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俄與奧斯曼土耳其的百年恩怨 沙皇的君士坦丁情結
拜佔庭帝國的繼承者 拜佔庭帝國是一個古老悠久的千年帝國,它是歐洲純正羅馬文化的延續。可不幸的是,這個帝國命運多舛,被西歐與伊斯蘭世界兩股勢力夾在中間,雙線作戰下國力日漸孱弱。最致命的莫過於歐洲十字軍的東徵,給了這個古老帝國沉重一擊。到奧斯曼崛起的時候,這個奄奄一息的帝國徹底覆滅。
-
拜佔庭帝國的末日:被內鬥葬送的末代拜佔庭王朝
約翰五世派系得到平民的支持,但約翰·坎塔庫澤努斯背後則有大貴族的力量,激烈的戰爭引起農業衰敗,糧食都必須仰仗鄰近的塞爾維亞供給,而塞爾維亞從來不是帝國的睦鄰。約翰·坎塔庫澤努斯甚至勾結了奧斯曼土耳其人,將女兒嫁給奧斯曼帝國蘇丹奧爾汗,得以佔據君士坦丁堡,加冕為帝,稱約翰六世。奧斯曼人也藉此佔領君士坦丁堡附近的重鎮加裡波利,獲得進入歐洲的橋頭堡。
-
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還不應忽視,拜佔庭帝國實際上沒有一個肯真正幫助自己的友好國家。威尼斯、熱那亞的經濟實力充實,軍隊、尤其是海軍,有很強的戰鬥力,但它們都只是想乘拜佔庭帝國內外交困之機獲得佩利奧洛格斯王朝更多的許諾,並從拜佔庭分崩離析的過程中撈到更多的利益,甚至還想同奧斯曼帝國分享戰利品。
-
拜佔庭帝國的滅亡,為何撼動了當時已經趨於穩定的國際局勢?
自拜佔庭帝國從羅馬帝國中分裂出來之後,就一直在歷史長河中跌跌撞撞的前進。在西方,西羅馬帝國的覆滅讓拜佔庭帝國憂心忡忡;在東方,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不斷衝擊著帝國的根基,拜佔庭帝國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的。 然而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權能夠永遠活躍在歷史舞臺之上。
-
承上啟下,繼往開來:中世紀拜佔庭帝國醫學體系的傳承與發展
拜佔庭人對希臘——羅馬古典醫學文化的繼承如果我們從拜佔庭帝國在時間和空間的跨度來觀察的話,拜佔庭帝國的核心統治區域一直位於巴爾幹半島以及小亞細亞半島之上,而巴爾幹半島正是古代歐洲希臘——羅馬文化的核心影響區域。因此,拜佔庭帝國對古希臘——羅馬醫學體系的繼承也是西方中世紀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
土耳其帝國的榮光——徵服1453!!!
1453年,對於土耳其人來說,是僅次於1923年土耳其建國之外最重要的年份。影片根據歷史上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役改編。君士坦丁堡戰役,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拜佔庭帝國的攻城戰,此戰是當時比較典型的一次要塞攻防戰。也是世界歷史上一次令人震撼的戰役。
-
土耳其帝國後宮美女如雲,卻只用精壯黑人做太監,原因非常難為情
在很多國家,國王或皇帝立皇后、娶妃子,除了有傳宗接代的原因以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建立政治同盟,與豪門大族或外國王室建立姻親關係。但是土耳其的蘇丹們從不屑於締結政治婚姻,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國家實在太強大了,根本不需要和其他國家聯誼,也不屑於和國內的豪門大族結成姻親。所以土耳其帝國後宮的唯一作用,就是供土耳其蘇丹享樂,所以土耳其的後宮也被稱為「歡愉之家」。
-
拜佔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一城三名,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中心
於是拜佔斯便在此建城,並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為「拜佔庭」。君士坦丁大帝,是軍人出身,其在公元306年在不列顛被部下擁立為羅馬皇帝。之後為了使帝國的東方不受哥特人和波斯人的威脅,君士坦丁決定在帝國的東部建造一座新都城,君士坦丁先後考察了特洛伊、耶路撒冷、帖撒羅尼迦等地,最終選擇了拜佔廷。
