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資深老饕帶上全家,在別墅裡做涼皮!一口芝麻香驚豔四鄰!現全徐州開團,超低價!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食尚徐州,ID:ssxz051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所到之處果然壕氣沖天,氣派的三層別墅掩映在綠樹叢中,恍如遠離了所有的都市塵囂,寧靜幽遠的令人神馳。從窗戶一眼望見的是極盡奢華的大廳,繁複的燈飾發出柔和的光……
與之不大協調的是,別墅門口,有兩位身著工作服的大姐正在製作涼皮。
奇怪?涼皮的皮子薄而透,但一般都是白淨透亮的,這密密麻麻的黑點子是啥?走近一看,原來是食材中加入了黑芝麻,讓原本樸素的涼皮,增加了一絲黑白的高級感。
一大張布滿黑芝麻的皮子很熟練的被切割成條狀,輕柔的「咣咣」聲聽起來暗爽……
這時,有位中年男子忙不迭地把做好的涼皮拿到屋裡。
「哎呦,是新哥呀!」
這才發現,來來回回屋裡屋外穿梭忙碌的男子是個熟人——小新米線的老闆謝永新!
還記得當年開在沃爾瑪一樓的小新米線,正是因為一碗葷素搭配、顏值逆天的創新型米線一炮走紅。在多肉醬與牛肉的基礎上,鋪了一層滿滿的番茄、黃瓜與黑木耳,後來甚至還有鮮筍片、萵筍片、生菜、酸菜、酸豆角、木耳、小香蔥……攪拌開來,肉香四溢又不會覺得油膩。想想竟不自覺地咽了咽口水。
「這麼巧妹妹,快進家來嘗嘗涼皮!」
禁不住新哥的寒暄,我們趕緊走進他的別墅——吃!涼!皮!
偌大的廚房中,也有工作人員在包裝配菜、調料。麵筋、黃瓜、豆角、黑鹹菜、蘿蔔榨菜,鋪滿了整整一層。那一味點睛之筆的辣醬和醬汁分開包裝,秘制的辣油非常細膩,濃香撲鼻……
估計看我們嘴饞難忍了,新哥麻利地給我們每人拌了一碗。攪拌到每一根涼皮上都均勻的裹著辣油,和黑芝麻、黃瓜放一起色澤分明,十分誘人!
吃了第一口就停不下來了!
涼皮薄透還帶有韌勁,酸辣之中帶些甜,入口咬碎竟有芝麻的濃香,再夾上一筷子黃瓜和豆角,味道更加立體豐富,湯汁也醇香濃鬱。到最後,滿滿一份的涼皮我連湯都喝完了,再看周圍的小夥伴,也都是一個個吃得「底兒朝天」,一臉的又爽快又不舍……
難以置信!一直號稱減肥的我居然吃下了整整六兩半的一份涼皮!這分量太實惠了,兩人吃一份也妥妥的……
「這是什麼神仙味道呀!新哥,之前在店裡咋沒吃著?」我們都問。
新哥本來就像等待成績的一般的期待和不安,聽我們如此評價頓時如釋重負。「這是新研發的涼皮,從疫情期間到現在調試了兩三個月,才達到我最滿意也最穩定的味道!」
為了這份涼皮,他專門在自家別墅搭起了流水線,自家的幾位姐姐齊上陣幫忙,連丈母娘也加入進來,兩個孩子更沒閒著,成為最嚴苛的品鑑員……
貌似普普通通的涼皮,經過一家人的努力,大浪淘沙、百轉千回後,才化作眼前這一份別樣的美味。是匠心,也凝聚了親情愛心。
本想著低調行事,沒想到美味的秘密太難保守,在熟人圈之間相互引薦,周圍鄰裡串門試吃,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了這碗黑芝麻涼皮。所以也才有機會讓我們獲得了線索。
「有沒有覺得風格類似豐縣黑大媽?」你還別說,我老覺得有一部分似曾相識的感覺,經新哥這麼提醒,對上了!
相信食尚徐州的很多粉絲都跟團團過黑大媽涼皮,野不呼的黑大媽確實讓人一吃難忘,皮子很薄,韌性十足,湯汁多,配菜有豆角和黑鹹菜,拌在一起吃太夠味了。
新哥說他老家在豐縣,和黑大媽還是遠房親戚關係,多年來也一直吃她家的涼皮。自己研發的這款品相上有些類似,同樣加了豆角和黑鹹菜豐富味道,但是湯料做了改良,更加適合徐州人口味。
再說說新哥自己的經歷吧,這個資深吃貨不安分,能折騰。在1994年那會,本來有著穩定工作,收入有一兩千,值得很多人羨慕。但他一直在找各種項目,先是「冒天下之大不韙」開了舞廳,然後又是茶樓、飯店。後來出於個人情結和對市場行情看好,2010年在沃爾瑪開了第一家「小新米線」。今年的疫情對餐飲業打擊很大,但也讓一部分人騰出空來做新品研發,探索新領域、新美味。
新哥自家的別墅只是一個試驗基地,北區的專業廠房裡,已建立了完善的生產線,除了零售,還能為餐飲商家提供批發業務。
涼皮是一款,同步出品的還有蛙魚。這種從小吃到大的本土特色小吃,近些年總覺得欠了些味道。
新哥端上來一碗他手工做的蛙魚,一下子將味蕾記憶拉回到了童年。入口嚼勁清爽,隨著酸甜的醋味一起入肚,真是美妙無比!
主要是新哥調的這個汁太贊啦!醋酸甜甜又嗆辣的感覺,後味回甘……
一碗蛙魚瞬間下肚,我擦了擦嘴抱怨道:「哎,只怪胃太小了。我……嗝——還想喝呢!」
「哈哈!」新哥和周圍一家人都被逗樂了,「等會可別走!我們燒的龍蝦和羊球可是一絕!」現在想想,當時的我們實在太好吃也太厚臉皮了,竟然當場留了下來,開懷暢吃了更為精彩的第二場!至今仍意猶未盡,下次再給大家細細描述。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新哥全家都是地道的吃貨,且能吃會做,如果哪天真開了一家「小新私房菜」,我絕不會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