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至今還未被超越

2021-01-11 澎湃新聞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海報

1968年4月3日,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的科幻巨製《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正式在美國多地公映。之前一天,影片在華盛頓上城劇院做了全球首映,觀眾的反應參差不齊,翌日見報的影評人觀點也褒貶不一。

半個世紀之後的今天,《2001太空漫遊》早已是全球影迷心目中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一,也是美國電影學院票選出的影史排名第一位的科幻片。片中用到的各種視覺特效、電影語彙,乃至整個故事背後傳遞出的深邃理念,全都超越了時間的局限性,擁有歷久彌新的驚人魅力。

為慶祝該片上映五十周年,全球多個國家都推出了相應的特別放映活動。坎城電影節已經宣布,5月12日將會安排該片70毫米版本的經典放映場,之前從未蒞臨坎城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將作為特別嘉賓,主持整個放映活動,而庫布裡克的女兒凱薩琳以及他的小舅子兼製片人楊·哈蘭(Jan Harlan)屆時也將出席。

六天之後,這個主打「原汁原味、未經修復」特色的70毫米版本,也將走入北美多家影院,與新老觀眾見面。在講究舊片保護、修復如新的今天,華納這次推出的70毫米版本《2001太空漫遊》更突出其原貌,主打懷舊意味——該版本直接取材於50年前的工作負片,不做增刪,不做修復,以便今時今日的年輕人能夠百分百體會到半世紀前的觀眾走入影院時,所見到的庫氏科幻奇觀。

5月29日,在瑞典哥德堡舉行的第40屆國際軟體工程大會也將舉辦一個特別論壇,討論《2001太空漫遊》與HAL的歷史意義。

此外,德國電影博物館的「《2001太空漫遊》五十周年特展」也已在上周揭開大幕,將一直舉辦至九月底。

而在《2001太空漫遊》誕生的五十年中,對電影理念、製作產生的影響也是無遠弗屆。4月2日,英國《衛報》就邀請到數位嘉賓(其中既有《2001太空漫遊》的主創人員,也有如今正活躍的電影人),暢談關於這部電影的感觸及由此受到的啟發。

沃利·菲斯特(Wally Pfister)

攝影師、導演代表作:《超驗駭客》《盜夢空間》《蝙蝠俠:黑暗騎士》《記憶碎片》

這部電影對我的人生有著深遠影響:1968年,我爸帶著我去紐約齊格飛劇院看了《2001太空漫遊》。當時我是個小太空迷,徹底看入迷了,好多年裡一直視其為我心目中排行第一的電影,我還學著它的樣子,用家庭攝影機加上自己做的模型,拍攝太空電影。後來自己真的學電影了,我才開始了解它背後那些技術上的東西,於是對這部電影的膜拜又上了一個臺階。我敢說,他們當初所做的,領先同行至少有40年。

1998年我認識了克里斯多福·諾蘭,很高興地發現,他也很喜歡庫布裡克和《2001太空漫遊》。拍攝《盜夢空間》的時候,我又去重看了一遍。兩部影片在風格和布景上都有相似之處。彼得·波斯爾思韋特(Pete Postlethwaite)死的那間房間,肯定會讓人想起《2001太空漫遊》的結尾來——這包含著我們小小的致敬。《2001太空漫遊》對於我自己導演的《超驗駭客》(Transcendence)也有很大影響,我正是看中了兩個故事的相似處——人工智慧變成了類似於上帝的存在,才決定要拍它。

克萊爾·德尼(Claire Denis)

導演代表作:《巧克力》《荒唐周五夜》《軍中禁戀》

我是在巴黎的電影院裡看的《2001太空漫遊》,徹底看傻了。之前只知道那是講太空的,沒想到其實卻是講人性的,而且角度特別奇特。剛看完的時候,我都不敢確定自己全看懂了。

不過現在輪到我自己拍科幻片《太空生活》(High Life)了,我沒想過要模仿它,因為你想模仿也模仿不來——那是屬於庫布裡克的私人領地。而且現在做特效和當時已經很不同了,那時候是做了縮小比例的模型來拍,現在的電腦特效看上去很漂亮,但卻沒有當初那種實實在在的質感。而且相比五十年前,科學已經進步了許多,太空電影說的不再是探索未知領域的情節了。

楊·哈蘭(Jan Harlan)

製片人代表作:《閃靈》《全金屬外殼》《人工智慧》

這個故事的原作者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和庫布裡克有不少共同點:信奉不可知論、充滿好奇心、智力超群、敬畏宇宙之無垠。

要說有哪部電影繼承了《2001太空漫遊》的傳統,我想應該是《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因為這故事預言了人類的終結。

庫布裡克一直堅信,在人類與人工智慧的漫長競爭過程中,我們必定是輸家,毫無機會獲勝。雖然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放在時間長河裡來看,其實也只是滄海一粟。

道格拉斯·特朗布爾(Douglas Trumbull)

