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警惕過度追求政治正確

2020-12-22 電影白沙君

結合疫情大背景下西方世界價值觀的逐漸破產,2020年看這部電影真是太合適不過了。

我看到網上有人對《狩獵》的評價是「被謊言毀掉的一生」,其實電影表達的遠不止這些。整個故事雖然是從小女孩Klara的一個謊言開始,但當Klara說出真相,其他人都以為這是小女孩為了自我保護而選擇性地遺忘過去。也就是大家並不關心真相是怎樣的,只是借著這件事發洩情緒和表明立場。

整部電影都沒有正式出現法律審判或者警察取證的過程,目的就是為了向大家展現一個沒有程序正義的世界是怎樣的。影片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深受當今西方白左文化的影響(只有Lucas的女友是棕色人種,其餘全是白人),過度追求政治正確,從而枉顧證據和法律,並且輕信謠言。

而追求政治正確的目的只有一個:獲得自身道德優越感,並對他人發動道德攻擊(是不是跟國家之間的xx制裁特別相似)。

影片末尾,Lucas和女友孩子回到故鄉,曾經的故人朋友有些熱烈歡迎,擁抱致意;可另外一些人的動作和眼神裡都透漏出冷漠以及蔑視。Marcus拿到狩獵證,正式成為一名獵人。可是當他拿著槍走在森林中的時候,他也有可能是別人的獵物。其實這裡的隱喻已經非常明顯了:如果我們能夠輕易對別人拿起手中的道德武器進行攻擊,那自己最終也會受到別人的威脅。

Marcus的成人典禮上,Lucas再一次見到了Klara。

Lucas: 你怎樣躲過那些人的?

Klara: 我不知道,他們人太多了。

Lucas低頭,一聲苦笑。

而在開頭Klara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她也是不知道自己怎麼出現超市附近的。

Klara:我忘了我是怎麼來的,等我發現已經走到這兒了。

前後呼應。也就是自始至終,儘管男主Lucas因為一個流言被毀了平靜的生活,可其他人並沒有絲毫改變,依舊守著過往的道德高地。而讓說謊的小女孩在眼皮子底下大搖大擺地穿過人群,甚至主動幫其粉飾謊言。

他們在平時並沒有想著好好照顧小女孩,可是等到走丟被人送回來,反倒因為小姑娘的一個謊言而去責怪幫忙的人。一方面是忽視小孩的真正需求,作為父母不夠負責任(Klara上學時父母在爭吵誰該去送孩子);另一方面卻在孩子撒謊之後給予過度的關心,而不去證實小孩說的話是否符合事實。

可小女孩為什麼會撒謊呢?

其實也是因為過分追求政治正確和結果平等。Klara給Lucas送了一個表達愛意的心形圖案,並且還吻了他,她以為Lucas會接受她的愛意,結果Lucas拒絕了她。

噢上帝,你怎麼能拒絕一個純真可愛的小女孩的請求呢?你是不是歧視小孩子的感情?你是不是對Klara小天使有什麼偏見?

有點白左那味了吧。

也就是在這種文化成長起來的人,天生就會覺得自己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無條件地跟其他人享受相同的權利,一旦被拒絕便會心生怨恨,甚至報復。這點對於尚未有足夠經歷的小孩來說,更加容易助長其無休止的欲望。

《狩獵》整部電影的基調都是平緩偏壓抑的,幾乎沒有大的爆發點。以男主角為例,他因為謠言丟掉了工作,被鄰居朋友抵制,甚至連自己的愛狗也被人殺死了。這劇情如果擱《疾速追殺》裡面,John WicK上來就是一頓亂殺,分分鐘把「被一個謊言毀掉的人生」變成「一條狗引發的慘案」。

可是Lucas除了在超市被揍一頓後用頭頂翻了屠夫,其他時候對這件事並沒有跳腳似地辯解反抗。為什麼要有這種設定呢?

第一,這種人物設定更符合主角,因為Lucas本身就是一個善良偏軟弱的人。他如果很強硬的話,也不會兒子過來一趟還得跟前妻請示;第二,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有對環境的依賴傾向且偏軟弱的,我們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勇敢。不是誰遭遇了不公都能立馬奮力抗爭反擊的,畢竟站在對面的是整個環境;第三,如果把森林中的麋鹿看成是對Lucas的隱喻,那很多事情就更清楚了。被道德指責的人就像是待宰的獵物,槍口都對準了,你還怎麼跑。

倒是作為兒子的Marcus有過激烈的抗爭,大罵Klara是小婊子,而且直接跟比他更高大的人動手。不過這些都是在他未成年之前,等他拿到狩獵證之後,被成人文化影響的越來越深,是否仍會有勇氣去反抗不公。

