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張羽婕——華東師範大學12級特殊教育學生,本次支教活動隊員之一。行前安心聚會,是第一次見到她,印象最深的是她甜甜的笑容,向她約稿,她爽快的答應了。於是支教回來後的某天,信箱裡看到了她發來的三篇稿子。
這個甜甜的女孩有特別的視角和美麗的文筆,一篇《「洞穴理論」看支教》,發人深思;《無能的力量》,力量豈無能?;《開始還是結束》,安心的故事在繼續。。。
她說:支教,我們彼此影響,影響彼此,最終都有一個很人道的目的,那就是——相互扶持、遇見最好的自己,擁抱最美的太陽。這何嘗不是每位安心人最心底的聲音呢!好,一起來分享她的文章,謝謝張羽婕同學!
備註:文章照片均為張羽婕提供。
「洞穴理論」看支教
離開南江小學有半個月的日子了,日子重歸平淡。隊友夥伴兒們時不時分享來的彼時圖片是一劑好調味品。讓人懷念著曾經,感恩著當下,笑著看未來。即使現在獨守一處,也不覺空虛迷茫,反而充滿能量——這些全拜支教所賜。現在,面對腦袋一斜、雙手插兜的路人們的疑問句也不怕語塞了。
「你以為你們短期支教能帶來什麼啊?」
「無論如何,這是一個無比正確的選擇。」
(拉旗子左上角者為本文作者,張羽婕)
先從我大一時說起。記得當年上「教育學」的第一節課時,老師一句話沒說,只是給每人發了一沓厚厚的複印紙,上面印的是柏拉圖《理想國》第七卷的全文。兩個小時的課,他一句正話沒說,只是讓我們通讀並小組討論。
故事是這樣的,我們先假想一個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條長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陽光從通道裡照進來。一些囚徒從小就住在洞穴中,頭頸和腿腳都被綁著,不能走動也不能轉頭,只能朝前看著洞穴後壁。在他們背後,燃燒著一個火炬。囚徒和火炬之間是被操縱的木偶,當然,囚徒們只能看見後壁上木偶被火炬投射的影子。所以,他們確信,這些影像就是一切,此外一切皆空。
再假想有一個囚徒掙脫了桎梏,突然站起來,轉頭環視,他看清了木偶、火炬,看見了事物本身。起初他會很痛苦,可漸漸習慣後,他會相信以前看到的影像是非本質的、虛幻的,現在看見的實物才是真實的。
繼續假想,有人把這個囚徒從洞穴中拉出來,走到陽光下,他將會因為光線的刺激而覺得眼花繚亂,以至什麼也看不見。可是,漸漸地他習慣後,他會發現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的美啊。他慶幸自己掙脫了「洞穴」,同時,他也開始憐憫其自己的同伴,認為他們生活在「洞穴」之中是多麼的可悲!
這裡提起這段有名的「洞穴理論」,並不是要機械地和我們的支教活動一一對應,並不是說大山即是洞穴、那裡的學生便是囚徒。洞穴理論適用於一切環境和環境下的人。畫面切回南江村——
在我們到之前,確實有孩子順從而乖巧,安穩度日。「聽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兢兢業業地聽家長的話,也聽老師的話。也有孩子有幸走出過自己的家門,走向外面的世界,從此,內心便種下一顆躁動和渴望改變的種子。
那麼我們的到來帶意義何在?這麼說吧,我們其實是從彼洞穴而來,途徑此洞,決定進洞探險,當發現和自己一樣的夥伴時,便迫不及待地與他們分享火炬和木偶的真相,更希望帶他們出去沐浴陽光。
我記得支教伊始,孩子們對好多事情滿不在乎,比如男孩子隨隨便便脫掉上衣打赤膊、隨隨便便上課用侗語閒聊、隨隨便便下河洗澡……我也記得支教中途,孩子們終於學會如何喊口號踏步走、如何用「Good morning」向老師問好……我也記得支教末了,男孩子們好像開始踐行「女士優先」的原則、女孩子們也很少噗嗤一下隨地吐痰……雖然這聽起來像極了自吹自擂的賣瓜王婆,但作為見證者和參與者,我發誓,每一個隊友都在以為人師表的框架約束著自己,儘自己所能告訴學生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可容忍的,什麼又是不可接受的。兩周的時間,我們無法保證孩子們學會英語,但能保證他們能微笑著說「Hello」;我們無法糾正孩子們平翹舌的發音,但能指導他們敢於開口,自信表達。事實上,我們能做到的只是這一丁點兒,做不到的卻如浩瀚海洋。但和孩子們共處的兩周內,我們確實能切膚感受到彼此為對方帶來的新鮮與陳舊的衝突,而這種衝突正改變著我們的行為,哪怕微弱,亦是改變。
有一種形式的「樂極生悲」是——先知道了糖是甜的,但發現自己永遠都吃不到糖。這種說法是網絡上經常用來詆毀短期支教的比喻,而我們這些大學生支教隊員便被認為是狠心的揭穿者——既然得不到,那寧可他們不要知道糖是甜的這回事兒。這又有點兒類似一些已經掙脫鐐銬的囚徒企圖告訴困境中的夥伴們真相,而這些不知所措的大多數寧可保持現在的狀態。的確,並非所有的人能夠接受真相,但是哪怕只有一個追求真相的人掙脫鐐銬站起來,他就有走出洞穴,擁抱陽光的機會和可能。這一個人,也是構成我們行動的意義和動力所在。
支教,我們這些大學生被冠名以「老師」,南江的小朋友們也配合得成為我們的「學生」。而事實上,拋開虛無的歸屬關係來看,支教是一群人與另一群的交流和碰撞,或者說是一些囚徒和另一些囚徒的。我們彼此影響,影響彼此,最終都有一個很人道的目的,那就是——相互扶持、遇見最好的自己,擁抱最美的太陽。
歡迎關注民間公益教育團體
安於心,愛於行,我們是「安心行動」
改善貧困孩子教育
匯聚起愛心正能量
搭建公益教育平臺
新浪微博:安心行動
請加微信:安心行動或掃描二維碼
了解我們:點擊查看歷史消息
分享我們: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朋友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們相信愛,
相信信念,我們互相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