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為孩子未來焦慮時, 我就會看這部電影

2021-01-09 網易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我自己孩子的時候,每當我自己的事業遇到困頓的時候,每當有家長問我,到底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時候,我都會自己或者推薦父母們去看這部電影,因為它對我們的影響絕對不僅僅是像發射火箭那麼簡單。

  這部電影,就是1999年上映的《十月的天空》,距今剛好20年。

  作者:張華,少年商學院創始人兼CEO。本文來源:公眾號「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作為領先的國際素質教育平臺,少年商學院通過世界名校通識課幫助6-15歲孩子發現興趣並樹立目標。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當你面對一群7、8歲孩子的時候,如果你和他們說:「在你們中間,將來有人可以發射火箭,有人會成為NASA的太空人,有人會成為中國的馬斯克.....」

  你猜他們會有怎樣的反應?在他們眼裡,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而多數大人可能會覺得那是一碗雞湯。

  如果你再問他們:「發射一枚火箭需要什麼?」你能想像到嗎?從這群7、8歲孩子口中說出來的答案是—夢想、需要勇氣、朋友、知識......

  大約在兩年前,我接到兒子所在學校的邀請,讓我去孩子班上做一堂故事分享課。

  領到這個任務的時候,我特別地開心,因為每一個爸爸都應該成為孩子眼中的榜樣或英雄,這也是一個和孩子親密接觸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這讓我想起了對我影響很大的一部電影,正好可以和孩子們分享這個故事。

  和《肖申克的救贖》類似,這也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在過去的十幾年,給了我非常多的啟發,每當我困頓的時候,每當我為孩子未來焦慮的時候,我都會看這部電影。

  所以這次受到邀請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部電影來分享。

  「發射火箭,你也可以」

  這部電影描述的是NASA工程師Homer(侯默)的成長故事。小時候,他生活在美國的一個農村裡,開採煤礦是當地所有人的生活中心。當蘇聯發射了第一枚人造衛星的時候,Homer立刻被吸引了。

  

  「我也要發射火箭!」就在那一瞬間,Homer樹立了自己的人生夢想。他開始瘋狂學關於火箭的一切,努力去突破自己的邊界,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當Homer看見蘇聯發射了人造衛星的時候,他立刻被吸引了,回家之後,就興奮地和父母說:「我要造一枚火箭,像伴侶號那樣的。」

  可惜,無論是同學,還是父母,沒有人相信他可以做到,大家都覺得他是異想天開。到學校的時候,很多人嘲笑他——「你見過火箭嗎?你知道火箭是什麼人才可以發射的嗎?」

  

  但他沒有在意這些嘲笑,他依舊堅持自己的夢想,不斷告訴自己:「我要發射火箭,我要發射火箭,我要發射火箭。」

  這就是我今天要和孩子們分享的第一點。發射火箭,我們需要的第一個材料是夢想,是決心。

  

  「發射火箭」的五步法

  但光有夢想和決心是遠遠不夠的。我接著引導孩子們思考:當你有了夢想和決心的時候,你該怎麼做?

  讓我們先回到Homer小時候,看看他是怎麼做的。這時候,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圖書館查資料,了解一切與火箭相關的知識。

  

  但在小鎮上,人們更關心地下的煤礦,而不是天上的東西,所以相關的書籍並不多。不過在圖書館,他意外發現了未來的同伴Quentin。

  Quentin是個太空迷,迷到有些發痴,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大家也不願意理他。

  

  有一天在飯堂吃飯時,大家都三三兩兩坐在一起,只有Quentin是獨自一人。Homer看見了,忍不住跑過去問他:「你對火箭有研究嗎?」

  聽到這個問題,Quentin立馬如數家珍,和Homer分享他知道的一切。他們一起討論火箭的發展歷史,討論燃料應該這麼做......相同的夢想和追求,讓他們成為了最好的朋友。

  

  只靠自己摸索太慢了,他就想辦法找老師請教。在那個村莊裡沒有專業的老師,他就找到父親的礦上的老師傅,給他講講爆破的原理,幫他焊接火箭。

  有了初步的理論知識和同伴之後,他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做實驗。他們開始製作火箭的模型,然後讓火箭試飛,可惜,幾乎每一次都失敗了。

