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當選和英國脫歐,是對「黃金時代」的烏託邦想像?

2021-03-02 新京報書評周刊

你是否感到當下的新聞有點無聊?

再或者,你是否感覺新聞已經逐步被社交媒體和朋友圈替代?

又或者,你是否感覺在新聞之外,還需要點什麼?

是時候,創造一種全新的新聞方式和話語表達——

它不僅報導新聞,更注重用新聞搬運想像;

用持續的好奇心,在信息過剩的年代,重新喚醒新聞的價值;

我們還可以共同前往文化現場,去觀察我們的世界,理解我們的時代,尋找生活的更多可能。

如果你已經厭倦了你所關注的公眾號推送,新京報·文化客廳(公號:iiiwenhua),可能會是你最佳的選擇。

掃描下方二維碼進行關注,你將收穫的,比想像中更多……

|  用文字搬運想像  |

/

/

幾百年來,對現實不滿的人們,從未停止過對那個「不存在的美好世界」的想像與嚮往。

在英國學者斯道雷看來,不管是川普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中的「再次」,還是英國脫歐運動口號「奪回控制權」中的「奪回」,都強調著對於「黃金時代」的烏託邦想像。

撰文 | 楚若冰

隨著川普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的勝利,一句「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競選口號也傳遍了世界。川普團隊賣掉了數千萬印有「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紅帽子,無論在哪個選舉集會中都能看到民眾戴著相同的紅帽子。有專家分析,川普的成功「上位」,離不開「讓美國再次偉大」起到的巨大影響力。這句僅由四個英文單詞構成的簡單口號,究竟憑藉什麼發揮了作用?

川普戴著寫有「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的紅帽子

在英國文化學者約翰·斯道雷看來,「讓美國再次偉大」這一口號,其實喚起了美國大眾對於美國歷史的某個「黃金時代」的集體性緬懷。川普讓人們相信,美國曾經偉大過,而他則會帶領美國回到那個時代。但是,所謂的「黃金時代」真的存在嗎?在斯道雷看來,這不過是存在於美國人幻想中的一個烏託邦。

 

大多數中國人或許都熟悉陶淵明筆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而與「桃花源」含義相近的「烏託邦」這一概念,在西方世界引領著從未停止過的討論。那麼,「烏託邦主義」究竟是什麼?在今天,它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發和思考?

 

7月2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文學研究所徐德林和劉方喜研究員聯合主持,英國桑德蘭大學媒體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約翰·斯道雷先生作為特邀嘉賓,在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舉辦「激進烏託邦主義與文化研究的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這次會議上,斯道雷先生與大家分享了他對「激進烏託邦主義」的最新研究成果。

從柏拉圖時代開始,人們便從未停止對於神秘而美麗的烏託邦的探索。發展到今天,烏託邦已經變成了一個龐大複雜的議題與研究領域,也由此衍生出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烏託邦主義和烏託邦式實踐。

 

在烏託邦的世界中,人們或是展望未來,期望在未來找到一個完美之地;或是回顧歷史,懷念一個永遠只存在於過去的「黃金時代」。而約翰·斯道雷先生關注的「激進烏託邦主義」,相較於「過去」或「未來」,更重視「現在」, 即「此時此地」(here and now)。

 

那麼,「激進烏託邦主義」究竟指什麼?斯道雷表示,相比於我們更常見到的「藍圖烏託邦主義」對於未來世界的無盡暢想,「激進烏託邦主義」致力於把我們的當下「陌生化」,從而破壞人們心中對於「真實」的認知,打碎人們生活中的那些「必然」和「不可避免」。

 

激進烏託邦主義者們相信,當我們明白,我們生活中的「真實」只是當權者為我們編織的一個「真實」,我們就會明白,我們的生活並非不可改變。激進烏託邦主義希望我們相信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新世界是可能的,改變現狀也是可能的。只要人們相信並嚮往改變,人們就會願意行動起來。

 

為了進一步闡釋「激進烏託邦主義」,斯道雷講述了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在越戰時期的反戰運動作為例子。為了抗議美國發起的越南戰爭,在1969年到1971年之間,他們在美國各地展出了一系列反戰海報。

 

他們希望這些海報能夠激發人們對於和平生活的美好想像:如果戰爭結束了,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呢?他們相信,當人們喜愛自己想像出的畫面時,人們就會對其產生嚮往,並願意為把想像變成現實而奮鬥。在斯道雷看來,兩位藝術家的這一反越戰運動,是「激進烏託邦主義」的典型實踐。

