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飛:我怎樣走上AI研究之路

2021-02-13 新智元

來源:cnbc

編輯:肖琴

【新智元導讀】近日,李飛飛接受CNBC專訪,針對AI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確保AI以人為本等問題做出回答。李飛飛認為,智能和價值觀都可以由人類灌輸給機器。

李飛飛一直是人工智慧積極力量的擁護者。

李飛飛的最新角色是史丹福大學新成立的「以人為本AI研究院」的聯合主任,該研究院專注於機器學習潛在用途的研究和教育,目標是找到AI能夠改善人們生活的方式。

「人工智慧已經發展成熟。它已經從一個利基技術領域轉變成我們社會未來的主要驅動力。」

未來機器會超越人類嗎?李飛飛堅持認為,機器的智能和價值觀都來源於人類。

「我們在行業中看到這一點,在日常生活中也看到這一點。在史丹福大學,我們認識到,對於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及如何引導它為人類社會帶來最大的積極影響,有必要發揮思想領導力。」

這個新研究院的想法誕生於2016年,當時李飛飛站在自家車道上,與鄰居、史丹福大學的前教務長兼哲學家John Etchemendy交談。

他們討論到AI缺乏多樣性,以及該領域如何狹隘地專注於工程和算法。他們認為,需要就技術如何幫助所有人展開更廣泛的討論。

現在,該研究院匯集了來自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和學者——如經濟學、商學、政治學和計算機科學——研究AI對工作的影響以及人們如何重新掌握技能等課題。

「我認為,一個挑戰是確保這項技術的未來是仁慈的,」李飛飛在接受CNBC採訪時說。

她說:「AI是為了與人類合作,增強和提高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力,讓每個人的生活更美好。與此相關的是,讓AI民主化(democratize AI),讓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而不僅僅是少數人,或者是一個選定的群體。」

李飛飛說,AI的主要潛在好處之一在醫療領域。過去七年裡,李飛飛一直在與史丹福大學醫學教授Arnold Milstein合作。

他們一直在研究AI、智能傳感器和深度學習算法如何幫助老年人過上更健康、更獨立的生活,以及改善重症監護病房的病人安全狀況。

「你知道嗎,在美國,每年死於醫院感染的人是死於車禍的三倍,」李飛飛說。「這主要是因為醫院缺乏手部衛生習慣。所以,我們認為像AI這樣的技術可以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就像它對交通或自動駕駛汽車所能發揮的作用一樣。」

曾是學院唯一的女性,李飛飛致力於鼓勵更多女性進入STEM

李飛飛出生於中國成都,16歲時隨父親移居美國,在新澤西州定居。

李飛飛打過零工,比如在中餐館和她父母的乾洗店——她之前將這種情況描述為「生存模式」。

在學校裡,她對數學和科學很感興趣,她說她在美國訪問的第一個地方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園——愛因斯坦後半生度過的地方。

多年以後,她在同一所大學攻讀物理學,雖然她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必須每個周末回家,在乾洗店工作以資助自己的學業。

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家人在沒有太多經濟資源的情況下就去了美國。她說:「因此,努力工作的價值,家庭團結的價值,以及愛,是我們相互支持的方式,支撐著我們度過難關。」

李飛飛繼續在史丹福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就像那位20世紀著名的物理學家一樣,她喜歡「超越原子的世界」,思考關於生命的問題。

「我自己的興趣轉變到一個關於智能的基本問題,」她說:「什麼是生物智能?什麼是人類智能?我開始參與神經科學實驗。然後當我去加州理工學院讀博士的時候,我在一個神經科學實驗室和一個計算機科學工程實驗室,研究這個問題的另一面,即我們如何使機器變得智能?這就是我走上人工智慧研究之路的歷程。」

美國STEM學科學士學位的性別比例

美國計算機科學學位持有者中,在STEM領域工作的比例

1993年和2015年相比,美國從事科學與工程職業的女性比例

全球科研人員性別比例

儘管李飛飛很確定智能和價值觀可以被灌輸給機器,但她強調,這隻有在機器背後有人類的情況下才有可能。

「當我們設計一項技術,把它變成產品,變成服務,以及把它交付給消費者時,整個過程都包括了我們的價值觀,」她說,「或者是公司的價值觀,或者是解決方案制定者的價值觀。所以總的來說,我們創造技術來幫助人們讓生活更美好,造福人類或增強人類。我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工智慧也不例外。」

