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品《胭脂扣》,完美的愛情經不起低賤的人性

2020-12-22 憂君盤劇

大家好,我是米娜,一個愛看電影的萌妹子。

今天給大家安利一部經典的老電影《胭脂扣》。這是由梅豔芳、張國榮、萬梓良等主演一部電影,可謂中國最早的穿越劇。

以前聽過這個電影的名字,但是卻沒有觀賞,可能是是由於個人原因,我之前一直認為這是一部以前的那種「殭屍片、鬼片」這種體裁,就沒有去看。後來才發現這真是相見恨晚啊。

這部片子圍繞著妓女與嫖客進行講述,妓女與嫖客,這樣的兩個人能產生愛情嗎?不過是各自逢場作戲各取所需罷了,一個付出身體,一個付出金錢,你情我願,本就是一樁生意。

可是在這裡愛情卻出現了,十二少與如花初次相見是在青樓。如花是風情萬種,可臉上始終帶著絲哀愁的女子,當之無愧的頭牌花魁。當十二少看見這個女人以一身男裝出現在他面前,一開場就將那些濃汝豔抹妖嬈多姿的女人拋出十萬八千裡。轉眼如花又換旗袍出現在眾人面前,舉手投足間無不透露著嫵媚,十二少的眼睛離不開如花。她,卻完全不將十二少放在眼裡。後來如花受感動,只見十二少一人。如花與十二少在床上吃鴉片,聽戲唱戲,卿卿我我,真是羨煞旁人。對於如花來說這是最美好的時光。

他愛如花,想要娶她,如花只希冀做一個小妾。而十二少的家門乃望族不接受妓女作媳婦,不許如花進門,十二少離家而去身無分文,那便只有如花重出「江湖」了,她又重新接客,維持生計。十二少學唱戲,端茶倒水,做一個小配角,只望有朝一日能成名角,這樣可以養活二人,可十二少卻一直未紅。十二少沒多少錢,但他仍不忘給如花買禮物。十二少在地攤上看見胭脂扣買下,這是如花最喜歡的。

最後兩人想殉情,約定吞食用福壽膏自殺,可如花又怎能不知十二少的怯弱,於是偷偷在酒中加入蒙汗藥,餵他吃福壽膏。但沒想到的是最後如花死了,十二少沒死。如花在「下面」等不見十二少來與她相會,便又重回人間來尋他。卻知後來十二少被人救活了。

十二少與如花重逢,如花將胭脂扣還給十二少,她說:「十二少,謝謝你還記得我,這個胭脂盒我掛了五十三年,現在還給你,我不再等了。」於是便頭也不回地離開,十二少追隨如花大聲喊著「如花,如花,原諒我」結尾十二少還說「又留下我讓我受罪」。

有人評價過(胭脂扣)堪稱中國版的人鬼情未了,一點也不為過。這部電影裡哥哥(張國榮)的出鏡很少,但是也不會阻止我們看劇的熱情。看到後來你會發現,影片雖然開始覺得平淡無奇,但劇情發展在結尾幾分鐘卻覺得泣不成聲。

有人可憐她,有人詆毀他。

她只是自私的愛上愛情和無私的對待負心人,就像張愛玲對待胡蘭成,就像李商隱對待懦弱相公。我無法選擇我的愛,所以面對你我只能低到塵埃。她們的愛情我稱為毀滅的愛。有些人出現在生命中是拯救而有些人則是毀滅。她們是致命吸引卻又致命危險她們出現在互相的生命中是相互毀滅。

你們對這部電影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一起探討。如果有想看的電影影評也可以告訴我哦,也許下一篇解讀就是你們評論區留下的電影。

