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一首歌,「走嗓」更要「走心」。深度感受音樂的內涵,抓住歌曲的靈魂,注入感情的溫度,才能使歌聲達到春風化雨怡人心、融情入境潤心田的效果。北京衛視《音樂大師課》第三季正是這樣一檔以專業音樂人指導少年兒童學習經典歌曲、傳授音樂知識為主要內容的節目,引導孩子們身入、心入、情入到音樂課堂中去,敞開心扉用情歌唱,曲曲沁心感人至深。
體驗式愛國教育,唱響真摯愛國心。《音樂大師課》第三季中的歌手以少年兒童為主,面向的觀眾也都是孩子們。如何在音樂節目之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賦予綜藝節目以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節目做出了諸多有益嘗試。在第三期節目中,為幫助少先隊員陸俊昊唱出歌曲《紅旗飄飄》所表達的愛國情懷,節目組安排他們前往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併到國旗護衛隊駐地體驗了戰士們的日常訓練。陸俊昊演唱《紅旗飄飄》時,學生們將五星紅旗在舞臺上徐徐展開。「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此時螢屏上播出天安門的升旗畫面,場景和歌曲相呼應,一首愛國情深的《紅旗飄飄》仿佛將觀眾帶入了升旗儀式的現場。「國旗代表了一個國家,凝聚著億萬愛國情。送給他們國旗,也是一份寄託,希望他們以此為激勵,長大以後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國旗班戰士來到節目中,表達了對學生們的期許,儀式莊嚴感人,學生們當場激動落淚。沒有枯燥的說教式內容,節目注重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對學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們進行了一場體驗式的愛國教育。小學員張澤禹的太爺爺是一名新四軍老戰士,為了幫助張澤禹唱好革命歌曲《我是一個兵》,導師譚維維帶領張澤禹和太爺爺一同來到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外景基地,讓小澤禹穿上軍裝背上步槍品嘗憶苦飯,切身感受革命先輩為了建立新中國沐風櫛雨的艱苦歷程。《音樂大師課》在內容和形式上,精心設計、巧妙構思、深度開掘、細節呈現,將歌曲和愛國情有機融合,著重體現節目在聽覺之外對於情感傳達的效果。不僅提升了音樂綜藝節目的格調,還升華了愛國情懷,增強了音樂傳播的力度和深度。
同唱一首歌,展現團結民族心。「音樂生在他們的血液裡,是穿入雲霄的聲音,只要他們在臺上就能感受到快樂,帶給我們自然、幸福、淳樸的感覺」,音樂老師譚維維全神貫注地聽完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分享了自己的真切感受。擁有著原生態嗓音的12歲藏族少年扎西,再次登上第三期的舞臺,與爸爸分別用藏語和漢語合唱了一首《北京的金山上》,扎西的妹妹在一旁歡快起舞,一家人其樂融融,場面十分打動人心。「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藏族人民唱響紅歌表達了深厚的民族之誼,使觀眾感受了血脈相連的同胞之情。「把金山比作天安門,歌裡面有一個意思,就是要團結」,來自西藏的「放牛娃」扎西說出了自己對歌曲的感悟。小扎西曾在第一期節目中演唱藏語版的《走進西藏》,歌聲仿佛讓人看到了他一望無垠的家鄉。「我們一家全都是牧民,我最喜歡放牛,我唱歌的時候,牛兒都停止吃草聽我唱」,扎西提起他的家鄉和音樂,滿滿的幸福感洋溢而出。節目將音樂作為紐帶,將不同民族、不同語言的人聯結到一起,關注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展現出健康美麗、活力向上的民族風貌,在和諧歡快的音樂中促進了民族團結。
弘揚優秀家風家教,彰顯親情揚孝心。「阿爸的背篼,沒有背過我,他走街串巷,一路的吆喝,太陽別曬著阿爸,汗水如雨落,我又長高了,背篼背篼,等我們背阿爸」,9歲的福建女孩古思睿在第二期節目中演唱了一首《阿爸的背篼》。女孩的爸爸說每當聽到女兒的歌聲就像一劑良藥,讓他感受了到對家庭的責任,走過了許多崎嶇困難的日子。重視家庭、家風、家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早已紮根在中國人的心靈中,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裡。節目第二期請來了來自不同家庭的少年演唱親情歌曲。10歲的湘西留守兒童楊紫藤用一首《月光》呼喚親情:「是什麼力量,讓我們堅強;是什麼離去,讓我們悲傷……」。現場四位嘉賓一起登臺,像家人一樣陪她唱完整首歌曲。音樂老師朱軍哽咽感言:「她的幸福很簡單,就是想放學回家可以叫一聲媽媽,晚上可以依偎在父母身邊。我們用所謂經濟飛速的發展,用物質化的標準去衡量一個幸福,卻真的忽略了幸福它原本的那份純真。」6歲的周雅鵬帶著全家二十幾口人登臺,齊唱《餃子歌》,畫面溫馨感人,讓觀眾感受到了大家庭的力量。王佑霖演唱了《時間都去哪兒了》,表達了子女與父母之間的細膩親情。作為導師的朱軍講述了自己對中國孝道文化的認識,表達了「盡孝趁早,勿留遺憾」的道理。歌曲成了最好的精神載體,情感載體。在孩子稚嫩又飽含深情的演唱中,節目煥發出強大感染力,親情孝道這一傳統基因在現代家庭中激發新的活力。
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家國中流淌著民族精神的血液。「小家」和「民族」同「大國」同頻共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家國情懷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湧流。《音樂大師課》第三季融家庭情感、民族情感和愛國情感為一體,注重以多種方式引導少年兒童學經典、唱經典,以正向價值觀念為精神內核,讓孩子們在唱響主旋律的同時,通過親身體驗接受正能量的教育和啟迪,深入挖掘歌曲中內在的情感力量,充分發揮音樂的德育作用,也讓廣大觀眾在欣賞經典音樂的過程中,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和浸潤。
【版權聲明】本文系《廣電時評》獨家稿件,《廣電時評》編輯部保留所有版權;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