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43年:他們都老了吧,他們在哪裡呀

2021-03-02 淘漉音樂


◯ 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就是一個錯誤 ◯

TAOLU  MUSIC

文 | 淘漉音樂籤約作者令狐空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時光永不回頭,記憶漸漸消沒。

帶一卷書,走五分鐘的路,尋一個幽靜處,在溫暖的陽光下,與清風一同翻書。

那樣的生活,仿佛被歲月藏了起來,再也難以尋找。


那時的花就是花,開的香氣撲鼻;那時的樹就是樹,長得繁茂無比;每個人都是真實的自己,沒有任何的矯糅造作。


當多年以後,花收斂清香,樹蜷縮身體,尚有幾人,保持著以往的自己?

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總是從歌聲中尋找過往,填補日漸空虛的記憶。

「他們都老了吧,他們在哪裡呀?」

猛然回首,才驚訝地發現,即使是內地的校園民謠,也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同我們一樣被風吹走散落在天涯。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所有的繁華都已落幕,卻忽然忘了是怎麼樣的一個開始。

校園民謠,是如何開始的呢?


上世紀70年代,臺灣樂壇出現了絕代雙驕:左宏元和莊奴。

左宏元就是在日後《新白娘子傳奇》的作曲人,莊奴則被譽為中國三大作詞人之一。


△莊奴與左宏元(在鄧麗君的歌裡,常常會出現「古月」這個名字,「古月」就是左老最常用的藝名,除此之外左老的藝名還有上官月、司馬亮、爾英等。)

雖然在雙驕的帶領下,臺灣音樂風格一新,造就了眾多歌手。

但整個樂壇仍然翻唱成風,歐美和日本的文化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鄉的明月再美,又哪裡抵得上故鄉。


△「現代民歌之父」楊弦


1975年6月6日,一位名叫楊弦的青年,在臺北發起了「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

最受矚目的是八首由楊弦譜的來自詩人余光中《白玉苦瓜》詩集中的詩作的創作民謠,自此拉開了現代民歌運動的序幕,引發長達十年的音樂革命。

簡單平實的曲風,輕妙動人的旋律,從詩中吹來的優美意境,吸引了無數臺灣青年,也震醒了無數音樂人。

當年9月底,楊弦發布了首張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

專輯中的多首歌曲廣泛傳唱,比如《鄉愁四韻》、《迴旋曲》、《江湖上》、《民歌》。

一年之後,多才多藝的李雙澤掀起了全島熱議的「淡江事件」。

在一次「西洋民謠演唱會」上,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掀起了軒然大波。

臺灣民歌運動就此拉開序幕。

隨後李雙澤便開始創作,共完成了包括《美麗島》《少年中國》在內的9首歌曲,然而不幸的是1977年他因救人而溺水離去,年僅28歲。

△李雙澤

從此,臺灣的音樂人紛紛跳出了歐美和日本音樂的桎梏,走上了民謠的道路。

楊弦與李雙澤成為了現代民歌運動的兩大先驅,楊弦更被推崇為「現代民歌之父」。

直到2006年,胡德夫才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匆匆》,專輯中收錄了李雙澤生前作曲的《美麗島》,以及上個世紀50年代卑南族音樂家創作的《美麗的稻穗》。

其中有一首《太平洋的風》由胡德夫一手包辦詞曲,獲得第十七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及「最佳作詞人」兩項大獎。


初升的朝陽鋪開萬丈霞光,在1975年到1980年的短短數年裡,臺灣音樂人創造了300多首民謠。


一時之間,豪傑並起,將臺灣音樂帶入了前所未有的輝煌。


△胡德夫(前排右一)、李雙澤(後排右一)

