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性格內向卻成「超一線」:3個理由告訴你,內向者更易成功

2021-01-19 苑燕兒

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苑燕兒」

職場中很多人對內向者的印象都是自卑、懦弱、不願意跟人說話,不善與人溝通,也因此很多面試官在面試應試者的時候,第一批就會淘汰掉那些看起來就沉默寡言,非常內向的人。

朋友是個資深HR。去年的時候,他們公司就接收過這樣一個內向的面試者。這位面試者不像其他的人那麼口若懸河,也沒有那麼能夠表現自己,在面試的時候,他也是根據問題做出自己的回答,而且言簡意賅。

為了保證面試的準確率,當時現場是有三位面試官的,朋友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兩位面試官都覺得這位面試者過於內向,應該無法應付他們的工作,但朋友卻覺得,這位面試者雖然看著內向,但回答問題卻是一針見血,自身能力也很不錯,於是便將他留了下來。

後來的事實證明,朋友當時的決定是對的。

這位面試者雖然沉默寡言,也不愛與人來往,經常都是一個人獨行,但他的工作能力非常好。適應了一段時間之後,很快就能夠挑起公司的大梁,處理一些非常麻煩的工作。

短短一年,這位員工已經成了公司裡的骨幹員工,朋友對他也頗為賞識,兩個人之間相處的機會多,還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朋友這才更加了解這位員工,他覺得與其說他內向,不如說他是內秀。平時雖然不愛說話,但那些都是他隱隱積蓄力量的過程,一朝爆發的時候,大家才覺得他原來有這麼厲害。

其實很多時候,越是內向的企業家,就越能夠成為偉大的企業家。就像學者總結的那樣,下面這幾個特質,總能夠讓他們在無數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成功的那一個。

01.善於傾聽別人說的話

在職場中,無論是對員工還是領導來說,善於傾聽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質。

對於員工來說,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更加善於傾聽的這一面能夠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別人。職場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能算是都坦誠相待,大多數都是交淺言淺。

但與善於傾聽的人交談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種自己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覺,因為他們不會打斷我們,而是會耐心傾聽我們的話語,為我們排憂解難。因此,這些上也比一般的人更加讓我們覺得信任。

所以,一個善於傾聽的員工更加能夠與別人交心,能夠得到別人更多的信任,而這份信任也會讓他們在職場生活中更加的順利。

對於領導們來說,善於傾聽能夠發揮的作用就更大了。很多人在做出點成就的時候都會固步自封,他們會封閉自己的耳目,根本不會去接收員工們提出的建設性的意見。這種自尊自大會讓他們逐漸走下坡路。

但善於傾聽的人不會。善於傾聽意味著他們更加容易和員工交流,也更加能夠體會到哪些員工是真正的良苦用心,是真正的在為公司提出好的計劃。

所以他們也能夠更加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這種意見會促使他們不斷進步,將企業做得更大更強。

02.能觸發創造性思維

說起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內向的人,想必很多人都能夠想起華晨宇。

火星弟弟華晨宇在剛出道的時候就是一個非常乖巧靦腆的小男孩。那個時候的他不善於與別人交談,每天最愛做的事就是將自己關在房間裡,盡情去創造屬於自己的音樂。而這也為他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獨處沒有讓華晨宇變得孤獨不合群,反而激發了他身上的創造性思維,讓他變得更加都光彩奪目。成了徹底的「超一線」明星。

這種光芒吸引了更多人,讓他們想要去了解這個男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也發現了華晨宇身上那些迷人的特性。

這也正是內向的人最獨特的魅力。

03.內向的人具有更加深刻的洞察力

內向的人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沉默,因為沉默,他們不會去肆意評論任何一件事情,也不會輕易為自己沒有見過的人下決斷。

正因為這份內向,這份沉默,他們面對事情會有著更加深刻的考量,也就是所謂的洞察力。這種洞察力能夠讓他們發現很多別人都發現不了的東西,並從這些發現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大導演李安就是一個看起來非常內向的人,他總是沉默寡言,不像別的導演那麼長袖善舞,但他卻也有著別人比不上的特性,那就是他敏銳的洞察力。

在學習指導電影的時候,李安就知道對於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人脈資源和指導演練固然重要,但對於一個導演而言,真正核槍實彈的上場才是他能夠積累經驗的最重要的方式。

李安說他每次在拍電影的時候心中想的都是想要去獲得一門新的技巧,這種習慣一直保留到現在。因為他覺得這種想法能讓他對拍電影更加有好奇心,也能夠讓他感受到更多的快感。

這是那些追求浮於表面的物質的人永遠也及不上的。

而且李安導演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會去關注每一個別人都不一定會關注到的細節,然後從電影中反饋出來的東西去領悟自己的不足之處。這種沉默的洞察和分析讓李安導演永遠都在不斷的進步,這就是內向為李安導演帶來的好處。

