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的生死練習:生決定不了你 但是死可以

2021-01-12 新浪財經

來源:虎嗅APP

原標題:王石的生死練習

上場前,真格基金的王強特意找到他擁抱。結束後他往外走,一個小夥子激動地喊,您還缺保鏢嗎?坐進車裡,一位女士幾乎央求道,能再跟您合個影嗎?

他就是王石。這就是王石出現在11月23日舉辦的虎嗅FM節時的待遇,一個即將年滿69歲男人的待遇。

儘管從外表和體態來看,不太像。當他沉默時,依然不怒自威,他還能在演講時突然吼上一聲震住全場。「我還沒有時間死。」王石演講中說。

但更多時候,這個男人在平靜地講述生死。這個時候大家才意識到,王石真的不年輕了。你們知道的,在FM節「for fun,for money」的主題下,這看上去不合時宜,但王石自有理解,「生決定不了你,但是死可以。」

本文是王石在今天虎嗅FM節上的演講實錄,對待生死,王石有話說:

非常感謝虎嗅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和年輕人來見面。(主辦方)給我出的主題叫「我的生死觀」,這個「觀」太大了,即使把「觀」去掉,只談「生死」,我也不知道在這個場合適不適合。

討論生死,就是討論一個人的生命態度。人有一死,也就有面臨死的困惑,所以才產生了宗教。

這張照片是彌勒佛。我不是一個佛教徒,但我想借這張圖片引出一個故事。在今年5月份,我和國內企業家代表團專程趕往日本大阪參加一場座談會,那場座談會的主講者就是安藤忠雄(日本建築大師)先生。企業家都是青年企業家,最大的也就是45歲上下,而我68歲了。

我跟安藤忠雄一見面,他坐在那就問,60歲以上的請舉手,然後就我一個人把手舉起來了,再沒有第二個。安藤忠雄應該是77歲了,他說60歲以上的可以活到100歲。下面的人都問安藤忠雄,我們能活到多少呢?他說,我看能活到60歲就不錯了吧。(下面人就問),什麼意思,憑什麼你們60歲以上的活到100歲,我們三四十歲的只能活到60歲?

安藤忠雄說,我們60歲以上的這代人和你們不一樣,我們過過苦日子,我們對生命有追求,但囿於局限性,我們很多追求都無法實現。所以我們只有默默地努力,努力到現在,機會越來越多,儘管老了,但是我們的興趣還在,我們的激情還在,所以我們抓住了這個機會,我們在追求,我們還沒有時間死,我們能活到100歲。

與會的年輕企業家聽完說,我們也在追求,我們也有激情,我們雖然不像你們受那麼多苦。

安藤忠雄笑了,問,你們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是什麼?你們晚上睡覺前做什麼?你們這樣一早起來抱著手機,晚上睡覺前還是抱著手機,你們能活到60歲就不錯了。

實際上這就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節奏。

這張照片,本身佛(像)是已經存在20年了,在日本北海道札幌的一個公共墓地上,佛非常高,屹立在那裡。

它在札幌北海道,後面被群山、森林包裹。所以,儘管在空曠的墓地上立這麼一座大佛,卻默默無聞,一點都不顯眼。

墓地的主人為此憂心忡忡找到了安藤,說,你能不能給我想想辦法,我目的就是為了建成這裡的標誌性地標。但現在反而沒人注意,你能不能給我想一下,怎麼能讓這個佛引起關注。

安藤想了想說,(把佛)埋起來。這個墓主人一聽就嚇了一跳,怎麼能把佛埋起來呢?安藤忠雄解釋說,埋指的是覆蓋,就是說要把這個佛覆蓋起來,用一個殼或建築物將佛裝到裡面。

這就是安藤忠雄設計的一個東西(看圖),但這個覆蓋不是完全封死,頂部有一個天穹,是開著頂的。羅馬萬神殿的造型就和它類似,上面是開天窗的,不過這個天窗開的比它大得多。

我想說的重點是,因為這個設計,大佛一下就成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建築物。不是這個佛,是和這個佛結合起來的建築物。當然,懂這個的很多都是為了安藤忠雄這個穹去看,包括我在內。