侯德健的《龍的傳人》、王夢麟《雨中即景》、葉佳修的《鄉間的小路》、潘安邦《外婆的澎湖灣》等歌曲成為了那個年代最風靡的歌曲。

△葉佳修


這一時期,臺灣民謠還迎來了兩大巨人:羅大佑和劉文正。

前者是公認的音樂教父,後者是風靡臺灣的一代歌王,兩人將民謠推向了高峰。


△羅大佑

羅大佑不僅為我們帶來了永生銘記的《童年》,更有《戀曲1980》、《戀曲1990》、《你的樣子》、《明天會更好》、《光陰的故事》等經典歌曲。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劉文正則是校園民謠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他身材魁梧、相貌俊美、衣著靚麗,再加上誇張的表演風格,成為了那個年代無數女子的夢中情人。

△劉文正

無論是他翻唱的《鄉間的小路》、《外婆的澎湖灣》、《雨中即景》,還是他原唱的歌曲《小雨打在我身上》、《閃亮的日子》、《三月裡的小雨》,都堪稱傳世的佳作。

那個年代的臺灣音樂,洶湧澎湃,令人神往。

但萬分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在經過短暫的輝煌後,臺灣民謠從80年代中期後日漸凋零,留給人們無限的傷感。

△羅大佑《光陰的故事》2004香港紅館演唱會現場版

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

當臺灣民謠運動如火如荼之時,內地樂壇正在經歷什麼呢?

我們沉浸在西北風的怒吼中,西部粗獷豪邁的音樂自帶三分俠氣,影響了幾代音樂人。

1979年,臺灣民謠已經爆發了近5年。

內地著名歌唱家朱逢博在接觸臺灣民謠後深受感染,將《橄欖樹》、《踏浪》、《我們情詩》等歌曲介紹給了內地,吸引了許多聽眾。

一年之後,朱逢博演唱了內地最早的校園民謠:《清晨,我們踏上小道》和《腳印》。

△朱逢博

如同池塘邊的榕樹,如同窗臺外的微風,如同操場旁的鳥鳴,校園民謠讓年青人耳目一新。

然而,此時的校園民謠只是划過天空的流星,距離崛起的那天還有很長的時間,這一晃就是十多年,直到一位才子高曉松的出現。

△高曉松和老狼

高曉松原本是清華的高材生,但卻對音樂產生了執念。

數理化對於文藝青年來說太無味,於是他便在北京各高校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組建了青銅器樂隊,這其中就有老狼。


△青銅器樂隊

後來,海南的一家歌廳邀請他們駐唱。

高曉松和老狼不顧一切地離開了校園前往海南,但由於不唱粵語歌被老闆辭退,收入只夠一個人返回北京。

高曉松把機會讓給了老狼,他則索性追求起了詩與遠方。

△老狼、高曉松年輕時的照片

他以夢為馬,馳騁天涯,然後將自己在廈門戀愛的經歷填詞作曲,卻苦於沒有公司包裝。

在朋友的推薦下,認識了大地唱片的黃小茂,並且把歌曲賣給了大地。



△黃小茂

1994年,大地唱片公司悄悄發布了一張專輯。

無論是封面還是卡帶都相當粗糙,沒有什麼宣傳,命名也比較隨意,就叫《校園民謠1》。

△專輯《校園民謠1》

這張專輯如同一面鏡子,讓無數年輕人看到了自己,一時之間,全中國的校園都在播著這些歌曲。

誰若能坐在臺階上抱著吉他唱這些歌,肯定能吸引許多聽眾。

《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青春》、《那天》、《故事裡的樹》、《等人就像在喝酒》等,聽歌就像學習一樣,成為了那時大學生活的核心。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你寫的日記。