  

  

  Homer和他的小夥伴們可不會就此放棄,他們不斷分析失敗的原因,想辦法改進。為了找到比較耐熱的鋼,他們還去撬了廢棄的鐵軌作為材料。

  

  這些片段,對於孩子們來說還是比較震撼的,Homer這個小團隊,竟然可以越戰越勇。

  

  這其實是創新教育的方法論,也是我想告訴孩子們的一個方法——當你有了夢想之後,你應該怎麼做。

  那麼,究竟什麼是創新教育方法論呢?很簡單,其實就分成五步:

  第一步:夢想;

  第二步:調研、查資料;

  第三步:當一個學徒;

  第四步:同伴;

  第五步:試驗。

  關於夢想,我就不再贅述。我們先來聊聊「調研」,這是做任何事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

  現在是一個資訊很發達的時代,很多孩子藉助於科技、網際網路去搜索資訊,汲取知識的能耐遠超我們的想像,很多7、8歲的孩子,知識已經很淵博了。在課堂上,他們經常是以做研究報告,或者說項目制的形式去學如何解決問題。

  第三步是「學徒制學習」,這是一種歐美非常流行的學習和實踐方法。去年,白宮發言人就曾表示,美國政府將修訂大學認證和學生貸款政策,鼓勵在高等教育中更多地使用「學徒制學習」。

  簡單來說,就是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裡,找到專業導師向其請教學習,積累社會經驗。通過親身體驗,在實踐中發現問題,靈活調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問題。

  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學徒》(The Apprentice)節目中的經典實戰案例:為ShaniaTwain銷售香水、管理三輪車公司、為GM做2007Chevytahoe汽車推銷活動、為BridalShop賣婚紗、為Hanes設計銷售T-shirt......

  「學徒制學習」下,學生們所做的事情,可能沒這麼「高大上」,但也是企業的具體業務。

  孩子們可以提早體驗職場生活,很早確定未來要做的工作,並為此不斷努力。這樣的「學徒」,比直接從大學畢業來公司的學生更有競爭力。

  

  第四步是同伴。獨木不成林,所有的夢想必須有一個拍檔,這樣才能走得更遠。這個同伴,可能是別人眼中的奇葩,或者說不可理喻的人,但只要他跟你有同樣的愛好,都值得去交往。

  第五步是試驗。做比說更重要,有了夢想,還需要不斷地嘗試,哪怕是屢戰屢敗。只有不斷試驗,你才能找到問題,然後對症下藥。

  其實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擁有自己的夢想,他們的夢想並不是像我們小時候一樣,一定要當科學家、警察,這些社會、父母強加於我們的「夢想」。

  只要大人蹲下來,聆聽孩子的想法,站在他們的角度看世界,你就會發現孩子們真的是很有自己的想法、規劃,甚至是改變世界的願望和決心。

  現在條件比以前好多了,很多父母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去教孩子生存的技能。要成為藝術家的前提,可能是去全球旅行,去看大師的作品、去讀書、去思考、去討論各種事情,這樣才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來源。

  敢於反駁:

  「這不是我的錯!」

  電影裡的Homer 用了批判性 思維,解決了他們遇到的危機。

  有一天,在他們成功發射火箭後,小鎮上的森林著火了,警察認為是他們的火箭發射試驗導致的。所以,警察都來到學校,要處分他們。

  

  一開始,他們覺得自己闖了大禍,犯了很大的錯誤,陷入了對自己的懷疑。愧疚之下,他們還把自己做試驗時的小屋燒掉了。

  

  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一個好老師,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們做了很多的測試,通過數學公式、原理、材料,找回了丟失的火箭,證明自己是無辜的,森林的火災不是他們引起的。

  

  我們想想看,當你遇到了一件比較糟糕的事情,身邊所有人都認為是你的錯,批評了你。這時候,我們多問問自己,這個真的是你導致的嗎?

