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美羽:我毅然斷毀了《四十九日》的原印版

2021-02-20 甘肅省科學技術普及學會

2012年,我在坂城町的「鐵之展館」舉辦了第一次個展。

紐約之行回來後,我痛感自己侷促的格局,不改變就不會有出路。所以,我覺得自己有必要回到我的原點——坂城町,在那裡像小時候一樣近距離地感受自然的能量。就這樣,我決定在坂城町舉辦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個展。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鐵之展館」本是展示刀槍劍戟這些鐵製品的地方,雖然在這裡辦畫展對於它來說也是破天荒的頭一遭,但沒想到來看展的人還很多。

展示的作品也不只有銅版畫,還有一些運用色彩的素描畫,甚至連立體作品我也挑戰了一些。那一年,我還決定在位於善光寺參道的北野美術館分館也舉辦一場個展。準備展覽的作品,基本上也延續了一直以來的風格。

這幾場個展能辦起來,還多虧了我參與的株式會社「風土」。高橋先生也是其中一員。「風土」不僅培養畫家,也致力於發掘、培育各行各業的日本匠人。我們準備把像博多織、有田燒等日本獨有的傳統技術,特別是那些在地方流傳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推向廣闊的世界。

「風土」的社長岡野博一先生,是博多織的織元岡野第五代傳承人。岡野博一先生在美國度過了一段高中時光,是一位擁有國際視野的文化傳承人。我想正因如此,他才會如此珍視這些日本化的東西。

「要用盡全力把自己的強項發揮到極致,只有這樣方能於世有益,才能夠有能力為整個人類做貢獻。傳統工藝就是我們日本最大的強項,我要把它推向極致,達到藝術巔峰的高度。」

岡野先生就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為了不讓博多織瀕臨失傳,創建了「千年工房」。他通過OKANO(岡野)品牌,運用博多織的技術,將京都的型友禪商品化。我也參與其中,為他們設計一些絲巾圖案。我還用博多織做了白虎紋樣的腰帶,自己佩帶。

狛犬和龍,很久以來就是各種紡織品、燒製品所經常表現的對象。而岡野先生向我介紹的那些融入傳統工藝中的神獸軼事,真是令我回味無窮。起源於中國的神獸白虎的傳說,就是岡野先生告訴我的。

白虎性情剛直,專吃那些扯謊、虛偽、陰險狡詐之人。「但是,這些人被白虎吃掉之後,卻能夠在來世改頭換面,重新做人。這就是神獸白虎啊。」

聽到這個故事,我浮現了這個念頭:

「如果我想要挑戰全新的領域,不是也應該像這樣置之死地而後生嗎?」

當然,我這麼說,並不是要自絕生命。這個念頭閃現的時候,浮現在我腦海中的,是那幅仿佛已經成為我個人象徵一般的《四十九日》。於我而言,那是一幅異常珍貴的作品,是我作為一名畫家所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我將那些神獸以及精魂畫之於筆端的第一步。可以說,我之所以能夠引起媒體的注意,也全是仰賴它的功勞。

《四十九日》

為了能夠超越《四十九日》,我又創作了《六道輪迴》等各種各樣的作品。但是,吸引各方注意的,卻一直都是《四十九日》。雖然我已經發表了新作品,然而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每每仍要面對「繼《四十九日》之後,您準備什麼時候推出新作?」這樣的問題。

難道真的是因為大家只關注《四十九日》這件事情,讓我覺得不勝其煩嗎?坦白說,這樣的話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藉口。歸根到底,其實是我自己一直在緊抓著《四十九日》不放罷了。因為這是我最得意的代表作,所以我總是視若珍寶地帶著它滿世界跑,我拿出來供人品看的也總是這幅《四十九日》。

當大家都覺得「看著怪噁心」的作品,能夠得到藝術收藏家們以及電視媒體人「真不錯啊,挺有意思」的評價,這一切令我喜不自勝。可是另一方面,這樣的讚美、褒獎,卻也成了令我裹足不前的包袱。

紐約之行,讓我徹底明白了《四十九日》的局限性。我就要迎來二十六歲了,卻無法創作出超越二十歲時所創作的作品。我感到無地自容,我感到極其痛苦。

當然了,我依然喜歡我的《四十九日》,我依然愛著它。我對它甚至還抱著一絲感激的情愫。但是,我更加明白,就像白虎一口吃掉扯謊之人,然後令其重生一樣,我必須和過去那個柔弱的我訣別,以此獲得全新的重生。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毅然斷毀了《四十九日》的原印版。

