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恕的意思就是送走,神把你的罪送走,再重複一次——饒恕在希伯來文的意思就是送走;在希臘文的意思是分開、離婚!我們要從神的解法和聖經的解法來看,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想法。「神饒恕我們」的意思就是只有神才可以真正饒恕人,因為人沒有辦法送走自己的罪!
耶穌給門徒賜下聖靈以後,才對他們說要饒恕,他們是重生的人,所以耶穌才說:「你們要去原諒!」耶穌不可能要求我們沒有的,他要求我們之前,已經給了我們能力!我們有聖靈住在裡面,我們用已經在我們裡面的能力可以來饒恕。
如果沒有這個福音,如果沒有主,我們沒有辦法饒恕自己,我們也沒有辦法原諒別人,我們更沒有能力把自己和罪分開。東離西有多遠,神使我們的罪離我們就有多遠!神沒有創造我們有能力自己送走自己的罪,或者送走別人的罪,我們也沒有能力來饒恕,是神要給我們這個能力。
真正的饒恕是從神的生命而來,是從神來的。真正的饒恕不是肉體的果子;不是靠自己的毅力完成的。就算我們否定自己生氣了;就算我們嘴上說「我要饒恕……」,我們也沒有能力靠自己的血氣做到。有些事情已經過去10年了,我們覺得對這個人的氣已經消了,是因為我們和這個人已經分開很久了,一直沒有相處和聯絡,這是時間抹平的創傷,我們卻以為是饒恕。
我們信主以後,覺得神已經原諒我們了,算了,我們也原諒這個人吧,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再和這個人一起融洽相處!還有很多人說:「我一次又一次的原諒他,但是他一次又一次傷害我。」這就證明他的仇恨並沒有離開,一直在他的裡面,他並沒有真正的饒恕。一旦對方做傷害他的事情,他的仇恨又被挑了起來。雖然他已經很用心的饒恕了,但還是會受到傷害,他已經來到了盡頭。
其實我們一直都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饒恕,我們也做不到饒恕。我們用世界的饒恕來解析,通常就會陷在循環裡,時間長了,我們忘記了;事情一發生,我們又生氣了;我們很難接受,然後又不住的定罪自己,責怪別人。
我們的裡面有太多的苦毒,到一個時期就會落在勞苦重擔裡。特別是面對我們的家人,我們只能選擇原諒,可是沒過不久,家人又惹我們生氣,我們接著又要用力的原諒;又回到失敗的循環裡。神沒有要求我們這樣做,神是我們信心的創始和成終,他也是我們饒恕的創始,是我們饒恕的源頭,是一切饒恕的創始成終!我們可以把這個事情真正的交託給神。
我們對饒恕的理解一直在錯誤的裡面,我們理解的饒恕和世人所形容的一樣。有人傷害了我們,我們會感覺很受傷,也很生氣,也許這個人是我們的親人、鄰居、同事,我們常常提醒自己算了,不要計較了,放過他吧!周圍的朋友也一直這樣勸我們不要記仇,這樣對自己不好,對方也不見得會悔改,所以就放手吧!
我們一直這樣說服自己,時間長了,我們真的以為自己忘記了,放手了,不記仇了,甚至有時還可以和傷害我們的人做朋友。甚至會想到耶穌的話,然後覺得雖然這個人傷害了我們,但是我們是基督徒,所以我們要為他禱告祝福,甚至我們會想神都這樣開恩地寬容了我們,那麼我們更要原諒對方。
常常聽的道也是這樣講的——你本是一個下地獄的大罪人,神都原諒你了;神對你這麼好,神那麼聖潔都可以原諒;你為什麼沒有同樣地對待傷害你的人;為什麼不願意原諒呢?神都為你做了,神都不生氣你了,你就不應該生氣他,而應該為他祝福,正如耶穌也是這樣吩咐的。
我們錯誤的理解了饒恕的含義,這種錯誤的觀念給我們帶來了無形的壓力,我們還是在用自己的方法除掉我們的心結,為了說服自己的心,就會用力的去做,尤其是我們看到聖經裡的經文,會更加不明白,更加有壓力。我們以為神看到我們不饒恕別人就會不開心,就會不喜悅。其實從頭到尾神都沒有生氣我們,神一直喜悅我們。
【太18:21】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
【太18:22】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猶太人的律法只要饒恕三次就可以了,過後就可以報復。彼得說的是在一天之內饒恕這個人七次,而不是一輩子,所以彼得說七次已經很不錯了。彼得一定覺得耶穌會稱讚他,但是耶穌卻說:「七十個七次!」
我們看到這樣的經文,就會覺得怎麼可能呢?七十個七次就是四百九十次,別說是四百九十次,一天十次都不可能。有人說四百九十次代表等於完全,意思就是不管別人怎麼樣對我們,我們都要原諒。這樣看起來,我們好像一塊地毯任憑人來踩壓,完全沒有任何尊嚴。
我們還會想到耶穌說「如果有人打你左臉,你連右臉也讓他一起打……」我們作為信徒好像就是軟弱可欺的,好像信了主就要變成軟綿綿的,就算我們沒錯,也要任憑別人來欺負,任憑別人擺布我們的生命。如果是這樣,我們的心裡肯定會有很多的不平,我們甚至會覺得如果自己做不到,神就會不喜悅,公義在哪裡呢?
在恩典裡面,我們還會把原因推到律法的上面,我們以為耶穌把律法的要求拉的很高,我們根本做不到,目的不是讓我們這樣的去做,而是他來做,他來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所以我們都不用做了。我們在我們的邏輯和理論上接受了經文是這樣的意思,其實這不是耶穌的意思,而是我們不明白!
【太23:1】那時,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
【太23:2】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
【太23:3】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
【太23:4】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
」重擔捆起來,擱的人的肩上」原文的意思是把人放在一種監獄裡,用鎖鏈鎖住。講到律法和饒恕,這些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只能說,不能做,也做不到,而且他們也不能幫別人去完成!所以耶穌肯定不會讓他們做一件做不到的事情。
【太11:28】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太11:29】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太11:30】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這是耶穌對當時的猶太人所說的話,這也耶穌代表神的聲音,代表神的囗對我們說的話。安息的意思是耶穌允許我們卸下自己的勞苦,卸下自己的工。耶穌不只允許我們卸下自己的工,他還會使我們停下來,使我們的心裡得享安息。我們每次都想要討好神,我們覺得自己能饒恕就可以討好神,這就是在勞苦重擔裡,然後我們還以為是神讓我們這樣做。
軛指的是教導,世人給我們的這些軛和勞苦重擔,連他們自己也守不了。我們信主很多年,我們所聽的道、所查的經、所做的禮拜,好像有一種被催逼的感覺,好像有一種被戳的感覺,我們不再是被神的靈引領,而是被人的話語帶領,我們不在安息裡,我們也沒有辦法安息,我們越來越沒有辦法擔這個重擔。
耶穌的軛是指耶穌的教導,耶穌說他給我們的教導是輕省的,是容易的;耶和華的祝福是不帶憂慮的;所以我們不要代替耶穌去結果子。神今天要對我們說:「你要安息,你不要代替我結果子,只有我才能結出果子!我要在你的生命上結出饒恕的果子、愛的果子、平安的果子!」
<待續>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陳師母講道
出自陳師母講道【M19-05-12饒恕1(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