  未必。這個時候應該多思考思考,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去求證。順著這個話題,我和孩子們討論:「你在成長過程中,有沒有被別人冤枉過?」

  班裡立刻炸開了鍋,有孩子說,「家裡丟了一百塊錢,媽媽始終懷疑是我偷的,還專門給我上了一堂課,說偷錢的行為是不對的。但(這錢)真的不是我偷的。」

  

  每個人都有被冤枉的時候,所以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那我就問他們,「如果下一次再遇到這種事情,你會怎麼做?」

  孩子們都說,我會跟老師、跟爸爸媽媽分析,找到原因,而不僅僅只說「不是我」,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愛與責任

  世事總是禍不單行,當Homer他們被冤枉的時候,他的父親在礦井裡出事了。雖然救了回來,但還需要休養。

  家裡的經濟壓力一下子變大了,需要Homer或者他哥哥去打工賺錢。可他的哥哥正在上大學,如果休學就拿不到獎學金了。這時候,家裡的氛圍很壓抑,他也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思考,接下來到底要怎麼辦。

  

  Homer把製造火箭的所有材料都扔掉了,到礦井幹活,幫母親減輕負擔。

  

  這一點,Homer和父親很像。他父親其實是一個很剛毅的人,在工作中,對其他人很好,做事情有始有終,有責任感,遇到事情總是自己先站出來。出事的那個晚上,他的父親是可以不下礦井的。

  

  所以,我們需要從小在孩子心目中種下這個種子——愛和責任。

  好老師的重要性

  但是人生就是這麼富有戲劇性。父親慢慢地恢復了,他的老師也不願意放棄,跑到Homer家裡鼓勵他,讓他想清楚,內心到底還想不想發射火箭。

  

  這一點很重要,今天我們可以向生活低頭,但是沒有人告訴我們,你在承擔應有的家裡責任的時候,你不可以繼續你的夢想,沒有人告訴你這兩個只能選其一。所以,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堅持自己的夢想。

  因此,Homer白天去礦工裡面打工,晚上會看一些視頻或者書籍,和小夥伴們一起討論,繼續學相關的知識。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對我們影響最大一定是爸爸媽媽,但是能不能遇到一個好老師也至關重要。

  其實,在老師這一點上,我和Homer有類似的經歷。我是在一個村莊裡面長大,17歲的時候才走出了縣城。上大學時,我遇到了同樣的老師,他告訴我:「你想擁有什麼,就去追求什麼。」

  有一次,他讓我去他家裡吃飯,我第一想到的就是可以省一頓飯錢。但是沒想到,那天不僅僅省了一頓飯錢,還對我後來的人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他問我:「你的夢想是什麼?」剛從農村出來我,不知道夢想是什麼,我回答不上來。老師就說:「你現在已經17、18歲了,你要為自己負責,你可以想想你最想幹的事情是什麼?」

  

  我就說,我最想幹的事情是能夠走遍全世界,和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一起聊天。老師就鼓勵我,「你就去幹,分析什麼樣的職業能夠實現你的夢想。」

  那段時間,正好《楊瀾訪談錄》剛開播,我發現當記者可以和這些大咖聊天,也能走遍全世界。就是因為我遇到這樣一個老師,我後來就真的去做了記者,做了中國最牛的一家媒體的記者。

  我的偶像其實是我父親

  在電影的後面,有件非常戲劇性的事情,Homer作為代表去參加全國的科技競賽,在大賽前一晚,他放在展會上的成果,那個小火箭被偷了,他沒有東西可以展示。

  

  但此時此刻,他不想放棄。Homer給小夥伴們打了個電話,最後,還是父親幫忙解決問題,父親讓礦井的工程師連夜幫他做了一個新模型,給他送過來,Homer也如願以償獲得一等獎。

  

  Homer和小夥伴們都拿到獎學金,即將離開這個村莊去上大學。在最後一次發射的時候,Homer一直在等他父親出現,他父親還沒有看過他任何一次發射。

  最後,父親果真出現在火箭發射現場,和Homer一起點燃了火箭。

  

  從這些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Homer的父親對他的愛十分深沉。一方面希望Homer腳踏實地,做好礦工這份工作,另外一方面又會幫孩子去做嘗試。

  

  其實,Homer的偶像是他父親——「我相信我會有一番成就,並不是因為我和你有什麼不同,而是因為我和你相同,我和你一樣固執,一樣強悍,我只祈求我會成為像你這樣好的人。」

  故事講完了,我問孩子們:「Homer這個故事,你覺得哪一點是最棒?」

  每個人都說了很多,說他的爸爸、老師、夥伴等等。其實,每個人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只要努力,就會有很多人幫助你,你永遠不會孤單。

  最後,我就問「每個人都有可能發射自己的火箭,你們同意嗎?」所有孩子異口同聲說同意。這時候,關於發射火箭需要的原料,答案變成了——需要勇氣、夢想,需要勤奮,需要夥伴、好老師......

