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在我看來,這就是主動工作。但是現在能做到這個層面的人有多少呢?狀態不夠好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給你一個改變環境的機會,你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環境。
有理想沒什麼害羞的,痛苦的是當你為了理想努力了之後才發現這特麼的就是幻想。
陳坤發起的《行走的力量》每年都有很多人報名參與,說是通過行走來思考。那麼,思考什麼?難道不是自己迷茫混沌的狀態麼?那麼與其抱怨自己的無奈選擇,不如在這個選擇中好好學習,先做好手頭的事情再來思考未來的事情。成長不是年齡增長,身高變化,成長是一種責任,一種你必須為自己當下的行為負責的擔當。
與其得過且過,不如活的灑脫。如果真的有一天找到方向了,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了,再去也不遲啊。至少,在你思考這些之前,你沒有虛度你的生活。
願生活沒有眼前的苟且,也沒有以後的苟且。我們過的每一天,都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