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12月底,進入劉家峽水電廠廠房安裝間,「咣咣」的敲打聲與「滋滋」的電鑽聲夾雜著傳出,維修工作從地表延伸至地下20米。
「90後」水輪機班檢修工呂建明和同事途徑狹窄過道,沿階梯而下,來到直徑僅一米的人孔門前。
扣住門框內側,騰空雙腳,縮成一團鑽進蝸殼,看似簡單的動作,對於工作僅有兩個月的呂建明來說,還是不小挑戰。
【同期】劉家峽水電廠水輪機班檢修工 呂建明
第一次進蝸殼門的時候,跟著我們老師傅一起下來,進門的那一刻,差一點卡在門口,進去之後,發現裡面比較黑,而且還會有潮溼感覺,會讓人打個抖的那種感覺。
【解說】劉家峽水電廠位於黃河上遊,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養殖等綜合功能,是新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大型水電廠。
在大型設備中,蝸殼是重要的導水設備,因外形似蝸牛殼而得名。在臨檢時,檢修人員必然會打開蝸殼檢查埋設部件、過流部件的磨蝕情況,制定修複方案。
蝸殼內黑暗潮溼,內壁傾斜且光滑,檢修工作開展困難。正因為此,呂建明將檢修工稱為水電站的「內科醫生」。
【同期】劉家峽水電廠水輪機班檢修工 呂建明
這個工作的魅力就像我們的內科醫生一樣,去看水輪機,它的每一個結構,每一個零件,然後它具體是怎樣運轉的,(我們)讓它安全穩定運行。
【解說】劉家峽水電廠水輪機班班長蒲強說,冬季枯水期,劉家峽水電廠都會進入機組「全面體檢」和「康復修養」的繁忙時光,而水輪機是機組的「心臟」,他們所負責的設備安裝精度以頭髮絲的六十分之一為要求,稍有差錯,後果無法預料。
【同期】劉家峽水電廠水輪機班班長 蒲強
具體操作的時候,打個比方說,我們操作的精度就是一根頭髮絲的六十分之一,如果沒有這個精度來保證我們機組的運行的話,有可能,在旋轉過程中,這個機組就會產生潤滑、密封、還有就是結構性出現一些缺陷。
【解說】蒲強所說的操作精度是指水輪機零件修理再次安裝的標準,因其設備處於水下,檢修零件需與主體嚴絲合縫,若稍微偏差,待機器高頻振動,會出現漏水、水輪機擺度偏離中心等不安全現象,直接威脅機組安全穩定運行。
在檢修工作崗位上工作已有30多年的孔全有,見證了從人力檢修到機器輔助的過程。
【同期】劉家峽水電廠水輪機班檢修工 孔全有
像咱們蝸殼上的門(上面)的螺絲也比較大,(以前)就是靠人拿錘頭砸出來的,就靠人海戰術,好多打不緊,檢修返工這種(情況)比較多。現在咱們用的基本上都是好的扭力扳手、電動扳手、鬆緊螺栓精準度比較高。
【解說】劉家峽水電廠廠長李永清介紹說,最近三年黃河上遊來水較多,防汛壓力大,該廠每年都會進行大規模檢修,以備來年設備安全運行。
【同期】劉家峽水電廠廠長 李永清
劉家峽水電廠除了發電,還有防洪、防凌、灌溉、調頻、調壓等綜合性功能,我們除了設備增容改造,同時我們也用新技術、新材料,提高設備的健康水平和自動化水平,我們安全(生產)天數超過7000多天。
艾慶龍 閆姣 高展 甘肅臨夏報導
責任編輯:【宋方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