視效監督代表作:《2001太空漫遊》《銀翼殺手》《第三類接觸》《星際迷航:無限太空》

我們這部電影上映的第二年,人類也登陸了月球。我不敢說兩者之間有什麼直接關聯,但我這幾十年來,不斷遇到有科學家、工程師和天體物理學家跟我說,他們之所以會從事這份工作,正是因為年輕時看了《2001太空漫遊》,受了它的影響。我相信這部電影對於他們那個群體,確實有很大的影響力,它讓人相信某些東西、某些可能性的存在。

約翰·加埃塔(John Gaeta)

視效監督代表作:《黑客帝國》

當初庫布裡克放手讓負責特效的道格拉斯·特朗布爾去嘗試,去探索各種可能性,最終獲得了各種電影技術上的突破,帶給我們浸入式的觀影體驗。

幾十年後,當我和沃卓斯基他們倆合作時,他們也給予我類似的自由度,這樣才有了「子彈時間」那樣的特效。

如今回看《2001太空漫遊》,HAL其實就是普羅大眾對於人工智慧的最初接觸。之後那些年裡,研發人工智慧界面的科學家,有不少都參考了HAL的設計,從中汲取了靈感。

安德魯·尼科爾(Andrew Niccol)

導演、編劇代表作:《千鈞一髮》《戰爭之王》《楚門的世界》

《2001太空漫遊》的開場鏡頭是影史最能讓人浸入的體驗之一,一句臺詞都沒有,我覺得那就像是個黑洞,我整個人都被吸進去了,不是3D卻勝似3D體驗。它不僅改變了科幻電影的面貌,甚至可以說是改變了所有電影的形式。

彼得·蘇哲斯基(Peter Suschitzky)

攝影師代表作:《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欲望號快車》《裸體午餐》

當初這電影一出來,倫敦電影業內人士全都炸翻了,全都興奮地談論這部電影的方方面面。它的視覺奇效讓我驚豔,反覆琢磨那好些個太空畫面是怎麼拍出來的,有些奧妙時至今日我都沒參透,但我也不介意,因為這樣重看的時候更能保留一些神秘感。

後來我跟盧卡斯合作了《星球大戰》,但我問過他:「你其實最想找的攝影並不是我,你想要的其實是《2001太空漫遊》的攝影傑弗裡·昂斯沃思(Geoffrey Unsworth),沒錯吧?」他也如實相告:「那會兒他正好沒檔期。」

如果你問我,是不是《2001太空漫遊》打響了第一槍,揭開了一場電影特效的軍備競賽?我的回答是:沒錯。科幻電影一直以來想要做到的就是在視覺效果上比別人做得更厲害。在我看來,《2001太空漫遊》不光前無古人,而且後無來者。我看過《星際穿越》(Interstellar),但你要問我現在還記得什麼特別的地方嗎?沒有。《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 2049)設計得也很漂亮,但相比《2001太空漫遊》就顯得有些單調乏味了。

凱爾·杜拉(Keir Dullea)

演員代表作:《2001太空漫遊》

早在出演《2001太空漫遊》之前,我就是庫布裡克的影迷,我最喜歡的是《光榮之路》。說到《2001太空漫遊》,我至今憤憤不平的一件事就是,同年上映的《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憑藉片中那些猩猩的化妝術,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妝發獎。你可以對比一下我們這部電影裡那了不起的猩猩的化妝技術,這樣的結果真是匪夷所思。也難怪當初原作者克拉克說過,估計奧斯卡評委們以為我們用的是真的大猩猩,所以都沒考慮我們。

