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門教育孩子講究「立規矩」,這幾條名人家規,值得家長看一看

2021-01-06 瑩姨育兒趣談

一提起「豪門」很多人不自覺地跟「規矩」兩個字聯繫到一起,瑩姨第一次感覺「豪門規矩多」的時候,是初讀《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章節,真正讓瑩姨見識到了大家大戶的禮教和規矩。在賈府經常出現這麼一句話「我們家規矩大」,這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長幼有序」是在紅樓夢裡體現最明顯的規矩,林黛玉入賈府的時候,先要見過賈母,然後還要單獨拜訪兩位舅舅。放在現代,一起見了不就得了!除此之外,在《紅樓夢》中,坐位的次序也非常講究,不能亂坐。賈母地位最高,自然是正面榻上獨坐。

林黛玉是客人,賈母還非常寵她,所以坐在了左邊第一的位置,代表著尊貴之意。之後按照長幼順序右一、左二、右二的排列下去,分別是最長的迎春,然後是探春、惜春!在吃飯的時候,更是食不言、寢不語,飯後還要漱口喝茶!僅僅初到賈府,就讓林黛玉感覺規矩重重,生怕做錯!

很多人會認為那是古時候才「瞎講究」其實不然,很多豪門家庭的家規更是嚴苛得很。所以那些囂張跋扈的富二代,往往並不是出自真正的豪門!今天瑩姨就和粉絲們分享幾個名人的家規,值得我們普通家長學一學,看看豪門的育兒之術,有何高超之處!

一、李嘉誠家規:培養孩子獨立的意志和品格

「應該讓孩子吃些苦,讓他們知道窮人是怎麼生活的。」——李嘉誠

李嘉誠認為培養孩子獨立的意志和品格非常重要,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兩個兒子能獨立自強,能獨立面對打擊和困境。李嘉誠從小就要求兩個兒子克勤克儉,在兩個兒子8、9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李嘉誠去開會,還會讓兩個孩子發表自己的見解。

但在兩個兒子從史丹福大學畢業以後,李嘉誠卻拒絕了兩個孩子到自己的公司去任職。他對兩個兒子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的公司任職」。不得不說,若想子成才,心必須狠下來!但虎父無犬子,沒有父親的幫助,李澤鉅自己開了地產公司,李澤楷成了多倫多投資銀行的最年輕合伙人。

或許很多父母會說,這李嘉誠對孩子有點兒太狠了吧!但李嘉誠對於孩子的愛更是有目共睹,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兒子李澤鉅被綁架,李嘉誠為了保證兒子的安全,給了張子強贖金10.38億,這樣的父親怎麼可能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這種愛看得更深遠!

二、賭王何鴻燊家規:不管有多少錢,永遠要有顆勤奮和謙虛的心

賭王何鴻燊可謂是一代傳奇人物,自己創建了澳門博彩這個商業帝國,而他還擁有一個大家族,有17個子女,而且大多數都是人中龍鳳,十分優秀。當然這樣的大家族,家規也是非常嚴格的,其中有一條很讓人觸動,不管有多少錢,永遠要有顆勤奮和謙虛的心。

何鴻燊子女的學業和事業取得的成就,就可驗證他們對這條家規的恪守。豪門學霸,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何猷君,畢業於麻省理工,21秒破解數字華容道,這樣一個家境與頭腦兼具的人,卻從未停止努力!

女兒何超蓮並未進入家族企業,反而自己創建了一個酒店。小女兒何超欣精通4國外語,還能騎馬、滑雪、拉小提琴,人家這學生生活怎麼會如此充實。這恰恰印證了那句,比你成功的人,比你更努力!

三、王永慶家規:要忍耐,凡事不要看眼前,要看長遠

被稱為「經營之神」的臺塑公司的創始人王永慶,教育孩子也很有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做事要看長遠,所以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他堅持每天早晨3點起床,做早操,然後再寫文章,一直堅持。在女兒王雪紅眼裡,父親是一個非常有原則和毅力的人。

懶惰的人很苦,你如果再睡,你的糧倉就要被別人搶光了。

因為在父親的影響下,王雪紅也這樣要求自己,每天5點半起床,風雨無阻,就算是生病了也要堅持。而在王雪紅的心中認為,只有像父親王永慶那樣打拼出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才算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或許這就是言傳身教的意義,也恰恰證明了那句「虎父無犬女」!

仔細看這些名人所立下的家規,並非現在流行在教育圈裡的「窮養、富養」,他們的一個共同點都是教育一個性格堅毅、肯吃苦、懂忍耐、勤奮的孩子。或許只有擁有這樣的品格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守住家業吧!那給我們普通家庭什麼啟示呢?

