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餘杭啟用大運河1986文創園服務中心,晚峰書屋、耀華數字建築學院、大月古風攝影基地等13家企業正式落戶。自此,大運河文化帶(餘杭區運河街道段)有了一處文創新地標、人才聚集地。
「榫卯是中國傳統木作的接合方式,尤其是小孩子特別喜歡,這表達出了孩童內心的一種好奇,在體驗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薰陶。」晚峰書屋創始人、中國古建築榫卯積木開發者劉文輝用7年間,把榫卯和鬥拱結構變成了可以學習遊戲的積木,讓曾經在博物館裡僅供人們觀賞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走進了尋常人家的日常生活。
集聚更多像晚峰書屋這樣的文創項目,優化資源配置是大運河1986文創園承擔的重要職能。大運河1986文創園佔地42畝,前身是五杭麻紡廠,為有效提升利用工業遺存,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運河街道以零土地招商吸引民間資本投資,於今年5月正式啟動該文創園建設。
此次大運河1986文創園服務中心的正式啟用將為該街道文化驅動、創新賦能、人才匯聚和美麗城鎮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預計春節之前該文創園將整體完工,明年上半年實現全園開放。
運河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堅持以「黨建引領、集聚人才、服務發展」為目標,大力實施招商引智、創新人才集聚工程。大運河1986文創園的願景是成為文創產業人才成長的搖籃,通過集聚一定規模和數量的文化企業和相關機構,積極推動文創人才的培養並有效發揮其在新經濟中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