明天你是否還惦記,曾經最愛哭的你。

老師們都已想不起,猜不出問題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

從此之後,老狼一躍成為了大學生們最喜愛的歌手,高曉松成為了著名音樂人,校園民謠的名稱正式確立。

兩人也再次合作,於1995年發布了專輯《戀戀風塵》,再一次火遍了校園。

與此同時,高曉松與朋友創建了麥田音樂,開始了招兵買馬。

沒過多久,他們就迎來了兩員大將,樸樹和葉蓓。

△1998年的樸樹

當高曉松初次見到樸樹時就驚為天人,高顏值好嗓音俊才華,隨便在校門口一唱就能吸引成片的女生。

於是,樸樹成為了麥田音樂的第一個籤約藝人。

有一次,高曉松與朋友共聚酒吧,一個女孩聲情並茂地唱起了鳳飛飛的《老情人》。

高曉松深受感觸,詢問了這個女孩的聯繫方式,她就是葉蓓。

△葉蓓

在吸收人才的同時,麥田音樂也開始了運營。

1996年,公司將高曉松的作品集《青春無悔》合輯發布,這張專輯掀起了滔天巨浪。

《好風長吟》、《模範情書》、《青春無悔》、《冬季校園》、《白衣飄飄的年代》,僅僅是看這些歌名,我們就已經陷入了過往。

播放這些歌曲,仿佛重新回到了那個年代。

△高曉松作品集《青春無悔》

在經過多年的孕育後,麥田音樂又在1999年重裝歸來,他們發布了兩張專輯:樸樹的《我去2000年》和葉蓓的《純真年代》。

樸樹的《活著》、《白樺林》、《那些花兒》,都是感人至深的佳作,這些作品讓樸樹成為了民謠男神。

葉蓓的《純真年代》就像雪花一樣潔白,清新秀麗,葉蓓也被稱為"民謠皇后"。

△「紅白藍」麥田三原色,尹吾、樸樹、葉蓓

雖然只發布了3張專輯,但麥田音樂卻在校園民謠的天空留下了濃墨重彩。

整個90年代的校園民謠,高曉松都佔據著核心的位置,創作了大量名曲。

進入2001年,另一個組合水木年華橫空出世。

他們攜專輯《一生有你》隨風而來,同高曉松一樣,兩位才子盧庚戌、李健包攬了詞曲的創作。


△水木年華組合

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

可知誰願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來了又還,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邊。」

同名主打歌在那些年火得所向披靡,曲風悱惻,詞境清寒,通過時間與空間的不斷轉換,訴說著最浪漫的告白。

萬分可惜的是,後來李健離隊,水木年華重組,風格不停變幻,離民謠越來越遠。

不知不覺間,內地校園民謠的黃金時代悄然離去。

離開了青春,我們步入了社會。

鋼筋水泥的城市,就像一座樹木參天的森林,人類如同小小的螞蟻,很容易變得彷徨無力。

校園民謠的流行,本質上是唱出了學生們的內心。

那麼有沒有民謠,能夠映照城市居民細膩的情感世界呢?

當然有。

在上世紀90年代,城市民謠就已經獨立成派。

由於多數創作者生活在城市,或不斷地在各城市遊走,自然會創作有關城市的樂曲,進入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這其中,臺灣著名的全能音樂人袁惟仁被譽為「城市民謠之父」。