在職場上,大多數人對內向的人的觀感都是沉默寡言,不懂交際,因此也就會自然而然的覺得內向的人根本就不擅長工作。但其實越是內向,越是沉默寡言的人,他們就越善於傾聽別人的內心。在這種傾聽之下,他們會收穫更多的朋友和更多建設性的意見。而且內向性的人一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就能夠迸發出別人都沒有的創造性思維,而且越是內向,洞察力就越強,他們對於細節的掌控也是普通人難以比擬的。

你怎麼看待職場中那些內向的人?你認為內向的人還有什麼優點?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作秀」的時代,內向性格者的力量在哪裡
    出身於經營養豬場的貧寒家庭,通過不懈的努力,他不僅克服了天生的內向靦腆,而且幫助無數美國人成為演說家、銷售員和各行各業的領袖。他開創了成功學這個熱門行當,他的著作《如何贏得朋友和影響人們》至今仍在世界各地暢銷。步他後塵的還有今天的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他們共同的核心思想就是:哪怕你天生的性格不是外向型的,你必須這樣表演,唯有如此,才能在成功。
  • 我性格內向,難道當不了領導?內向者想擁有領導力,給你3個方法
    我的老鄉李可從小到大是個公認的老實人,讀書的時候就不怎麼愛說話,性格比女孩子還要內向。以前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妥,到了職場才發現內向的人很容易吃虧。平時工作比別人幹得多,但是不懂得自我吹噓,以至於功勞都被人家奪走。要是稍微犯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小錯誤,都會被別有用心的人無限的誇大,領導也不會幫他。
  • 內向就是不善交流?從易烊千璽看內向者的【自我接納】
    這應該算是真正做到【自我接納】的內向者了。第二個場景是打動全場所有人,使何老師、娜姐雙雙淚目的【讀信環節】。【內向者的自測】以上是來自一個內向者的親身體驗,不知道你是否也會有以下情況:不太喜歡打電話或者發語音而是打字?在參與社交活動後,就算很開心也會覺得很累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你更喜歡獨自待著或和很好的朋友在一起,而非認識陌生人。
  • 以易烊千璽為代表,性格內向的人能量很大!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往往做事認真後面,都會加一個:性格內斂。性格內斂的人,往往不善於表達自己。表面看起來冷若冰霜,但卻內心如火。這就讓我想起了一個國民弟弟:易烊千璽。3月20日晚,慈善明星韓紅微博發文,致謝疫情期間幫忙採購、捐贈的明星志願者團隊。其中有個惹了她發脾氣的孩子,那就是易烊千璽。她說:這個沉默的孩子,當韓紅團隊武漢的物流志願者被紛紛累倒之後,千璽非要隻身赴武漢當搬運工,那是武漢疫情最嚴酷的時候,人人避之不及。
  • 誰說內向=不善交流?易烊千璽為內向者正名
    【內向者的自測】以上是來自一個內向者的親身體驗,不知道你是否也會有以下情況:內向者的自我檢驗表格:不太喜歡打電話或者發語音而是打字?在參與社交活動後,就算很開心也會覺得很累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你更喜歡獨自待著或和很好的朋友在一起,而非認識陌生人。
  • 內向=懶、笨、慢、悶?內向是缺點?一本書解讀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我想,很多內向性格的人對此都會有共鳴,喜歡獨處勝過熱鬧是內向型性格人的一個常態。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社會將內向與懶、笨、慢、悶畫上了等號,內向型性格似乎成了一種性格缺陷。身為一個內向型性格的人,從小到大都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身邊人或善意或惡意的提醒:「這孩子不愛說話。」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圖片來源:網絡內向≠性格缺陷瑞典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認為:相比較於外向者更關注外界環境,內向者的興趣所在只是更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特別想跟你交個朋友」這類的問題,一一的回答始終都是:蘇珊·凱恩在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中告訴我們,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亞當·格蘭特教授做過一項研究,表明內向的領導們相對於外向領導會生產更大的效益。事實上,內向的人因為更善於獨處,往往更擅於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觀察細緻、善於分析。
  • 你發現了嗎?70%的成功人士都是內向型性格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當你與其他人共處時,會本能地模仿別人的想法和習慣。毫無疑問,這會侵蝕你自己的思想。既然認同這個觀點,為什麼我們的學校、工作單位要讓這些內向的人為了只是想要一個人獨處一段時間的事實覺得愧疚呢?
  • 你會把自己定義為內向者嗎?內向者就註定一事無成?
    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後,你會發現市面上大部分中小型公司的核心部門都是銷售部。其他部門更多地是在充當,銷售部的支持部門。而在銷售部裡比較吃香的貌似都是那幾個性格開放的交際花,在領導和客戶面前總是能左右逢源,混得風生水起。漸漸地,外向性格成為了社會偏袒的性格。
