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2020-12-25 金臺資訊

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

這份「精彩紛呈」再次被「聚焦」。

日前,「浙江省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集中採訪報導行前會」在杭州舉行,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新聞社等中央及省市級主流媒體齊聚杭州,他們從橋西歷史文化街區、手工藝活態館出發,途經餘杭段運河綜保工程、上城區、濱江區運河古蹟,至浙東運河蕭山段等,深度走訪、解讀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的保護傳承利用以及令人憧憬的「未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成效「亮眼」

「桂布白似雪,吳綿軟如雲。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餘溫。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誰知嚴冬月,支體暖如春。」感慨於新做的絲綿袍質量上乘,白居易曾詩興大發,特意賦詩一首,餘杭的清水絲綿就是這詩中精品。

「清、純、淡,是清水絲綿制綿用水的標準,也是整個制綿過程中最大的亮點之一。」從事清水絲綿製作技藝宣傳工作多年的餘杭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豐國需向記者們介紹道。

本次採風活動中,大運河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成效顯著,尤為亮眼,令記者們頻頻「嘆服」。

據悉,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中國蠶桑絲織傳統技藝」的子項目,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了更好地宣傳推廣這份獨特的技藝、千年的「記憶」,餘杭還出版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叢書《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藉此讓這份非遺文化能得到更好地傳播和發展。

如果說清水絲綿是在餘杭溫婉曼妙的江南水鄉風姿下誕生的,那麼省級非遺名錄項目西興竹編燈籠就是濱江「喜奔競,善商賈」的繁華商業氛圍中的產物。

始於南宋宮廷用燈,行銷於全省各地乃至江蘇、安徽等地的西興燈籠,其竹篾細如髮絲、編制技藝紛繁複雜,手藝人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吃苦耐勞、經營有道的處事風格在其中可見一斑。在濱江人的苦心經營下,西興燈籠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照明首選工具。

「在大運河文化建設中,沿線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一直是我們的重點工作,其中西興竹編燈籠為主要培育對象。」濱江區文聯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文藝創編創作的舞蹈《西興燈籠》,被改編成廣場民間舞蹈搬上舞臺後,獲得了省級金獎1個、銀獎1個,市級金獎2個的佳績。同時,為了加快文化傳承,濱江區在西興成校建立了非遺保護基地,每年組織開展相關培訓班2次,有效培育了西興竹編燈籠編制類傳承人20人。至2017年6月底止,濱江區還擁有西興祝福、西興年規戲、西興盤紐扣、西興編制挑花帶等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8項,在「非遺四進」(即進企業、進校園、進廣場、進社區)活動中,普及人群達2萬餘人次。

持續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在大城北這片孕育了千年運河文化、百年工業文明的熱土上,繪好新時代美麗畫卷,規劃是最重要的「起筆」。

記者們來到了位於運河邊的「杭州大城北規劃展示館」,它是一座集規劃展示、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場館。

「大城北示範區,位於京杭運河沿岸和杭鋼基地兩大區塊,總面積約3.5平方公裡。」市運河集團相關負責人給大家講解大城北核心示範區的建設情況,表示會繼續充分挖掘運河文化遺產地的內涵價值,秉承「續運河文脈,樹城市標杆」的使命精神,推動文化與藝術、科技的融合發展,打造杭州藝文融合科技的創新高地,引領帶動大城北區域的發展,實現「工業鏽帶」向「文化繡帶」的轉型蝶變,不斷擦亮大運河這個城市「金名片」。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正在加力加速推進中。」市運河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沈楊根詳細介紹了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的綜合保護成果和目前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情況,介紹包括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等7項重點項目以及目前舉辦的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中國(杭州)新年祈福走運大會等五大品牌文化活動。

近年來,市運河集團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為例,通過「統籌規劃、生態保護、項目抓手、文化引領、產業培育、運營前置」等方面創新理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經營,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文化性、公益性項目運營成本和收益平衡,實現國家文化公園可持續經營,並在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上喜獲「2020年中國旅遊集團融合創新發展十大案例」第二位。

接下來,杭州將繼續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加快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著力打造國際運河文化示範城市,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的「杭州樣板」。

