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鏡人物:jerry & 媽咪,仔仔 & 媽咪,劉星睿 & 媽咪,大順 & 媽咪,王遲 & 媽咪
紅牆、石階、木房子;綠樹、溫泉、山間霧——在臺灣的最北端北投,與好山好水共享美好的時光,感受從日據時代以來便有的「溫柔鄉」生活,人文風情、自然景觀、歷史以及與濃濃的懷舊風情,是這老地方打動世人的柔軟之處。
這還不是全部,對於這一次我們跟隨童遊列車特別定製的這樣一條親子線路來講,更棒的體驗在於有關兒童的居停細節。北投圖書館灑滿陽光的幼兒閱覽室、蘇荷兒童美術館裡模仿塞尚製造出來的荷塘四季、親子餐廳裡堪稱藝術品的寶寶餐具與餐食……一切都是妥帖並精心考慮過孩子們的身體及精神需求的——而這一來因為臺灣這些年越來越注重幼兒成長與教育環境;二來,大概也與此地以前長期受日本文化影響而成的人性關懷大有關係。
總的來說,我們一行六對母子(蒼天啊這是什麼樣的社會,三個城市的六個小孩竟然全部是男生,好想邂逅些女娃子啊……)搭乘飛機抵達桃源機場後,驅車四十分鐘隱居在北投,三天的親子行程舒適而充實,想想看,竟是十分值得再來玩多幾次的。
不過後來聽臺中的朋友說,臺灣整個地區都很適合帶著孩子閒逛,小街小巷都是舒適的親子餐廳和親子教育、遊戲空間,而且吃住行極便利。
北投親子遊3日線路:
day1:抵達——閒逛小街——北投兒童公園——地熱谷溫泉
day2:地熱谷——溫泉博物館——北投圖書館——蘇荷兒童美術館——親子餐廳——北投夜市
day3:閒逛小街——北投圖書館——地熱谷溫泉
|來介紹北投這個地方|
北投的氣質很像京都,舊舊的,處處有故事。北投有溫泉之鄉的美名,早在清朝就因採硫磺而聞名,日據時代,日本人加以規劃、開發,名噪一時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就是當時的代表。壯麗的西方式建築、寬闊的浴場,說明了北投溫泉的繁華。北投著名的溫泉有地熱谷溫泉、行義路溫泉、鳳凰溫泉、龍鳳溫泉、湖山裡溫泉等。地熱谷溫泉是北投最早被開發的溫泉。鳳凰溫泉與龍鳳溫泉興建有溫泉浴室供遊客沐浴。湖山裡溫泉風光明媚,吸引絡繹不絕的人潮。行義路溫泉分布於行義路上,擁有眾多的溫泉山莊。
從臺灣市區來北投十分方便,搭乘捷運淡水線至明德站、石牌站、唭哩岸站、北投站、新北投站、復興崗站、忠義站到關渡站都是北投區的範圍,沿線旅遊景點有北投溫泉博物館、地熱谷、北投公園、關渡美術館、琉園水晶博物館、陽明山國家公園等等。這些旅遊景點比較集中,即便逐個走完全程,也不過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很多臺灣人會選擇到北投住宿溫泉旅館享受一晚溫泉鄉情調,或是泡個溫泉澡當日往返:光明路244號的瀧乃湯,已近90年歷史的泡湯文化,男女大眾池,分池而浴;原名星乃湯的逸屯及幽雅路上的吟松閣,其木造建築及庭院仍保留著日式情調,提供泡湯休息、住宿用餐;春天酒店是國際級溫泉渡假飯店,屬最高價位的享受;其他還有皇家全季、熱海、泉都、嘉賓閣、新年莊飯店等提供一般住宿。
|和孩子一起享受日式溫柔之美|
沿著飄蕩著濃濃硫磺味道的山間小路走進我們入住的酒店「皇家全季」(這間酒店在溫泉區來說,算是非常一般的,性價比比較高但裝修風格頗為土豪,對於講究品質的家庭來說,不推薦。更傾向於推薦附近三分鐘路程的「加賀屋」,日式酒店,適合全家居住。)放好行李,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浴室裡羅馬浴場式的碩大的浴缸水龍頭,帶著孩子一起泡溫泉啊!所有的旅行攻略都有介紹,這富含礦物質的溫泉水,有消炎、清火、驅除疲勞的神奇功效,最好每天都泡個十幾分鐘。
休息好了,第二天才帶著滿足出門閒逛。從我們住的酒店上去不到5分鐘,緊鄰新北投公園,就是地熱谷。甫一進來是會被迎面而來的白色煙霧和濃濃硫磺味道震一下子的:藍綠色清澈見底的溫泉水在山石之上流淌,因為溫度高達95度而升騰出的滾滾煙霧覆蓋在水流之上滾滾直上青天連接起陽光的光線——聽說這裡是溫泉的源頭處,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早年的地熱谷可讓遊客將食物放入谷內煮食,日前則因地險多意外,所建之護欄亦常崩坍,遂將谷內危險步道撤除,僅建外圍觀賞用園道。
因為害怕硫磺煙霧對身體有害,我們帶著孩子讚嘆了短暫一陣子就匆匆離開,步行進入五分鐘路程的北投溫泉博物館。
