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過去的囚徒,摒棄童年陰影 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2021-02-08 Gloria的悅讀紀

有個小女孩漂亮乖巧,可惜從來得不到父親的關愛。因為她的妹妹身患重病,無法行走,父親對妹妹就格外照顧,而對小女孩則是不苟言笑。有一次,她跟父親出門辦事情,兩人有了單獨相處的時間,為了哄父親開心,小女孩嘟著嘴巴做了個鬼臉,逗得父親哈哈大笑,父親的這個笑,讓女孩倍感幸福。

在後來的日子裡,想得到父親關愛時,遇到困難時,或者不知所措時,她都會做這個鬼臉,在她看來,這個鬼臉似乎能給她帶來轉機,成為她的必殺技。成年以後,她的生活很坎坷,本來是大學老師的她,因為替學生頂罪,最後被迫離職,還從家裡搬出去。她後來跟很多男人在一起過,但這些男人都對她很差,家暴毆打她,讓她出去賺錢……不管遇到再渣的男人,她都捨不得放手,因為覺得這樣總比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好。

因為童年不受父母重視,極度缺愛,她終身都在追求被愛,她在愛情中善良天真,全身心投入,最後收穫的卻是遍體鱗傷……

看到這裡,想必有些人已經看出來了,這個小女孩就是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主人公松子,她的經歷戳中過很多人。

弗洛伊德說,「一個被母親完全喜歡的人,終其一生都會有一種作為勝利者的感覺,而這種成功的信心通常會讓人獲得真正的成功。」可見,父母的愛對孩子影響深遠。成年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在童年找到根源,要找到這種隱秘的關聯,就需要了解人格心理學。

前段時間讀《成為更好的自己》,讓我找到了很多人生常見問題的答案。這是一本關於人格心理學的著作,作者許燕是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也是國內享有盛譽的心理學家,對心理學非常熱愛,寫過許多心理學方面的著作。

這本《成為更好的自己》側重闡釋人格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整本書深入淺出,在介紹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附上了許多精彩的案例,每一講的最後都有相關的影視劇和書籍推薦,以便讓讀者更好地消化理論。

整本書共有30講,涉及人性哲學、人格測評、人格改變、人格失常、人格成因等8個知識模塊,語言淺顯易懂,非常適合科普,裡面提到很多理論可以作為線索,讓有興趣的人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成為更好的自己》闡釋了人格心理學的方方面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童年經歷之殤」的部分。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理解,來分享童年經歷對個人的影響。

一、童年對人格的發展至關重要

哲學家柏拉圖曾經說過,「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裡走。」我覺得這句話可以再拓展下,不僅是小時候受到的教育,還包括小時候的經歷,認識的人,經歷的事,對未來都會有影響。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大家熟知的好萊塢明星瑪麗蓮·夢露,童年就很悲慘。母親在懷孕時,父親就離開了,她被送往不同的家庭寄養,有時候還會遭到侵犯。她的童年顛沛流離,缺少關愛,這造成夢露內心孤獨,沒有安全感。

夢露從來沒見過生父的樣子,所以對生父有諸多想像和猜測,偶爾看到母親和男朋友的合照,那個男朋友留著一撇鬍子,有點像克拉克·蓋博,於是,夢露幻想中的父親形象,和克拉克·蓋博相像。後來,夢露有機會和克拉格·蓋博合作,對他表達了孺慕之情,惹得克拉克·蓋博感慨不已。

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瑪麗蓮·夢露屬於後者,她短短36年的生命歷程,看似風光無限,其實背後都是空虛寂寞冷,她內心始終孤獨、。

再舉個正面的例子,莫文蔚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女,有的人覺得她美得驚豔,有的則認為她很醜,有一次採訪,記者提到她不漂亮的問題,提的問題很犀利,「有網友說你長得醜,請問你對這個問題……」,莫文蔚截斷了記者的話,回答說「對不起,我覺得自己很漂亮!」霸氣十足,對自己非常自信。

這種自信和篤定和她良好的家世、被愛的童年分不開。莫文蔚出生在書香世家,家境優渥,從小父母就對她寵愛不已,給她提供了最好的物質條件和學習環境,將她培養得如此優秀。童年時候就被愛滋養的Karen,內心沒有匱乏,非常特立獨行,有自己的價值觀,根本不care外界的看法。

二、作為成年人,如何治癒童年的創傷?