約翰·列儂、小野洋子和他們的反戰海報

川普當選和英國脫歐,

是對「黃金時代」的烏託邦想像

當被問及是否也存在著一種與「激進烏託邦主義」相對應的「保守烏託邦主義」時,斯道雷表示了肯定。事實上,在他年初剛出版的《激進烏託邦主義與文化研究》一書中,斯道雷就以川普的2016年競選活動為例,探討了一種「懷舊」的存在。這種「懷舊烏託邦主義」,其實就是一種「保守烏託邦主義」。

《激進烏託邦主義與文化研究》,約翰·斯道雷著,勞特裡奇出版社

「懷舊烏託邦主義」永遠關注過去,期望通過某種神秘儀式,回到過去的某個完美世界。在斯道雷看來,不管是川普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中的「再次」,還是英國脫歐運動口號「奪回控制權」中的「奪回」,其實都強調著一種對於過去的回顧和嚮往。

 

這些口號向人們勾畫了一幅有關過去的美好圖景,即在過去的某個時期,英國是擁有控制權的;在過去的某個時代,美國是偉大的。在這一框架下,不管是孔子對於堯舜時代的嚮往,還是今天許多人對於漢唐時期的緬懷,都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懷舊烏託邦主義」。

 

在文化批評家雷蒙·威廉斯的《鄉村與城市》一書中,他駁斥了部分學者對於某個只存在於舊日鄉村中的「黃金時代」的緬懷。在他看來,所謂的「黃金時代」永遠只存在於某個更遙遠的過去。當你真的回到某一個「黃金時代」,你就會發現,其實這個時代的人也在緬懷著之前的一個「黃金時代」。

 《鄉村與城市》,雷蒙·威廉斯著,韓子滿 / 劉戈 / 徐珊珊譯

商務印書館,2013年6月版

 從來沒有「黃金時代」,

但人類的嚮往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威廉斯認為,保守主義者對於過去的戀戀不捨,只是因為不願改變現狀。但是,這個永遠美麗、永遠神秘的「黃金時代」,真的存在嗎?顯而易見,答案是否定的。

 

許多人認為,「欲望」反映了人性的惡,所以該被壓制。但斯道雷強調,正是欲望的存在,讓我們成為「人」,所以欲望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天,各種層出不窮的廣告,都試圖通過滿足人們的欲望,來實現對人類的控制:「只要你購買足夠多東西,你所有的夢想都會成真。」然而,人類的欲望永遠無法被徹底滿足。因為我們總在尋找著更好的東西,也渴望著「此時此地」之外一個更美麗的新世界。

 

1516年,託馬斯·莫爾在他的作品《烏託邦》一書中把這種對於美好世界的欲望起名為「烏託邦」,這也就是「烏託邦」的正式開端。莫爾發明的「烏託邦」(utopia)一詞源於希臘語。Topos(topia)的含義為「地方」,而字母u既指代希臘語中的「eu」,意為「好、快樂」,也指代「ou」,意為「不存在的」。所以,「烏託邦」一詞指代了「一個不存在的美好世界」。

 

《烏託邦》第一版中的插圖

在斯道雷看來,欲望和烏託邦主義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不管是威廉斯認為的「烏託邦主義是欲望的關鍵載體」,還是E.P.湯普森的「烏託邦解放了欲望」,其實都是在論證「烏託邦主義」和「欲望」之間的緊密聯繫。

 

在激進烏託邦主義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是「對欲望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desire)。只有首先引導人們對某樣東西產生欲望時,才能在接下來號召人們去採取行動。「激進烏託邦主義」相信,通過對欲望的教育,白日夢也可以變成有意義的希望。當欲望變成人們對未來的某種期待,人們就會開始採取某種實際行動。

 

在激進烏託邦主義中,人類的欲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鼓勵人們去暢想一個「嚮往的生活」,去渴望更美好的世界,並為之付諸行動。儘管人們對欲望多加批判,「激進烏託邦主義」卻肯定「欲望」的積極作用。因為,欲望可以引發現實的變革,它是推動歷史前行的一種強大生產力。

烏託邦式的欲望追求

源於我們無法擺脫「缺失感」的糾纏?