這是一幢英國都鐸時期風格的鄉村建築風格,沉穩的紅色磚牆鑲嵌著歐洲古典主義風格的彩色玻璃,與黑色的屋瓦與綠蔭相稱,是個讓人放鬆休憩的好地方。
1樓的羅馬拱柱環繞浴池,陽光穿過彩色玻璃,投影出異國情調。2樓的和室格局、日式地板,搭配著空氣中澹澹的溫泉味,昔日的氤氳時光,彷佛就在眼前重現——小朋友們在榻榻米上滾來滾去,我站在窗前遠眺北投公園,特別有置身京都的錯覺,仿佛下一刻,就能見到日本藝妓迎面而來。
除了在2樓滾來滾去,館外的露天劇場也是小朋友們嬉戲玩耍的好地方。聽說這裡有不定期的表演活動,算得上一個另類的社區活動中心。北投溫泉博物館不但是歷史的珍貴記憶,更深刻凝聚著北投居民對這片土地的感情。
喜歡復古風韻,這裡有日劇時代經營至今的古色古香的「吟松閣」。整座旅館利用地形建造,視野極佳,也提供那卡西表演,喜歡懷舊的「不插電」現場樂團,可請店家邀請助興。
|在圖書館度過一整個下午的好時光|
從溫泉博物館繞過來左手邊平行的山間小路,很容易會被一棟隱藏在樹林中的大型木造建築吸引。走近一看,原來是北投圖書館。對面社區大學的阿叔告訴我們,這屬於北投公園的一部分,是幾年前某位日本建築師花費心血設計建築的。室內書香,戶外鳥語,相映成趣,負一層整層都是兒童閱覽室,有書桌和親子閱讀的空間,真心的讓休閒時光中的親子閱讀成了一件愜意、享受的活動。
我們帶來的幾個小朋友,從2歲到5歲,全部都超級愛這座溫暖的建築物,一走下負一層的樓梯就自覺「斯文」起來,在一排一排書架面前溜達著找自己喜歡的書——2歲的遲遲第一次進圖書館,搬下一本書就直接扔地上,再把自己扔在書的旁邊,一副「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滿足相——難得看到男孩子們如此安靜平和的一面,依偎在媽媽的懷裡,感知世界和母愛。
回來補充作業查一下資料,果然如阿叔所說,這是一棟堅決提倡環保建築的典型示範:屋頂為輕質生態屋頂,設有太陽能光電板發電,可發電16千瓦電力,並採大量陽臺深遮陽及垂直木格柵,降低熱輻射進入室內,降低耗能達到節能效果。綠化屋頂及斜坡草坡設計可涵養水分自然排水至雨水回收槽,再利用回收水澆灌植栽及沖水馬桶,達到綠化與減少水資源浪費。
建物使用木材及鋼材,該建材皆可回收再利用,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在室內健康與環境指標方面,對於木材建材除做白蟻防治外,並使用生態塗料及免除不必要的裝修工程,減少汙染及有毒物質的釋放,避免影響人體健康。
這座圖書館曾經獲得2007年「臺灣建築獎」首獎、第6屆臺北市「都市景觀大獎」首獎,更在2012年獲得美國網站Flavorwire.com評選為「全球最美25座公立圖書館」之一。
個人建議,一定,帶著孩子抽出一個下午,在北投圖書館待著……
|不得不讚嘆的蘇荷兒童美術館|
既然是親子旅行,不能不去的地方之一當然就是兒童美術館——這也是臺灣對兒童美育非常重視的一個部分。去過很多不太發達的地方還停留在「收藏」和「展示」的博物館時代,臺灣美學大家們已經在不停呼籲和實踐著博物館的「教育」、「美育」功能。蘇荷兒童美術館的定位就是「教育中心」,教育的對像是兒童,兒童的父母、兒童的老師、兒童周邊的相關人士,以及社會大眾。這已經是概括了一個全民美術再教育的可能性。
美術館位於高尚住宅的臺北天母區天母西路50巷20號B1,要來參觀需要電話預約,如果是超過十五個人的團體最好提前一周預約。因為美術館將會配備專業的藝術家兒童教師導覽,以一堂藝術課的形式,帶小朋友們走進形象的藝術世界。
位於居民樓地下室的美術館佔地面積不大,小小的門面卻蘊涵著大大的內涵,原來門口那面隔屏是100個小朋友的作品拼出來的,只一下子我們就感覺到了這裡的不同。
美術館有專人導覽,後來證明參加這個導覽是相當必要的,不然對藝術一竅不通的我們可就錯過了好多門道嘍。導覽開始前,我們先認識的東西竟然是海底世界,原來這個海底世界都是美術館的小學生們用生活起居製作出來的,而我們要有資格參觀,就得好好認一認這瑰麗奇幻的海底世界都是用什麼材料做出來的!爸爸媽媽也得認哦!小魚怎麼是用吸管做的呢?漂亮的海葵原來是大大小小的塑料調羹做出來的。
跟著老師又回到了門口櫃檯,原來是要DIY胸針哦,孩子們的興趣馬上提了上來,很神奇的橡皮泥,先讓孩子搓揉之後,自己壓成想要的形狀,然後老師幫我們燒烤,別上別針,等導覽結束之後,就可以看到自己做的項鍊囉!