擁有幸福的童年讓人羨慕,但並非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幸運,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帶著傷。那些童年受過的傷,就永遠沒辦法擺脫嗎?答案是否定的,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童年人格可以被塑造和完善

美國人格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認為,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兩種分離的人格:童年人格和成年人格,二者有本質的不同。童年人格處在變化發展中,不夠成熟,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因而是可以被改變和塑造的,而成年人格則相對穩定,它成熟而深刻。健康而成熟的成年人格能夠自我控制,自我塑造,不會輕易受到環境的影響。

從中我們會發現:儘管童年的經歷,對人的成長影響深遠,但它塑造的只是人格的雛形,這個雛形能夠改變和塑造,而這種塑造和改變取決於後來的經歷,以及人成年以後的認知。童年以後的經歷,既能加強之前的人格模式,也能夠重新改造它。

2、童年帶來的影響因人而異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對父母有三個兒子,父親經常家暴母親。大兒子看到父親打母親,學會了暴力解決問題,在自己的小家庭中,也經常毆打妻子。二兒子看到媽媽經常被打,非常心疼,所以結婚後對老婆很好。小兒子從小看到家裡雞飛狗跳,對親密關係產生恐懼,覺得人生很灰暗,很大年紀都沒結婚。

你看,同樣在家暴的環境中長大,三個兄弟卻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由此可見,童年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上面提到的美國人格心理學家奧爾波特,還說過這樣的話,「同樣都是火,它使黃油融化,卻使雞蛋變硬。」說的就是自身素質不同,在同樣的外力因素下,會產生不同的後果。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也曾經說過,「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那些被不幸童年經歷困擾的人,如何才能走出陰影,迎接新生活呢?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我們要有覺知力,對自己的不足之處保持覺知,並能夠追本溯源,找到對應的經歷,搞清楚問題所在。我曾經看到這樣的故事:有個女孩,——暫且稱她為小靜吧,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經常曲意討好人。後來經人提醒後,她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經過認真的檢討和反省,她終於找到原因:小時候,媽媽經常對著她發脾氣,小靜想讓媽媽高興點,於是她想到個好主意——對每個人微笑,讓別人覺得她好,這樣,他們就會在媽媽面前說,「你有個好女兒。」媽媽會因為有她而驕傲,也不會對她發脾氣。這段經歷造成的影響,就這樣在她身上保留下來。

其次,在找到問題後,要對負面的童年經歷進行重新解讀,告訴自己,那不是自己的錯。繼續小靜的例子,她找到原因後,開始正視這個問題,因為她已經成人,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自己又研讀了大量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所以有能力重新界定問題。小靜意識到,媽媽經常發脾氣,並不是她造成的,她沒有責任去取悅媽媽,而且媽媽是個成年人,應該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最後,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制定計劃去改變,這個計劃需要能夠執行落地。小靜找到問題癥結後,決定每天寫日記,記錄自己刻意討好別人的事情,並進行復盤,應該怎樣應對才合理?堅持一段時間以後,收效顯著。她不再那麼拘束,小心翼翼地去討好別人,活得更加輕鬆,也更像自己。

三、作為父母,如何不讓孩子的童年有陰影?

有時候,我們會不知不覺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前兩年的熱播劇《都挺好》中,有個情節讓人印象深刻。蘇大強喜歡作死,自己闖禍了,還責怪子女不孝順。最後氣得蘇明玉對他破口大罵,蘇大強氣得發抖,指著蘇明玉說,「你就是趙美蘭!」蘇明玉如遭雷擊,她最討厭的就是自己的母親趙美蘭,沒想到最後卻變成了她?!