李飛飛說,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她是學院裡唯一的女性,這是一個「孤獨的過程」。她說,儘管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女性人數有所增加,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在我們有了新一代女教授,但這遠遠不夠,」她說。「這個領域嚴重缺乏女性和少數族裔,這將影響技術。看看所有關於人臉識別的爭議,你會發現,從訓練數據,到我們使用有偏見的數據開發的產品,都是有問題的,我們需要在某個時候解決這些問題。」

由於面部識別技術主要針對白人男性面孔,人們越來越擔心這種技術會錯誤地識別女性和有色人種。

李飛飛說,解決這個行業偏見的一個方法是教育和鼓勵更多的女性和少數族裔進入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

2015年,她啟動了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拓展暑期項目,這是一個為期三周的住宿項目,主要面向高中女生,並在 2017 年將這個項目擴大成 AI4ALL組織。

李飛飛說,僅僅幾年之後,她就看到這些學生中有人再次回到史丹福大學,開始了他們自己的項目。

她說:「現在,我們有200多名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

「他們包括女性、代表性不足的群體、少數族裔、低收入家庭學生和地域多樣化的學生。我們看到這一信息正在傳播。我們看到他們的領導力正在擴大。我認為他們將成為AI未來的強大力量。」

在史丹福大學為期18個月的學術休假期間,李飛飛擔任了Google Cloud的首席科學家。這是2018年7月她在一個關於雲技術的會議上發表講話的照片。

人工智慧已經發展了大約60年,但人們經常對一些問題表示擔憂,比如技術落入壞人之手,機器人超越人類,《機械姬》等科幻電影普及了這一概念。

但AI在與人類能力競爭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5年,李飛飛在Ted上做了一個演講,點擊量超過250萬次。演講內容是關於她領導的一個名為ImageNet的項目,該項目需要下載超過10億張圖片,來訓練計算機描述照片中的基本物體。李飛飛說,計算機科學的結果是革命性的,但如果要與人類類比的話,相當於一個幼兒說出了第一句話。

不過,李飛飛並沒有對AI未來的真正擔憂置之不理。

「每一項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所以當人類發現火的時候,它改變了史前人類的生活方式。但它也可能是危險的。在我們文明發展的每一步中,我們都看到科技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也製造或引入了危險。AI也正是這樣。」

李飛飛說,她擔心的是AI被不公平地使用,不管是否有意為之,以及監管和隱私問題

「我們如何在政策制定者和AI技術專家之間建立一種知情的對話,以便我們能夠共同找到解決關鍵問題的方案,比如關於就業的未來、資源的分配、保護環境、教育等等。」

李飛飛是直面這些問題的先行者。儘管以人為本AI研究所在今年3月才成立,但該機構已經計劃為政策制定者舉辦一個訓練營,討論監管問題,並為企業領袖提供一個高管培訓項目。

該研究所還希望鼓勵學生在計算和技術倫理方面進行合作。

「我們要有技術監管。我們將像監管駕駛一樣監管AI,」李飛飛說。「我們通過政策監管以及跨國合作來監管這項技術。所有這些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她補充道:「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警告是很重要的。我們需要提出深思熟慮的警告,需要周密的準備。所以我不會拒絕這種負面的警告信息。但我想把重點放在產生積極影響上。因為這項技術可以拯救生命。這項技術可以為許多人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或工作流程,可以優化我們的城市,可以幫助對抗氣候變化,可以在課堂上幫助我們的老師。」

那麼,機器有一天會在我們的星球上橫行霸道嗎?