導演在本片中很喜歡特寫演員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同時臺詞又很少,所以整部影片就像是中國的山水畫,多處留白,意味深長。比如最後一槍到底是誰開的,其實可以是任何人。而且人家可能就是故意不打死你,讓你一輩子都生活當獵物的恐懼之中。

影片的主題還是對當代西方主流文化的反思,尤其是能看到對過度追求政治正確的批評。但其實任何文化都會有些或多或少的政治正確,我們自身對此也要十分警惕。

說到底,程序正義,客觀務實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相關焦點

  • 《亂世佳人》被下架:過度追求「政治正確」是正確的嗎?
    反觀近年來的奧斯卡,第8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和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的獲獎,在更多人看來,他們獲獎,並不是評審團深入了影片的思想,而是單純為了一些目的,為了某些他們所認為的正確。當然我並沒有否認這些電影的質量和藝術水準,雖然賺錢拿獎並不是電影藝術的目的,但是政治主題如何,不應該成為衡量電影藝術的標準。
  • 政治正確
    什麼是政治正確?其實質就是統一戰線,用宣揚美好的理念來緩和淡化各種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 進擊的美國外宣:警惕美式散裝政治正確
    這畫風和美國散裝政治正確的套路實在太像了,是誰教的?02『女權主義』是政治正確的重要零件。歷史上女性往往被壓迫,男女平權的初衷毋庸置疑,也獲得了不少成就。但歷史證明,若不留神,女權主義會被別有用心的勢力政治化,最終走向非理性,成為挑撥民間矛盾,收割政治資產的武器。
  • 監管重磅發聲 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誘導過度消費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孫璐璐 銀保監會發文提醒大眾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12月29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一些網絡平臺為獲取海量客戶,通過各類網絡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
  • 《狩獵》又一部暢快反殺片,這次還被過度拔高升到了政治站位層面。
    引發政治站位層面的思考,我看這片導演原來也沒那麼高的訴求,本意是為了給正反派貼上標籤,製造點略深層面衝突出發點,再給觀眾加點反轉:哦,原來不是閒的難受的富人精英虐殺屌絲那麼簡單啊!至於這個雙方原罪的設定在美國就能讓美國社會又二元化階級裂變又升華:平民們反思自己潔身自好,精英們擔驚受怕中又有點直抒胸臆,我看有點過度解讀了。
  • 《狩獵》過把癮就死
    作為一部能讓川普發推特批評的電影,《狩獵》在上映之前就已賺足了眼球。要知道,同樣得到這樣「殊榮」的《寄生蟲》,可是斬獲奧斯卡四項大獎,創造了亞洲電影的新榮光。相比川普對於《寄生蟲》的溫和批評,《狩獵》得到的是「真正的種族主義者」、「對美國非常非常壞」這樣的稱號。那麼它到底有多壞,才能讓一國總統下場批評?
  • 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
    但是,仍有網貸平臺玩起了巧立名目的「變形記」,對借款者「雁過拔毛」,亟須引起警惕。 程 碩作(新華社發)近年來,網絡平臺的消費金融產品已嵌入客戶日常消費場景,形成無感化獲客,但也引發了金融信用錯配等問題。過度營銷帶來金融風險隱患,還導致過度消費、信用違約等社會問題。對此,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 《狩獵》:以事實為依據,避免3種效應,時刻警惕我們與惡的距離
    ——《狩獵》《狩獵》由導演託馬斯·溫特伯格執導,在豆瓣24萬人參與的點評中,獲得了9.1分的高分。導演溫特伯格於98年拍出了一部振聾發聵的電影《家宴》,被視為道格馬95的一部開山盛宴。接下來的14年間,溫特伯格一直都比較不得志,直到2012年的《狩獵》,幾乎算得上是一次磐涅重生。天才導演磐涅之作加上丹麥巨星麥斯米科爾森出神入化、震撼人心的演技。
  • 原創|美國的政治正確是什麼樣子
    什麼是政治正確,這個本來完美詞變得越來越看不清模樣。 首先來看政治二字,政治本身是人類協作模式的延伸,東非大草原的樹上只有四隻猴子,它們不需要政治,它們有果子就行。只有當猴子想把果子運往一千公裡外的親戚大猩猩,它們這個行為就必須經過快遞小哥、冷鏈車、長途司機、加油站、檢驗檢疫、高速公路。
  • 政治正確與學術
    所謂政治正確,應該是爭取各方平權,而不是給予某一方特權,雖然在爭取平權的過程中會存在矯枉過正的現象,但也要儘量控制在一個範圍內。在這裡,筆者只認同給予育有子女的女性一定的特權,除此之外種族,性別認同都不應該是得到特權的理由。如果有心留意美國的大學近幾年新招的助理教授,就會發現同等職位的差異非常大,有很多人只因政治正確就拿到了很好的職位,但其水平可能還不及其他族裔的博士在讀生。
