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在高低之間跌宕起伏,我們應該正視這一點,而不是刻意地視而不見。高水平的操盤手善於統籌規劃,即便處於低點時也毫不氣餒,說不定正暗自醞釀反敗為勝的精妙手段。
1998年末的一個早晨,上海汽車汽配商廈106商鋪出現變故,往日如超市般琳琅滿目的貨架上空空如也,只留下30平方米的縷縷晨光。這間商鋪屬於聞名國內外、貼牌生產各種汽配的特大型企業-上海隆豐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當時上海隆豐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年銷售額達30多億元,後因業務力量、主攻方向發生轉移等原因決意撤離商廈。但是該客戶並未將貨架搬走,空蕩蕩的貨架似如無聲之言,給予商廈招商部一絲希望,在副總經理莫漱玉帶領下展開了一場快節奏的「追蹤戰」。
招商部想方設法與遠在異地的上海隆豐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林光麟董事長取得聯繫,以最快速度將他請入商廈,由此開始了長達4小時的攻心戰。林董非常健談,他提到第一次走進上海汽車汽配商廈時的情景,在電梯口遇見一位身材高大、神採奕奕的先生,對方極有禮貌讓出身位,且伸手一個「請」字讓林總先入電梯,這一舉動使他感受到商廈超一流的服務意識,從而堅定了入駐商廈的決心。事後才知道,那位請他先入電梯的人就是李培昇先生。
商人的選擇與利益有關,莫漱玉副總經理幫助林董綜合考慮多方因素,從戰略到戰術,從短期到長期,從市場到商品流通業發展,使得林董猶如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上海汽車汽配商廈的金字招牌;崛起在上海灘的24小時汽配、修車熱線;威海路上獨領風騷的「威海路350」等這些商廈巨大無形資產的體現讓林董感覺到因眼前利益而放棄長遠的「天時、地利、人和」實在是太不明智,於是當場拍板重新入駐商廈。
當106商鋪工作人員為剛搬出去便又回來深感扭捏時,林董感慨萬千:「你們要好好地向莫總學習,我們企業多一點她這樣的認真勁、執著勁、能幹勁,一定會成功!」林董見大家還是有些不好意思,繼續說道:「市場經濟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實屬天經地義,天地輪迴轉,我們看重的是實力,我們需要的是結果!」從那以後,林董與上海汽車汽配商廈結下了牢固的合作關係。
上海汽車汽配商廈的大門可進可出,「合力,合作者先贏!」的「思想」令入駐客商倍感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