這個佛有半個頭顱是露在外邊的,我們遠遠就能看到。像丘陵上面冒出了半個佛頭,人們路過只要看到就會好奇,但越往前走反而什麼都看不到,你必須通過隧道才能進去。

這個佛是蓋在裡面的,你一進去突然就覺得豁然開朗,一個大佛在你前面,因為和他對照的不是群山、不是森林,而就是這樣一個很有限的空間把佛突出來了,卻能給你極大震撼。

整個過程真正讓你意想不到的是,你進入時,只有比較昏暗的隧道,不停地走,進去之後豁然開朗。然後從那個隧道返回又是昏暗的,再進去又是豁然開朗,這是安藤忠雄真正設計的要點。

這個隧道做得非常複雜,它的關係、尺度、紋理非常複雜,施工非常難。按安藤忠雄的解釋,這個隧道代表了女性的陰道,這(象徵的)就是人生命誕生,佛這樣出來的時候是一個新的生命出來的,生命就是這樣誕生出來的。

這是安藤忠雄的設計理念,即「從生到死,出生入死」的邏輯關係。這就是我們東方文化對待生命的態度,你到了墓地,面對你的亡靈,不是悲悲切切,更多看到的應該是這樣的生命,從生到死,出生入死的循環,這是賦予它的意義,這就是安藤忠雄的一個生命態度。

下面看一下我的個人態度,這張圖是2010年我第二次登頂珠峰,藍色衣服的是我,橄欖綠衣服的是汪建(華大基因創始人),我現在也是華大基因的聯席董事長了,當時怎麼也沒想到,兩個人能一起登頂珠峰。

登珠峰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到頂峰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左眼失明了,從頂峰撤到8100米高度的時候——到了突擊營地,我的右眼也失明了。

大家想一下,我在8100米的位置上,什麼都看不到了。當一切都看不到的時候,恐懼湧上心頭。第一感覺我肯定要在這兒掛了,當時非常恐懼地大喊了一聲「我失明了」,可在那兒誰聽啊!

當時在珠峰上失明了,王石閉著眼睛演講。圖:虎嗅

正好我們是在往下撤,後面是汪建,他不知道我喊了什麼,當然我現在(在現場)喊得很清楚,那時候是聲嘶力竭喊了這一聲,我感覺後面的汪建拍了我一下。因為他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就拍了我一下,我就從這種非常恐懼慌,亂腦中完全一片空白的感覺中安靜下來了。

這個經歷之後,我才感覺到那種恐懼在什麼地方?因為你喊你感覺要死的時候,你還沒死,你垂死掙扎,你感到恐懼就是那一瞬間,因為突然間的無助,一切都不知道了,這時候有一個人撫摸了你一下子,你才感到並不孤獨,才回到了一種很安靜的狀態。這個故事不展開說了,至少你能看到我活著回來了。

我們繼續往下看,因為我兩次登頂珠峰,這成了大家一個茶餘飯後的話題。我給出這張照片,想說的是,如果把登山比作人生的話,可能這個畫面是更能說明問題的。我們的人生實際上就是這樣——「上上下下」,面對著不確定,面對著很多風險,你不知道怎麼去面對。

人生實際上就是這樣,「上上下下」。

和幾次登頂珠峰的經歷相比,當人生面對選擇時,面對精力分配的問題時,其實要比登珠峰難得多。因為登珠峰,是有很多前人登過的,而且有人指導、有人引導,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

真正難的是我們正在做的、正在開創的未知的事務。這就取決於你的態度,你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你一定要把不確定當成常態,並為此付出激情。到了安藤這個年紀,到了我這個年紀,面對困惑、不甘心的時候,你還有沒有激情,要點在這裡。

所以,我們談到生死更多討論的是面對人生的一個態度,我們怎麼去做。

下面我們再來看這一張,剛才說2010年我第二次登頂珠峰。這是我2003年第一次登頂珠峰之前,我去盲童學校,他們看不到,但你會發現這個小朋友在踢足球,當然這個足球是有聲音的。

和幾次登頂珠峰的經歷相比,當人生面對選擇時,面對精力分配的問題時,其實要比登珠峰難得多。

人生有很多不如意,有很多人覺得世界不公平,如果你去盲童學校,你再去一些殘障學校,你肯定會覺得(你的生活)比這些孩子公平得多。即使如此,我還是要跟你談談我在盲童學校的體會。

