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規劃創新實踐——以《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近期,復旦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上海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鄉規劃》雜誌社聯合舉辦題為《從「藍圖」到實踐——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創新升級》的研討活動,通過分析國土空間規劃、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生態發展的優秀案例,探討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研討活動參與單位: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梅耀林、姚秀利、劉志超、索超)

《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是國內首個編制完成的省級國家文化公園專項規劃,開創性探索了國家文化公園空間規劃範式與實施路徑,為大運河沿線兄弟省份,以及長徵、長城、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的規劃編制提供了經驗借鑑。

1.首次界定國家文化公園內涵及空間形態

規劃立足展現代表性文化價值、講好國家文化故事的原則,首次界定了國家文化公園的內涵,並從國家治理、水工科技等方面提煉大運河江蘇段的獨特文化價值。

通過建構空間資料庫、空間評價模型,精準識別出國家代表性文化資源及其價值富集區,總結提出「園、帶、點」三種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形態,並以此構建了大尺度線性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展示體系。

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空間展示體系

2.以文化價值為引領,構建功能導向的空間分區管控體系

規劃在空間綜合評價基礎上,按照保護、傳承、利用的要求,提出劃定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四類功能分區,並明確了相應建設保護要求。

管控保護區以「保護」為主,明確保護區界線及保護要求;

主題展示區以「傳承」為主,注重優化展示線路,完善服務設施;

文旅融合區以「利用」為主,整合周邊優質資源,以文化旅遊為主導產業推動地區發展;

傳統利用區主要為原住居民生產、生活區域,重點保護傳統文化生態,適度發展旅遊產業。

四類功能分區空間關係示意圖

3.立足新技術,開創性搭建數字雲平臺架構

規劃立足5G通信技術,搭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架構,形成線上線下協同展示格局,充分展現大運河的整體風貌和文化價值,開拓更多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公共服務場景,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超級IP。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界面

4.圍繞規劃實施,建立省-市聯動的規劃傳導路徑

規劃建立實施傳導機制,對11個相關地市均明確了其功能定位、空間布局、重點項目庫,並建立了實施方案和年度考核指標,增強規劃可實施性。

揚州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空間規劃圖

來源;搜狐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小河公園……剛剛,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項目...
    ,保留下來的工業遺存都將被改造利用,新添的中央大草坪,未來或許會有音樂節等著你; 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是一條東西向的線性公園,將沿線工業遺存一一串起; 杭鋼河景觀帶片區,未來杭州的賽艇國際賽事,都會在這裡舉行…… 今天(12月31日),2020年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項目群正式開工設,這標誌著大城北規劃建設
  • 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
  • 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配套規劃有關情況舉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20年9月27日(星期日)下午14:00,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配套規劃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宣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文旅部、文物局等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介紹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配套規劃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有關情況。發布會實錄如下。
  • 央媒聚焦「大運河」: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實習生 王澤英 記者 熊豔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這份「精彩紛呈」再次被「聚焦」。
  • 著力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精品之作
    昨天下午,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傳達學習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有關會議和規劃綱要及方案等,研究部署我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
  • 發揮歷史資源優勢 山東這樣建設黃河、大運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記者從12月8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山東發揮歷史資源優勢,不斷推進黃河、大運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一是不斷完善工作體制機制,成立山東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建立了工作決策參謀和政策諮詢機制。
  • 方案解讀:瑪莎·施瓦茨大師團隊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由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聯合CBC建築中心共同發起的「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通過運用大師工作營、國際大師邀請賽等形式,以創新的方式將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國家文化公園的新標杆。2020年5月19日,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元寶島)大師邀請賽最終成果評選會於天津西青成功召開。
  • 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納入「十四五」規劃《建議》 千裏運河脈動...
    「大運河文化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是國博首次全面系統展現大運河及其衍生出的文化脈絡,展覽預計持續4個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被納入其中。
  • 聊城市對接國家運河文化公園戰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張同建在介紹聊城市2021年文化和旅遊工作計劃時,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局二級巡視員、黨組書記、局長劉光輝將它概括為「1286」工作布局。「1」是「抓住一條主線」。以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全面實施「文旅興市」工程為主線,落實好《聊城市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圍繞「濟南的(西)庭園、京津的(後)花園」定位,抓好重點文旅項目實施,特別是結合高鐵新城建設,謀劃一批特色文旅項目,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增強發展後勁,建設文化體驗和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城市。「2」是「把握兩河戰略機遇」。一是把握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戰略機遇。
  • 中國愛樂樂團團長李南:溯源文化之根丨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同時由大師自主邀請形成「景觀+建築+策劃」跨領域協作團隊,對楊柳青元寶島的空間設計、生態建設、運營發展進行通盤考慮,傳承發掘大運河文化,營造東方意蘊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使其成為文化傳承的載體、文化建築的勝地、文化交流的平臺、文化消費的場所和市民休閒的家園。
  • 全國7大區域14家規劃院集結 共話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創新升級
    黃山市生態保護空間03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規劃創新實踐——以《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為例《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是國內首個編制完成的省級國家文化公園專項規劃
  • 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暨新時代大運河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強調「古運河要重生。」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9年5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發布。2019年9月,《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出臺。至此,大運河從「文化遺產」躍升為「國家戰略」。
  • 文化生態建設並舉 揚州大運河一派好風光_科技_中國西藏網
    黃杰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揚州大運河三灣文化生態公園時指出「古運河還要重生」,我們要全面深刻地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大運河的最新指示精神內涵,這對下一階段指導進一步做好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建設工作意義重大。
  • 大運河規劃,8個省市在行動
    在此《綱要》統領下,近兩年來,大運河所流經的8省市、25個城市都在忙於規劃。其規劃重在「融合」二字,包括沿線省市之間統籌協調融合、自然與人文融合、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融合、城鄉一體化融合,傳承保護與創新利用融合、多規合一融合,等等。那麼,大運河文化帶的融合內容、方向和路徑是什麼?
  • 深化文旅融合 高質量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建設
    「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指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作為中國近代革命搖籃之一,湖南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
  • 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舉行
    12月16日,「建設最精彩一段大運河」——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在美麗的蘇州大運河畔召開。各界來賓圍繞蘇州段大運河文化帶的規劃、水生態保護、文旅融合、品牌傳播等多維度,集思廣益,獻言獻策,共議大運河的建設與保護,共商生態大運河文化帶打造與復興。
  • 朱萬峰: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發展探索記
    一部河南黃河史,既是黃河本身的變遷史,也是以黃河為軸帶的河南經濟的發展史、社會的演進史、科技的進步史、文化的孕育史。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的建設,對於促進河南黃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弘揚,提升河南人民幸福感、推動河南黃河經濟多樣化創新發展,均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 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文化研討會召開
    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文化研討會召開 2020-12-25 10: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5日訊 日前,由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主辦的2020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文化研討會在西寧召開,研討會旨在弘揚祁連山生態文化,打造祁連山國家公園文化品牌,提升祁連山國家公園知名度和影響力,強化國家公園宣教科普能力,實現國家公園全民公益性和共建共享的目標。
  • 聚焦四大關鍵領域,助力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建設
    王兆峰 王梓瑛湖南「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遠景目標建議」中指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湖湘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湖湘紅色文化資源,傳承湖湘紅色基因,建設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打造一批享譽全國的紅色文化教育和紅色旅遊基地,
  •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召開
    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發展特別是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專項部署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蔣建國強調,要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行動自覺,堅持國家站位、突出國家標準,彰顯文化內涵、弘揚文化精神,創新公園模式、滿足人民需求,強化組織領導,發揮制度優勢,加快推進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