那些童年不幸的人,在自己成為父母后,會不經意間copy父母的養育方式,從而對自己的孩子造成創傷。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媽脾氣不好,小時候沒少被她吼和罵,我深受其害,所以,我自己當媽以後,對孩子格外溫和,不想讓她遭受我童年的經歷。然而,小孩子也很會看臉色,有時候對她好,她也會矯情。有幾次我也忍不住對她大聲吼,那個時候,我覺得我像極了我媽!與此同時,也能夠體會我媽當年的心情。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孩子3-6歲的時候,如果母親對撫養孩子持有敵意,那麼孩子在15歲的時候,有很大可能對外界有敵意。家長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人格的形成。在恐懼中長大的孩子,以後會自卑;在嫉妒中長大的孩子,以後會玩心機;在憐憫中長大的孩子,以後會自怨自艾……真想感嘆一句,「為人父母真是太難了!」

已經為人父母的我們,不想給孩子的童年留下陰影,就要採取科學、恰當的教養方式——民主型的教養方式,在家裡營造安全、平等、和諧的氛圍,孩子也會形成比較積極的人格。比如:活潑開朗,思維活躍,有同理心等等。研究表明,這種養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最為有利。其實,換個說法,就是我們常說的,窮養、富養都不如用愛養。

除了採用科學、恰當的教養方式外,我認為父母本身的素質也很重要。作為父母,應該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和迭代。對於原生家庭留在自己身上的bug要有覺知,並儘量改正。不要放任明顯的性格缺陷,或者不好的養育觀念繼續蔓延,影響下一代的教育。

除此外,自己也要做個正面、積極的人,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生活。不要把生活中的不如意、糟糕的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自己身心舒展了,整個人開心了,才能對孩子和顏悅色,充滿愛意。

最近大熱的劇《隱秘的角落》,單親母親周春紅就是個反例,她為兒子放棄太多,搞得自己滿身怨氣,付出感太強烈,對回報的要求也高,導致兒子朱朝陽非常壓抑,最後走上犯罪的道路,讓人唏噓。如果周春紅讓自己過得開心點,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怨念,孩子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心理壓力,從而走進隱秘的角落。

寫在最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說,「小時候誰都覺得自己的未來閃閃發光,但是一旦長大,沒有一件事會隨自己的心願。」每次看到這段話,都讓我感慨萬千。成年人的生活並不容易,但我們也不能都歸咎到童年經歷上去。

