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什麼要寫《大義覺迷錄》為自己洗白,難道不擔心越描越黑嗎

2020-12-25 春秋500

01前言

雍正前半生,他為奪取皇位與弟兄們鬥得你死我活;後半生,他為鞏固政權而鬥。與權臣、貪官,甚至是自認為沽名釣譽的清官,一個都沒有放過。

最後,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身邊為數不多的還算貼心的人也沒幾個。鬥了一輩子,英雄遲暮,他感到高興麼?

未必,他甚至感到非常窩囊、委屈和犯虛。

看起來非常矛盾。雍正,一直以來都充滿自信?在所有的鬥爭中,他都沒犯過怵。整治年羹堯時,曾有人擔心年羹堯在陝西稱兵作亂,就奉勸雍正不可過於苛刻,免得逼人造反,雍正把這種勸告看作無識之見。

他說:「洞觀遠近之情形,深悉年羹堯之伎倆,而知其無能為也。」雍正心裡有數,膽氣很足。看他對自己的評介:「朕反躬自省,雖不能媲美三代以上聖君哲後(元首),若漢唐宋明之主實對之不愧。」

自認為比得上漢唐以來歷代君主。這其實還真不是誇張之言。

02既然如此,又何必編印什麼《大義覺迷錄》?

《大義覺迷錄》堪稱奇書。描述了皇帝與逆賊對簿公堂。中國古代,民告官的事都極為罕見(告也可以,告贏了也要判刑),在公堂上皇帝自己充當被告,謀逆的反賊作為原先,在堂上一本正經地展開「法庭辯論」,真是千古奇聞!辯完了還沒事事,還要把辯論記錄公布於眾,就更是近乎一千零一夜了。

這與一個叫曾靜的人有關係,曾靜,號蒲潭先生,出生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縣學生員,本來以授徒為業,有得力弟子張熙等。曾靜性迂闊,喜談道學。其家境甚為貧寒,又由於家鄉連年災荒,於是對清朝統治的現狀表現得極為不滿,滋養、萌生了反清意識。

曾靜派其弟子到浙江購書,其中有呂留良的書稿,曾靜見其書中多有反清復明之意,便對呂留良傾慕不已。但遺憾於呂留良早死。就與呂留良弟子嚴鴻逵及徒孫沈在寬等人書信往來非常密切,並互相寫詩贈送。

如此一來,曾靜便與呂留良思想緊密相連起來。曾靜還曾寫了一篇《知新錄》,文寫道:

「中原陸沉,夷狄乘虛,竊據神器,乾坤翻復」;「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華之與夷,乃人與物之分界。」 把滿清貶得一文不值。曾靜認為:「春秋時皇帝,應該是孔子做;戰國時皇帝,應該孟子來當;秦以後皇帝,該程子做;明季皇帝,該呂留良做,如今卻被豪強所奪。」,也不知他這理論根據什麼立出來的。

可見曾靜對呂留良的反清思想持多大的支持,而呂留良對曾靜的反清思想影響又是如此之大。

在西北有位漢人將領嶽鍾琪,曾靜自認為嶽鍾琪是嶽飛的後代,又道聽途說雍正曾三次徵召他,他都沒有進京,已受到雍正的猜疑。

認為有機可趁,就賭了一把,上書勸嶽鍾琪反清。因此,曾靜便派張熙並分別化名夏靚與張倬,千裡迢迢送去自己的書信勸嶽鍾琪謀反。

曾靜在信中「華夏漢族之間的區別,比君臣之論更生要」,現在滿族是夷人,是禽獸,禽獸哪能統治全國呢?,而雍正帝胤禛犯有十大罪狀,分別是:

「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誅忠」、「好諛任佞」等。

而且雍正稱帝以來,頻頻出現天災人禍,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看來老天也在不滿意雍正的統治。

你嶽鍾琪是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嶽飛的後裔,現在雍正對你多有猜疑,希望你嶽鍾琪要利用「握重兵,據要地」的條件,像你的祖先那樣「為漢人復仇」。

嶽鍾琪卻能看流於形勢,這個時候造反根本就是無法成功,則隨後就密奏雍正。雍正帝決定利用呂留良、曾靜的案件,嚴厲地打擊反清的思想和行動。雍正立即命人將曾靜捉拿歸案。

在官府順藤摸瓜以及重刑逼問之下,曾靜也是一個軟骨頭,還供出了嚴鴻逵、沈在寬等人。雍正隨即命令迅速緝拿呂留良的家屬以及嚴、沈二人,並將嚴、沈二人秘密編抄的呂留良的文集全部搜獲。