  

  我只是想到了當年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輸給自己目標、夢想的時候,這部電影讓我永遠知道我的人生坐標是什麼,我的夢想火箭要飛向哪裡。

  一直到現在,一直到五年前,由於我第二個孩子的出生,我做了創新教育的事業。我現在的理念,依然是讓世界成為孩子的課堂,讓孩子在探索中汲取知識,這跟我們過去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我自己孩子的時候,每當我自己的事業遇到困頓的時候,每當有家長問我,到底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時候,我都會自己或者推薦父母們去看這部電影,因為它對我們的影響絕對不僅僅是像發射火箭那麼簡單。

  

  

  這部電影,就是1999年上映的《十月的天空》,距今剛好20年。

  ........................................

  面對未知和變化,我們需時時反省自己的育兒觀,不盲目追求別人家的孩子,不被風吹草動亂心。這也是我們推出《藍橡樹·教育日曆2021》的初衷——

  

  在《教育日曆2021》中,我們每天分享一句教育常識,它們將會成為你內心安定的力量,陪伴你走過充滿挑戰的每一天。

  

相關焦點

  • 每當不知道看什麼時,我就會反覆看這部日劇…
    這部劇最讓我感動的不是因為女主角的白血病,不是因為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也不是他們的生死離別,而是對「青春」某種的眷戀與懷念。與其說他們有一個「山無稜天地合」的青春愛情故事,不如說他們共同擁有的一份書寫自己青春歷史的「美好」的記憶。例如,他們為了彼此心目的愛,可以選擇奮鬥,可以譜寫自己的青春史,在我看來這只是一份「愛情」的神話。
  • 《三十而已》:這部劇讓我很焦慮,不看了
    首先肯定一下,這部劇目前(7月30日)豆瓣評分7.7,三條線劇情緊湊,品質不錯,整體算是好劇。但是!!這部劇太刻意製造焦慮了。劇可以看,但隨便看看就行了,千萬不要代入感太強。它的殺傷力不是一般的強,我只看了兩集,就不敢再看下去,怕了怕了。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我在一線城市打拼過,後來當了逃兵。
  • 每當崩潰時,都看一遍叫我第一名就會滿血復活,開啟不同的人生
    《叫我第一名》根據布萊德科恩的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叫我第一名》中的小布萊德,經常無法控制地扭動身體,發出奇怪的聲音。在生活中,他無時不刻地都會收到別人的側目與質疑,同學們都叫她怪胎。爸爸總是會大聲地斥責他在搗亂,給自己丟臉,父子關係一直不好,甚至選擇離開了家。布萊德的病情更嚴重了,課堂上正常同學1小時能完成的作業,他卻要2~3個小時;儘管咬著鉛筆努力遏制自己的抽搐與怪叫,卻還是會被老師當成擾亂課堂紀律的壞孩子拉到講臺上;只有在棒球場上,他的怪動作才不會被人嘲笑。很快地學校老師就再也無法忍受他而決定勸他退學。
  • 這部國產紀錄片,每天看一集,緩解了我的教育焦慮
    最近看了一部很好看的教育紀錄片《生命·成長》第二季,紀錄片邀請了教育學、心理學、生命工程學等各個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教育的可能性。紀錄片以純訪談的形式展開,清晰明了,大咖們的觀點深入淺出。關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如何培養適應未來世界的孩子?
  • 每當夜深人靜時,你是不是經常思考這些事情呢?不要再焦慮了好嗎
    總而言之,看到熱搜裡的評論,我感覺間歇性焦慮真的給我們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多壓力,尤其是對職場工作的人來說,間歇性焦慮可謂經常影響他們的心情和做事效率。01、於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焦慮發生的具體場景,我整理出以下幾個方面。①晚上睡覺前容易間歇性焦慮。