人的一生是努力找自己、活出自己的價值的過程,需要不斷覺醒、不斷抗爭。我們回溯童年經歷,是為了搞清楚自己何以成為現在的自己,而不是糾結於無法改變的過往。我們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修復那些殘留在心裡的傷痕,我們可以更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無辜囚徒》:助力長大版「素媛」走出童年陰影,生活在陽光之下
    現實題材電影《無辜囚徒》是一部難得的作品,它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以被侵害兒童成年後生存現狀為突破口,以他們如何走出童年陰影為主題,題材比較敏感大膽,但也極具社會現實意義。《無辜囚徒》能夠上映,這不僅僅是創作者的視野與勇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面向大眾,傳遞出這樣一種信息——讓被侵害者得到公正的待遇,讓他們走出當年的陰影,生活在陽光之下,才是該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以及所要承擔的責任。
  • 《女王的棋局》|我不是過去的囚徒
    作者 | 沈浪 人不是過去的囚徒,不是環境的產物,人是自我選擇的結果。我們也可以將其稱之為「心智自由度」。 從弗洛伊德開始,很多心理學家都相信人是過去、尤其是童年經歷的產物。這些經歷變成了潛意識,決定著我們的人生。 阿德勒同樣看重早期記憶。但他認為,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麼看待過去。
  • 《女王的棋局》| 我不是過去的囚徒
    此後,她痴迷地研讀前輩大師們的棋譜,將他們當作學習和超越的榜樣。莫斯科最終一戰前,她還戰勝了前世界冠軍盧岑科等大師,贏得了對方的尊敬和讚許。榜樣人物往往有一種強大的感染力,就像黑暗中的燈塔,能帶動人們為了目標而努力。這就是超越之心,讓我們即便生活在陰溝裡,也依然仰望星空。
  • 《無辜囚徒》:一部題材敏感度堪比《我不是藥神》的新片
    兩人同樣成功光鮮的外表下,都藏著掙脫不掉的童年噩夢,荒誕痛苦的生活著。同比增長39.33%;起訴猥褻兒童犯罪5124人,同比增長56.12%;起訴強制猥褻、侮辱未成年人犯罪1302人,同比增長45.31%,未成年侵害問題非常嚴峻。
  • 《無辜囚徒》:真正的愛與關懷,是在黑暗中點亮一盞燈
    埋藏在心裡頭的問題壓得人喘不過氣:究竟是誰,加給我們這樣的痛苦呢?,該片改編自真實事件,由戴維執導,童苡萱、史元庭、欒蕾英、鍾小丹等主演,在首度揭示童年被侵犯經歷給受害者帶來的身心雙重持續傷害的同時,也傳遞了用愛與關懷幫助受害者逐漸走出陰影、擁抱美好人生的願望與期待。
  • 《無辜囚徒》揭示出一個我們既感到熟悉,平時卻鮮有人關注的現實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孩童時期應該是心理最脆弱的階段,此時受到的傷害,很容易在內心中產生陰影。也許是來自父母嚴厲的訓責甚至是打罵;也許是同學或是其他人言語上的羞辱等等,這些心理陰影一旦產生,就很難輕易地抹去,特別是在受到更大的傷害的時候,內心的苦痛煎熬往往會伴隨著當事人一生。
  • 童年的61道陰影
    這部電影讓我後來都不敢走夜路,我不怕鬼,就怕外星生物。很多小時候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比如我從來不喜歡任何一個數學老師,因為被第一個數學老師用木頭敲過頭。又一次,我請訂閱用戶分享了童年的陰影。從上千條回復裡篩選這些答案並不是簡單的事,更何況它們是每個人陰暗的過去,這也並不像是一篇應該發在節日裡的推送。不過,它真正的意義並不是單純地展示,而是讓你面對自己的過去。
  • Moment in Life|我們都有哪些童年陰影
    (任何話題都可以匿名,只要在留言最後加上「匿名」就可以了。)今日時刻:你覺得最好看的耽美或者是百合文(請在書名後表示BL/耽美或者是GL/百合,方便整合哦)今日抽獎:懶得做飯的朋友,趕緊來嘗嘗我們家的迷蹤鴨吧,送一整隻迷蹤鴨!(๑•́ ₃ •̀๑)Ssss_童年陰影奧特曼啊!!
  • 電影《無辜囚徒》曝終極預告 為被侵害的兒童打開希望之門
    ,講述了童年遭受侵害的兩個女孩陸景(童苡萱飾)和宋清歌(欒蕾英飾),一直難以走出噩夢陰影,兩個人相互依賴,相互舔舐心靈傷口,但因兩人生活態度和人生際遇不同,生命軌跡發生分化,最後一生一死的故事。本片讓觀眾能夠更深入的走進他們內心最隱秘的情感角落,真切感受到童年陰影對他們的囚禁與束縛,感受他們的絕望悲傷。同時,電影更積極的意義在於,希望這些受害者,不要用別人的罪惡來懲罰自己,只有正視傷口、放下過去、接納自我,才能有機會走上幸福之路。
  • 電影《無辜囚徒》曝終極預告!為被侵犯的兒童打開希望之門
    並努力傳遞一種溫暖積極的信念,那就是:只要面朝太陽,陰影就會被甩在身後;只要心懷憧憬,希望之門就會為你打開。本片讓觀眾能夠更深入的走進他們內心最隱秘的情感角落,真切感受到童年陰影對他們的囚禁與束縛,感受他們的絕望悲傷。同時,電影更積極的意義在於,希望這些受害者,不要用別人的罪惡來懲罰自己,只有正視傷口、放下過去、接納自我,才能有機會走上幸福之路。