我可以反思,在我第一次去的時候,我是有點高高在上的,因為我是一個正常人,而且是一個著名的企業家。我帶著玩具、糖果,拍拍小朋友的肩膀,關心關心小朋友。

我記得很清楚,孩子們非常快樂,其中有一個孩子說,「叔叔,你能不能蹲下來」。我只好蹲下來,我發現他在撫摸我,從頭一直撫摸完全身之後,他說了一句話,說「叔叔你是一個好人」。

你知道現在咱們的社會,我們的溝通方式已經非常虛擬了,並且這種高速運轉使人們之間有隔膜,你怎麼能想到一個孩子在撫摸你之後,還說出這樣一句話?當時就有一種特別的感覺,你很高大的形象瞬間就被消弭了。

更讓我感動的是,這個盲童學校居然是一個俄羅斯的盲女開辦的,幫助解決盲童的生計問題,教會他們生存的能力,讓他們作為一個人自信地活著、有尊嚴地活著——雖然你有殘障,儘管你們的眼睛失明了,但是你們也不差於旁人。

我在和這些兒童交換意見的時候,一個兒童說了,你的理想是做什麼?他說我特別想開車,我覺得當出租司機太偉大了,不但能開車還能掙錢。他的要求不高,但對他來講這是不可能的,現在還沒有讓盲人去當計程車司機。

所以,我只好勸他,變著法地跟他說這個你做不到的。他想了想,閉著眼睛說「那好吧,將來我就投資,當一個計程車公司的老闆」,這是我在盲童學校的經歷。

我們在這樣一個高科技、創新、面向未來的世界當中,我想人性是沒有變的。

生決定不了你,但是死可以。換句話說,也許你出生在不公平的社會當中,但在你離開這個世界前的狀態和態度,是可以由你自己來決定的。

在改革開放的第二個40年的第一年即將結束之際,我想說,我們面臨的未來依然有無限可能。所以每天起床後,想一想,是不是一定得情不自禁地看手機,晚上睡覺之前是不是還要情不自禁地看手機,我想起碼可以從這件小事改變一下,謝謝你們!

王石攜《我的改變:個人的現代化40年》一書歸來:

在經歷了「人生的至暗時刻」和「萬寶之爭」後,王石以歷經十年「刻骨銘心的反思」,完成此書。本書不僅是對世人加諸其身的眾多謎團的大起底,也是作者向讀者傾訴、交流,甚至彼此鼓勵的「走心」之作。王石在書中摒棄了一般企業家傳記對「商業」「成功」等概念的糾纏,轉以「肉身」「空間」「學習」「角色」「生死」五個概念打破時間的線索,以全新的理念重述人生起伏,在剖析自我中回應時代,展示其對人生、文化、商業以及社會的反思,向讀者展現了改革開放四十年後的今天,一個中國企業家能夠達到的思維高度——誠如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在本書序言中所言:「他成就於改革開放年代,也幫助塑造了這個時代,把他的印跡刻在這個時代。」

