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視日本為死敵,根本原因是因為近代被殖民統治35年嗎?

2022-01-09 夏目歷史君

韓國人如此討厭日本,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日本曾經實行了對於韓國長達35年的殖民統治,在這片土地上犯下了大量罪行。

日本能夠在二戰前期國力迅速發展,和對朝鮮的殖民掠奪是有著直接關係的。而35年的殖民統治,僅僅只不過是日本對韓侵略歷史中的一部分。從歷史的角度上來看,其實日本不止一次把主意打到了朝鮮半島上。

如果熟悉朝鮮和日本歷史的話,我們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只要日本國內局勢穩定,他們就肯定會把自己的主意打到朝鮮半島身上。

在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上位,並且在646年的正月初一頒布了改新之詔,這代表著在日本歷史上十分著名的大化革新正式開始。

——大化革新和明治維新被譽為是日本最重要的兩次改革,在大化革新之前日本是一個散裝國家,雖然有著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天皇,但是天皇對整個國家的統治力度十分有限,因為國家內部到處都是大貴族,他們基本上壟斷了統治權力。

而孝德天皇的大化革新,廢除了大貴族對於政權的壟斷。而且當時的大唐帝國國力非常強盛,隨後不久唐高宗即位,而永徽元年也是歷史公認的盛唐時代開始,所以孝德天皇就仿照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中央集權。

大化革新以後的日本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解放,統治制度也相對完善了許多,日本從原先的散裝國家變成了一個有著高度中央權力的國家。

當時的日本統治者孝德天皇雖然通過改革的方式聚攏了大量的權力,可是內部的門閥政治依舊存在。所以為了轉移矛盾,日本把目光投向了朝鮮半島。

因為當時的朝鮮半島是非常分裂的,再加上唐高宗上臺以後,還在執行自己的父親制定下來的平定朝鮮政策,也正是這段時期已經即將滅國的百姓向日本請求援助,這給了日本介入朝鮮戰事理由。

可是日本軍隊就算和百濟軍隊聯合起來,也根本不可能打得過唐朝的大軍。在唐高宗龍朔三年八月,劉仁軌帶領著唐朝軍隊在白江口擊敗了日本軍隊,這成功阻止了日本第一次試圖插手朝鮮半島內政的嘗試,同時也讓日本意識到了自己和唐帝國之間的巨大實力差距,隨後日本安穩了一段時間。

再往後就是萬曆朝鮮戰爭了,在公元1588年,日本島內的梟雄軍閥豐臣秀吉成功統一了日本,隨後也再次把目光瞄上了朝鮮。豐臣秀吉所領導的軍府先是要求朝鮮臣服,但是朝鮮最終沒有同意,最後日本正式發兵進攻朝鮮。

而當時的朝鮮在面對日本軍隊時基本上沒有什麼抵抗能力,畢竟此時的朝鮮承平日久,只能向明朝求助。而在萬曆皇帝命令下,李如松帶領著四萬大軍幫助朝鮮對抗倭寇。

在萬曆朝鮮戰爭之中,明朝軍隊在朝鮮戰場上順利擊敗了日本軍隊,成功地把日本人趕出了朝鮮。但是朝鮮半島卻被打得一片殘破,朝鮮王朝基本上被日本人打得滅了國,如果沒有明朝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朝鮮恐怕早就不復存在了。哪怕是後來復國,國力也已經大傷,這讓朝鮮人天生就對日本有著極強的仇恨。

再後來就是到了最為重要的近代了。在甲午中日戰爭以後,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失去了對於朝鮮的宗主權,朝鮮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開始臣服日本。

而在日本的背後操縱之下,朝鮮在1897年改國號為大韓帝國,開始了與中原封建王朝的徹底割裂。直到1910年,所謂的大韓帝國與日本籤訂了《日韓合併條約》,這代表韓國被日本殖民統治35年的歷史正式開始了,隨後日本就在現在的韓國首都首爾設立了總督府。

日本在朝鮮實行的就是全面的殖民主義帝國統治,掠奪了大量朝鮮半島上的自然資源來保證日本本土的發展。在這段時期,雖然朝鮮的現代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當地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速度非常慢,因為絕大多數的發展資源都被日本人掠奪走了。

而且日本還採取了系統化的同化政策,不允許當地人說朝鮮語,在所有的學校中都要學習日語,而且日本的教育有著非常明顯的奴化特性,他們還提出了恬不知恥的日韓同祖學說,希望鞏固對於整個朝鮮半島的統治。

在二戰結束以後,日本還從朝鮮半島上大肆徵兵,把這些朝鮮籍的日本兵派遣到東南亞和太平洋的戰場上去送死。所以在二戰的日本軍隊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朝鮮人的身影。

