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王傑
九 少年時光
文|周鳳森 圖|網絡
光陰荏苒,轉瞬之間王傑似乎已經長大成熟起來,十幾歲的他渾身上下透射出一種陽光男孩的剛毅與沉穩。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由於王傑從小接受了傳統文化薰陶,文人特有的神韻早已鐫刻在臉上,濃鬱的眉毛,深邃的眼睛,冷俊的面孔,穩健而又從容的步伐,還有溫文爾雅的談吐,這一切都讓少年王傑在芸芸眾生之中猶如金龍出水般卓爾不凡。英俊的身姿再加上王傑勤奮好學的求進精神,胸懷坦蕩的君子氣質,以及助人為樂的高尚風格,這一切更是深得鄉親與師生們的喜愛。教室裡,王傑上課非常認真,他聽課全神貫注,認真做筆記,考試成績名列前茅。課外時間王傑喜歡閱讀《劉胡蘭》、《董存瑞》、《邱少雲》、《黃繼光》等英雄書籍或連環畫冊,有時近乎痴迷,王傑還處處以英雄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心懷英雄的夢想,王傑是學校裡大家公認的三好學生。
1955年麥收之後,村公所讓部分品學兼優且公正嚴明的學生擔任公糧驗貨員,主要負責驗收農民上交給集體的愛國糧,當時的愛國糧也就相當於後來的農業稅或農業提留等,是由農民將各季收成按一定比例無償上交給國家的糧食。王傑就被鄉親們推選為驗收員,一天,王傑檢查到一袋麥子不合格,發現麥子裡摻了土,就大聲問:「這袋麥子不合格!是誰家的?」王傑的父親王儒堂不好意思地走上前來小聲地說:「這是咱家的愛國糧!」王傑生氣地問父親這是怎麼回事,父親王儒堂趕緊給大家解釋:「今早上在家裝車時,我不小心撒掉了一些麥子,就用手攏了攏又捧回袋裡,上面的麥子是帶了些土,但下面的麥子全是乾淨的!」王傑二話沒說,當眾幫父親倒出一些麥子,大家一看,下面的麥子果然都很乾淨,王傑就幫助父親將帶土的麥子用簸簸和籮一點點篩淨後再次裝回袋裡,然後才讓社員扛入糧庫。村民們都站在周圍觀望,不知不覺有人就伸出了大拇指,誇讚王傑說:「王傑,真是好樣的,大公無私,一視同仁!」
王傑的成長過程也正與新中國的成長曆程依依相伴。早在195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就發布《關於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其後,農業合作社逐漸在全國開展起來,合作社開始是初級社,後來轉入高級社。而到了1954年,全國農業社已經發展到十萬多個。根據當時的資料統計,當年初級社發展到11.4萬個,高級社才200個,可見高級社明顯偏少。1955年,中央發出通知:要求農業生產合作社迅速發展,並號召大量初級社轉為高級社。這樣許多互助組和個體農民就跳過初級社這個階段直接加入了高級社。1955年秋天,濟寧地區金鄉縣也掀起了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高潮,很快這股合作社浪潮就波及到華堌村,村裡根據上級精神也由互助組、初級社併入了高級社。在高級社生產管理中,一切財務由村集體集中管理使用,牲畜集中餵養,社員集體勞動。當時,因為金鄉縣政府正組織社員大力開展挖河、打井、整地等各項活動,華堌村很多社員被抽調到外地從事公共勞動,村裡勞動力頓時緊張起來。這些情況,王傑都看在眼裡。一天,王傑主動找到了村長兼村支部書記王恩地說:「王書記,現在村裡勞動力緊張,我放學後也沒有多少事,想在咱社裡幹些活,為村集體分些憂,做什麼事都行,您就吩咐我吧!」王恩地撫摸著王傑頭深情地說:「王傑,你是個好孩子,我看著你長大,知道你覺悟高,其實你全家人覺悟都很高,真是上行下效呀,你爺爺一大把年齡了還跟著年青人一起在社裡幹活。王傑,你才十三歲,那些推車挑擔的重活你現在還幹不了。但是,王傑,咱村裡正缺人手,這樣吧,你放學後就去馬棚幫著飼養員你王大伯喂喂牲口,收收青草,清清馬糞。另外,你有文化,晚上再幫著咱社記記工分!」
