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公司將從世界招收天才少年時引來了各方關注,大家都想知道最終是哪些人脫穎而出。
而華為的「天才少年」招聘標準十分嚴格,一般需要經歷七輪左右的流程:簡歷篩選、筆試、初次面試、主管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
每一個環節都像剝一層洋蔥,到了下一層,將會面對更加困難的挑戰和阻礙,在嚴格的考核和篩選下,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者表現不佳,就會面臨失敗。
高嚴格的篩選,是對人才的需求以及相匹配的待遇福利,都讓人不禁期待,哪些人才能入選。
2020年華為天才少年有兩人闖入了大家的視野:張霽和姚婷,兩人均為華中科技大學博士。
姚婷,2020年入選,年薪156萬;
張霽,2020年入選,年薪是「天才少年」項目最高檔,201萬。在全球的「天才少年」項目中,僅有四人是最高檔。
拿到最高等的張霽是什麼樣的人呢?
張霽5月底已入職華為,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努力型選手。擁有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他內心卻很平靜,「我並不是什麼天才少年,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1
高考不如意也不能放棄
「每個人都在說他是天才,只有他知道他是做了多少努力才站在這裡。」
張霽並不像所有人眼裡看到的那樣一帆風順,也沒有一直都是學習的焦點。在高中的時候學習也不出色,成績並不理想,甚至在第一次高考時還落榜只能選擇復讀。
高考的失利並沒有讓張霽放棄,復讀一年後成績依然不理想,幸好考上了武昌理工學院,一個民辦三本,在武漢這座擁有兩所985,五所211,十所一本和幾十個二本的城市裡,這所學院顯得那麼平庸卻沒人甘願一直平庸。
張霽選擇的專業是自己還算喜歡,在那個時候被人稱作「修電腦專業戶」的計算機專業。在這個不顯眼的學校,在這個在當時不熱門的專業,張霽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成長。
2
做好計劃然後去達成
這就是通往成功的路
上了大學的張霽沒有氣餒,或者隨波逐流,讓四年光陰一晃而過。
初入大學的他就給自己制定了大學學習目標和計劃,無論是英語學習考級,還是本科知識完成,或者後期考研繼續提升自己,張霽步履不停,沒有止步當前。
大學期間,各科成績名列前茅,順利通過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等考試,還獲得了全國ITAT職業技能大賽職業技能資格認證證書。
大學畢業後如願以償進入了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在更優秀的人身邊時他依然想做一個優秀的人。
從小時候開始,張霽的父母就開始培養他無論做什麼事的時候都自己做決定,自己去選擇。這讓張霽從小就有了獨立自主的思想,即使兩次高考失利也沒有摧毀他的信心。
在研究生畢業後,在張霽的不斷努力下,最終圓夢華中科技大學,成為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博士研究生。
每一次一鳴驚人的背後都有很多次飛向天空的努力。
在博士期間,張霽被派去騰訊公司總部實習,在2019年的時候有幸被邀請去美國排名第一的應用數學研究機構美國紐約大學庫朗數學研究所訪問。
張霽沉浸在學習的漩渦裡不斷地汲取著各種知識補充自己、提升自己。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只有不斷努力才能跟得上別人,甚至是超越。
在這裡張霽得到了再一次的成長,在自己的勤勉與堅持中,博士期間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TC、DAC、ICPP、SIGMOD、VLDB、IEEETPDS等頂級會議與頂級期刊上發表了8篇論文。
在實習期間,張霽的研究成果還拿到了騰訊2016、2017年度傑出貢獻獎,2019年度最佳卓越運營獎。每一個獎項和成果的背後都是他用努力去實現的人生價值。
最終在2020年,經過多次篩選後,張霽拿到了華為「天才項目」最高檔的年薪201萬的offer。為此,張霽甚至拒絕了其他企業360萬的年薪,原因是覺得在華為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想做的事。
3
人生不是怨天尤人
而是永不止步
張霽的座右銘是:很多人比你還要努力,你有什麼理由不上進?
這或許是他為何如此成功的原因,不管遭遇了什麼困難,不管到了什麼環境,敗不餒勝不驕,見賢思齊,永遠向強者靠近。
這是中國青年的模樣,一個覺得自己不是天才的人,用勤勉逆襲了人生,用堅定不移的意志完成了蛻變,有擔當,有責任,不服輸,不怕苦,這個努力型選手是大家的榜樣,也是成為了我們眼裡的天才。
希望每一個人,在學習的時候有永不熄滅的決心,成為火炬,點亮遠方;
希望每一個人,在學習的時候有永不磨滅的精神,砥礪前行,成就自我;
希望每一個人,在學習的時候有永不止步的求知慾,成為燈塔,指引他人。
你的人生絕不是怨天尤人、止步當下!你的人生可以翻天覆地,由你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