而在長達35年的統治中,這些朝鮮籍日本兵接受的都是日式教育,根本就不認為自己是朝鮮人。哪怕在二戰結束以後,在朝鮮半島上出現了兩個獨立的國家,但是這兩個國家在很多方面還要受到日本殖民帝國時期的影響。

隨後建立的韓國和朝鮮的歷史書中都十分詳細地記載了日本殖民統治朝鮮時期的各種歷史,這加深了後代韓國人和朝鮮人對於日本的仇恨。當然他們也確實應該銘記歷史,畢竟日本人在朝鮮半島上所犯下的歷史罪行是不容辯駁的。直到現在為止,依舊有很多的韓國人仇視日本,也就容易理解了。

總的來說,韓國人和日本人確實是有血海深仇的,他們的歷史仇怨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在長達1300年的時間中,日本就連續三次發動了對於朝鮮半島的大規模軍事入侵,並且每一次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而在和平年代,來自日本的海盜對於朝鮮半島的掠奪,也可以說是一天都沒有停止過,這才是為什麼韓國視日本為死敵的根本原因。被殖民統治35年,僅僅只不過是日本侵略朝鮮歷史中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日本殖民統治韓國35年,韓國為什麼沒有被同化?因為有這項國策
    (日治時期的漢城)同樣經歷過「日治時期」,受到「皇民化運動」的影響,琉球被同化的最徹底,而韓國現在幾乎看不到日治時代的痕跡。韓國在1895年以後,實際上已經變成日本的勢力範圍了。1910年日本通過《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大韓帝國,是為日本殖民統治的正式開始。
  • 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1895年侵略臺灣的日本軍艦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也是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60周年。50年的殖民統治,使臺灣人民遭受了比祖國內地更深重的苦難,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在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了解了這段歷史的真相,那些鼓吹日本殖民統治優越的論調也就不攻自破了。
  • 同樣經歷過日本殖民,為何韓國人反日,臺灣人卻親日,這一切的根源究竟在哪裡?
    大家都知道,日本殖民過朝鮮半島、中國臺灣,這幾個殖民過的地方,對於日本人的感覺卻大不相同。
  • 韓國第一任總統李承晚:欲借美國使韓國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卻開啟青瓦臺魔咒
    大清和日本爆發了甲午中日戰爭,甲午海戰以大清北洋水師失敗告終,所有朝鮮人原本認為大清國可以輕易擊敗日本,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清朝失敗的消息傳到朝鮮後,朝鮮王室為了自強開始模仿日本模式,搞起了甲午更張運動,而這場運動直接廢掉了當時流傳幾百年的科舉考試。
  • 臺灣有些人為什麼對日本殖民統治不反感,日本在臺灣留下了什麼?
    1895年至1945年對於臺灣來講,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又稱「日治時代」。日本佔領臺灣以後,臺灣人民進行了英勇的反抗,但是日軍經過5年時間的「平叛」,到了20世紀初,臺灣已不再有武裝行動,大多數臺灣人甚至希望能以議會選舉取得參政的權力。日本統治臺灣,是為了把臺灣作為帝國擴張戰略中南進的基地,也是為了以臺灣的農業生產力支持日本本土的工業化。
  • 從三星會長去世到日韓貿易戰:日本殖民遺產如何影響韓國經濟
    舉近的例子來說,同樣在今年初去世的樂天集團會長辛格浩(日語名重光武雄)在2017年接受韓國法院關於偷漏稅審判時用日語大喊「誰敢判我」可能只是坊間傳聞,但他兒子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帶著濃重日語口音的韓語以及在籤訂重要文書時總使用日本名的事實不時觸動韓國網民的神經。以李健熙為代表的韓國經濟界與日本想切卻又無法切斷的關係背後有著更為深刻和複雜的歷史原因。
  • 80%韓國人:日本殖民殘餘在韓國仍未清除
    來源:參考消息網來源:日本共同社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26日發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逾八成韓國人認為日本統治時期的殖民殘餘仍未清除。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26日援引韓媒消息稱,韓國蓋洛普受文化體育觀光部委託於2月1日至8日針對全國1004名成年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0.1%受訪者回答殖民殘餘仍未清除,回答完全清除的佔比僅為15.5%。至於認為殘餘仍未清除的理由,48.3%受訪者回答「政壇人士、高官和財閥中仍有很多親日派後裔」。
  • 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統治,給臺灣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上)
    如今的臺灣社會皇民當道,以效忠日本、歧視中華血統、打壓中華文化為政治正確,經濟萎靡,薪資連續16年下滑,綠色文革,社會怪像叢生。很多人會疑惑:雖然臺灣被日本殖民50年,但是後來兩蔣帶著一大批知識分子在臺灣執政40年,戒嚴統治下撥亂反正,即使不奢求今天台灣社會遵循三民主義、彰顯華夏文化,也不至於搞得如今臺灣皇民遍地吧?
