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呼呼向大家推薦了十本經典英文原版繪本,可能很多爸媽會有疑惑,孩子這麼小就讓他們接觸第二語言了嗎?這些英文原版繪本又該怎麼讀呢?今天,呼呼就來與大家分享。
英文原版繪本選擇3問
When?How?What?
-
「是不是我可以先用中文講一講,
然後講英文?」
-
►爸媽是用英文講繪本還是輔助用中文來講,取決於孩子能否理解繪本故事。所謂的英文思維,也是相對而言,一切語言的學習都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如果寶寶是剛接觸英文,不大能聽得懂,那媽媽可以第一遍用中文講或者用雙語來講,多講幾遍後,寶寶能理解大概意思了,再用英文講。如果故事情節比較簡單,光憑語言寶寶不能理解,但只憑媽媽的誇張的語言和表情,加上繪本中的圖片,寶寶也能夠理解故事,可以猜測出媽媽說的英文的意思,那媽媽可以用全英文來講。
對於較小的孩子來說(約1-3歲),本身就處於學習語言的黃金期,模仿能力很強,你對他講什麼,他就會學什麼,而不會去區分是中文還是英文。而較大的孩子,像六、七歲,中文已經說得很好了,突然媽媽要求他看英文繪本,聽英文故事,他聽不懂,就會更容易有挫敗感。如果媽媽硬要講英文,那很可能會讓孩子對英文有牴觸心理。所以還是要因勢利導,順其自然,先讓他對繪本感興趣,從中文慢慢過渡到英文。這其間家長要耐得住自己焦急的心情。
「孩子不說英文,光是家長讀,
沒問題嗎?」
-
►爸媽在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也希望得到孩子的英文的回應。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可能爸媽只讀了幾次繪本,孩子就能像爸媽一樣說英文。語言的輸出一定是在大量的語言輸入之後才產生的。量變引起質變。大家不要太著急了哦。總結下來,要得到孩子的英文回應,還是兩個字:堅持。
從小孩子學習母語的過程來看,不同孩子的語言發展速度不一樣,有的說話早,有的說話晚。像一位網友所說:「每個寶寶都不一樣,我家的兩歲才開口,最近語言能力飛速發展,連老師都驚嘆 『康康原來會說那麼多話。』」那孩子為什麼突然之間就會說這麼多話呢?其實在前期都是在做一個積累,小孩子雖然不會說,但是每天會有聽到爸爸媽媽說話,不管是對他說的,還是不對他說的,都是語言的輸入。當輸入到一定程度了,而孩子的發音器官也發展好了,量變引起質變,孩子就能短時間內講很多話,給大人一個驚喜!
小朋友學英文也是這個道理。一到兩歲甚至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學習英文都會以學習母語的方式。所以爸媽儘可能多地跟孩子講英文。《英語,孩子教我學》的作者曹文教授也是儘量對兒子講英文,培養他的語感,這對造就一個寫作能力超強的孩子肯定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家裡儘量創造出一個英文環境,每天半小時的薰陶都比一周才一次的早教課的效果大。所以得不到孩子回應的媽媽們不要著急,堅持語言的輸入,對孩子要有信心,你說的每句英文,不光是鍛鍊了自己,也讓孩子的英文發展悄悄的前進了一小步,說不定哪天你的孩子就突然給你一個大的驚喜!
原版英文繪本,
怎麼讀才最有效果?
-
►對孩子來講,閱讀最主要的是興趣,和語言無關。但是一般如果孩子聽慣了中文故事,會對英文有排斥。所以在英語啟蒙初期,如果一定要用英文讀故事,往往會以失敗告終。因此,我們總結出了針對中國孩子的「親子閱讀三步曲」。也就是說,在英文繪本閱讀之初,以中文做輔助幫助孩子理解畫面。然後過渡到單詞、短句與畫面之間的情境對應,最後再到完整的英文語音輸入。
但對於有些低齡的孩子來說,他們對故事情節還沒有很高的要求,更多集中在細節的追求上,這個時候細節其實用英文直接對應也沒有什麼關係。尤其是,如果這本書的內容和之前他看到的視頻內容有銜接的時候,他就會對細節更加痴迷。他會喜歡上看書的感覺,會想著拿書找你來讀。這對於閱讀習慣尤其是建立閱讀與愉悅情感之間的關聯非常重要。這種體驗,將會是孩子將來閱讀的內在動力。
當孩子不習慣與英文繪本時,做爸媽的要想著變化些花樣來吸引孩子,讓他建立英文書很好玩的感覺。因為有時候大人容易小看孩子,覺得有些英文繪本他們可能讀不懂,其實孩子的理解能力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如果他對立面的插畫或是文字感興趣,他自然會通過他的方式理解。歸根結底,還是孩子的興趣。要在給孩子找符合其興趣的書上下功夫。美國專家說興趣是認知發展的表現,這一點應該永遠成為我們自己為孩子選擇資源的座右銘。只有符合孩子認知發展水平的資源才會讓孩子感興趣。只有感興趣了,孩子才有可能真正地愛上它。
🐝
呼呼:對於英文原版繪本還有顧慮的爸媽們,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就讓孩子做個嘗試吧。或許有爸媽會說,我自己的英文都不好,怎麼教孩子?就像呼呼一直說的,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事,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能力,爸媽就必須自己做好表率,跟孩子一起從頭開始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兒哦。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陪孩子聽故事,度過愜意的周末吧!
📢
近期精彩文章
(點擊標題閱讀)
📖
《成長路上不可不讀:十本經典英文原版繪本》
📖
《不再擔心被拉黑啦:朋友圈曬娃的正確姿勢!》
📖
《收藏這份小學數學公式,孩子遇到數學難題時用得上!》
內容來源於網絡
本期編輯:小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