△袁惟仁

他早年在木吉他西餐廳駐唱,1991年和莫凡組成了民謠組合「凡人二重唱」,五年間推出了六張專輯,屢次斬獲大獎。

比如《杜鵑鳥的黃昏》、《心甘情願》、《城市寧靜海》、《我要用什麼方式留你》、《大夥聽我唱支歌》,堪稱城市民謠的典範。


△袁惟仁和搭檔莫凡的早年合影

唱給我的風兒呀,送給姑娘兒聽。

姑娘你裝做不在意,莫非風兒輕。

風吹我情、風吹我情、飄送到你心裡。

莫非是有情,莫非是無心,莫非你變了心。

當90年代的城市民謠傳到內地之後,由於內地城市的發展水平遠遜港臺,因此並沒有產生轟動。

那個詩意的年代屬於校園民謠,城市民謠還需要漫長地等待。

進入2000年以後,內地城市民謠漸漸興起,但並沒有成為現象。

直到近些年來,內地城市迅猛崛起,市民們越來越渴望彌補心靈的空白,城市民謠也隨之瘋狂生長、百舸爭流。

△趙雷

郝雲的《活著》、《去大理》,趙雷的《成都》、《南方姑娘》,曹方的《遇見我》、《風吹過下雨天》等等。

這些歌都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直抵內心深處。

比如《成都》,直接帶火了成都的旅遊業;再如《去大理》,真的有人辭職,一路向西去了大理。

△郝雲

袁惟仁曾經說道:「我開始做音樂的時候,這個世界很吵鬧。無預警人生走到下一站。發現前面的風景還沒看完。我就是個走唱的歌手,從在一個城市走唱開始,一直在不同的城市走唱。」

城市民謠的歌手,就如同古代行走江湖的俠客,不僅僅是一種向住,更是心靈的寄託。

也許在未來,城市民謠會成為民謠的主流,它們更貼近步入社會後的我們。

△袁惟仁帶著木吉他走過一個個城市

自從民謠運動之後,分裂出了校園民謠與城市民謠,未來的民謠又將駛往哪個方向呢?

一些年青的音樂人早就摩拳擦掌,想要為民謠開闢出新的航線。

這種民謠歌手就像是科學家,他們為了探索做各種實驗,試著將其他元素加入其中。

哪怕是與民謠相對的搖滾、電子樂也被他們融合,並輔以誇張大膽的表演風格。

△小河,原名何國鋒

如果說校園民謠代表著青春,城市民謠代表著社會,那麼實驗民謠就代表著精神。

無論它的外在如何改變,都是以民謠為核心。

而來自邯鄲的兩位歌手,走在了實驗民謠的最前端。

第一位是小河,原名何國鋒,被稱為「國內新音樂界鬼才」。

20歲時他前往北京尋夢,用了四年時間從小職員變成了樂隊主唱,三年之後籤約唱片公司。

2002年時,他發布了首張專輯《飛的高的鳥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從名稱就可以看出他對常規的叛逆。

專輯內的歌曲極具特色,《郭龍所指的那首日本歌》、《那不是我的名字》、《丟失了夢的清晨》、《飛的高的鳥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從唱法到風格,與傳統的民謠大相逕庭。

後來他又發布了多張專輯,不斷地尋求突破,每一次都帶給聽眾全新的感受。

就如同廠家生產的怪味糖果,永遠猜不透下一塊是什麼滋味。

另一位歌手萬曉利,不僅和小河同鄉,而且經歷相似。

他大學畢業後進入了工廠,然後辭職成為了流浪歌手,後來到酒吧唱歌,2002年成功籤約。

△萬曉利

他的風格同樣變幻莫測,時而勵志,時而諷刺,時而瘋巔。

《陀螺》、《鳥語》、《女兒情》、《達摩流浪者》等歌都堪稱經典。

當聽《這一切沒有想像的那麼糟》時,舒緩溫情,低沉婉轉,如同冬天喝了一碗鮮美的魚湯,剎那間溫暖了身體。

當聽《狐狸》時,他的歌聲先是囂張跋扈,中間玄乎其玄,最後猛然間驚怒惶恐。

因為他發現「兔子比狐狸狡猾了」,並且「兔子揚言要玩我,我夾著尾巴逃跑了」。

這種荒誕的情況,讓人心底生寒。

類似的先鋒樂手還有很多,每個人都在進行著積級地探索。

也許這類歌曲難以匹敵校園民謠的傳唱度,但卻將民謠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讓我們有更多方法接近內心。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當李白興酣落筆搖五嶽時,仍念念不忘建功立業。立業不成,便退而求其次,想做名傳後世的大雅詩篇。

然而,大雅就如同宮殿中陳列的青銅器具,遠離了人間的煙火,哪裡比得上充滿泥土芬芳的國風?