豪門都如此注重孩子性格的培養,作為普通家庭的父母,若想將來孩子能有所成就,就更不能忽視性格的塑造,尤其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性格堅毅的人。但孩子的性格是從小培養的,尤其是3-6歲這個階段,父母就要下功夫!如何培養孩子的好品格?在這裡瑩姨為大家分享一套《0-6歲品格培養經典童話故事》。

全書一共10冊,包含10大品格培養的主題,豁達樂觀、勇於承擔、珍惜友情、堅強自信、懂得分享、學會變通、心懷善意、關心家人、正值誠實、永葆愛心。瑩姨最愛給孩子讀的是《堅毅的小錫兵》這個故事,對於塑造孩子堅毅、勇敢的性格,非常有幫助。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上小學,這個時候父母講大道理,孩子可能不太喜歡聽。建議可以利用一些正能量的勵志故事去影響孩子。為大家分享一套由冰心兒童圖書獎的獲獎者鄒超瑩,為6-12歲孩子推薦的勵志讀物,其中包括《做一個受歡迎的人》、《我能得第一》、《我能戰勝困難》、《我給自己找榜樣》,讓孩子從小就做一個有目標的孩子!

相關焦點

  •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巧用這4招,孩子長大少走彎路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克制孩子的壞習慣,認為寶寶還小,不需要立規矩。實際上,當寶寶2歲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家長就要給寶寶立規矩了。
  • 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家長和老師值得一看!
    家長、幼師這三點原則不能忽視: 有些事,不能慣 有家長說:「家裡有規矩,但孩子耍賴也沒轍啊!」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原則,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父母。
  • 想讓孩子變優秀,儘早立下這5條家規,幫助他塑造良好品格
    入園開始孩子每天晨起都是七點,晚上洗漱上床是九點,很多朋友對葉子媽媽的要求不理解。覺得孩子偶爾一兩次的懶覺沒什麼,但是葉子媽卻不這樣認為,她覺得從小給孩子立規矩,並且嚴格地執行才是愛的表達。除了要求作息時間之外,生活上對葉子還有其他的要求,媽媽將這稱之為"家規",屬於硬性規定需要完成和遵守的那種。
  • 一位日本寶媽給孩子立下的10條家規,值得各位父母借鑑
    家規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好的家規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三觀,他們將來是否能成才,家規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我之前去過日本,看到一位媽媽給孩子定下的10條家規,真的非常受用,現在推薦給各位父母,值得我們去借鑑,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 給孩子立規矩,家長需要這樣做
    這畫面也許很多孩子都經歷過,甚至,很多成年人在自己的童年也經歷過。父母不守諾言,到底會怎樣?關於這個問題,我特別想說說關於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其實,咱們國家傳統的文化裡面,對於家教其實是很重視的。每一個家庭在餵養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都希望同時教授孩子一些做人處事的規矩。
  • 看了體操皇后的「鐵血教育」,才明白:提早給孩子立規矩很重要
    所以,家長朋友們不能給予孩子過多的自由,在該約束的時候就要下功夫約束,不能任由孩子肆意而為,這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手把手的教會他們守規則,這是對孩子的愛,也是教育之路上非常具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給孩子立規矩,是為了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並不是為了讓自己管教孩子更加便利和省事。
  • 英國王室「家規」曝光,孩子從出生就要遵守,值得父母借鑑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作為現存的最古老的王室之一,英國王室一直都備受關注,而對於家長們來說王室的教育與家規更是讓人好奇!英國王室雖然保持著一定的神秘色彩,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英國王室就被曝光了多條「家規」,孩子們從生就要遵守,其中就有不少值得我們父母借鑑的規矩。
  • 幾歲給孩子立規矩?不是1歲,也不是2歲,大部分家長都做錯了!
    A 立規矩,就要多給孩子提要求B 規矩越多,孩子越聽話C 孩子長大就懂事了,立規矩順其自然D 以上說法都不對是不是有點意外?關於給孩子立規矩這事兒,咱大人啊,可一定要擺正心態。所謂的「規矩」不是家長要求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和孩子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
  • 應採兒和霍思燕家的客廳對比,父母不要嫌棄: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
    ,家長都會滿足他們。而霍思燕家就接地氣了點,因為霍思燕家的客廳也和許多普通家庭一樣,那就是孩子的玩具,滿地都是,看到這幅景象,很多媽媽或許會產生共鳴,因為自己的孩子也是這麼霍霍自己的家的客廳的。同時霍思燕也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上,爸爸會給孩子建立一些規則感和邊界感,但媽媽該給予孩子一些柔軟的母愛,所以孩子的玩具可以在客廳隨意擺放,這樣爸媽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玩。
  • 8條家規名不虛傳,值得學習
