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眼中的巴黎到底是什麼樣?

2021-02-19 世界知識畫報
編者按:作者曉波,兼編劇、導演、攝影師於一身,過去幾年來,為找尋靈感與積累素材,足跡遍布世界各地,經歷了許多難忘的事情,定格了許多精彩的瞬間。我刊自今年伊始特設專欄,與讀者共享其旅途精粹,讓我們一同走進曉波鏡頭裡的繽紛世界。去年秋天我在巴黎旅行,當時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出現,社會矛盾也沒有集中爆發,氣候溫和舒適,人們從容優雅,一片歲月靜好的畫面。11天信步閒遊,巴黎給我留下的總體印象是:浪漫悠閒、色彩斑斕。 那些日子,我每天挎著相機隨意遊蕩,不緊不慢地走街竄巷,邊走邊看邊拍,累了喝杯咖啡,餓了吃點簡餐,有時買些食材回民宿自己做。相比隨著人潮參觀那些隆而重之被嚴密保護的奇珍異寶,我更期待邂逅同一時空下不同軌跡的獨特生命和有趣細節。我樂于欣賞形形色色的人物,觀察他們的行為特徵,定格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常常藉助手機翻譯軟體,和我的拍攝對象聊幾句,雖然交流常遇障礙,有時難免比手劃腳,但真誠的態度足以感染彼此,友誼的種子已然播撒。總之,這篇巴黎遊記的重點不在凡爾賽、羅浮宮,也不見蒙娜麗莎、斷臂維納斯,而是一些鮮活的面容以及具有個性色彩的風景。抵達巴黎次日,一位定居在此的攝影達人帶我去她經常光顧的器材店,據說可以淘到狀態良好的德味老鏡頭。我特意拿了信用卡,卻只看到一張告示:店主需要休息幾天。接著,另一位朋友帶我和攝影達人去找一家她所鍾意的餐廳,結果又吃了閉門羹,也是一張告示:店主正在度假,可能於某年某月某日回來⋯⋯朋友幾乎有點憤憤不平:真是沒天理,巴黎人還需要度假嗎?!巴黎人還需要度假嗎?也許只有對面玻璃窗內那隻趴在沙發上一動不動的狗狗有答案。在我看來,一般巴黎人的工作狀態恐怕比咱們的度假還要悠閒一些。想起一段小插曲:在巴黎奧利機場,我們託運的行李箱不見了,便去服務臺報失。當時排在前面的是位沒啥急事的老外,同伴小蘑菇著急在第一時間向工作人員傳達信息,可是那位端坐櫃檯後的小哥絲毫不為所動,只是用手勢示意我們退後。大約10分鐘後,前面的老外終於離開,小哥才優雅地招手示意我們靠近,面無表情地聽完陳述,再遞上一張單據,淡定地說:「等我們的郵件。」此處略去500字⋯⋯總之,在調動了所有可用資源——房東太太及其親戚,幫忙多番催促之後,終於在第8天,我們收到了被機場工作人員遺漏的行李。好在我的攝影工具基本都隨身攜帶,遊玩的興致倒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而小蘑菇就有點鬱悶了,因她精心準備的漂亮衣服全在那個行李箱裡。從地鐵站出來,看到前方有幾位華服簡妝的女子正在輕鬆交談,她指向其中一位,情不自禁地感嘆了一句「那件衣服好美啊」,隨即眼神便黯淡了下去。不過,我在記錄這張街景的時候,一位外賣小哥故意把摩託車開到我們前面,擺出一個調皮的姿勢,異域的新鮮感加上友好的互動,讓她的心情頓時舒朗。 早就聽聞巴黎的酒吧遍布大街小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去所,一般而言,消費水平要低於國內。餘暉暖心時,正是小酌好時光。到住處略作安頓,我便出來尋找比較有感覺的酒吧。事實上無須刻意尋覓,信步而行,放眼皆是。