而國風,就是最早的民謠。

△李志


那裡有最純真的思慕: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那裡有最無雙的公子: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那裡有最熱切的呼喚: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那裡有最熾熱的愛戀: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那裡有最美麗的佳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曹方

很多人說,民謠已死,如今只剩下回憶,這實在太小看了民謠。

民謠就跟文字的歷史一樣長,文字脫胎於鳥獸蟲魚,民謠根植於內在情感。

只要人類存在,情感就不會消失,民謠就不會消逝。

民謠絕不可能只存在於我們的記憶裡,它肯定不滿足於深深的腦海,想要重回廣闊的天地。

更何況,那裡面還存放著我們的青春。

青春是一首綺麗的詩,是一幅重彩的畫,是一抹縈峰的雲,是一簇洲中的花。

為了尋回那首詩,我們看盡了繁華;為了找回那幅畫,我們走遍了天涯;為了捉到那片雲,我們登上了山巔;為了採到那束花,我們遊到了江心。


△左起:高曉松、盧庚戌、繆傑、沈慶、老狼、葉蓓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青春雖然倉促,好在有音樂記錄了它。


我們也在一遍遍地聽歌時,仿佛回到了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走進了冬季的校園。

那裡有同桌的你,也有睡在上鋪的兄弟。

老狼或樸樹,為我們唱著花開的聲音。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

責任編輯 / 洛央

作者介紹 

令狐空,淘漉音樂籤約作者。中州人氏,喜令狐衝之瀟灑磊落,慕孫悟空之睥睨神佛,故名令狐空。雖為宅男,然不肥也。逐光影之美,極書樂之趣。常神飛天外,臥雲海山嵐。個人微信號:puokong008

「公號轉載需經授權,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淘漉音樂原創 | 轉發無需多言 | 轉載聯繫授權