相關焦點

  • 永遠不能被超越的2001太空漫遊
    太空人的未來科技感的太空衣看到這次未來風格的太空衣和這次舉足輕重的載人任務不經得讓人聯想到50多年前的一部科幻片,也就是在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2001太空漫遊的海報這部電影是庫布裡克花了四年的時間製作的充滿哲學命題的鴻篇巨製!我只解說一小段防止過於劇透。
  • 《2001太空漫遊》上映50周年:偉大的人類進化暢想曲
    為紀念已故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經典之作《2001太空漫遊》上映50周年,第71屆坎城電影節組委會於今年五月電影節期間舉辦了特殊展映,放映影片70mm原版膠片全新版。克里斯多福·諾蘭首次出席坎城電影節,負責此次電影的重映,並在電影節開設大師班分享庫布裡克對其電影事業的影響。
  • TANC | NASA紀念「2001:太空漫遊」50周年,從它開始讀懂庫布裡克
    於1968年4月在美國正式公映的《2001太空漫遊》,轉眼已經誕生50周年。半個世紀過去,這部由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的電影已經成為全世界科幻影迷心中的聖經,影響了後世諸如《黑客帝國》《盜夢空間》《星球大戰》等作品及其導演的創作。
  • 紀念登月50周年,《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上市
    紀念登月50周年,《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上市太空漫遊 出版社供圖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2019年7月20日,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紀念日,讀客文化出版引進的《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精裝典藏版上市。
  • 50年了,《2001: 太空漫遊》到底說了什麼
    「誰能告訴我《2001:太空漫遊》到底說了什麼?」50年過去了,這部被無數影迷頂禮膜拜的科幻片,依然讓人一頭霧水。▲ 電影中幾次出現的一塊黑色方形石,是觀眾們疑惑的焦點之一《2001:太空漫遊》距離上一部讓庫布裡克聲名大起的電影《奇愛博士》上映長達四年之久,與庫布裡克合作的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爵士(Sir Arthur
  • 《2001太空漫遊》50周年:一部電影和一整個時代
    1968年的4月,這部影片在美國上映。在阿波羅還未登月發回第一張太空照片時,它已經描繪了一片緩慢、優雅而沉寂的太空,還有一個忠誠卻悲劇的人工智慧——它用142分鐘預言了人類50年科技文明的發展線,成為當代科幻片的開山鼻祖、教科書式的典範。
  • 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上市
    無法想像,1968年的電影就開始關注起人類與人工智慧之間的衝突關係,還探討起人工智慧是否實現人類的情緒化。這些題材即便是放到現在,都不會顯得過時。電影版和小說版問世以來,《2001:太空漫遊》就成為了科幻歷史不可超越的最高傑作。
  • 一部改變電影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上映五十周年
    五十年前,1968年4月2日,一部純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上映,這部偉大的電影因為時光的流逝而日益璀璨。
  • 來自50年前科幻的魅力,被稱科幻電影教科書—《2001太空漫遊》
    樹葉推薦:斯坦利·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大家好,又到了本期公版電影推薦,老規矩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公版:一部文學或藝術作品,著作權權利保護期結束,就會進入公共領域,人們可以免費對這些作品進行傳播和藝術創作。
  • 《2001太空漫遊》:科幻電影的先驅,探討了我們從何而來
    最近幾年有很多科幻電影上映,比如《機械戰警》、《流浪地球》、《湮滅》、《降臨》和《銀翼殺手2049》等等。但要想找到一部像《2001太空漫遊》一樣大膽且具有如此影響力的電影,就必須追溯到弗裡茨·朗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
  • 經典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
    原作者克拉克曾說過:「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太空漫遊2001》在講些什麼,那一定是我和庫布裡克弄錯了。」對影片高深玄妙的內涵的讀解自1968年公映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今天我們就分享一篇我館研究室研究員李相老師的解讀。2001太空漫遊:人類永恆的孤獨舞步近年來,在很多傳統類型片顯出疲態的局面下,科幻片卻保持著驚人的魅力。
  • 2001-太空漫遊
    作為一個科幻迷,有太多的作品想分享了,比如經典的科幻三巨頭:英國的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星船傘兵,星際迷航)和艾薩克·阿西莫夫(基地系列),或者中國爆火的劉慈欣(三體系列),等等一堆經典的科幻作品。思來想去,還是決定把我覺得最經典的《2001:太空漫遊》作為推薦!
  • 人生三問——《2001太空漫遊》
    老師推薦過,電影清單裡推薦過,驀地和朋友品茗喝茶的時候,又聽到了它的名字——《2001太空漫遊》。就衝這知名度,這部電影就非看不可,何況是部經典呢。《2001太空漫遊》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
  • 容易被忽略的一部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需要細品才明白
    今天,我們來聊一部經典的科幻史詩巨著,《2001太空漫遊》,這是一部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科幻劇。這部電影是公認的現代科幻電影的鼻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影響了其後所有的科幻片創作。無論是在拍攝技術還是內容的立意方面,讓50年後的今天看起來依然讓人嘆為觀止,這麼多年來,大家對這部片子的的討論也從未終止過。
  • 五十多年之後,太空科幻史詩《2001太空漫遊》依舊無法被超越
    早在1968年憑藉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就已經凸顯了他的顯赫地位。這部開創性的作品在第一次上映時只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票房也不溫不火,但現在它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例如在2012年,英國電影協會對有關史上最偉大電影的調查中,《2001太空漫遊》排名第二。有趣的是,即使是在電影最狂熱的粉絲當中,對於電影的主題也有一些困惑和不同的解釋。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電影《2001:太空漫遊》配樂研究
    渾然一體,水乳交融——電影《2001:太空漫遊》配樂研究前言電影《2001:太空漫遊》是殿堂級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的代表作,這部上映於1968年的電影革命性的創新了科幻電影的視聽語言,歷經半個世紀,仍然煥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並且持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藝術家不斷深入探索
  • 庫布裡克 |《2001太空漫遊》之前的科幻片
    《2001太空漫遊》的電影背景不僅包括20世紀60年代的電影,還包括此片之前和之後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代表著電影史上的一個分水嶺。這也是為什麼筆者在後面詳述了此片對於之後電影的影響。在《2001太空漫遊》之前,科幻電影已經出現了不少傑作,不僅僅是因為影片中的「天真」(「天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如果考慮到《2001太空漫遊》的戲劇情節的話,也是「天真」的)。
  • 上海電影節|4K修復版《2001太空漫遊》來了!
    《2001太空漫遊》劇照其中,最惹人矚目的當屬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今年這部美國電影學院票選出的影史排名第一位的科幻片迎來了公映五十周年,而在SIFF經典單元,你將看到這部曠世奇作的最新4K修復版本,在最清晰的狀態下,感受每一幀畫面的視效震撼。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2001:太空漫遊》[英] 阿瑟·克拉克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