各種酒類,色彩繽紛。

夜色深沉,多數紅男綠女已盡興而去,我卻攝興正濃,直到整座城市歸於平靜。 我帶著微醺回到住處,甜睡一夜。次日天亮,和小蘑菇吃了一頓法式早餐,挎上我心愛的M9數碼旁軸相機,繼續逛街。某個街角,一輛罕見的彩色甲殼蟲突然出現又迅速遠去,興許是被法式慢節奏傳染了,一向眼明手快的我,這次難得失手一次,沒能讓Summilux 50/1.4(一個純手動對焦的鏡頭)迅速合焦,於是有了這張完全模糊的照片。然而,拍攝目標的關鍵元素——形狀與色彩已經具備了,即使缺失質感與細節,作為特定表達的畫面也是成立的,並且因朦朧而產生了童話感和夢幻感,未嘗不妙。可見,如果攝影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創作或自我表達的方式,而不僅僅是機械的記錄,就要儘早擺脫技術意念的束縛,進入「從有法到無法」的階段。技術固然重要,但它只是產生內容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所謂「一張技術上完美無缺的照片有可能是最乏味的」,就好比有缺點的人未必不可愛,而挑不出任何毛病的人,可能是極無趣的。 在天氣晴好的日子,巴黎的空氣中仿佛都瀰漫著愜意的因子,漫步其中,實在是人生一大享受。在旅行途中,難免要給同伴拍些紀念照,如何使千篇一律的剪刀手升級為有點故事感的攝影作品?學會用設計師的思維選取拍攝元素。場景的主色與人物的服裝為同色系(紅、白),作為背景的樹葉提供了對比色,加上斑駁的光影,就構成了一張有點高級感的照片。有些看似隨意的抓拍,其實也有設計與選擇,因為人物服裝與背景為相近色,所以感覺很溫暖和諧。 

場景與人物的色彩關聯性以及斑駁的光影營造出氛圍

作為世界文化藝術之都,巴黎的街頭藝人普遍有著紮實的基本功,有些甚至具備音樂廳演出和出唱片的水準。認真地欣賞,真誠地鼓勵,我想對雙方都是一種美好的體驗。經過教堂,我總會進去看看。與信仰無關,只因教堂的採光設計使其內部具有強烈的神秘感和電影感。當然,這是為了達到感染心靈的意境效果而設計的。而街邊的老餐廳確是自然的,是歲月遺留的轍痕賦予其故事感。10來天的漫遊,我曾多次穿過這座城市的紐帶——塞納河,經過一座座知名或不知名的花園。如果說巴黎有一個非去不可的地方,應該就是艾菲爾鐵塔了。其坐標意義相當於北京的天安門和上海的東方明珠。要說有何不同,就是巴黎很少有高樓大廈,在城區任何位置,只要稍空曠的地方就能望見鐵塔。遠觀只是一個符號,走近方知它的魅力。夜幕降臨,在塔下和不同膚色的人們共享浪漫的氣場,美好的記憶難以忘懷。也許是那些漂浮在空中的縷縷霞雲、蕩漾在水面的點點燈光、依偎在岸邊的濃情蜜意、微風送來的竊竊私語,在鐵塔的邀約下,共同為世人編織了一個浪漫的夢吧。 

如同國內許多熱門景點一樣,艾菲爾鐵塔四周也設置了重重圍欄,對於攝影者來說,是一個沮喪而無奈的現實。為了得到一張標準照,我冒險把相機擱在地面上使用相機的延時功能拍攝。看,照片上的光軌說明,至少曾有一輛車子從它的身邊駛過。出此下策,實屬無奈。實不相瞞,我想過不顧禁令爬到馬路中間的貨櫃頂上去拍攝,為了不破壞國人的形象,還是讓相機冒個險吧。

不曾刻意找尋,隨意逛著就來到了舉世聞名的香榭麗舍大道,它是連接羅浮宮與新凱旋門的中軸線,由此可直達羅浮宮。時近黃昏,羅浮宮已閉館,但依然有許多人在廣場上留影。

最後一個下午,我和小蘑菇在杜樂麗花園度過。黃昏時分,我們散步至花園中心的噴泉水池旁,人們成雙成對,或擁或坐,陽光溫暖,氣氛祥和。我們在椅子上靜坐良久,回味一路的見聞,思考一些事情。旁邊兩位氣質不俗的女子為這個下午增添了幾分迷人的色彩,她們時而專注繪畫,時而相視一笑,時而輕語,時而沉靜,純粹在享受悠閒的時光和繪畫中,這正是我所追求的創作狀態。