相關焦點

  • 他們都老了吧,他們在哪裡呀
    也是在1990年,三毛來成都,許多媒體都在約訪她,肖全也把自己的作品拿給三毛看,三毛一邊看一邊搖頭,肖全以為她不喜歡。結果她說:「不行,你給他們拍得那麼好,你要給我拍。」三毛推掉了兩個約會跟他在柳蔭街漫步,和街頭小孩玩沙袋,「那天三毛好像把自己的一生都演了一遍」。3個月後,三毛離開人世。
  • 周星馳、成龍、範冰冰、張栢芝……曾陪我們一起賀歲的人:他們都老了吧?他們在哪裡呀?
    《神探蒲松齡》發布會現場,年夜飯一樣喜慶看著賣力的成龍,不由得心生感慨——似乎第一部「賀歲片」就是成龍主演的《紅番區》吧?這麼多年過去了,他仍活躍在這方舞臺上。而細數20多年來那些陪伴了我們最喜慶合家歡的賀歲片主角們:梅豔芳、周星馳、張栢芝、範冰冰、王寶強……他們都老了吧?他們在哪裡呀?
  • 【果松專訪:民謠歌手奕凱 7年,開一家長沙最老的民謠吧】
    就像這位民謠歌手奕凱,在自家陳舊的小酒吧,在這幽暗的且不到一平方米的臺前,唱了整整七年。 大一時開琴行、教學生,有些積蓄後便在太平街的巷子裡開了這家「未來Bar",只唱他喜歡的民謠。7年前,民謠不像如今的紅火,甚至連概念都不為人知。酒吧生意慘澹,連年虧損。
  • 香港明星老了為何都很窮?看他們拿錢都幹嘛,是當餐巾紙吧
    港明星老了為何都很窮?看他們拿錢都幹嘛,是當餐巾紙吧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明星都是最為光鮮亮麗的一種職業,他們不管走到哪裡都是萬眾矚目的模樣,隨隨便便一個廣告一個商演就能賺到普通人一輩子都難賺到的家產,不過很多人或許也發現了,這只是對於內地明星而言,相比之下,香港的那些明星就要「落魄」很多,年輕時候他們或許和內地明星一樣光鮮亮麗,但老了以後很多曾經火爆的明星都變成了「糟老頭子」一般。
  • 金城觀丨關於蘭州本土民謠,他們這樣說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孔德勝張祿洋:本土民謠是我對音樂的追求一曲《蘭山藍》,讓很多人都認識了音樂人張祿洋,而這位在本土民謠音樂道路上苦苦追尋了數年的音樂人告訴記者,他還將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因為在他看來,民謠是對苦不堪言的生活的吶喊,也是對美好希望的歌唱。
  • 毛不易新歌43分鐘 毛不易新歌43分鐘在哪裡聽
    毛不易新歌43分鐘 毛不易新歌43分鐘在哪裡聽時間:2020-02-20 20: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毛不易新歌43分鐘 毛不易新歌43分鐘在哪裡聽 毛不易發微博稱:這是一首非常特殊的歌。
  • 獨一無二的長沙就這樣被他們寫進民謠
    「民謠——有情懷的流行歌」,簡單的旋律,深入人心的歌詞,唱出每個人的心聲。趙雷一曲《成都》,席捲網絡,也讓我們更加想念長沙的民謠。 長沙這座城市的音樂因子,始終都是熱烈的。不論是大大小小的音樂演出,還是街頭隨處可見的低吟淺唱,都在彰顯著這座城市裡的人們對於音樂的熱愛。
  • 43歲言承旭大秀腹肌,44歲陸毅胖成「胖虎」,他們都「老」了
    言承旭今年43歲,步入中年人的隊列了,沒想到身材保持得這麼好,要知道這個歲數,可不是跑跑步就能練成這樣的,個人的自律、合理的飲食、專業的訓練缺一不可。沒想到評價一路走低,觀眾對43歲的言承旭大秀身材根本不「買帳」,收視率並不理想。
  • 43歲言承旭大秀腹肌,44歲陸毅胖成「胖虎」,他們都「老」了
    言承旭今年43歲,步入中年人的隊列了,沒想到身材保持得這麼好,要知道這個歲數,可不是跑跑步就能練成這樣的,個人的自律、合理的飲食、專業的訓練缺一不可。按理說,言承旭完美的身材應該為電視劇增光不少,提高點收視率也是有可能的。沒想到評價一路走低,觀眾對43歲的言承旭大秀身材根本不「買帳」,收視率並不理想。
  • 那些曾經讓我追逐的中國民謠歌手,他們都在漸漸隱去
    節目一開始,他倆被自動劃分到了「民謠歌手」的陣營裡。但仔細想想,比起「民謠歌手」,這些年,陳粒更為大眾熟知的,是她「獨立音樂人」的身份。(圖片來源:《我是唱作人》)然後你再往下想,又會發現——和馬頔一樣,10年之後火起來的那一小撮民謠歌手,好像在最近幾年都「銷聲匿跡」了。但他們的「消失」,不是不紅了,而是他們在努力撕掉身上的標籤,有了新的身份,過上了新的生活。
  • 那些年,你曾聽過的印尼民謠
