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姐上一次寫了熊孩子跟熊媽媽親,熊爸爸吃醋的事情,結果好多人反饋「好可愛」哦。
於是,四姐尋思著要不今天繼續寫寫三隻熊的日常。
喂喂喂,你這是三隻熊嗎?明明是三隻豬!
不好意思,四姐手機裡只有三隻豬的照片,暫時將就一下吧。
1
關鍵詞:徘徊
最近四姐在練尤克裡裡,剛好彈唱的是《隱形的翅膀》。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
開頭的這一句,是唱的最多的,結果熊孩子在旁邊聽了一會兒,就問我:「媽媽,什麼是徘徊?」
「徘徊?」這麼書面的一個詞,怎麼讓小朋友明白呢?
我想了想,走到敞開的陽臺門跟前對熊孩子說:「我在想,我到底要不要出門走到陽臺上去呢,我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所以我在門口走來走去。」
我說著來來回回走了三四趟,然後告訴熊孩子:「這就是徘徊。」
「來,你也跟媽媽一起徘徊一下。」我覺得我這樣解釋很棒,便拉著熊孩子一起演示。
「徘徊。」我在門口來回走了好幾趟。
「徘徊。」熊孩子在門口走了一個折返,然後果斷地衝到了陽臺上。
「你這個,好像不怎麼徘徊嘛。一下子就決定出去啦。」我大笑。
隔了幾天,熊爸爸出差回來。我很得意地想跟熊爸爸來個成果展示。
「你女兒知道徘徊是啥意思啦!」我跟熊爸爸得瑟。
「是嗎?」熊爸爸詫異。
「灣灣,來,給爸爸徘徊一個!」
熊孩子應聲:「哦,我先把門打開。」只見她徑直走到陽臺門前,打開門直接出去了。
這……
剩下四姐各種凌亂,熊爸爸各種費解。
姐想說,閨女,媽媽那天的重點不在出不出門這件事情上,好嗎?
2
關鍵詞:苟且
最近似乎所有的廣播電臺都被許巍那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給洗腦了。那天我們開車的一路上都是這首歌在循環。
聽著聽著,十萬個為什麼的熊孩子又發問了。
「媽媽,苟且是什麼?」
呃,這個?
這個比徘徊可難解釋多了。
說將就吧,這又是一個書面語,娃還是不明白啊!我就引申了一下,告訴她是「不順心的生活」。
她後來沒再問,我也沒繼續解釋。
再聽了一會兒歌,就聽熊孩子開始哼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苟且」。
呃!
這人生,是徹底沒希望了!
高曉松老師聽到了應該要哭暈在廁所裡吧。
3
關鍵詞:過河拆橋
作為一個對各種書面語、成語非常好奇的小朋友,說實話大部分時候熊孩子對詞語的掌握還是蠻精準的。
比如,她看到被揪掉所有葉片的花莖,會說那是光禿禿的,而看到沒穿衣服的人會說光溜溜的。
有一次,她對於「過河拆橋」的解釋則讓我驚訝。
有一陣熊孩子有點粘我。其他人跟她玩得好好的,可她只要一看到我,就跟其他人說「你走開,媽媽來。」
我順口就說她:「你怎麼這麼過河拆橋啦!沒人陪你玩的時候,你拉著外公陪你玩,看到媽媽就立刻讓外公走,這樣可不對。」
那一段時間裡,但凡發生類似的事情,我都會調笑她「過河拆橋」。
結果,有一天我跟她出門去玩。出門前是阿姨幫她穿的鞋,並收拾了出門的包。鑑於她之前有過好幾次不肯與阿姨同行的情況,於是我特意問她:「今天要跟阿姨一起出去玩嗎?」
她點了點頭。
出門走在路上,熊孩子突然回過頭跟我說了一聲:「媽媽,今天我沒有『拆橋』。」
什麼?我猛一聽到那兩個字,還沒能反應過來。
「我今天沒有『拆橋』。」熊孩子又重複了一遍。
「拆橋?」這次我聽清楚了,但一時還不敢確定她說的就是「過河拆橋」的「拆橋」,因為我不認為她理解。於是我故意問她:「你知道拆橋是什麼意思嗎?」
她很認真地回答:「我今天跟阿姨一起出來玩了。」
那一刻,我超級驚訝。
她居然真的明白。
小朋友的理解能力,真的是超乎我們的想像。
所以,我覺得其實跟小朋友說話完全不要用「寶寶語」,正常表達就可以。他們自己會理解消化的。
>>End>>
(如果你有共鳴,歡迎關注和轉發;如果你想吐槽,歡迎留言。原創文字,轉載請聯繫後臺。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