斯道雷說,大多數人的一生都是同欲望抗爭的一生。我們羞於承認自己的欲望,卻也不得不妥協於欲望的控制。欲望,成了人們無法擺脫的原罪。而雅克·拉康關於「缺失」的論述,或許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安慰。拉康相信,每個人自出生起就是不完整的,我們的欲望來源於我們與生俱來的「缺失感」。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上,雅克·拉康進行了重新解讀。在他的分析匯總下,人類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不完整的個體,時刻處於一種「缺失」(lack)的狀態中。而我們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尋找能填補缺失的方法。大多數人對於浪漫關係的渴求,其實也源於這種與生俱來的「缺失感」。我們期望能通過對欲望的滿足,使我們重新回到最初母體中那個「完整的自我」。

雅克·拉康

斯道雷表示,拉康的精神分析學說,也適用於解釋「烏託邦主義」。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曾在某個時刻對烏託邦產生過欲望,這可能也正源於我們與生俱來的這一「缺失感」。人類對於這個並不存在的「美好世界」的追尋和嚮往,正是因為我們無法擺脫「缺失感」的糾纏。

 

正如在拉康學說中,人們一生都在不斷追尋一個圓滿的自我一樣,「激進烏託邦主義」也認為,人們不應停止對更美好世界的追求。烏託邦也代表了一種永遠無法被滿足的欲望,我們走在一段沒有終點的旅途上,永恆地追尋著它。

 

「人性從根本上是有缺陷且不可改變的」,這是保守主義者們常用來反對激進變革的理由。在他們看來,因為人類的「性本惡」,所有試圖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計劃都將以失敗告終。

 

與之相反的是,「激進烏託邦主義」認為:「人性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是不同的。」人的本性絕不是一成不變的,21世紀的人類與5000年或10000年前一定大不相同。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好,因為我們的人性在不斷改變並進步。

約翰·斯道雷在學術研討會現場

斯道雷介紹道,在激進烏託邦主義者看來,人類希望改變世界的這一「烏託邦式欲望」,正是人性中最好的部分之一。因為它促使我們去想像新的可能性,也傳達著希望。因為相信終有一天一個叫做烏託邦的美好世界會來到,所以我們才能有不斷前進的動力。

激進烏託邦主義在今天的意義:

或許不能直接改變世界,但可以引導人類去追求變革

在介紹歷史上的「激進烏託邦主義」實踐時,斯道雷提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一個名為「掘地派」(The Diggers)的嬉皮士群體。「掘地派」是在舊金山地區發展起來的一個激進的年輕人群體。他們向當地社區發放免費的食物,但想要獲得食物,首先要跨越一個所謂的「自由參照框架」(Free Frame of Reference),即一個塗滿鮮豔色彩的木架。「掘地派」們認為,當你跨越這一框架後,你就可以開始想像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一名「掘地派」成員在發放食物

「掘地派」的一名前成員Peter Coyote表示:「(越過框架)就像一個邀請,你由此進入了一個沒有領導的自由世界。你可以開始重塑自己的世界,建立自己對自由的定義。我們的文化束縛了我們,而要改變這種束縛,就必須要想像並創造一種新的生活。當人們體驗了新的生活方式並享受其中,人們可能就會開始為之奮鬥。」

 

「激進烏託邦主義」的意義,或許就在於此——它激發人們的想像力和欲望,它讓人們以全新的視角去想像「今天」。有關於生活的一切變革都是如此,它必須首先存在於我們想像中,然後才有可能在真實的物質世界中被實現。

 

在斯道雷看來,「激進烏託邦主義」或許不能直接改變世界,但它卻可以引導人類去追求變革。對於烏託邦的追尋,可能會是一個永遠沒有終點的人類旅程,或許我們永遠都無法抵達那個美麗彼岸。但我們仍需保持對於烏託邦的欲望和希望,因為這種力量足夠強大,它既推動著過去的種種變革,也會繼續推動人類歷史的前進。

 

「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擁有『希望』和『欲望』。除非我們確信,我們已走到歷史的盡頭,並已耗盡人類的全部潛力,否則早早就放棄『希望』和『欲望』的力量,實在為時過早。今天,我們不應一味批判『激進烏託邦主義』的不切實際,而應感激它賦予我們的全新思考、寫作和行為方式:拒絕現實,追尋不可能。」斯道雷說。