雍正在對曾靜的審問中,對之軟硬兼施,曾靜不僅向雍正歌功頌德,而且把自己罵成禽獸不如的東西,悔恨不已。他還在雍正的誘導教唆下寫了《歸仁說》,吹捧雍正是至孝純仁,康熙傳位於他兼得傳子、傳賢之意。而且向雍正獻忠道:

如果能留我性命,我願意現身說法,去引導感化那些愚昧頑固的人;如果不能保全性命,把這篇文章留下,也可以使那些冥頑不化的人,打消造反的念頭

雍正把自己就此案的有關諭旨及曾靜的供詞等編成《大義覺迷錄》一書,並為此頒發諭旨:

此書「通行頒布天下各府、州、縣、遠鄉僻壤,所有的讀書人和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並令每一個學宮之中放一本,使將來的讀書人,都來看具體內容」,而且還警告地方官員:「如果沒有看到這本書,沒執行皇上的旨意,一經查出 ,一定將該省學政及該縣教官從重治罪。」

這透露出雍正一定要用自己的思想統一併強加給全國士民,甚至想延及後世。

《大義覺迷錄》的主要內容就是:一是對呂留良夷夏大防言論作了全面批駁;二是對曾靜所說雍正謀父逼母奪嫡自立一系列之事,逐條進行反駁。

就這樣,雍正導演出一樁震驚全國的文字大獄,由於曾靜、張熙在交待自己的謀反思想時,把責任全部推給了已故的呂留良,說自己「中呂留良之毒太深,所以不明是非,而發表不不當的言論,做出了大逆不道之事」,於是,將只是文字思想犯的呂留良,可憐的呂留良死後飛來橫禍,被朝廷「剖棺戮屍」,並廣為株連。

雍正自認為,書無論怎麼毀,都不可能做到「徹底不被留傳給天下後代人」。所以倒不如像把曾靜當「反面教員」一樣,把呂氏著作當成是「反面教材」, 「來討論其道德學問的真假」。這樣,呂留良的著作除了未刊刻之《備忘錄》《日記》、抄藏殘稿、信札等外,都沒有被焚燒查禁。