  • 銀保監會:要樹立理性消費觀 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對此,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0年第六期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合理使用借貸產品,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二是過度包裝營銷,陷入盲目無節制消費陷阱。一些機構在各種消費場景中過度宣揚借貸消費、超前享受觀念。這種對貸款產品過度營銷、過度包裝的行為容易誘導無節制消費,尤其易對金融知識薄弱人群、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青少年等產生誤導。有的未成年人、青少年在網絡平臺借錢後,給明星打榜、集資、包場、送「粉絲應援禮」,「借貸追星」現象蔓延。盲目借貸、盲目消費終會侵害金融消費者自身權益。
  • 與許紀霖、劉擎等商榷:「(反)政治正確」框架的思維陷阱
    比如白彤東老師的論述策略是:美國的「政治正確」可能有點走過頭了,但有些言論裡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地域歧視等「政治不正確」盛行,本身亟需「政治正確」觀念的矯正。劉擎老師的論述策略是:「政治正確」意識中蘊含著文明的底線,與現代自由平等尊重的進步主義事業密不可分,所以不能完全放棄「政治正確」,只需注意在追求「政治正確」的過程中把握住分寸感。
  • 社會精英「狩獵」底層平民!一部讓美國總統都想「封殺」的電影
    吵吵鬧鬧了幾個月,被川普「欽點」限制級影片《狩獵》(The Hunt)還是上了。IMDB毫不留情地打出了6.4分,專家雲集的MTC直接給出不及格的50分。但內地影迷卻奉上了不錯的7.2分,不少影迷甚至把該片捧為了年度神作。作為一部小成本B級片,在上映之前就引發了巨大爭議。
  • 《誓血五人組》:強行政治正確的政治正確
    很明顯,在這部看上去非常倉促,而且頗為自言自語的影片面前,北美的影評人也犯了難——黑人運動大張旗鼓的時下,批評顯得政治不正確;大肆褒獎,亦違背專業素養。 於是,北美影評人和觀眾之間產生了罅隙。在metacritic上,影評人給出了82分,《誓血五人組》被打上了「必看佳作」的標籤。而觀眾只給出了6.1分。
  • 《狩獵》禮崩樂壞
    你完全可以把這部電影當成是商業類型電影,看槍戰、動作以及一些頗為暴力的畫面,你也可以把這部電影看成是小眾類型的政治電影,而電影中也確實包含了大量的隱喻,對於種族、環保、階級等諸多方面…… 2.本片曾經遭到美國總統川普的嚴肅批評,認為其極度的政治不正確,具有煽動性。
  • 充滿爭議的小美人魚與被濫用的「政治正確」
    一些網友對「黑人版」小美人魚並不買帳,認為此番人種的改動是迪士尼追求「市場妥協」的結果,態度堅決地表示上映之後也不會去貢獻票房:就反對方來說,他們對選角的不滿超越了電影本身,上升到所謂對於「政治正確」的指責上。這樣的質疑並非空穴來風,它反映了當今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的想法。拿奧斯卡獎來說,近年來隨著政治因素介入評獎環節,在頒獎臺上我們看到了《月光男孩》逆襲奪獎熱門《愛樂之城》拿到最佳影片、漫威黑人超級英雄電影《黑豹》拿下包括最佳配樂在內的三個技術獎項。
  • 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風險:「借貸追星」現象蔓延,「零利息」不等於零成本
    銀保監會12月29日發布關於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提示稱,一些網絡平臺為獲取海量客戶,通過各類網絡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0年第六期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合理使用借貸產品,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 《狩獵》正確的價值觀輸出
    開篇不到十分鐘帶著主角視角的疑似女主就被一槍爆頭了,馬上就跟一般的B級限制電影保持了一段距離,往後的各種政治及社會隱喻也充實影片的底色,貌似政治正確的各種暗諷,所謂精英階層的自以為是,藐視生命者必被反噬!
  • 討厭「精確」和「正確」:政治不正確會讓人覺得更真實
    就像是一位很權威很道德的老師,在教導你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是高級的,什麼是低級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 這樣的表達方式,會給人這樣一種感覺:你說得都對,但我不想聽。就正如原來很多人喜歡羅振宇,每天60秒,說得頭頭是道,仿佛每句話、每個字都是由內涵的,都是精確無誤的。
  • 【影評】《狩獵》:我大美利堅自有國情在此
    獵手精英們所代表的政治傾向,就是中國網絡上流行的所謂「白左」。當然這麼叫不太好,如果更政治正確一些,應該叫他們「退步左派」(regressive left)。他們政治上追求平等,但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文化上堅持多元化,但仇視堅持一元化的文化。雙重標準、又當又立,說的就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