  • 每當下起雨,響起音樂時,我就會想起你
    一詩一文一個堅持原創的平臺 / 每一天的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雨 思》文/林明燕天下著雨空氣中瀰漫著憂鬱一種莫名的愁緒鎖住眉宇千絲萬縷勾起泛黃的記憶該走的都走了>該留下的也沒留下是時間沒有等我還是你忘了帶我走淚珠潸然淚下打溼了衣襟斷了線的風箏旋轉 墜落遠去的背影悽清的滄桑夜無言離逝的夢該怎樣找尋纏纏綿綿的雨打落了多少枯黃的葉憂了幾人寂寞的心
  • 焦慮!焦慮!孤獨症(自閉症)孩子的未來,無處託付,怎麼辦?
    只有孤獨症(自閉症)孩子的父母,才能感同身受。一旦家裡有譜系娃,家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焦慮。我們焦慮孩子的現狀是否能夠得到最佳改善,我們更焦慮孩子未來是否能夠獨立生活。 前幾天,有位譜系孩子的媽媽在深夜找到我,先聊了她的孤獨症孩子,4歲多,按照她的講述,孩子能力很弱,未來非常非常渺茫。
  • 豆瓣評分9.3的這部電影,給了我養孩子的3個重要啟示,看完才懂!
    幸福不是一個什麼東西,我們無法贈與給孩子。但我們可以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就是我們幸福地活在當下的樣子。小時候,幸福是一種擁有;長大後,幸福是一種狀態;現在,我明白了,其實幸福是一種感悟。 我不止一次分享過這個內容,也是上面我談到的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老師談到的觀點——感悟型幸福。恰好,這部電影,做了最好的闡述。一定有很多人會想:我也想活在當下啊,可是我內心告訴我,我做不到!沮喪、焦慮、壓力、不安、慌張……這些感受是真實存在的,難道突然就開始享受這些感受?做不到啊!
  • 每當我對世界失望的時候,就會想到希思羅機場的接機口....
    莎妹特意盤點了幾部英倫特色的愛情電影,有對象的一起相擁窩在沙發上,分享零食看電影;沒對象的也別難過,看完這幾部電影,也許你對愛情會有不一樣的見解。真愛至上 Love Actually (2003)10個看似無關卻又互相牽連的愛情故事,在情人節溫暖你的心。
  • 每當崩潰時,都看一遍小布萊德就會滿血復活,開啟不同的人生
    根據布萊德•科恩的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叫我第一名》根據布萊德•科恩的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叫我第一名》中的小布萊德,經常無法控制地扭動身體,發出奇怪的聲音。布萊德:目前無藥可治,你們不喜歡聽到怪聲,我也不喜歡發出怪聲,壓力大的時候會更嚴重,但大家都接受我的話,我就沒有那麼嚴重了!艾倫校長:那我們怎樣去做才能幫到你?布萊德:我只希望大家別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我希望能像其他人一樣得到平等的對待!
  •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10部電影
    ,他們會說「我要做什麼」而不是「我不能做什麼」,所以我也是這樣的。 「現在的孩子已經越來越不好管教了,他們的門已經關了,你需要一把鑰匙,少看他們的缺點,多看他們的優點,有了這把鑰匙,就容易溝通了。」
  • 「這部電影明顯是給10歲以下孩子看的」
    然而,這部電影顯然是為10歲以下的孩子準備的,我不得不說,那些浴室幽默以及有力的故事線和角色發展的缺失,可能會讓老一點兒的原作粉絲們大失所望,儘管視效出眾、凱瑞表演精湛,但仍不能挽回。      《刺蝟索尼克》開場便向我們介紹了絕對主角索尼克,一隻生活在另一個星球上的疾速藍色刺蝟。
  • 這部豆瓣評分9.1的電影,教會我如何擺脫焦慮,成為自己!
    想來閒著也挺無趣,便拿出平板,重溫了部老電影,雖然已經是第三遍觀看,但依舊感慨頗多。今天想給大家推薦的電影就是《三傻大鬧寶萊塢》,豆瓣超過75萬人為其打分,綜合評分高達9.2分。-2-電影的男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印度男神阿米爾汗。關於影片的描述,我寫得再多,也比不上大家看一遍。