訣別《四十九日》之後,我在安曇野集中精力投入創作,全力以赴為在北野美術館分館舉辦的個展做準備。我準備創作一幅巨大的屏風畫,作為個展的主畫。我住的那間鬥室顯然空間不夠,但是如果在東京租一間畫室,預算又不夠。正在愁眉不展之際,來自安曇野的建築家降幡廣信先生說,他的弟子們原來居住的宿舍正好空著。那房子十幾年沒有人住過,破是破了點,然而卻當真大得不像話。幫忙搬作品的人看到這個房子,害怕地跟我說:「感覺會鬧鬼啊。小松小姐,你一個人還真敢住呢。」但對我來說剛剛好。

相關焦點

  • 小松美羽 Miwa Komatsu 靈隱少女的異世界
    小松美羽 Miwa Komatsu神隱少女的異世界
  • 小松美羽!從漫畫裡走出來的 「神隱少女」
    國內很多人知道她是源於林俊傑的一場直播,在直播中,林俊傑在唱歌,小松美羽在畫畫,場面一度的舒適,並且更令人驚訝的是,整個慶典活動與時代俱進的進行了為時100分鐘的直播,而其中將近一半的時間就是大家屏氣凝神的看著這位畫家作畫。」「這個長得如動漫裡的仙女一樣的日本女子,看到這麼可愛的面孔,大家以為她的畫一定像她本人一樣,可愛迷人。
  • 走進美女畫家小松美羽的世界
    ◇2010年可以說是小松美羽的運命之年,因在這一年她的作品還在東京交通會館舉行的藝術聖典YOUNG ARTISTSJAPAN Vol3中出展,其「生死觀」這一概念受到世界級時尚評論家DIANE PERNET和原Dior老總Bernard CENDRON的高度評價,就連HERMAES JAPON的會長即本社副社長齊藤峰明先生也收藏有小松美羽的作品
  • 小松美羽 Miwa Komatsu|一定要想辦法讓我的作品更有力量
    小松美羽Miwa Komatsu日本少女畫家小松美羽生於1983年長野縣2004年畢業於女子美術大學學被不少臺灣媒體稱為「神隱少女」據說她的繪畫作品靈感來源於她成長過程中的一段奇特的經歷小松美羽被網友稱為真實版的『神隱女神』人的確長得也很漂亮像從漫畫裡走出來的小姐姐一瞬間完全被美到不能呼吸
  • 美女畫家與筆下迥異的神獸,狂野少女小松美羽震驚整個國際畫壇!
    小松美羽Miwa Komatsu日本少女畫家小松美羽被網友稱為真實版的『神隱女神』人的確長得也很漂亮像從漫畫裡走出來的小姐姐一瞬間完全被美到不能呼吸透過作品而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小松美羽技法而是她本身自帶的一種自然又靈性的氣質每張作品都變成一件有意義的藝術品
  • 「狂野少女」小松美羽:幾億人在看她直播作畫,震驚整個國際畫壇!
    小松美羽Miwa Komatsu日本少女畫家小松美羽生於1983年長野縣2004年畢業於女子美術大學學被不少臺灣媒體稱為「神隱少女」據說她的繪畫作品靈感來源於她成長過程中的一段奇特的經歷小松美羽被網友稱為真實版的『神隱女神』人的確長得也很漂亮像從漫畫裡走出來的小姐姐一瞬間完全被美到不能呼吸
  • 小松美羽VR作品《祈禱》高雄獨家展映 黃韻玲重現頌缽靈性音樂
    (圖/HTC提供)展映期間將首次公開小松美羽的珍貴手稿,青龍、朱雀、白虎三種極具東方色彩的神獸,在當代藝術家小松美羽以奔放用色詮釋無界的感動,同時在小松美羽建構的神獸世界中,體驗者將在神獸的引領下,透過對世俗的凝視與反省、記憶與意識的辯證、靈魂的輪迴與重生,對自我和世界產生感應,並且將感受化為祈禱,把祝福從虛擬世界帶向現實人生。
  • 世界藝術|小松美羽:與神靈對話而作畫,林俊傑買單、8億人圍觀
    日本有名的女藝術家,她被稱為「地球籍藝術家」和「無國籍創作者」小松美羽是誰?小松美羽1984年出生於長野縣板城町,長野縣是全日本美術館最多的地方,她說,小時候媽媽常帶著我去逛美術館,也常讓我讀繪本。「媽媽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夢想著要去讀美術大學。但媽媽相信美術是不需要花錢學的,她希望我們可以自由學習,想畫畫就隨心所欲地畫,所以我從小就喜歡搜集廣告傳單,在上面塗鴉。
  • 《四十九日祭》張黎拍「南京」求真不求新
    《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版《四十九日祭》正在湖南衛視播出。張黎認為,《四十九日祭》講的是一個「生存」的故事,在災難面前空談大義總顯得蒼白,當她們努力「活著」的欲望被侵略者輕易地打碎,這種「難」與「易」會更讓人明白這場浩劫的殘酷。   採訪中,張黎反覆強調一句話:「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這是巴爾扎克的態度,也是我創作《四十九日祭》的態度。」
  • 《四十九日祭》開播 提高逼格看懂黎派歷史劇
    《四十九日祭》延續了張黎出挑的攝影手法、近乎偏執的製作態度,以及對演員的各種顛覆和「蹂躪」,加上嚴歌苓對劇本的精細打磨,使得該劇從畫面到表演、從劇本到服化道,都呈現出螢屏少見的高逼格。鑑於黎派歷史劇常常遭遇「觀眾看不懂、業內人卻奉為經典」的兩極化境況,搜狐娛樂在播出之前先給網友普及一下黎派歷史劇的知識,一起提高逼格,爭取一次看懂《四十九日祭》。