相關焦點

  • 《胭脂扣》:別高估愛情,別低估人性
    據說,作家李碧華的兩部重要作品《胭脂扣》和《霸王別姬》,都是以「哥哥」張國榮為原型而再度創作的。梅豔芳和張國榮在最好的年華裡,共同演繹了這部長達九十多分鐘的電影《胭脂扣》。毛姆曾經說過:愛情不是單一純粹的東西,它有時粗鄙,有時混沌,甚至是根本不存在。準確地說,愛情好像就是個粗俗的菜籃子,裡面裝滿了每個人的欲望、崇拜、感恩、野心、地位、利益、懶惰、恐懼、依賴……生而為人,我們是否應該為了愛情奮不顧身?那一番孤勇,或許年少的時候會有,但是在人性膠著,人人都有私慾的塵世間,我們無能為力,無法高估愛情。
  • 《完美的他人》別去考驗人性,人性經不起考驗
    》之前,我在電影院就觀看過原版(義大利版)《完美陌生人》和中國版的《來電狂想》,整體而言感覺《完美的他人》比中國版《來電狂想》翻拍要成功,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影片的整體選材從現代人們都離不開的工具——手機開始切入,最終揭示人性。整部影片的主場景就是其中一位男主人的家,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整個故事大部分以臺詞敘述為主,各個矛盾通過一句句臺詞在狹小的空間中激烈碰撞,跌宕起伏,產生了一個又一個的矛盾衝突。
  • 人性經不起任何考驗
    在人性面前,人們總是渺小的存在。」在李易峰主演的《動物世界》裡,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場封閉空間下的人性實驗,電影的開頭,通過石頭剪刀布孩子般的方式,與人性的陰暗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整部電影中,在金錢和生存的考驗下,通過其他遊戲參與者的醜惡面貌,與男主鄭開司依舊堅守本性的行為形成鮮明的對比。
  • 電影《胭脂扣》:愛情是一場迷夢,不過辜負與錯過
    2019年,距電影《胭脂扣》的上映已經31年了,電影講述了一位痴情的藝妓窮盡三生,苦待半個世紀,期待與有情人的團圓。痴情女薄倖郎的故事並不鮮見,甚至有些泛濫,《胭脂扣》卻有些特別。它悽清悲涼的基調偏用濃烈的豔色和繾綣的深情來描繪,於幽幽暗暗中娓娓道來,表面說的是愛情,實則演的是人生。
  • 《胭脂扣》如花驚鴻一瞥:笑我痴情的你,可否擁有過愛情?
    你從《胭脂扣》中緩緩走來,幽怨的眼神不屑世人的評說,你只想知道:你們的約定是否還在?53年了,他是不是和你一樣,不知道在哪裡徘徊?今日欣賞經典影片《胭脂扣》,哥哥依然俊朗翩翩,梅姑還是風韻不減。歲月無情人有情,不曾想《胭脂扣》中的遺憾已經彌補,只願情誼深深,無論人間還是天堂,都有友人相伴,不再孤苦獨未眠。
  • 從《胭脂扣》看跨越半個世紀的兩段愛情
    人鬼情未了,一段愛情穿梭於古今生死之間,情慾輪迴,冤孽消長。臨近4月1日愚人節,重溫《胭脂扣》,「哥哥」張國榮曾經塑造的經典形象又浮現在我眼前。李碧華用《胭脂扣》描繪了一段跨越了五十三年的荒誕愛情故事,之後被關錦鵬搬上了大熒幕,在張國榮和梅蘭芳的完美演繹下,魂斷情腸。《胭脂扣》講述了曾是倚紅樓頭牌的名妓如花,因和南北行中藥海味鋪的少東家「十二少」陳振邦兩情相悅而不得,幾番掙扎之後,兩人只能相約殉情的悲慘愛情故事。吞鴉片自殺的如花,在陰間苦等53年未見昔日愛人蹤影,於是決心重返陽間。
  • 從小說《胭脂扣》到電影《胭脂扣》:深入如花與十二少的愛情故事
    李碧華的小說《胭脂扣》對愛情的刻畫別具味道。當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時候,也散發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小說與電影最大的不同之處便是給觀眾的感受是不同角度的衝擊。《胭脂扣》是臺灣女作家李碧華的小說,導演關錦鵬於1987年改編製作成電影,除了對原著進行傳承之外,也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編和創新,表現形式的巧妙運用使得這部小說在改編成電影後更加表達出整個故事的精妙之處。電影《胭脂扣》在結構上,角度上以及氛圍的營造上都呈現出藝術性的淋漓盡致的美。
  • 《胭脂扣》:花開有時,夢醒有時
    —李碧華 《胭脂扣》是作家李碧華的成名之作,但從電影藝術角度來說它的意義更為深刻。導演關錦鵬特殊的同性身份,使他對女性視角的拿捏細膩完美。他把中國古典文學裡那種瑰麗的想像影像化成纏綿悱惻的幽怨氛圍,如花渾身散發出來的「陰氣」,充滿了一種浪漫的悽迷,在整個華語電影世界都極為特別和難能可貴。
  • 電影《末日病毒》完整版,人性經不起考驗,令人毛骨悚然
    《末日病毒》與此前推薦的《流感》《傳染病》不同,它沒有與武漢現實高度的對應,但經不起檢驗的人性,震撼心靈,發人深省。7,編劇設置的幾個角色很有意思,把親情、愛情、友情歷數一遍,並且很真誠地告訴大家:在自私的人性面前這些看似勝過一切的東西狗毛不是8,這就是一部披著喪屍外衣的人性片。人性從來都不是用來考驗的,因為它經不起試驗,它只能用來展示,很諷刺卻是真理,人就是一座孤島!在生死面前,為了自己的命可以捨棄別人的命,真是應了那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 電影《胭脂扣》 ——人間綺夢,曠世之情