相關焦點

  • 雍正親自參與編撰的《大義覺迷錄》,為何會被兒子乾隆給列為禁書
    《大義覺迷錄》在清朝是一本很神奇的書,由雍正皇帝親自撰寫,又被乾隆皇帝親自列為禁書。那麼雍正這本自我「洗白」的書,為何會遭到被禁的命運呢?下面就來給大家詳細講一下。首先來講一下這本書的成書過程。在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時代,雍正所想的可沒有這麼簡單,特別是此案牽扯到「反滿精英」呂留良,案子的嚴重性就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這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穩定。但此時雍正並不慌張,他想出了一個自認為非常完美的計劃,就是要赦免曾靜!
  • 為何乾隆一上臺,就把替雍正登基「正名」的《大義覺迷錄》禁刊了
    「為自己正身」這一想法,令強迫症患者雍正皇帝欲罷不能。怎麼辦?雍正皇帝親自執筆寫了一部《大義覺迷錄》。其實乾隆皇帝上臺伊始並不僅僅只是禁止了《大義覺迷錄》之刊行,更是將雍正皇帝感化而「歸正」的民間反動分子曾靜師徒,直接以誣陷皇考(即雍正皇帝)之大罪凌遲處死,要知道曾靜師徒的「誣陷」可是得到雍正皇帝原諒並免罪的,並且還有雍正皇帝親自頒發諭旨,作為本人及世代子孫的「免死金牌,可惜這所謂「免死金牌」只在前代皇帝那好使啊。
  • 雍正王朝之奇書《大義覺迷錄》
    這裡還需要表出的是,《大義覺迷錄》的史料價值極受清史研究者重視。孟森先生《清初三大疑案考實》之一的《清世宗入承大統考實》即以《大義覺迷錄》為主要證據,徵引萬言,其中雍正對流言自問自答的一自供狀之諭旨,諸官書皆已削,惟《大義覺迷錄》獨存。乾隆查禁此書,實具家醜不可外揚之意。要研究雍正心態及思想,不可不讀《大義覺迷錄》。史景遷《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便是這樣一部成功之作。
  • 潘採夫 | 笑談《大義覺迷錄》——虛擬對話雍正
    雍正:還有給我戴綠帽子,給孩子下藥死,妃子們亂私通,這都是絕對不可能的,我身邊沒有一刻離開過人的,入寢也要在衛士視線之內,《起居注》裡都寫的清楚,可以查閱。再說,後宮如果這麼亂,能逃得過史官的筆嗎?記者:您可是皇帝,他一個史官,還不是讓寫啥就寫啥嗎?雍正:唉,其實你們記者也是史官,竟沒有文化到這個地步,背誦過文天祥的《正氣歌》嗎?
  • 大義覺迷錄
    敘拉古之惑編案:《大義覺迷錄》的誕生就是一場鬧劇,原本一個持有堅定反滿立場的知識人,在謀反不成,押解京城得見龍顏後
  • 雍正真的殺了自己親兄弟嗎?雖然不是他親手所殺,但多數難得善終
    之後,雍正寫了《大義覺迷錄》為自己辯解,主要解釋自己這十個方面的狀況。不過,解釋的效果並不好,欲蓋彌彰,弄巧成拙,最後越描越黑,難以收場。那到底什麼是真實的情況呢?以上指控,雍正是否應負刑事責任?是不是雍正真的毒殺了康熙皇帝?認為這一結論的人是這樣描述的:康熙皇帝喝了雍正給他的人參湯後就下毒了。
  • 清宮謎案之雍正是合法繼位嗎?
    所以胤禛一直小心謹慎,行韜晦之略,多次宣稱自己無冀望寶座之心。平時只與十三阿哥交好,與其他皇子、大臣極少來往。又自稱「天下第一閒人」,整日與和尚道士談佛論道,給人留下不結黨、不謀位的印象。 康熙是個明察的君主。爭儲之事,不露其長,恐其見棄;過露其長,恐其見疑。
  • 為何有人說雍正逼死了他的生母烏雅氏?是因為十四阿哥的原因嗎?
    歷史上的雍正生母德妃也就是後來追諡的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在康熙去世不久後也跟著去世了,當時民間傳言確實有曾說雍正逼死生母之傳言,而雍正還對傳言進行了回擊,特意撰寫了《大義覺迷錄》來駁斥這些傳言,結果反而使得雍正越描越黑。
  • JYP社長樸振榮參與異教事件越描越黑,救援派一而再再而三的洗白
    5日救援派方面就與#樸振榮#相關爭論發表了官方立場,以下為官方立場全文。1.樸振榮沒有一起參加我們教團所屬教會活動, 是分開進行的自己所屬的小規模聚會。這次被爭論的聚會不是我們的聚會,我們也是通過新聞了解到的。本教團的傳教集會由事務局管理,在調整講師與日程等方面並沒有講師相關事宜。
  • 雍正與曾靜:一個闢謠的故事
    曾靜本是鄉野村夫,哪享受過這等皇恩浩蕩,立馬把「夷夏之辯」拋到九霄雲外,痛哭流涕,表示自己無知狂悖,誤信謠言,實在罪該萬死。於是雍正十分滿意,「寬宏大量」的赦免了曾靜,將他和曾靜的尺素傳書雁信魚牘編成一本書信體「小說」,取名《大義覺迷錄》,並刊行全國,組織學習,並定期匯報學習體會。 雍正自以為得計,所謂根治謠言的最好方法便是真相,只是其效果讓雍正大跌眼鏡。