相關焦點

  • 王石的第二春
    公開消息顯示,王石對遠大模式的真正關切開始於2016年,那也是他人生的另一個比較低谷的時期,甚至是萬科讓他比較傷心,甚至灰心的時期。2010年,在深圳衛視接受王石訪談時,他還向王石傳授經驗:給頭髮上打油,可以用橄欖油、茶油或花生油,比摩絲便宜,但沒有任何化學毒素。為了環保,張躍甚至提倡只要一個孩子。「他說中國人太多了,多生一個就會多消耗一些世界資源,所以要響應國家號召。」他的夫人說。
  • 王石:我想做一個探險家
    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在現場參與座談並籤名贈書。他談到,活了60多歲,現在才覺得自己活明白了,想做一些自己有興趣的事。作為一個商人,我不太有興趣。我想做一個探險家。但是作為職業,就算沒有興趣,也要把它打造好。這也是我對你們的職業忠告。一個好的企業,應該是:簡單、透明、規範的。不是你在好,你不在就不好了。
  • 不生不死,不是生,也不是死!
    不生不死,不是生,也不是死!已經打破了生死的局限、界限!生和死已經沒有距離,沒有界限了;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如果我們不再執著,那麼我們就完成了解脫!當然,完成這個解脫的過程是漫長的!但是我們必須堅信,完成這個解脫是可能的!只要我們願意,自己鍛鍊自己,自己訓練自己,使自己能夠擁有足夠的慈悲、智慧和定力,那麼就應該相信:我們就一定能夠解脫和自在!
  • 王石與80後女演員田樸珺結婚後聲譽受創,前妻為何為他力爭清白?
    主持人大膽提問王石:你是不是認為這種行為(田樸珺撿貓)是一種特殊的存在?王石:我認為是一種巧合。主持人:田樸珺是您的天使嗎?王石不回答這個問題,轉而去吃飯了。王石在深圳做業務員的時候,因為住宿條件太差,宿舍裡溼熱,王石經常睡不著覺,三個月瘦了十幾斤,妻子探望他的時候非常難過,想辭職去照顧她。他說:「我是男人,想成就一份事業,吃點苦不算什麼,如果讓你也跟著我吃苦,我心裡會不安的,你只要照顧好自己和孩子就行。」那個時候,王石為了老婆、孩子,在外面再苦再累,也願意扛著。
  • 武俠劇中死得出人意料的八大神級反派,劍聖墊底,不死邪帝排第三
    但是可惜的是這位最後的死法,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不是被人用高強的武功所殺,而是被火槍陣聯合擊殺。死得毫無尊嚴,沒有想像中的主角領悟絕世武功擊殺反派,而是如此下場。結果被風雲以及無名等打敗,但是憑藉他的不滅金身以及殺拳,大部分人還是認為他不會那麼輕易死的。但結局令人沒想到,他居然是被自己的兒子絕心下毒,之後親手被他所殺。雖說惡人自有惡人磨,但死在自己親兒子手上,未免令人唏噓。
  • 【姿勢】王石在田樸珺心中並非第一
    「在中戲退學以前,我從小還算是獨生子女寵著長大的,不會替別人著想,可以說,我以前是個非常自私的人。那次退學,給了我沉重打擊,並不是哭、抹鼻涕,學校就能原諒你,這是給我最大的警醒和啟發。但是,你年輕的時候摔的跟頭越大,往往對你成長越有幫助。」2004年田樸珺23歲的時候,轉入地產業,「我在地產業一做就是6年。
  • 田樸珺陪王石旅遊成功上位,事業高歌猛進,王石處境落寞
    在娛樂圈中明星們有很多都嫁入了豪門,所以觀眾們對她們的婚後生活也非常關注,田樸珺嫁給了王石之後也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但是外界對於這對夫妻的婚姻並不看好,兩個人認識也非常有緣,田樸珺配王石旅遊成功上位,事業高歌猛進,王石出鏡落寞。
  • 田樸珺的上位秘史:18線不紅女演員,豪放敢演,如何搞定王石?
    ,所以,王石雖然是全國聞名的大佬,但是內心也是有苦楚的。「在我看來,王石可以算是「男人中的男人」,他非常有思想,並且深知如何在得失間作選擇,在很多方面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算是我的良師了哈哈!」可是,直到2010年,王石還在跟妻子說,「我會珍惜我們的家庭,與你一起登上人生的頂峰!」可見,那時的田樸珺還只是小三,並沒有威脅到正宮的地位。
  • 英國脫歐,卡梅倫攜妻子離開的那一幕讓全世界感動——王石,你忘了你的糟糠之妻!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當然,也不是毫無徵兆,據說有小股東問王石:「我原來也是萬科的股東,當時看到王石先生跟田小姐在一起我就做空過。」王石對此回應稱:「你是看到了我和田小姐你嫉妒是吧。」你看,65歲的王先生談起戀愛來依然像15歲的小夥子,覺得全世界都在組團反對他和田小姐談戀愛。如果說一段成熟的愛是讓戀愛雙方變得更美好,那麼,在外界看來,這並不是一段好愛情。