    ,當時就崩潰的說自己永遠都不會紋身,當然,歐巴馬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成功的讓孩子放棄掉紋身這件事。8條家規名不虛傳,值得學習 如果是你?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你會怎麼做?我想不是破口大罵就是一頓猛批,結果還不一定能夠阻止,正確的教育方式可以無聲無息改變孩子,絕對不需要你苦口婆心的和他去講道理。
  • 「打罵」教育孩子,是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後應這樣做
    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會有不聽話的時候,每當孩子調皮搗蛋時,家長就會非常生氣,有些家長甚至會對孩子動手,而這些家長還十分贊成打罵教育,因為打罵教育對於他們來說是最省時且最有效的方式,哪個孩子被揍後不立馬變乖?
  • 霍震霆談兒媳郭晶晶:「溫柔只給外人看,在家一點面子也不給我」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做什麼事,只有制定規矩才能讓你做得更完美,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家庭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地方,一個賞罰分明的「家規」對孩子成長幫助很大。當然,可能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年紀那麼小,立什麼規矩,等長大點不就懂事了嗎?」
  • 崔玉濤答疑:幾歲給孩子立規矩?不是1歲,不是2歲,竟是這個年紀!
    一、「立規矩」≠提要求所謂的「規矩」不是家長要求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可以看作是和孩子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所以給孩子立規矩一定要從孩子的視角出發,而不是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在彼此協商的基礎上,定好規矩,去遵守,如果不能遵守,則要承擔相應的後果。立規矩,其實是給孩子做事提供一個行為「基準線」。
  • 童媽給孩子立規矩:學會全套操作可不易
    這不證明孩子天性頑劣難以管教,很大可能是因為父母缺乏管教孩子的技術水平。把握不住時間節點,管教時機,管教力度,管教手段.6歲以前一個階段,6-12歲是一個階段,12-18歲是一個階段。不同階段不偏不倚給孩子立規則是一項技術活。前個階段沒有立好則後患無窮,有些適得其反,可真夠家長受的。
  •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掌握這3招,孩子更好管教
    不少寶媽在面對孩子這種脾氣不好的行為,多半都會在一氣之下對寶寶施行棍棒教育,但換來的結果是孩子越來越叛逆不聽話,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家長沒有在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給寶寶立下規矩,導致孩子養成了壞習慣。不尊重長輩:很多孩子在兩歲的時候,開始變得不尊重長輩,這就說明孩子已經養成了壞習慣,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的給孩子一些教訓,並且教孩子不可以不尊重長輩。
  • 【每周美文】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石獅市神州實驗幼兒園
    愛孩子」與「立規矩」之間做起了單選題。 對於孩子立規矩,家長有以下3點原則要遵守: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原則,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父母。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常常孩子一哭鬧,大人就開始妥協。被慣壞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被滿足。 第一次出現問題,大人就妥協,只會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找來更多麻煩。
  • 2~6歲給孩子立規矩,父母首先要注意這五點,否則說破嘴皮也沒用
    其實是孩子自己決定的在為孩子立規矩這件事上,教育專家基本上達成了共識:2~6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最好時間。這並不是信口開河,其實是和孩子自身的生理髮育有關係。同時立規矩不只是說說而已,同樣有一些細節需要父母注意,否則說破嘴皮子孩子都不聽。
  •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家長就該狠心立規矩,立得越晚,娃越不好管教
    當父母管教孩子時,他們都清楚要給孩子制定規則,畢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在教育實踐中,許多小朋友都不把規則當回事時,家長往往又會因為看到他們哭而心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在這期間,若是發現了孩子有這個壞習慣,一定要教育他們不能說謊,做誠實的孩子。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3-6歲教育很關鍵,家長起碼該抓住這4點!
    6歲以前是公認的孩子教育的關鍵時期,大多數寶寶在2歲後會依次經歷語言的「詞彙爆發期」和「語法爆發期」,3歲左右,他們會掌握基本掌握口語能力,理解能力飛速提高。家長若能在此時抓住機會進行全面、有針對性的教育,無疑會對他將來的成長帶去非常正面的影響。那到底應該從哪方面入手呢?家長不妨借鑑以下幾點。
  • 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三四歲開始已經晚了
    全家齊上陣都哄不住他,最後壯壯媽媽也發了脾氣,把孩子拽出包廂一頓訓斥,這齣鬧劇才落下帷幕。吃完飯後,壯壯媽媽拉著我好一頓訴苦:「壯壯現在都七歲了,我從他四五歲開始就教著立規矩,怎麼教都沒用,難道以後只能靠著打罵才能管教他嗎?」看著壯壯媽媽苦惱的臉,我實在沒忍心說出這句話,「孩子四五歲才開始立規矩,可能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