李飛飛認為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仍然相信這個世界由我們創造,」她說。「無論我們設想或希望生活在什麼樣的未來世界,都要歸功於我們今天所做的工作。所以,如果我們專注於以人為本的AI,以人為本的技術,我想我們創造的未來也是以人為本的,是仁慈的。」

更多閱讀:

華為 200 萬年薪應屆博士大起底!8 位天才少年學校專業詳解

相關焦點

  • 李飛飛團隊最新研究:「四步」AI方案助老人抵抗新冠肺炎
    2018 年 9 月,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李飛飛結束兩年學術假期,卸任谷歌雲機器學習負責人,回歸斯坦福重拾基礎科研。她曾談到,一部分精力將繼續 AI 醫療相關領域和 AI 基礎科學的研究,「我目前最看好的是醫療健康的 AI 落地」。今年 2 月,李飛飛入選了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AI圈八大女性領袖:李飛飛、NVIDIA工程副總等在列
    僅僅因為我花了20多年時間演習生物學,我才能夠建立insitro公司。現在,我建議年輕人關注的領域還有電力、環境等。」五、李飛飛: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教授世界上很少有人像李飛飛這樣在21世紀為人工智慧領域做出如此卓絕的貢獻。李飛飛於1976年出生於北京,16歲隨父母移居美國新澤西州。
  • 「華人AI女神」李飛飛的堅持與獨行-虎嗅網
    百位新成員都是為醫學科學、公共衛生等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個人,「華人AI女神」李飛飛入選。在入選名單公布後,李飛飛發推致謝:「感謝!李飛飛:在醫院陪伴母親時,我認識到醫療需要AI「幫助建立基於視覺的人工智慧領域,產生各種高收益的醫療應用,包括她目前創新性的關注健康關鍵臨床醫生和患者行為識別。」這是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給予李飛飛博士的入選理由。
  • 李飛飛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她用AI改變醫療
    李飛飛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她1976 年出生於北京,在四川長大。16歲時,全家移民到了美國。1999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後,李飛飛赴西藏研究一年藏藥。2005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博士學位,進入史丹福大學AI實驗室,並在2012 年成為了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
  • 美國播客節目《指數視角》專訪李飛飛:疫情、AI 倫理、人才培養
    李飛飛博士是人工智慧領域著名的研究者,目前是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首屆紅杉講席教授、以人類為本人工智慧研究所(HAI)聯合主任。她最為著名的是發起了 ImageNet 項目。 我相信,ImageNet 是過去八年來,助推人工智慧投資研究和應用熱潮的催化劑與推動力之一。
  • 李飛飛團隊正在研發家用AI系統,可監測老人新冠症狀
    據李飛飛團隊介紹,這套家用系統的優勢在於,它可以讓看護人遠程監視老年人現有疾病和基本健康狀況,減少接觸的危險。李飛飛和她的團隊在直播演講中介紹,這套系統在新冠肺炎暴發前,由臨床醫生和計算機科學家組成的跨學科研究小組就已經在開發了。「過去幾年來,我們一直在研究一套AI系統,它可以幫助老年人獨立生活,還可以管理他們的慢性病。
  • 李飛飛團隊正在研發家用AI系統,可監測獨居老人新冠症狀
    據李飛飛團隊介紹,這套家用系統的優勢在於,它可以讓看護人遠程監視老年人現有疾病和基本健康狀況,減少接觸的危險。李飛飛和她的團隊在直播演講中介紹,這套系統在新冠肺炎暴發前,由臨床醫生和計算機科學家組成的跨學科研究小組就已經在開發了。「過去幾年來,我們一直在研究一套AI系統,它可以幫助老年人獨立生活,還可以管理他們的慢性病。最近我們意識到,這套技術對新冠肺炎大流行下的老年人也有幫助。」
  • 李飛飛:一位教授和母親對人工智慧的人道主義思考
    比如說,坐在桌子旁邊的人,其實是一個年幼的男孩——他是李飛飛的兒子,裡奧。李飛飛解釋說,照片中,裡奧穿著他最愛的T恤。當時正是復活節,我們這些非計算機的人,都能看出他洋溢著快樂的情緒。李飛飛李飛飛在一場被觀看了120多萬次的TED演講(如下方視頻)中說:「我總在想著裡奧和他將生活的未來世界。」