相關焦點

  • 央媒聚焦「大運河」: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實習生 王澤英 記者 熊豔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這份「精彩紛呈」再次被「聚焦」。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小河公園……剛剛,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項目...
    ,保留下來的工業遺存都將被改造利用,新添的中央大草坪,未來或許會有音樂節等著你; 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是一條東西向的線性公園,將沿線工業遺存一一串起; 杭鋼河景觀帶片區,未來杭州的賽艇國際賽事,都會在這裡舉行…… 今天(12月31日),2020年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項目群正式開工設,這標誌著大城北規劃建設
  • 大運河立法保護向全國輸出「杭州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曾提出:「把運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時代特徵、杭州特色的景觀河、生態河、人文河,真正成為『人民的運河』、『遊客的運河』。」近年來,杭州秉持「還河於民」的理念,深化大運河保護管理,推動大運河活化利用,把大運河真正打造成為「人民的運河」。疾風知勁草,砥礪鑑初心。
  • 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規劃創新實踐——以《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
    研討活動參與單位: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梅耀林、姚秀利、劉志超、索超)《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是國內首個編制完成的省級國家文化公園專項規劃,開創性探索了國家文化公園空間規劃範式與實施路徑,為大運河沿線兄弟省份,以及長徵、長城、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的規劃編制提供了經驗借鑑。
  • 著力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精品之作
    昨天下午,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傳達學習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有關會議和規劃綱要及方案等,研究部署我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
  • 發揮歷史資源優勢 山東這樣建設黃河、大運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記者從12月8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山東發揮歷史資源優勢,不斷推進黃河、大運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一是不斷完善工作體制機制,成立山東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建立了工作決策參謀和政策諮詢機制。
  • 中國愛樂樂團團長李南:溯源文化之根丨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同時由大師自主邀請形成「景觀+建築+策劃」跨領域協作團隊,對楊柳青元寶島的空間設計、生態建設、運營發展進行通盤考慮,傳承發掘大運河文化,營造東方意蘊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使其成為文化傳承的載體、文化建築的勝地、文化交流的平臺、文化消費的場所和市民休閒的家園。
  • 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納入「十四五」規劃《建議》 千裏運河脈動...
    「大運河文化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是國博首次全面系統展現大運河及其衍生出的文化脈絡,展覽預計持續4個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被納入其中。
  • 方案解讀:瑪莎·施瓦茨大師團隊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由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聯合CBC建築中心共同發起的「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通過運用大師工作營、國際大師邀請賽等形式,以創新的方式將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國家文化公園的新標杆。2020年5月19日,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元寶島)大師邀請賽最終成果評選會於天津西青成功召開。
  • 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配套規劃有關情況舉行...
    發改委歐曉理通報: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體系有關情況   為貫徹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 杭州打好世界遺產保護「組合拳」 讓千年古運河「經典永流傳」
    流淌千年的大運河,見證著杭州的成長變遷。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決策部署,也是杭州展現城市魅力的重要工程。市運河綜保中心多措並舉,助力推進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
  • 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暨新時代大運河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強調「古運河要重生。」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9年5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發布。2019年9月,《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出臺。至此,大運河從「文化遺產」躍升為「國家戰略」。
  • 「玉琮」「杭州傘」南北呼應 大運河亞運公園明年下半年交付
    每日商報訊 備受關注的大運河亞運公園再迎新進展,近日,記者了解到大運河亞運公園場館鋼結構驗收完成,預計到今年年底,將全面進入主體建築精裝修和公園景觀綠化施工階段。這個公園有哪些亮點?一起去看看。大運河亞運公園項目位於拱墅區申花單元,東至學院北路、西至豐潭路、南至申花路、北至留祥路,佔地701畝,總建築面積18.5萬平方米,由「一場一館一廣場兩中心」組成。 它是杭州主城區唯一新建亞運場館群,也是最大的城市體育公園。這座佔地700多畝的「城中公園」,全杭州可謂翹首以盼。整個公園逛一圈,差不多要兩個小時。
  • 大運河文化帶 | 打造最美麗最精彩最繁華的江蘇名片
    江蘇擔當:建設先導段、樣板段、示範段    「把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打造成先導段、示範段、樣板段。」江蘇從民族文化復興的高度看待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謀篇布局:    成立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省委書記任組長,省直17個責任部門和11個運河相關設區市齊抓共管;    設立全國首隻大運河文化旅遊發展基金,初始規模200億元,重點支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和文旅融合發展;    組建省級重點智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匯聚全國專家提供智力支撐和學理支持
  • 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在浙江杭州揭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22日,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在浙江杭州市拱墅區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揭牌。該聯盟由武術界專家、學者、武術愛好者、社團組織及企事業單位自願發起成立,旨在推進運河兩岸武術文化繁榮發展。
  • 中國京杭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海外傳播)活動基地落戶杭州
    2020年12月22日,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海外傳播)活動基地授牌儀式在杭州市拱墅區舉行。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會長蔣學基為基地授牌。國家武術研究院湘湖國家講武學堂智庫專家田蘇輝、吳彬、江百龍、王培錕、錢源澤、陳順安、呂韶鈞、凌耀華、嚴國興、邱魯德等100餘人應邀出席了揭牌儀式。杭州市拱墅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張路紅在致辭時介紹,2019年12月舉行了中國京杭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啟動杭州首站籤約儀式,努力打造運河兩岸各省市共享的武術品牌。
  • 輝煌「十三五」|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山東「十三五」「三農」工作巡禮——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鄉村振興「諸城模式」國家級農林科技孵化器俯瞰圖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十三五」時期,全省各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把「三農」工作置於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步步推進,憑藉勇立潮頭的實踐探索,奮力書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篇章。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災害、非洲豬瘟等風險挑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領域新舊動能轉換,農業農村工作穩步推進。
  • 大運河文化帶 八省市如何謀劃?
    其外,天津還建立起了大運河文化遺產及周邊環境風貌保護管控清單,進一步加強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修繕和展示利用。  2020年4月,在進一步推動天津大運河文化帶發展的過程中,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了調整後成立的「天津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長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領導小組」名單,以助進一步統籌推進天津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長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 聊城市對接國家運河文化公園戰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張同建在介紹聊城市2021年文化和旅遊工作計劃時,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局二級巡視員、黨組書記、局長劉光輝將它概括為「1286」工作布局。「1」是「抓住一條主線」。以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全面實施「文旅興市」工程為主線,落實好《聊城市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圍繞「濟南的(西)庭園、京津的(後)花園」定位,抓好重點文旅項目實施,特別是結合高鐵新城建設,謀劃一批特色文旅項目,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增強發展後勁,建設文化體驗和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城市。「2」是「把握兩河戰略機遇」。一是把握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戰略機遇。
  • 多維度深化大運河文化內涵認知
    2500多年來,大運河在維護國家統一、繁榮社會經濟、促進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生動記錄著國脈的世代賡續,傳承著民族的璀璨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推進大運河文化建設,保護是基礎,傳承是方向,利用是動能;而一切的邏輯起點,是對其文化內涵的深刻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