  • 西藏生死書:我們該如何看待死亡?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
    《西藏生死書》中提到了怎麼面對生死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沒有佛性根基,也沒有深入研究藏傳佛教的深刻教義,我不把自己的體悟看作是通過此書而達到解脫和證悟。充其量,我只是透過本書的內容而開始靜下來思忖生死的關聯與意義,開始認真看待生命。此時,我想從死亡的觀照、生命的無常以及認真看待生命三方面來直面我們的人生。
  • 要去韓國當練習生?看完之後再決定吧!
    據悉自然堂《蜜蜂少女隊》裡的孔雪兒也曾是赴韓練習生的一員。1996年出生的她,在2012年因為超強的舞蹈功底被韓國著名娛樂公司jyp選拔為練習生,成為尼坤的小師妹。但是去韓國當練習生遠遠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美好...
  • 我看《西藏生死書》: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因為愛才生生不息
    《西藏生死書》中提到了怎麼面對生死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沒有佛性根基,也沒有深入研究藏傳佛教的深刻教義,我不把自己的體悟看作是通過此書而達到解脫和證悟。我以為閱讀這本書的意義其實不在相信死後另有人生,而是它提供了一個與死亡相親的機會。如若我們可以因此學到安詳的死,或許會懂得如何從容的生。「對於死亡的恐懼和對來生的無知……沒有誰教導人們死亡是什麼,該如何死去,也沒有人給予任何死後的希望,揭開生命的真相。」並不把這本書當作佛教理論的普及介紹,更願意看的是對生死的探討。
  • 王石為什麼會看上田樸珺 田樸珺王石認識經過
    提起王石很多人都會想起他和田樸珺的事情,據悉兩人還是出軌走到一起的。那麼,作為國內房地產大亨,王石為什麼會看上田樸珺?關于田樸珺王石怎麼在一起的過程還有田樸珺個人資料簡介一起了解一下吧。1月7日曾和王石同飛深圳,經空姐證實該女子姓田。
  • 田樸珺,憑《謝謝你》紀錄片獲大獎,她與王石的父女戀,令人羨慕
    田樸珺,她被稱為18線不紅女星,但是卻嫁給了大自己30歲的王石,兩人至今已經相守了8年之久。但是自從他代言了某品牌的鈦金手機,小編才知道這個人。查了一下,這個人也的確是了不得,雖然不如馬雲和王健林,但是名聲也是不小。他就是萬科集團的創始人,也是一個熱愛登山、跳傘和極限運動的人。
  • 王石自曝年收入一千多萬:沒什麼不方便說的
    王石在現場和觀眾打趣道:「我們現在富裕起來了,我的工資、我的獎金,各方面的收入,大家不要誤會。工資獎金還有什麼收入?你們猜還有什麼收入?」觀眾:「8848!」王石笑言:「這個對了,是廣告收入。」再被問及現在一年收入是否足夠的問題時,王石的坦誠讓現場不少觀眾震驚。
  • 舉報王石?蹭熱點吧?別鬧了
    如果你作為前員工來討,是討不著的,嚴格說跟你沒關係了。第三個問題與前面的問題相關,王石和萬科企業股資管中心有沒有權力將2億股萬科股票捐贈給清華?老韓自己都寫了,早在2011年萬科員工代表大會就已決定將企業股用於公益事業,而且授權成立萬科企業股資管中心來管理。
  • 田樸珺:作品獲大獎,一條動態引懷孕猜想,網友:佩服70歲王石
    田樸珺:「胖了14斤」,網友:除了懷孕生娃,不可能突然胖14斤近日,田樸珺在社交平臺上發布消息稱,感謝「中美電影節」對其作品《謝謝你萬悟聲》的肯定,並稱「七年的努力和沉澱,都是為了讓它更精彩!」於是,田樸珺決定轉戰商業。與此同時,有了名望後的王石,早年那顆受盡壓抑的心,開始蠢蠢欲動。一次共同的哈瓦那內旅行,相差30歲的王石和田樸珺互相怦然心動,有了相識相愛的機緣。
  • 田樸珺:作品獲大獎,一條動態引懷孕猜想,網友:佩服70歲的王石
    田樸珺:作品獲大獎,一條動態引懷孕猜想,網友:佩服70歲的王石田樸珺:「胖了14斤」,網友:除了懷孕生娃,不可能突然胖
  • 太原交警上演《生死時速》!看生與死的較量 !
    太原交警上演《生死時速》!看生與死的較量 !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
  • 70歲的王石:企業家裡的健身達人,愛冒險的運動家
    如果你看到一個身材好的人,你應該知道他曾經經歷了不舒服,但現在的他很舒服。 馬拉松 如果你想要變成強者,你首先要找到一件你想做的事情,這件事情開始時會讓你有點小不適,但是做成了以後你就會收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