  • 《你好未來人類》:孩子接受教育,是為了適應未來!
    烏鴉電影、劇王、有部電影、紛紛撰文獲得10萬+閱讀量。話題討論居高不下開啟教育觀察紀錄新模式   現實中,全世界的教育改革浪潮已經在悄悄發生,正在茁壯成長的未來之子們,終將成為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你好,未來人類》給娛樂為先的網絡世界提供了一個獨屬於「教育觀察作品」的討論空間。
  • 「每當我迷戀某人時,我都會立刻成為偵探」
    曾有一位YouTube博主@Anna Akana 做過一個《為什么女生是偵探》的視頻,她開篇就提到女生在迷戀某人時,「偵探」天賦值就會被立即加滿。她在視頻裡一人飾三角,演繹了一個女生調查新男友背景的場景。不如就來了解一下女生都怎麼「偵破懸案」的。
  • 每當心情不好時,我就看一遍《下一站,天國》
    最近在看是枝裕和的隨筆新著《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讀到這個消息時,會心一笑。看著書中他們三個人的合影照,心說:亞洲日常派的導演可算是集齊了。他們三個人的電影,離我們的生活和時代都非常近。他們都將日常的詩意、活過的感受和時代的問題,放到影片裡。再加上小津安二郎和阿巴斯兩顆天上的星,亞洲電影靜觀默察的東方精神,似可與好萊塢派或漫威派的故事、戲劇傳統,二分天下了。
  • 《當幸福來敲門》看完這部電影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我月收入還是3000
    《當幸福來敲門》看完這部電影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我月收入還是3000!有句話說:電影源自生活,在每一部電影電影裡都能找到我們自己的影子,而今天要說的這部美國勵志劇就是由真實案例來改編的。為什麼給大家推薦這部劇呢,主要是小編我最近在工作上有點迷茫,甚至說不知道未來的路在哪裡,於是我重溫了這部電影,每次看完我的感嘆也都不一樣,希望也能給處在事業迷茫期的你一點建議吧。影片中男主人公加德納是做醫療器械推銷員的,它每天都在忙於奔跑業務,而她的妻子則是在一家服裝廠做工人,他們還有個還在上幼兒園的兒子。
  • 靈魂變得豐富充盈,焦慮就會遁跡匿影
    在焦慮等不良情緒控制你之前,先發制人,將焦慮感扼殺在搖籃中。作者:曼之恆(富書籤約作者),轉載請加微信fushunamei在撒哈拉沙漠中,有一種個頭很大的,土灰色的鼠,名叫「沙鼠」。每當旱季到來之時,沙鼠都會囤積大量的草根,來度過這段艱難的日子,從早起到夜晚,在洞口進進出出,滿嘴都銜著草根。
  • 迷茫焦慮的姐妹們可以看下這部電影,療愈效果100分
    昨天下午月野大兔看了一部電影,迫不及待的想分享給大家,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裡面每一幅畫面都美的像浪漫春天裡的油畫,裡面每一個人都善良我真的特別特別喜歡這位波特小姐,她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今天就想拋磚引玉一下,聊聊這位英國女性作家暨插畫家波特小姐。透過波特小姐的一生,或許你會發現人生不止「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分分秒秒,過好當下的每一天,就是對未來最好的交代。
  • 19部電影,挽救了我今年的焦慮
    今年喜歡的十九部電影我是個慢讀者,逐字、逐行的閱讀習慣,尤其在開書店這四年多裡,讓我在繁忙事務之外難以維持穩定、持續和有質量的閱讀,這是除寫作進展緩慢之外,最令我焦慮的事。將其複述,總會帶有偏見、拘束與不客觀的危險,以及陷入爭論、自辯與質疑之漩渦的可能,浪費時間和精力。 四月在北京,與陳衛會面,聊出了寫影評這件事,算是一個意外的契機。出於對陳衛的尊敬、對黑藍的喜愛,以及我心中確有一些對電影不吐不快的念頭,便開始了寫影評這件事。轉眼大半年過去,竟寫了十幾篇,又一次意外感到,這也緩解了我寫作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