    電影《胭脂扣》是關錦鵬導演執導,改編於著名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同名小說。這部電影一經上映便好評如潮。奇異的情節讓觀眾們紛紛嘆惋。影片講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香港,名妓如花與闊少陳十二少陳振邦相愛卻不被封建家長祝福,走投無路的一對戀人相約共赴黃泉,吞鴉片死去的如花在黃泉路苦等數十年未果,來到五十年後的香港拜託袁永定尋覓十二少,結局卻讓人唏噓的故事。
  • 《胭脂扣》:緣起緣落,終究不過夢一場
    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的又有多少呢?電影《胭脂扣》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由關錦鵬執導,梅豔芳、張國榮主演。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香港石塘咀倚紅樓名妓如花與紈絝子弟陳十二少的愛情故事。該片於1988年1月7日在中國香港上映,獲得了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梅豔芳更是憑藉該片一舉斬獲臺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亞太區影展及臺灣金龍獎四座最佳女主角獎盃,成為「四料影后」。
  • 再看《胭脂扣》:如夢如幻的鏡花水月,若即若離的情愛凋花
    我卻認為十二少自有他的難處,他對愛情也曾真心付出。從男主的視角來分析,相信很多深陷情愛中的女子,可以更加清醒地看待另一半的愛與難。前言:《胭脂扣》是1988年上映的一部香港愛情片,豆瓣評分8.1分。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由關錦鵬執導,梅豔芳、張國榮、萬梓良、朱寶意主演,這也是梅豔芳第一次擔當女主角。
  • 《胭脂扣》:如花飛蛾撲火般的愛情,是這世間難能可貴的真
    李碧華曾寫過一本小說名為《胭脂扣》,後來由梅豔芳、張國榮主演,改編成了電影。1930年代的香港,名妓如花,愛上了紈絝子弟陳十二少。那時的如花,以為美好的愛情來臨了,自己遇到了對的人。如花為陳十二少付出一切,以胭脂扣定情。但是陳十二少的家人極力反對,經濟的拮据,讓兩個人在情愛與生活中苦苦掙扎。最後兩人,註定陰世之約,吞食鴉片殉情。
  • 《胭脂扣》原著:怕他不肯一起死,在他的酒裡還放了40片安眠藥
    胭脂扣,景泰藍雞心型的小匣子,上面鏤了一朵牡丹,旁邊有隻蝴蝶,藍黑的底色,了金邊,小巧地像一顆少女的心。這是一生中十二少送給她最好的禮物,「即使死了,也不離不棄」。十二少送如花胭脂扣電影中因為張國榮的出演,李碧華為他量身定做了這個角色,加重了戲份,以悲劇的愛情凸顯了門第、世俗以及人性。
  • 《茶花女》與《胭脂扣》中的女人都還是相信愛情的
    茶花女我曾經看過張國榮和梅豔芳主演的《胭脂扣》,劇中張國榮演繹的十二少和梅豔芳演繹的風塵女子如花,也是富家公子和風塵女子的組合胭脂扣劇情《茶花女》和《胭脂扣》中的這些女子,大概也是相信愛情的,她們總想著有人能夠腳踩五彩祥雲來搭救他們,
  • 《胭脂扣》:一場「入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愛情絕唱
    影片《胭脂扣》由李碧華同名小說改編,關錦鵬執導,1987年上映的《胭脂扣》,如今在豆瓣依然有著8.4分的高分。《胭脂扣》一個老套的愛情故事,一個技藝高超的導演,哥哥和梅姐出神入化的演技,成就了如夢似幻、纏綿悱惻的愛情絕唱。
  • 《胭脂扣》:愛情,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是不容易長久的
    這概是最動人的鬼故事,古來多少人鬼情未了,都不及《胭脂扣》來得深刻。《胭脂扣》的小說略遜色些,但關錦鵬改編的電影,愣是把一個老套的故事,拍成了難以逾越的經典。梅姑和哥哥將如花與十二少之間的情,演繹得纏綿悱惻、餘韻悠長。
  • 觀看豆瓣8.4分影片《胭脂扣》探究符號在電影中所蘊含的意義
    最近重溫了哥哥與梅姑的經典之作《胭脂扣》,這部電影三十多年過去了依舊在螢屏熠熠生輝,成為無法超越的經典。第一次看《胭脂扣》時,只是覺得如花太痴情,十二少太貪生怕死了,為這段愛情感到惋惜。如今重看,對電影的理解也更深入了,從小小的胭脂扣這個電影符號中看到更多關於時代、關於愛情背後的悲劇命運以及人性。
  • 人性經不起考驗!《死無對證》幾大懸疑點細思極恐
    能將懸疑題材和酣暢爽感完美結合在一起的電影實在不多見,《死無對證》成功通過層層遞進的劇情安排抓住了觀眾心理,並以一次又一次的驚人反轉將人性洞察得相當透徹,不看到最後一刻結尾真的很難確定孰是孰非,而當真相揭曉的一瞬間,種種意料之外的細節終於貫穿成為一個整體,令人直呼過癮,對整部影片的嚴謹與深刻心悅誠服。
  • 《三十而已》顧佳被出軌:經不起考驗的不是感情,而是人性
    在這樣一段無愛又見不得對方好,還會在妻子風生水起的時候選擇用婚內出軌來報復妻子的人,不配擁有顧佳如此完美的愛情。在這樣一段無愛的婚姻裡,離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一段沒有愛情,又不能相互體諒與理解的婚姻,實際上就是一場災難。其實,人在大多數時候是經不起一點兒考驗的,人性裡的狹隘無時無刻會跑出來傷害身邊人。希望在這世上,我們能夠找到那個真心喜歡彼此的人,用力過好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