  • 特寫李飛飛:她激勵了人工智慧的發展,更要給人工智慧賦予人的價值
    李飛飛不得不考慮工人間可能的偏見。「在線工人,他們的目標是用最簡單的方法賺錢,對吧?」她說。如果你讓他們從 100 張圖片中選擇熊貓,怎樣才能阻止他們亂點一氣呢?因此,她嵌入並跟蹤了一些圖像,例如已經正確識別為狗的金毛獵犬的照片,作為對照組。如果眾包的工人可以正確標記這些圖像,那就可以認為他們在誠實地工作。
  • 對話阿里雲李飛飛:雲原生資料庫的時代來了
    激蕩四十載,現下國內廠商所築造的豐富生態不亞於國外,以最初高舉「去 IOE」大旗的阿里巴巴而言,在其生態中,從傳統的網絡型、層次型、關係型資料庫到雲資料庫及眾多自研產品的應用,阿里引領了一條屬於自己也屬於業界的資料庫進化之路。
  • 劉如謙、莊小威、李飛飛、王辰等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此次新增院士中,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宋紅軍等多位華人學者當選,其中王辰院士當選外籍院士。莊小威李飛飛李飛飛,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國際人工智慧領域頂級學者,幫助建立基於視覺的人工智慧領域,帶來多種重要醫療應用,入選 2015 年「全球百大思想者」。
  • 吳恩達、李飛飛、沈向洋:2021年的人工智慧會是這個樣子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機器之心來源:機器之心(ID:almosthuman2014)2020 年伴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事,在坎坷的一年過去之後,我們將迎來怎樣的新時代?
  • 演講 | 李飛飛的TED演講 Fei-Fei Li's TED talk
    我先來給你們看點東西。(視頻)女孩: 好吧,這是只貓,坐在床上。 一個男孩摸著一頭大象。 那些人正準備登機。 那是架大飛機。李飛飛: 這是一個三歲的小孩 在講述她從一系列照片裡看到的東西。 對這個世界, 她也許還有很多要學的東西, 但在一個重要的任務上, 她已經是專家了: 去理解她所看到的東西。
  •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飛飛:雲計算加速資料庫與大數據系統演進
    原標題: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飛飛:雲計算加速資料庫與大數據系統演進   「
  • 太平天國運動的先驅者:洪秀全,是怎樣走上自己的傳教之路的?
    而我們今天說的太平天國運動,就是典型的農民戰爭的代表,並且意義深遠,它的領導者洪秀全還是晚清的一名秀才,應該算是當時社會的知識分子,社會地位也應該不低,那他是怎樣一步步走上自己的反抗之路,最終成就了近代歷史的一段傳奇的?
  • 「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李飛飛團隊造可學習人類的機械臂
    史丹福大學李飛飛團隊的研究人員最新開發的機械臂,可以學習人類展示的拾取物體等操作,而且更有趣的是,機器人可以同時學習多種經驗。10 月 29 日該小組在瑞士蘇黎世召開的機器人學習大會上展示了他們的機械臂。
  • 早期武俠電影巨作:女俠李飛飛、火燒紅蓮寺、獨臂刀,俠女
    一,中國武俠片的開山之作,是1925年拍攝的《女俠李飛飛》。《女俠李飛飛》由邵醉翁(邵逸夫大哥)執導,林雍容,粉菊花,吳素聲主演。武藝高強的女俠李飛飛見義勇為,施展武功營救被誣失貞的少女,歷盡艱難,終於使其與心上人喜結良緣。
  • 蘇學成:我是怎麼走上機器人研究之路的?
    耿總對採煤機怎麼說的如今我已淡忘,但他對礦用機器人的看法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在煤礦要想研究機器人,首先就是噴漿機器人,噴漿作業環境太惡劣,對工人健康損害挺大,混凝土回彈的浪費也很多。他的評說對我啟發很大,就認準了要搞噴漿機器人。但是我當時對機器人一竅不通,連申報書也寫不出來。怎麼辦呢?就趕快打聽國內誰在搞機器人。
  • 吳恩達、李飛飛、David Silver 化身超級英雄!深度學習漫畫第一卷現已開源
    李飛飛在Twitter上轉發了一個帖子稱:「這是萬聖節意料之外的禮物」。            到底是什麼禮物讓李飛飛都如此驚喜?原來是一本深度學習超級英雄的漫畫!吳恩達、李飛飛、David Silver化身「Superheroes」,用各自的人工智慧技術營救了一隻名為「GRUMPY」的小貓!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