  • 毛不易:性格內向不是一種缺陷
    「悶」,這是一直以來大家對性格內向的人最直觀的印象和評價,也許現在用「宅」和「喪」來描述會更合適。內向,是不被大多數人喜歡的。落落大方、妙語連珠,才是普世價值觀的正解。明明兩個人有著一模一樣的臉,只是性格不同。明明陳韻如也是一個那麼優秀的女孩。而在現實中,由於性格內向被區別對待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又有多少個「陳韻如」活在痛苦中不為人所知呢?
  • 最新研究顯示:性格內向的人,更容易成功?
    於是出現了下面這個場景:在一次部門會議上,領導拉著大家頭腦風暴,暢所欲言,性格內向的你決定突破一下。但你發現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到了舉手發言的時候還是秒慫。你在心裡跟自己重複了無數次,「隨便說,沒什麼的。」
  • 心理學:性格內向者,完美主義會害了你
    這種強迫症,就是一些性格內向的人,十分容易對某件事上癮或者是機械性地重複。比如說出門前明明已經檢查過好多次,為了安全還是再反覆檢查煤氣閥門是否關掉;或者是睡覺前反覆檢查門鎖是否已鎖上。容易出現這些「強迫症狀」的人,大多是性格內向者。
  • 從《內向高敏者》中:走進性格內向、神經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
    你是否常做錯事就神經敏感,性格內向不敢傾訴,總把所有的錯誤都歸結在自己身上,無法發現自身的優勢,只會關起門來抱頭痛哭自己滿身的缺點?你是否總在堅持自我與做出改變中猶豫不決?《內向高敏者》是一本涉及人性發展方面的書籍,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走進內向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認識許許多多不太有名的內向高敏感者,刷新以前對性格內向人群的刻板印象,得出每種性格都有自己的優勢,用自己安靜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相處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 外向者VS內向者的關鍵差別
    每個工作團隊中都有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他們分享觀點的方式、適宜的工作環境、長處和短板都各不相同。
  • 讀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認為你是內向性格的人或內向性格不好嗎?
    所以我們前面講的意思就是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外向和內向的性格。其實很多人都是屬於第三種性格。即使你的性格更偏向於內向型,但也不要對內向型性格有一種偏見的。就是認為這個內向就是不好的,內向型性格的人就是沒有辦法成功的,內向型性格的人就不能當領導,不能這樣想!
  • 性格內向真的不好嗎?
    內向者需要改變嗎?不需要,每一種性格都值得被尊敬。我們要改變的是心裡認為的優質人生所擁有的性格,例如我要變得和他一樣健談、一樣活潑一樣開朗。那種性格那種人生是別人的,並不是你的。要改變的是非讓內向人變外向的奇怪想法。03.
  • 內向者不得不看的5個方法
    她擅長以專業的精神分析,探索內向性格的議題。研究表明,性格內向和性格外向的人數比為一比三,而我們的社會,也更加推崇外向性格。在這個大環境中,內向者也常常會因為表現不佳而感到痛苦。下面,我們給大家分享5個方法,幫內向的你搞定常見的人際交流。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這就意味著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內向者,所以即使你自己是一個外向的人,你的同事、你的伴侶和你的孩子中就可能有人正在屈從於這樣的偏見。但內向不是缺陷,無法改變,同樣可以創造幸福。她開始嘗試接受自己內向的性格,去汲取內向的力量,去撕開所有不好的標籤。最後她談到:我越來越發現,內向還是外向,都不是什麼決定性因素,它既不會決定你成功,也不會決定你失敗,人最終的樣子,是由性格和人格決定的。
  • 「性格內向」10個有趣的心理學事實
    世界上大約有1/3到一半的人都是性格內向的人。內向的性格一直被一些思維僵化的人所誤解,同時內向的性格也充滿了神秘感。現代心理學對內向性格的取向、習慣和需求進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給內向性格的人「正名」。下面就列舉了10個內向性格的心理學事實:心理學家認為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種內向的性格,因此他們對人群進行了問卷調查,分別問了他們對獨處時間的需求,他們多久會做一次白日夢等等問題。
  • 寫給內向患者的你
    「我不敢上臺演講」「我害怕一個人吃飯」「如何改變內向性格」「......」大家似乎都在因為內向性格變得痛苦不堪,並且都著急改變,似乎內向性格成了萬惡之源。甚至還有人痛恨自己的內向性格。但內向性格真的不好嗎?內向患者就非得改變嗎?內向就代表失敗嗎?01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世界似乎已經變成了外向者的世界,大家也總是把外向和成功聯繫在一起,而內向的人似乎一直是被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