靜坐池邊,放飛思緒。

杜樂麗花園裡,服飾色彩搭配很有藝術感的女孩正在悠閒地畫畫。

杜樂麗花園一隅:地上花團錦簇,空中的摩天輪緩緩旋轉。

相關焦點

  • 海上藝術家眼中的海派文化是什麼樣的?他們各用一個詞來形容 ▸...
    海上藝術家眼中的海派文化是什麼樣的? 「 他們在上海生活,他們在上海從事藝術創作,那麼他們眼中的海派文化是怎樣的呢
  • 藝術家眼中的雨天
    然而有這麼一群藝術家對雨天情有獨鍾,他們趁著雨天跑到街上描繪、拍攝,將雨中情景一一再現。於是,我們看到了雨天裡的人生百態。 ➤《巴黎的街道·雨天》描繪浪漫雨中巴黎在巴黎這座浪漫的城市,雨天和其他日子一樣,都可以優雅而浪漫。法國印象派畫家居斯塔夫·卡耶博特用生動唯美的畫面向我們展示了這一點。
  • 世界一流藝術家們的繆斯女神都是什麼樣的?
    《綠色的線》,馬蒂斯1905年的作品相信大家跟我一樣,在看到這段文字時,大腦隨即開始拼命構建這位女士的姿態和樣貌,似乎想要回答一個問題——大師為什麼畫她,她是什麼樣的?答案是否定的,起碼在現當代大師的眼中,美是相對次要去考慮的部分。考察美和表現美,是攝影術發明之前,也就是19世紀中葉以前,古典藝術的主要工作。
  • 藝術家們眼中的「愛麗絲」,都是什麼樣的?
    自《愛麗絲漫遊奇境》出版至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但藝術家們對此題材的熱衷從未變淡。從初版書籍中的插畫開始,愛麗絲的世界得到了無數次改編與再創造,以不同的形象一次次出現在世人眼前,甚至還有一位藝術家自稱為「現代愛麗絲」……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其中幾位藝術家及其作品。 布蘭奇·麥克瑪納斯(Blanche McManus)麥克瑪納斯是美國的一位作家兼插畫家。
  • 伍迪·艾倫《午夜巴黎》:蒙馬特高地的藝術家群像
    下面將與巴黎有關的文學家藝術家們都列出來,其中有演員飾演的加以粗體提示。除了簡單介紹其生平和成就外,更更配以劇中人和真實照片的對比,著眼介紹各自與巴黎的淵源,以幫助對影片的欣賞和理解。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據了不朽的地位。畢卡索也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1904年定居於巴黎蒙馬特(Montmartre)的浣衣舫(Le bateauLavoir)。
  • 你想怎麼玩巴黎?這裡有一份巴黎的超級自由行攻略
    逛巴黎的街道,猶如逛個博物館,路邊建築,動輒數百年歷史,任一個都好似能牽出些驚天動地的故事,每條街都像藝術品,街牌、路燈上淨是印刻著顯赫的名字。巴黎,有的不僅是浪漫,還有深厚的歷史。巴黎有著萬千風情,文化與文化的碰撞,在巴黎街頭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巴黎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旅行本就該是一件任性而享受的事!
  • 《同義詞》以色列人眼中的今日巴黎浮世繪
    整體劇情,以色列難民到了巴黎,希望擺脫那個異化平民當戰爭機器的國家,儘可能融入西歐社會,卻發現這裡的人,也被異化到極致——空虛、虛偽。這裡除了傳統的文化衝突,更是人的兩種狀態的衝撞:一面是從戰亂地獄叛逃的有尊嚴有道德的人,一面是在和平天堂爛掉的空虛的、「道德淪喪」的人(「道德淪喪」打引號,後面詳細說)。
  • 以蒂勃·柯瑟努斯為例,看匈牙利藝術家客居巴黎的經歷
    作為國際合作交流項目的「匈牙利藝術家蒂勃·柯瑟努斯作品展」8月6日起至8月27日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舉行。儘管蒂勃·柯瑟努斯(Tibor Csernus,1927-2007)是20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匈牙利畫家之一,但對於中國觀眾而言,他的名字和繪畫作品頗為陌生。
  • 一唱到底的《巴黎聖母院》無懸念燃爆
    7月19日晚,法語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全國首演。五十餘首金曲一唱到底,結尾之時,觀眾主動站起來和演員一起用法語大合唱《大教堂時代》。場面實在讓人感動。就像這部《巴黎聖母院》,曾被譽為「最好聽的音樂劇」,全劇包含50餘首歌曲,沒有對白,一唱到底。因為故事情節大家相對比較熟悉,所以「一聽到底」對於觀眾來說應該沒什麼問題。但是對於創作來說,這個難度可就不一般了。