馬上,我們就要開始探訪藝術的隧道了,導覽的老師告訴我們,美術決不只是看,任何感官的接觸都可以培養孩子的美感欣賞。老師讓我們先觀察下門口的樣子,仔細一看,居然是一個人頭,而入口的位置就是人的嘴巴,旁邊牆上貼著一幅梵谷的自畫像,原來是老師們把自畫像變成了立體的圖形,經過老師的一翻講解,就連兩歲的遲2也清楚地記得了大師的這幅作品,紅色的背景,拿著菸斗的老爺爺,還有一隻受傷的耳朵。
繼續前進,進入瑪格麗特的超現實主義世界,在房間的盡頭是一個壁爐,壁爐上放著一隻座鐘,從壁爐裡延伸出來一輛長長的火車——這是拷貝「時間停住了」的名畫做出來的實景啊!老師讓小朋友們一邊玩火車,一邊觀察這幅畫作的超現實主義奇妙世界。
接著還有莫奈的光影世界——一副荷塘景色的立體世界,老師讓小朋友們坐在睡蓮裡頭,然後就不停的變換房間裡的燈光,進入同一個景色因為光線變換而形成的不同美感效果——這本來就是莫奈的藝術主張。
在美術館裡,每一個房間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解釋了一種藝術現象或者原理——這樣生動活潑的藝術課,就連作為大人的我們也是深覺奇妙刺激。
有點走累了?到藝術家的咖啡廳小坐一下吧。那個託著頭苦瓜臉的人是誰?原來這也是梵谷的大作《加歇醫生》,這裡把作品完全立體呈現,讓孩子們身在畫中與大師對話。
參觀到這裡告一個段落,孩子們還可以在活動區遊玩,在這裡也有很多豐富孩子認知美術的創意——真喜歡這個美術館,強烈推薦一定留出半天的時間呆在這裡。
tips:北投美食
就食物來說,北投區域就以傳統的臺北小吃取勝:滷肉飯、紅燒鰻、鹽焗雞、豬血糕等等遍地都是,即便是將街邊的便利店出品也都很有保障,具有明顯的閩南口味,特別適合清淡口味的遊客。
而在天母一帶,因為住了很多外國人,所以以地道的西餐聞名。我們去的親子餐廳galilee family brunch就專門提供家庭西式餐食——除了配備寶寶專用的美麗餐具和卡通圖案漢堡包套餐,二樓就餐區旁邊還有舒適的兒童遊樂區,供寶寶們餐前餐後玩耍——而這樣的親子餐廳,或者帶餐飲的親子教育空間,在臺灣整個地區來說都在蓬勃興起,為親子出行的遊客們提供最大程度的便捷舒適。
……………………………………………………………………………………
ok,到這裡遊記就結束了,本來想要把遊走之處的地址、電話、聯繫人之類的明確信息發出來,後來覺得有一點多此一舉,重點不在於具體哪一個地點比較好玩,而在於旅行路線和行程重點的設置要符合旅行主體和主題,不是嗎?
只是希望此文能夠給帶孩子出門的媽媽們一點點旅行啟發啦(臺灣腔爆棚中……)
文藝連萌 | 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實踐者
=======HotelInsider酒店美學=======
與心靈更近的酒店雜誌
微信號:HotelInsider
About Us
此微信號為《商務旅行》雜誌的訂閱號,將會為大家推送高端酒店行業的新銳觀點,行業資訊,實用信息和分享住酒店的體驗經歷。我們定期還會進行一些小互動,給粉絲贈送酒店住房福利哦!
Making Friends with us
如果你想給我們的雜誌或者微信號提建議,投稿,合作,歡迎給我們留言,我們保證一定給予回復
Sharing With Friends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點擊右上角按鈕,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裡,讓你的朋友也能了解到酒店行業的最新資訊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