從此,放學之後,王傑又多出一項事務。他一有空閒,就到馬棚給牛馬添草加料倒水清糞。王傑不怕累,不怕髒的勞動精神深深的感動了飼養員王伯伯,王伯伯笑迷迷地看著他,只見王傑一塊小方巾纏在脖子上,熱了就用它擦把汗,儼然像個正式社員!王傑的勤奮能幹著實讓王伯伯又高興又心疼。很快倆人就成了忘年交的好朋友。閒暇之餘,王傑還纏著王大伯問些飼養常識,怎麼喚牲口了,怎麼分辨牲口發出的不同聲音了,怎麼與牲口信息交流等等。日久天長,王傑和牲口也都有了感情,每當他提水或餵料時,牛馬都會發出若似歡迎的輕吼聲,王傑也逐漸從這些聲音中分辨出它們的不同需要。牛馬吃草時,王傑就無限深情地撫摸著這些牲畜,馬棚生活的樂趣也悠然而生。有一天放學後,王傑牽著一頭老黃牛走到萬福河畔吃草,王傑放下韁繩,任其自由自在地覓食,王傑自己坐在河邊讀書,不知不覺天快黑了,也許老牛知道天色已晚,似乎想回家,它對著王傑發出「哞!哞!」的長長嘶鳴,似乎說:「我要回廄棚了!我要回廄棚了!」王傑上前撫摸著牛說:「老牛呀老牛,今天我把你餵飽了,明日你可要好好給社裡幹活,不準偷懶呀!」老黃牛似乎聽懂了王傑的話,深情地看著他,搖著尾巴又發出「哞哞」的長嘶聲,這聲音悠悠蕩蕩地響徹在萬福河畔上空,久久迴旋著。
黃昏風起,王傑牽著老黃牛,哼著小曲回到畜棚,等拴好牛回到家時,全家人正等著王傑回來吃飯。王傑一進門,奶奶半是誇獎半是責怪地說:「俺大孫子成了個大忙人!天天這麼黑才回來,真是把馬棚當成家了!」王傑說:「奶奶,王村長安排的活,我要認真做好,不能馬馬虎虎!我先餵飽了老黃牛,它明天幹活才更有勁!我回家吃飯早晚的沒事!村集體的事情才是大事」楊玉芹笑著說:「快坐下吃飯吧,我看現在呀,餵牲口比我兒子吃飯還重要呢!」 眾人禁不住都樂了起來。
人民英雄—王傑•序
人民英雄—王傑•(1)
人民英雄—王傑(2)
人民英雄—王傑(3)
人民英雄—王傑(4)
人民英雄—王傑(5)
關於作者:三木秉鳳先生,本名周鳳森,1968年生,山東濰坊營裡人,專業法律,道學、哲學、文學、世界古典哲學及戰略學愛好者。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傳承經典文化、延續中華文脈,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儘自己的一份責任,並於2016年6月組建文化群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於2017年 2月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傳媒】這支網絡文化隊伍,並開展徵文活動。團隊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初衷,與中央同頻,與民族共振,從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復興,從文化復興走向文化繁榮,從文化繁榮走向文化普世!承擔起我們文人的責任!
自建隊以來,不斷地吸引全國各地有識之士加入團隊,文章發布於包括新華網、搜狐網、騰訊微博、新浪微博、都市頭條等多個媒體。歡迎全國各界有識之士自願參與其中,讓我們這支文化隊伍不斷地發展壯大!讓中華文化光耀四方。三木秉鳳先生微信號:www1836307207。
有聲‖心安何處【三木秉鳳●周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