    不止這一首,很多經典老歌,都改編自印尼民謠。印尼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孕育出的音樂也是各富特色,多姿多彩。今天,潘大妞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那些你曾經聽過的印尼民謠,共赴一場聽覺盛宴。02寶貝1961年,陳毅副總理兼外長出訪印度尼西亞,中國藝術團隨同前往,劉淑芳也在其中。
  • 如果這就是新民謠,就讓「民謠」去死吧
    十年前,他們的確被認為很民謠;十年後的當下,有人說那是一支搖滾樂隊,也有人說他們玩的是實驗音樂,聽起來似乎都比「民謠」洋氣。 如果一定要說校園民謠與「民謠」的真正關係,大概只能說是歌曲來源:《校園民謠》的企劃黃小茂,想到從大學裡收集那些學生的歌曲來做唱片。 這也算是遠離工業、來自民間吧。 校園民謠之後,「民謠」二字一度沉寂,媒體和大眾都快忘了這倆字,只存在於那些像河酒吧一樣的地方。
  • 快來粉他們!火鉗劉明!
    而通過本次活動評選出來的50位優秀創作者,他們也將百萬流量支持,助力民樂夢!老鐵們!快關注他們呀!火鉗劉明!!小編也會持續更新他們的動態!敬請期待!—END—小編再來BB一嘴,沒有入選的老鐵們別灰心,隔壁的「民謠在路上」有一個叫「尋聲計」的專欄節目,節目發起至今已經向大家推薦了數千位優秀的音樂人!如果你也愛唱歌,如果你也熱愛民謠,快去參加尋聲計吧!你們一個個都給我,紅!
  • 方中信和苗僑偉,他們才是小姑娘喜歡的大叔呀
    這部劇是2017年年初拍攝的,卻一直到2020年年底才開播,經歷了大約4年的時間,觀眾們的眼光和觀念都發生了變化,這部劇也真的是很慘。沒錯,這部很慘的劇就是《只為那一刻與你相見》,男主是陸毅。至於劇情嘛,是一個大學生和霸道總裁的愛情故事,是一段蘿莉大叔戀。
  • 千萬別叫他們「鬼佬」,他們也是老香港!
    62%,全球平均數為43%。他的中文名字叫盛智文,他已經來港40年,在香港家喻戶曉,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香港!後來,與中環的心臟地帶皇后大道只有一街之隔的蘭桂坊,非常受香港人和外國人歡迎,許多名人和模特兒都來光顧,他先後在蘭桂坊開了17間餐吧,七成以上物業都屬於他!
  • 聽過他們的歌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知道三個的證明你已經老了
    這些年流行的歌曲可以說是數不勝數,而且火起來的歌手也有很多。像張學友、周杰、陳奕迅等這些人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甚至周杰倫發布一首新歌都能上好幾天的熱搜。不過也有一些歌手比較尷尬,他們有的歌曲非常火,傳唱度也非常高,甚至能夠火遍中國的大江南北。可是人不紅,沒人知道他們是誰,甚至一首很火的歌是誰唱的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說幾個,看看你們能不能叫上來名字。
  • 她們都老了吧 她們在哪裡呀
    據悉,本次演出是廣東歌舞劇院復演後的首場演出,本劇也被納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2020年廣東省藝術院團演出季」。2018年初,廣東歌舞劇院開始策劃籌備音樂劇《再見,1990》,經過半年的劇本修改、演員培訓、團隊組建,於去年6月公演。
  • 他們都老了歌詞 孫露鄭文他們都老了
    孫露首度嘗試獨立風格作品,再度演繹《他們都老了》,攜手幕後音樂人鄭文打造溫馨合唱版,直戳淚點。  還記得嗎?曾經把你放在肩膀,逗你歡笑的男人,他老了,身子開始佝僂。  還記得嗎?曾經哄你漸漸入睡,細語輕言的女人,她老了,青絲逐漸染雪。
  • 那些年我聽的民謠,一個70後大叔的民謠(下)
    可有時我覺得,我還不算老,叫Savill更合適,此時好羨慕老外有稱呼名字的好習慣。但那些90或95後說「大叔」是對我的尊稱,因為一般有閱歷有基礎的老男人才配稱「大叔」。我不知道。進了KTV看不到自己會唱的歌,一開口往往就暴露了年齡。我時常覺得自己有點落伍了。索性,愛叫什麼叫什麼吧。一個70後的大叔,原來自己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 這幾首寫給他們姑娘的民謠歌曲,哪一首觸動了你的內心?
    導語:這幾首寫給他們姑娘的民謠歌曲,哪一首觸動了你的內心?在最近的幾年裡,民謠這個比較小眾的曲風突然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了它,也許是都市的快節奏與浮躁感讓大家想靜下心來聽一聽安靜而且有故事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