  • 韓國成為日本殖民地三十多年,為何沒有被同化,因為韓國有一國策
    和韓國相比,琉球就比較悲慘了,經過日本的治理還有皇化運動,琉球被日本同化,然而,同樣經過日本治理和皇化運動的韓國,為什麼就沒有被日本人徹底同化呢?我們今天來講講其中的原因。甲午戰爭之後,韓國就已經成為了日本控制範圍了,兩者在二十世紀初的時候還籤定了合併條約,這也意味著「大韓帝國」正式被日本人侵佔,日本在韓國的殖民活動也拉開了帷幕。
  • 亮眼數據與血淚——日本殖民時期朝鮮半島的經濟狀況
    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的籤訂標誌著大韓帝國的滅亡,朝鮮半島淪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從1910年到1945年日本法西斯被擊潰,朝鮮半島光復,這段時間在韓國被稱為「日帝強佔期」。日本設立朝鮮總督府作為統治該地區的殖民統治機構,而這段時間朝鮮半島的經濟也呈現出典型的殖民地經濟特徵,且根據時間的不同也呈現不同的特點。
  • 國際關係研究在後殖民時代韓國的興起和演變丨國政學人
    本文認為,韓國的國際關係學在很大程度上是所屬時代的政治安排的體現,而並未表現出學術的獨立或對其政府和公民社會的指引,因為他們面臨世界政治中極艱難的權力結構。在制度上,日本殖民國家對韓國長達35年的中央集權和嚴格控制為韓國的國家主義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1987年民主化之前,韓國的主要特點是國家機器過度發達,公民社會不發達。
  • 英國殖民統治下香港不為人知的黑暗面
    而現在的香港經濟發展明顯不如過去,因此就會把責任推到了中央政府的身上,可殊不知,所謂的東方之珠只是「描金箱子白銅鎖,外面紅來裡頭空」。香港剛回歸的那幾年,內地對香港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驕人成績報導非常多,卻忽略了港英政府留下的貧困問題,這非常不利於人們全面的了解香港以及英國殖民統治的嘴臉。
  • 臺灣被日本的殖民統治禍害得有多慘(4)自願的慰安婦們?……
    >
  • 古朝鮮用佛教治國,使其成為全民信仰,為何近代突然「改換門庭」?
    朝鮮佛教建築2、利用佛教向人民傳達向善思想,其實為統一人民、穩固統治新羅時期的新羅法興王大肆宣揚佛教思想並致力於推行佛法,法興王在位時期興建佛寺,下詔禁止殺生等等一系列的舉措不僅僅是因為法興王個人對佛教的信仰,更是作為一個統治者對民眾思想的一種控制
  • 反抗日本殖民統治 刺殺日本親王的臺灣義士 被包圍後捨生取義
    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戰敗後的清政府被迫於1895年4月17日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也就是從這一刻起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進入到了黑暗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儘管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了日本,但臺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抗爭從未停息。
  • 日本外相當面怒斥韓國大使,韓國又憤怒了!日韓怎麼這麼大仇?
    1882年,日本以朝鮮「壬午兵變」為契機,藉口日本人在朝鮮被殺,強迫朝鮮政府籤訂了不平等條約《濟物浦條約》。該條約使日本獲得了在朝鮮的駐軍權,為後來日本吞併朝鮮埋下伏筆。韓國人視其為國恥,同意與日本籤訂該條約的七位韓國內閣成員,被韓國人民稱為「丁未七賊」。
  • 日本人討厭韓國人嗎?為什麼?看完後明白了!
    日本人從本質上來說,或者說還有點歡迎,在歷史上,中國明代萬曆年間日本曾經入侵過朝鮮,這帶給了朝鮮人悲慘的回憶,再加上近代以來日本對朝鮮的殖民統治,我們可以說,韓國人對日本的好感度是很低的,特別是日本拒不承認二戰中給一部分朝鮮婦女帶來的人身傷害,更加加深了韓國人的厭惡。
  • 日本殖民臺灣對回歸後的香港的啟示
    1895年至1945年之間,臺灣被日本帝國殖民統治長達50年,這一段時期又稱為日據時代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 韓國為何有青瓦臺魔咒?原來日本人用上千鋼釘,釘住了韓國龍脈啊
    我們知道啊,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實際上完成了對韓國的佔領,而且1910年還強行通過了日韓合併條約,也就是說日本對韓國,有著長達幾十年的殖民歷史,日本那個時候是真的很想把韓國,當作本土來經營的,所以啊日本推了三大政策
  • 二戰後,英國為什麼主動放棄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而在英國的殖民體系之中,最重要的土地莫過於印度,所謂「大英帝國王冠上的明珠」,印度是英國殖民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沒有之一。,這些殖民地為它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比如糖橡膠香料等等,讓英國可以免費獲得原材料以更低的價格傾銷工業品,這樣英國工業才能在世界上橫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