-
戛然而止的復興霸業:拜佔庭帝國的「查士丁尼大瘟疫」
但以君士坦丁堡(古稱拜佔庭,今土耳其伊斯坦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依然存在,又稱拜佔庭帝國。拜佔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是個偉大的皇帝,他畢生最大的野望就是趕走蠻族,恢復古羅馬帝國的舊疆域。為此他勵精圖治,訓練軍隊,提拔將領,四處徵戰。這些將領之中最優秀的就是貝利撒留。
-
影音推薦|法提赫1453(又名:徵服1453) ——土耳其帝國的榮光
> 『Fetih1453』講述的是1453年初,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率步兵7萬多,騎兵2萬多,戰艦320艘,從海陸兩面包圍並企圖佔領君士坦丁堡,徹底滅亡拜佔庭帝國。預告片公布後,土耳其和希臘網民就再youtube展開了罵戰。希臘媒體指責該片過度滿足土耳其人的自大心理,而對於君士坦丁堡被血洗和希臘人遭受的大屠殺卻避開不談。要知道,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的5月29日在現在伊斯坦堡是一個公共假日,但對於希臘的東正天主教徒來說無異於是受難日。影片截圖:
-
羅馬名存實亡,蒙古帝國西徵三次為何不「摻一腳」,收了拜佔庭?
蒙古軍西徵分別是特拉布宗帝國,伊庇魯斯專制國和尼西亞帝國。這三個國家,可以說是拜佔庭帝國的殘存勢力。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小亞細亞的尼西亞帝國,它的勢力也不是非常強勁。蒙古西徵時,它正依附在羅姆蘇丹國的庇蔭之下。
-
拜佔庭帝國千年興衰史,你需要了解這14本書丨書單
全書的時間跨度為從公元800年,教皇利奧三世將羅馬皇帝的封號賜予查理曼,使得歐洲出現兩個皇帝,一直到1081年復活節的阿歷克塞·科穆寧的加冕禮為止,其間涉及拜佔庭帝國多位皇帝、將軍等重要人物,敘述了拜佔庭帝國在巴西爾二世執政時期走向盛極,而後不斷衰落的波瀾起伏的歷史。在本卷末尾,作者著重敘述了在這三百年的時間裡對拜佔庭帝國造成最重大打擊的一個歷史事件——曼齊刻爾特之戰。
-
擊敗拜佔庭後「西蒙大帝」迎來巔峰,危機卻也悄然滋生
西蒙對於拜佔庭帝國的幹預不僅僅體現在戰爭方面,在拜佔庭帝國內部遭遇激烈的政治鬥爭,特別是王位繼承時的混亂時,西蒙也會竭盡全力去向拜佔庭帝國施加影響。 西蒙即位之後不久,就和拜佔庭帝國發生了戰爭,公元894年,拜佔庭軍隊不敵保軍之後,便開始暗中聯合保加利亞北部地區的馬扎爾人。
-
我想要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你想去嗎?
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土耳其人是突厥人與屬於歐洲人種的地中海原始居民的混血後裔,奧斯曼一世在1299年建立奧斯曼帝國。到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拜佔庭帝國,至16世紀和17世紀,尤其是蘇萊曼一世時期達到鼎盛,統治區域地跨歐、亞、非三大洲。19世紀時開始衰落。
-
雙頭鷹進行曲:「帝國」之辯
這個國家的精英們或是準精英們,如看戲一樣看到大洋彼岸這一系列精彩的「演出「,格外五味雜陳。一些人借著今年發生的種種事件來痛斥美國政治制度的「虛偽」,進而為彼岸的某種制度搖旗吶喊;另一些人則「痛心疾首」於「美國道路」的錯誤、腐朽與衰落,以此映襯出另一種道路的正確、偉大與崛起。應該說,這些人的觀點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
新月與十字架:土耳其與希臘複雜的愛恨糾葛剪不斷理還亂
第四次十字軍東徵,君士坦丁堡被攻陷 從拜佔庭到奧斯曼帝國:帝國治下的東正教 從拜佔庭帝國時期開始,東正教就在小亞細亞半島這片土地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