  • 「童年陰影」鮑國平和翁文成,一個關於童年創傷的悲劇
    在收割了一大波「回憶殺」之後,我們漸漸的對港劇失去了信心。更有人說:「每次看到新劇,都忍不住去重看一遍以前的。」那些年,一部又一部的港劇讓我們廢寢忘食,一個又一個的名字成了我們茶餘飯後討論的對象。而經典之所以可以成為經典,除了那一個個深入人心的角色還有那些對未知的啟蒙。
  • 「童年陰影」鮑國平和翁文成,一個關於童年創傷的悲劇
    在收割了一大波「回憶殺」之後,我們漸漸的對港劇失去了信心。更有人說:「每次看到新劇,都忍不住去重看一遍以前的。」那些年,一部又一部的港劇讓我們廢寢忘食,一個又一個的名字成了我們茶餘飯後討論的對象。而經典之所以可以成為經典,除了那一個個深入人心的角色還有那些對未知的啟蒙。
  • 內容驚人,成為無數人的童年陰影,這樣的動畫片再也拍不出來了
    一說童年陰影系列的動畫,大家是不是第一反應都是柯南裡的黑衣人?今天我們就來講一部童年陰影動畫片,但是並不是日漫柯南,而是我們的國產動畫——《魔方大廈》。現在的小夥伴們是不是有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部動畫?
  • 《熔爐》之後,《無辜囚徒》續寫了被性侵兒童成年後的故事
    臺灣美女作家林奕含少女時期被家教性侵,罹患嚴重抑鬱症,27歲寫下自傳體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後自殺身亡;林肯公園主唱貝寧頓小時候長期遭受成年男子性侵,一直走不出噩夢,2017年於家中自殺……近年來,世界範圍內頻發的與「兒童性侵」相關的新聞和案件,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童年被性侵的陰影,會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造成多麼巨大的傷害。
  • 兒童節,我們票選出了童年陰影NO.1!
    這些高能情節你還記得幾個……影視劇裡的「童年陰影」這種東西,每個人都難免有那麼幾個。,這表情可以說相當詭異。可以說,《封神榜》能成為我們的童年陰影,BGM要記很大一功。所以說,風水輪流轉,1990版《封神榜》是真·神劇,無論魔幻的劇情製作還是服化道,都是前衛感十足,承包我們童年陰影的同時,也分分鐘是潮流指標。
  • 《無辜囚徒》今日上映,五大看點揭秘兒童被侵害後的殘酷真相
    然而,兒童被侵害已經成為全球普遍性社會難題,我國未成年被侵害問題亦非常嚴峻。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檢察機關起訴成年人強姦未成年人犯罪12912人,同比增長39.33%;起訴猥褻兒童犯罪5124人,同比增長56.12%;起訴強制猥褻、侮辱未成年人犯罪1302人,同比增長45.31%。
  • 貴陽行:與周深一起,直面童年陰影的蛻變人生
    通過新的綜藝《奇妙之城》,有幸由周深,帶我們走進貴陽這座城。和多年的老友一起,打打鬧鬧,笑聲舒展許多的周深,也重溫了一把過去的「童年陰影」。怕野生動物「深」回到黔靈山,和老同學一起,看到曾經的童年陰影「網紅猴」,周深絲毫沒有害怕,反而拿起了相機。小時候,作為留守兒童,他怕猴子,怕蛇,害怕很多東西。
  • 被封殺的魔方大廈是如何成為童年陰影的
    不過,在我通關這個萬惡又鬼畜的視頻之際,也看到有不少人表示這些溫♂潤♂如♂玉♂喪心病狂的視頻讓他們想起了一部童年陰影級的經典國產動畫,那就是:《魔方大廈》。如果是某個人的記憶因為是時間久遠出現了混亂還可以理解,但是不少人都同時出現了記憶混亂,原因就很耐人尋味了。
  • 《重啟人生》:每一個受過傷的你,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這本書就是關於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的指導性書籍,本書由國家心理督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金尚所著,她總結出一套系統的解決代際創傷的理論和方法,也是她親身實踐過的行之有效的療愈法。《流金歲月》裡,朱鎖鎖向閨蜜蔣南孫發出一個來自靈魂深處的疑問: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個完美的家?
  • 《無辜囚徒》關注兒童性侵犯罪,助力受害者漫長一生的療傷
    在《無辜囚徒》中,有兩位曾經在童年都遭遇過性侵的女孩,一個是陸景,一個是宋清歌,兩個人長大後成為同居密友,互相安慰和傾訴,但是,童年事件帶來的陰影,卻並不能就此消磨,而是始終縈繞在兩個漂亮而優秀的女孩身上,讓她們在不堪忍受的痛苦中叛逆、放縱、絕望,最終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不得不說,《無辜囚徒》雖然結尾是比較光明的,但這部影片的整體基調還是比較壓抑和凝重,性侵事件猶如一個點,而這個點的影響,卻遍布了兩位女主角人生的整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