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美國街頭抗議愈演愈烈之際,維護少數族裔權益的呼聲也在法國社會引發迴響。從6月2日起,成千上萬抗議者聚集在巴黎街頭,持續多天集會,對在美國警察執法過程中死亡的喬治·弗洛伊德表達同情。
「巴黎剛剛解禁沒多久,但我想和平的遊行示威是極有必要的,不僅是因為美國的事情。」25歲的法國白人女青年露西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疫情短期內掩蓋,但長期上放大了我們社會中的不公。少數族裔、郊區問題,這些正在重新浮出水面。」
6月5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發言人強調,在法國沒有「國家種族主義」。
舊案重新浮出水面
2016年,24歲的法國黑人青年阿達瑪·特拉奧(Adama Traore)被警方拘留,後來在拘留期間死亡,其死亡報告近期才公布。疫情期間,警方借禁止10人以上集會為由阻止抗議者發起示威遊行活動。但是,受美國反種族主義和警察暴行示威活動的影響,6月2日,大約有20000人無視禁止集會的禁令,呼籲為特拉奧伸張正義,打擊法國警察暴行而發起抗議示威活動。在這期間,巴黎警察與抗議者發生了激烈衝突。
特拉奧之死一案在法國一直飽受爭議。當年,警方追捕特拉奧將近15分鐘,隨後三名逮捕人員將其壓倒在地,以至特拉奧身體出現不適。在去派出所的警車上,警員就發現他「有些難受」。數分鐘後他被送至警局,警員觀察到他出現了小便失禁,但依然在呼吸。涉事警察回憶稱這時他們讓他平躺在地上,且依然戴著手銬,因為「不知道他是不是裝的」。
十幾分鐘,救護人員趕到了現場,發現特拉奧戴著手銬面朝地面趴著,已經沒有了呼吸。一小時後特拉奧被宣布死亡。
特拉奧一家曾委託的醫療機構此前出具的報告顯示,他死於「體位性窒息」。但今年5月29日,法國醫學專家發布報告稱特拉奧並非死於「體位性窒息」,且死因可能與身體基礎疾病和體內存在的毒品有關,可能是由於在「強烈壓力」和體力消耗下以及體內注射過四氫大麻酚(大麻的活性成分)的影響下突發死亡。
這種說法隨即引發特拉奧家屬的強烈不滿。因此再次委託進行調查。新調查結果於6月2日發布,稱特拉奧之死是由警察使用的逮捕手段造成的。
抗議活動從巴黎北部的司法部大樓外開始,抗議者要求為特拉奧伸張正義。
巴黎警察局2日上午曾發表公告稱,鑑於當前法國禁止10人以上集會的防疫要求,禁止當晚舉行集會抗議活動。法國內政部長卡斯塔內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沒有什麼可以為今天晚上在巴黎發生的行為辯解,為了保護大家的健康,公共街道上的抗議活動已被禁止。」
不過,抗議活動依然進行,不僅巴黎,裡爾、馬賽、裡昂等法國城市也爆發了類似的抗議。
族裔問題還是階層因素?
近年來,法國也發生了多起警察暴力執法事件,在弗洛伊德的悲劇發生之前,少數族裔權益和警察的執法問題一直受到法國社會關注。不過,在這次抗議中,參與者們旗幟鮮明地使用了「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和「I can’t breathe」(我不能呼吸)等口號,將自己的活動視為更大的全球運動的組成部分。
據法新社等媒體援引現場目擊者報導,巴黎的抗議活動始於6月2日傍晚,有的抗議者向警方投擲彈丸和石頭,最高峰時有兩萬多人來到了現場。有人焚燒垃圾箱、自行車和踏板車,在街道上設置易燃路障,還有人舉牌抗議的,上面寫著各種英文口號。最後,警察用橡皮子彈和催淚瓦斯驅散了人群。
特雷奧的姐姐也現身集會現場,她將法國的抗議與美國的運動聯繫起來,表示現場的參加者要發出聲音,讓世人明白法國社會發生的問題。
從現場的畫面來看,參與者雖多為非裔居民,但也有不少其他少數族裔加入進來,此外,不少巴黎郊區青年也參與了抗議。他們多生活在巴黎東北部的93省等街區,很多人的父母是外來移民,由於家境不佳,教育機會不足,就業和社會融入十分困難。法國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就業歧視現象讓他們的境遇變得更艱難。
法國電視2臺報導稱,這次抗議也將巴黎郊區的貧富差距、社會不公等結構性問題再次暴露在了媒體面前。
「我畢業的學校屬於大學校(grande ecoles,編註:法國教育部將大學校定義為「通過入學考試錄取學生並確保優質教學的高等院校」)之一。如果說法國大部分大學生因為疫情就業更難了,那我們這樣教育背景的人大多還能勉強有個工作支撐著。」露西說,「但是,我7年前剛入學時就發現少數族裔,特別是非洲裔的同學屈指可數,這在法國社會早已是個公開的秘密。」
同時,曾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交換一年的露西還認為,法國的問題與美國多有不同,同樣的標語下難以進行簡單的橫向類比。
「我會說法國的抗議會有更多的階層因素,比如郊區青年的參與。」露西說,「在大家心裡,還是不願意在種族對立的問題上把法國拿來和美國作比。」
事實上,法國政府似也體察到了這一點。6月3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發言人對國內抗議一事發表評論稱,法國不是「種族主義國家」。這與英、德等歐洲國家領導人的態度有一些區別。
美國抗議以來,英國首相詹森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均發聲對美國的種族歧視表示關切,同時呼籲遊行者保持克制,和平示威。但他們尚未公開談及本國的種族問題。馬克龍發言人的表態則顯示出了種族問題在法國的敏感性。
近年來法國多次發生了與少數族裔融合問題有關的抗議,政府和媒體多傾向於以社會治理和促進階層流動的視角看待,不認為應與美國相提並論。6月5日,馬克龍的發言人恩迪亞耶再次強調,在法國沒有「國家種族主義」,只是存在一些有種族歧視心理的「害群之馬」,而且「作為黑人女性,我生活在法國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