  • 電視劇《四十九日祭》熱播
    原標題:電視劇《四十九日祭》熱播   新華報業網訊 正在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四十九日祭》是一部厚重而嚴肅的緬懷之作。導演張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有些罪惡,可以寬恕,但絕不忘卻,更要求道歉,「野蠻的軍國主義催生了日軍的侵華暴行,釀成了南京大屠殺這場人類浩劫。
  • 首個國家公祭日紀念力作史詩巨製《四十九日·祭》12.1首播
    該劇編劇,原小說作者嚴歌苓是享譽世界的華人作家,曾創作《小姨多鶴》、《鐵梨花》、《金陵十三釵》等著名作品。「總體上,劇版更接近原著,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得到了最完整、最虐心的表現。」另外,《四十九日·祭》也延續了張黎導演作品一貫的藝術追求:嚴肅歷史觀、風格化的藝術表現和深層主題解構。「呈現歷史災難是一方面,我們更注重中國故事的國際性化達,希望從普世價值角度對小說主題進行再挖掘,更深入地探討絕境中的人性、生命和情感。」
  • 導演張黎談《四十九日祭》:導演與劇本是翻譯
    原標題:張黎我的翻譯功力還不錯   近日,由張黎執導,張嘉譯、宋佳、胡歌、黃志忠等主演的抗戰劇《四十九日祭》正在湖南衛視熱播,該劇作為張藝謀執導電影《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版,而張黎與張藝謀又師出同門,難免有人把他執導的《四十九日祭》與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PK,但張黎頗為「頑皮」地替老同學點讚,稱讚這部電影「是中國電影製作水平的代表
  • [人物]《四十九日祭》張黎:我拍的不是戰爭是災難
    他略微緩慢的語速,就像他的作品《四十九日·祭》一樣,沉靜而引人深思。著名導演張黎晚上8時半,拍了一天戲剛剛收工,導演張黎在夜色中講起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他略微緩慢的語速,就像他的作品《四十九日·祭》一樣,沉靜而引人深思。昨晚,被稱為「劇版《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四十九日·祭》在湖南衛視播出過半。
  • 【侃大劇】張嘉譯宋佳攜手打造《四十九日祭》 12月初湖南開播
    而關於這個作品的內容,張黎和嚴歌苓一早就達成共識: 日軍屠城六周, 《四十九日祭》的故事從事發前一周寫起,加起來一共49天。49天也正好是中國傳統中,人去世後靈魂得以超度的節點,這也是劇名的由來。 在電視劇《四十九日祭》前,螢屏上已經有太多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作品,為什麼還要再拍這段歷史?張黎表示,拍《四十九日祭》有兩個意義,一是審視,二是警醒。
  • 嚴歌苓談《四十九日祭》:電視劇改編更接近小說
    我想儘量表達一個完整的前史與後史,希望能將手頭上掌握的歷史資料全部寫進去。對於一些『原著黨』來說,電視劇的改編可能更接近小說的描述。」  當被問及作為小說的作者以及這部劇的編劇,覺得《四十九日祭》的突破在哪時,嚴歌苓說:「文學與影視劇本的創作,在外行看來,就是一種事物的兩種不同形式,都屬於文字寫作,都在講故事。但在內行看來,卻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兩種不同事物。
  • 《四十九日·祭》今晚20點震撼開播 六大看點打響螢屏愛國戰
    看點一:劇版《金陵十三釵》首登螢屏 人物命運較電影版更具張力「忘記歷史,等於二次屠殺」。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作為獻禮首個國家公祭日的熱血鉅制,《四十九日·祭》通過獨特的視角、氣勢磅礴的畫面,以審判的形式反映了絕境中的生命意義與人性救贖。
  • 【劇評】《四十九日祭》:極致寫實帶來收視憂慮
    導讀被稱為劇版《金陵十三釵》的《四十九日·祭》近日已與觀眾見面,該劇斥資1.2億元打造,然而播出後,口碑不差但收視欠奉,雖然細節十分考究,但節奏太慢、劇情太沉重,或許正是「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在攝影師出身的張黎導演的影像表現下,南京大屠殺的慘烈非常接近於歷史真實,只是寫實的同時也帶來了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