  • 楊天真回應翻車言論越描越黑,其實最傷的還是天下父母的心
    「楊天真說為什麼不能為工作犧牲身體」相信這條熱搜很多網友都看到了,楊老闆的這種說法也是引起了網上的熱議。誰拼命工作不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然而往往付出和回報是不成正比的,那麼又為什麼要犧牲身體去拼命工作呢?難道真的是因為喜歡這個職業?
  • 雍正王朝:為什麼雍正死亡的場景,會出現血滴奏摺上,這暗示什麼
    比如,呂留良案對雍正影響惡劣,得罪了南朝士子,又一拔黑子闖在汙名之路上。雍正為了寫那本《大義覺迷錄》,他一心只想為自己自清,他的一片赤誠想向世人表白闢謠。可是闢謠部分人沒記住,都說壞事傳千裡,謠言一個都沒落下。
  • 喻言屢次被打碼,粉絲為證清白專開澄清號,結果越描越黑
    這真的很難不讓吃瓜網友多想。但沒有粉絲會看見自己的偶像平白被黑,雖然官方沒透露出喻言被打碼原因。所以粉絲們也在繼續為喻言發光發亮。但是卻發現粉絲為證喻言清白專開的澄清號,結果有點越描越黑的意思。但卻有不少網友吐槽粉絲為證清白專開的澄清號,結果真是越描越黑。如果喻言有「年少輕狂」和「不當語錄」的時候,自己出來道歉做好帶頭作用,會被粉絲拿「未成年」做藉口管用的多。不論如何,還是希望喻言此事能有個合理的解釋,不傳謠不信謠等官方。
  • 雍正在位期間的「曾靜案」,映射出雍正的狹隘,文字獄由此開始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以禮待讀書人。雍正過去常為科舉的學生王文昭掌燈,當雍正聽說有一個叫曾靜的老師一直在宣揚他的誹謗時,雍正沒有生氣,甚至允許他的親密朋友李偉責罵自己。 對於曾靜的無禮,雍正沒有追求,而是耐心地勸說。 最後,雍正影響了曾靜。 曾靜自發地為雍正宣傳。
  • 【風雲人物】歷史上清朝皇帝雍正的十五個兄弟是怎麼死的
    卻也有人對康熙之死以及雍正那些兄弟的死亡原因抱有探解的興趣。那麼雍正15個兄弟的死亡是否和雍正有關係?事實究竟如何?一起往下看。  從一本書《大義覺迷錄》中,就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等十項大罪,進行自辯,頒行天下。然而,事與願違,欲蓋彌彰,弄巧成拙,愈描愈黑,留下生動而曲折的歷史故事。
  • 雍正皇帝,果真逼殺了生母?其實,他最希望自己的娘活著
    雍正皇帝繼位後,已經升級為皇太后的烏雅氏,不接受王公大臣的叩拜;不同意搬去太后應該居住的壽康宮;不接受雍正皇帝給自己「恭上太后徽號」;甚至一度要為康熙皇帝殉葬。如此緊張的母子關係之下,烏雅氏又在雍正元年五月猝然崩逝,於是坊間便開始傳出了雍正皇帝逼殺生母的傳言。
  • 《如懿傳》女星插足婚姻被原配曝光,親自回應卻越描越黑
    ,打人者還寫了一份諒解書給她。但是這件事難道就這樣結束了?顯然沒有那麼簡單。對於王梓芠的回應顯然同為當事人之一的原配除了講述事情經過,還相繼曬出了最新的一段視頻,從視頻中可以看出當時原配當場抓到了他們倆在房間,而且此時她的老公光著膀子,在原配毆打王梓芠時男方還用身體護住對方。這是借住關係?這明顯是真愛呀!
  • 雍正殺父軾君了嗎?有參與者死前留下了線索,可惜後人沒注意
    大清王朝有四大謎案: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奪嫡、乾隆身世。這四大謎案中,又以「雍正奪嫡」最搶眼球。原先,康熙仿照歷史上漢人政權嫡長子繼承制,早早就立了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但這個皇太子不像話,不但驕橫跋扈,還背後罵康熙是個「老不死」,抱怨說:「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
  • 雍正逼死生母 其中到底有怎樣的愛恨情仇!
    而雍正皇帝接到曾靜等謀反的消息,並沒有對曾經等人進行肉體上的消滅,而是撰書《大義覺迷錄》,自辯滿清對於中原統治的合法性,「三代以上之有苗、荊楚,即今湖南、湖北、山西,在今日而目為夷狄可乎?」同時在書中自辯「朕(雍正皇帝)到底是不是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誅忠、好諛、奸佞的皇帝?」
  • 範冰冰好心情曬自拍照,無意暴露高昂鑽戒,想解釋卻越描越黑?
    作為國內的一代女神,範冰冰的經歷可以出一本書了,一直都愛都抱有女孩兒幻想的範冰冰,到如今還是單身一人,恢復了單身之後也只能趕忙的投向下一個工作,最近範冰冰好心情曬出自拍照,無意暴露手上的高昂鑽戒,想解釋卻越描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