作者 | 楚若冰

編輯 | 崔健豪

校對 | 翟永軍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中國終於祝賀拜登當選,但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壞消息
    外界一致認為的川普的兩個鐵哥們,英國首相詹森,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居然先後恭賀拜登當選英國首相詹森,因行事風格與川普類似,政壇綽號「小川普」兩人見面時喜笑顏開,相談甚歡,在諸多議題上觀點一致,關係頗好然而詹森卻是最先祝賀拜登當選的國家領袖之一,在昨天的議會答辯中,詹森更稱呼川普為「前總統了」一邊是川普打死不認敗選
  • 英國變異病毒衝擊全球 川普突然「變臉」、脫歐...
    英國爆出變異新冠病毒引發新一輪大規模封鎖,全球已經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布了英國旅行禁令,該消息引發市場劇烈波動。隨後,川普意外威脅否決疫情刺激法案,要求將每個美國人的經濟補助從600美元/人增加至2000美元/人,該抗疫紓困和政府支出方案是聯合表決的,若遲遲不通過,政府面臨再度關門的風險。  另外,本周脫歐迎來歷史性大結局。
  • 川普欽點英國駐美大使遭拒 英政府回應:我國大使我們任命
    央廣網北京11月24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美國當選總統川普目前正忙著點兵點將,其任期內的多個重要部門負責人名單已經出爐。近日,他甚至把欽點的名單伸到了英國駐美大使這個職位。川普日前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力推英國脫歐派領袖、右翼政治人物法拉奇「出任」英國駐美國大使。這一消息引發英國的不滿。英國政府回應稱,這個職位並不空缺。
  • 英國脫歐,脫了個寂寞?
    當選之前,梅姨其實是低調的留歐派,但成為首相之後,她不得不扛起脫歐大旗,臨危受命,為了順利脫歐甚至一度表明自己「硬脫歐」的立場。 不過,在正式著手脫歐事宜之前,為了增加保守黨的在議會的席位,確保脫歐協議能夠在議會順利通過,梅姨6月份提前進行了一次大選。
  • 西蒙·庫柏:英國脫歐遏制了法國和義大利的脫歐衝動|正午訪談
    採訪 文 | 王磬隨著歐盟和英國脫歐後貿易協議達成,12月31日,英國順利結束脫歐過渡期。此時距離2016年6月23日的脫歐公投已經過去了四年半。脫歐給英國知識界帶來沉痛打擊,四年間有無數學者、作家、媒體人以筆為旗、針砭脫歐的種種問題。《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英國人西蒙·庫柏(Simon Kuper)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全球進入「混世魔王」時代
    李光滿冰點時評223北京時間11月9日(美國時間8日),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全球進入「混世魔王」時代
  • 討論「英國脫歐」 我們陷入了哪些誤區?
    在作者看來,脫歐並不會將英國導向分裂和衰落,但對於建立共同體的夢想而言,英國的離開不是這場大戲的終結,而只是一個開始。撰文 | 王亮在分析「英國脫歐」之前,我們做一點基礎功課,簡單回顧下歐洲一體化的思想和實踐。
  • 英國拒絕川普「欽點」大使 美英關係令梅處境尷尬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的發言人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駐美大使的任命應該由英國自己做出。23日,更有英國議員為表示抗議,建議川普「任命希拉蕊為美國駐英國大使」!英美媒體普遍為英國女首相梅捏了一把汗:正是脫歐壓力重重之際,難道久經考驗的跨大西洋英美特殊關係也要生變?據法新社等媒體22日報導,川普在推特帳號上發文稱:「許多人會想看到法拉奇代表英國,成為他們的駐美大使。
  • 川普籤署重要法案、英國脫歐傳來新消息 美元急漲金融市場「跳水...
    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7天期的政府支出法案,以允許政府繼續運作至12月28日。美國商務部日內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三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終值錄得33.4%,創歷史新高。英國脫歐方面,歐盟首席脫歐談判官巴尼耶對歐盟特使表示,與英國的脫歐談判取得了進展,但漁業仍是脫歐談判中的絆腳石。受這些消息影響,英鎊/美元一度跌至1.3303低點,跌幅達1%,隨後自低位強勢回升。
  • 「脫歐」將撕裂英國社會,使英國成為「歐洲病夫」?