  • 女生樣到底是什麼樣
    常聽長輩們訓導「女生就該有女生的樣兒」,那問題來了,女生樣到底是什麼樣?長輩眼中在長輩眼裡,高跟鞋、口紅、化妝是女孩子應該具備的。異性眼中幾乎沒有異性是對女生的性感具有抵抗力的,此處的性感分為外表以及內在。外在表現在身材、服裝、眼神上,內在通常是腹有詩書氣自華類型。我是以對異性具有吸引力的「女生樣」作出的結論。
  • 巴黎藝術家託馬斯萊維藝術作品欣賞
    紋身 Le tatoueur2013-14 huile sur toile 116x88,5cm巴黎藝術家託馬斯萊維拉森(ThomasLévy-Lasne )將最普通和平庸的場景變成了有趣的主題,一組超現實主義的繪畫藝術
  • 巴黎這個神奇的地方,吸引了無數藝術家、詩人、妓女和流浪漢
    ,比起塞納河的婀娜多姿、羅浮宮的富麗古雅、香榭麗舍大街的時尚繁華、巴黎聖母院的神聖莊嚴,凡爾賽宮的金碧輝煌,蒙馬特(Montmartre)遠不如它們聲名璀璨。在逐漸被當年的藝術家們遺落的角落,卻留給了後來的旅人駐足的理由。
  • 巴黎到底怎麼了?
    歌劇院附近遊行的人群瑪德萊娜教堂周圍2來巴黎前兩天,我在北京的一家銀行兌換歐元。得知我即將去法國,那個胖胖的大堂經理愣住了。他的手僵持在半空,直直地看著我問,不會是巴黎吧?我告訴他是的,他更吃驚了,「千萬千萬小心。」我理解他的好意。絕大多數消息都在告訴我,巴黎正遭遇50年未見的騷亂。
  • 電影屆「老頑童」伍迪艾倫眼中的城市到底是什麼樣的?
    《午夜巴塞隆納》、《午夜巴黎》、《咖啡公社》等這些耳熟能詳的電影
  • 《午夜巴黎》
    最近巴黎挺火的,因為一部《艾米麗在巴黎》,關於巴黎刻板印象的劇集,巴黎之所以給人留下了一些浪漫,上流又高不可攀的印象,是有原因的,這個刻板印象後的巴黎,你可以試試從午夜巴黎裡面窺探一番。巴黎這座城市他確實她傲氣的資本。
  • 眾說紛紜,不同人眼中的蘇寧都是什麼樣?
    對蘇寧的了解,外界的人往往停留在蘇寧線上線下全場景的購物體驗上,框定在那亮黃色的小獅子標誌上,定格在各種媒體平臺的評價上,可真實的蘇寧到底是什麼樣,誰才最有發言權?傾聽,來自各方不同的聲音日前,蘇寧控股將持有蘇寧易購3.98%的股權質押給淘寶公司,這一消息打破了輿論的寧靜,一時間,關於債務危機等不和諧的聲音被無限放大。
  • 歐美人眼中長得好看的亞洲女生到底是什麼樣的?
    在一些歐美人看來,範冰冰,張栢芝,Angela baby 這類國人眼中的美女只是「長得差不多」的小女孩,不算性感,只能算好看 。花木蘭可能是外國人對中國女性最早的印象,也是影響他們對中國女性審美最深的形象。
  • 【臺灣素人藝術家陳俐維成為法國巴黎大皇宮首都藝術博覽會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第13屆巴黎大皇宮首都藝術博覽會暨第133屆巴黎獨立藝術家沙龍展,於巴黎時間2018年2月13日17:00在法國巴黎大皇宮盛大開幕。寒冷的隆冬擋不住人們對於藝術的款款熱忱,大皇宮外排起長隊;法國新上任的總統馬克龍更是親臨現場發布致辭,讚揚首都藝術博覽會的藝術策展精神,強調其作為新年伊始巴黎第一個藝術博覽會的重要性,盛讚她為傳承巴黎作為世界藝術之都的傳統理念而作出的努力。
  • 一起奔向大西北後,這屆年輕人眼中的甘肅到底是什麼樣?
    甘肅到底有什麼魅力?作為嚮往指數極高的旅行目的地,我們很想跟年輕人探討下你眼中的甘肅是什麼樣的?於是,我們找了100個年輕人,他們或有近期前往過甘肅旅遊,或只是在朋友圈裡看過,並計劃未來前往甘肅一探究竟,還有的人對美景很嚮往,但也有自己的困惑和顧慮……大家把最真實的感受與我們聊了聊。
  • 這個初夏,全球表演藝術家飛抵武漢天地,一秒復刻巴黎街頭
    在巴黎在武漢,也能感受到巴黎的感覺。想像一下,午後的陽光灑在武漢天地的紅磚建築上,來自全球的藝術家和觀眾零距離接觸。學生、年輕情侶、中年人、金婚夫妻,互不相識,卻聚集在一起,拿著一杯咖啡看演出。人們在這裡相聚、交談、擁抱、牽手,表演者和觀眾一同構成這個街區的人情味,內心湧上一種浪漫美好的感覺。現場有哪些看點?街頭藝術家怎麼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