    他認為,在十年前的金融危機之後,科技創新一直是英國經濟恢復增長的引擎,這也依靠歐洲創新型人才不斷地聚集到英國。而「脫歐」和右翼思潮很可能會使這些人才離開英國。約翰·坎普納認為,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的經濟增長率始終低於歐共體首批成員,在歐洲被稱為「歐洲病夫」。當時,英國較低的生產力和糟糕的勞資關係成了「英國病」的標籤。
  • 英國脫歐後可能分裂?西方專家:蘇格蘭人並不愚蠢,英將轉向中國
    據俄羅斯RT網站1月31日報導,RT記者就英國下一步將走向、倫敦是否會與華盛頓、北京結盟、脫歐會給英國帶來一個繁榮的新時代還是導致國家崩潰等問題對有關專家和政治家進行了採訪。
  • 英國正式脫歐:英國為何選擇脫歐?利弊如何?對中國有啥影響?
    ②英國使用英鎊不用歐元脫歐在經濟和金融上對英國影響有限。 ③英國不是申根協議國家脫歐之後的法律關係沒有其他歐盟國家那麼複雜。 ④在歐盟的政治上英國向來話語權不多,都是被德法兩國壟斷,連歐盟的領導人幾乎都沒有英國人,因此英國脫歐也是在情理之中。
  • 邱靜:英國首相明晰「脫歐路線圖」,為何選在此時?
    長期以來,梅像答錄機一樣重複著「脫歐就是脫歐」、「脫歐無軟硬之分」等說辭,在歐洲單一市場和控制移民兩大核心問題上刻意模糊,一方面強調堅決收回移民主權以迎合脫歐派民意,另一方面又在保留單一市場問題上閃爍其辭以照顧工商界的關切。魚和熊掌想要「通吃」。這種「戰略模糊」導致英國社會陷入「不確定」狀態。
  • 英國若硬脫歐,對中國是福是禍?
    ,今天……今天的現實更精彩——英國和歐盟的離婚鬧劇持續了四年多,依舊沒達成財產分割協議,眼看著雙方就差把房子點了:如果明年一月一日前沒達成協議,將進入無協議脫歐,也就是所謂硬脫歐。另一邊,由於英國嚴重依賴歐盟在汽車、醫藥和食品產業的供應鏈,一旦重新開啟邊境檢查和關稅徵收,英國境內會發生物價上漲和貨物短缺。據估無協議脫歐後,英國的食品價格將上漲4%,奶製品上漲35%。同時,邊境的重新開啟也將對邊境運輸造成重大的混亂。
  • 沒完沒了的脫歐,這個周末真的要有準譜了嗎?
    △2019年8月,鮑裡斯在G7峰會上當著歐盟領導人的面說,英國可以輕鬆應對無協議脫歐,就跟刷地鐵卡進站那麼簡單 ( touch and go) 。2019年G7峰會,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詹森互相指責,都說如果無協議脫歐,將會是對方的責任。
  • 港媒稱英國脫歐之戰剛剛開始
    他臨別時的話讓我想起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時說的話:「貿易戰是好事,很容易打贏。」這兩種表述都以簡單、非黑即白的二元論描述世界,但兩者都大錯特錯。上周末,英國首相詹森從桑德蘭——他選擇慶祝「真正國家復興和改變的時刻」的地方——返回倫敦。自此,有關英國脫歐後的談判將開始實質性的工作。
  • 川普政府退出刺激計劃談判 英國脫歐協議難有結果 黃金1880下方...
    外匯:美元指數周四小幅下跌,新冠疫苗不太可能改變美國和歐洲將渡過一個嚴峻冬天的局面,使投資者保持謹慎。日元和瑞郎上漲,在川普政府退出財政刺激談判後,美國股市下跌;美國冠狀病毒新增病例創紀錄、一些地區實施新限制,支持了避險需求。美元兌G-10貨幣多數走高,兌挪威克朗和南太平洋貨幣等高Beta貨幣擴大漲幅;英鎊創一周最大跌幅。
  • 英國脫歐「絕處逢生」?
    多家外媒報導,歐盟和英國接近在漁業領域達成協議。上周日,英國脫歐貿易談判在布魯塞爾恢復。隔夜,英歐談判方面傳來重大消息。多家外媒報導,歐盟和英國接近在漁業領域達成協議。眾所周知,英歐之間一直存在3大核心爭議:公平競爭環境、漁業領域和履約管理,其中公平競爭環境尤其艱難。漁業領域方面達成共識,算是曠日持久的談判僵局的一個重要突破。上周末,法國就「威脅」稱,若脫歐協議不符合利益,法國將使用否決權,其中主要談及漁業領域的問題。
  • 脫歐以後,英國首相他爹鬧著要當法國人
    2 2016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的時候,支持脫歐的票數佔52%,反對脫歐的票數佔48%。可以說,當時的英國社會,對於是否脫歐,是充滿爭議的,甚至可以說,在脫歐問題的看法上,英國社會是撕裂的。這也導致了卡梅倫和梅這兩任首相都無法長期執政。
  • 英倫金融:「產品交易日評」關注英國脫歐消息,英國製造業和GDP數據
    今天的關注焦點在下午的英國製造業數據上以及英國的GDP數據上,製造業產出數據預期偏向利空英鎊走勢,英國的GDP數據沒有預期,關注實際公布值,其他方面需要關注的是英國脫歐的相關消息,有機會對英鎊帶來較大的影響,關注後續官員的講話態度,關注川普講話以及生病情況,有機會對美元以及市場情緒帶來較大的變化。其他方面需要關注的是美國新一輪財政刺方案,有機會影響到美元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