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生日是今朝,文人雅士壽蘇會

2021-02-12 西湖文學社

歡迎關注:文字,望穿秋水;誦讀,蕩漾西湖

蘇東坡畫像

今天是蘇東坡生日,據說翁方綱每逢這一天都會以以「東坡生日是今朝」為首句作詩一首。由此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十九日,文人雅士,蘇粉們都會聚在一起來做一場雅集名為「壽蘇會」。

「壽蘇會」的由來,據說蘇東貶謫在黃州之時,45歲生日這天,擺酒赤壁磯下。酒過三巡時,忽然聽到江面上傳來曼妙笛聲。東坡當然是知音人,馬上派人去問吹笛何人。原來是進士李委,他聽說今天是蘇東坡的生日,特意譜奏一曲《鶴南飛》以示慶賀。東坡於是請他入席來坐,結果李委卻從袖子拿出一張紙紙說:「久聞大名,但求墨寶一副為留念。」東坡提筆援就:「山頭孤鶴向南飛,載我南遊到九嶷。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憐時復犯龜茲。」

寫蘇東坡最有名的要算是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但說實在話,林先生的這本名著,在我讀來真是像錢鍾書在《貓》影射林語堂的文章:「讀他的東西……更像在外國所開中國飯館裡的『雜碎』,只有沒吃過地道中國菜的人,會上當認為是中華風味。」但是,林先生在這本書中說:「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的會心一笑」。我卻認為是我讀到評價蘇東坡最到我心的一句。

[ 壽蘇會 ]

一場延續千年的文人雅集

臘月十九是東坡誕辰日。至今,東坡已經是984歲,每逢今日,歷代的文人雅士便以「壽蘇會」的雅集方式來紀念他。自南宋起,歷經元、明、清、民國,已有九百多年歷史,在明清時最盛,尤其到清代達到巔峰。

清初紀念東坡誕辰的雅集,是從被康熙帝譽為「清廉為天下巡撫第一」的宋犖開始,康熙三十七年,宋犖購得宋槧《蘇東坡詩施顧注》殘本,命邵長蘅(1637—1704)、顧嗣立(1669—1722)等人校補,名為《施注蘇詩》。康熙三十九年(1700),校補完竣,正值農曆12月19日蘇東坡生日,於是宋犖於蘇州率眾人拜祭,供奉東坡生前喜愛的食物,張掛東坡畫像,與會者也以詩文唱和。

乾隆年間翁方綱輾轉購得宋犖舊藏本宋槧《蘇東坡詩施顧注》,遂在農曆12月19日蘇軾生日當天於北京舉行壽蘇會,此後翁方綱終其一生在北京、濟南等地主持了20餘次規模不一的「壽蘇會」,邀請文人雅士前來赴會,會上拜觀蘇軾的書法作品《天際烏雲帖》《黃州寒食帖》《東坡笠屐圖》等材料,以及宋槧《施顧注東坡先生詩》殘本、東坡及相關文人畫像。

清代以來,壽蘇會逐漸發展出相對固定的程式,包括拜觀東坡作品、供奉東坡生前喜好的飲食,以及同仁詩文唱和等。"

宋 馬遠 | 西園雅集圖 (請旋轉屏幕觀看)

絹本水墨淡設色 29.3×302.3cm 

美國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藏

一個非常關心自己生日的蘇東坡

蘇軾非但關心自己的生日,對出生日期、時辰與命運的關係也很在意。《東坡志林》云:

    退之詩云:「我生之辰,月宿直鬥。」乃知退之磨蝎為身宮,而僕乃以磨蝎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

「我生之辰,月宿直鬥」出自韓愈《三星行》詩:

    我生之辰,月宿直鬥。牛奮其角,箕張其口。牛不見服箱,鬥不挹酒漿。箕獨有神靈,無時停簸揚。無善名已聞,無惡聲已歡。名聲相乘除,得少失有餘。三星各在天,什伍東西陳。嗟汝牛與鬥,汝獨不能神。

韓愈自認受到鬥、牛與箕三星的影響,故而一生多舛。蘇軾推想自己和韓愈同屬磨蝎座,同病相憐。葛立方(?-1164)《韻語陽秋》對此有進一步的分析:

退之《三星行》云:「我生之辰,月宿南鬥。」以五星法準之,則知退之以磨蝎為身宮。又云:「牛奮其角,箕張其口。牛不見服箱,鬥不挹酒漿,箕獨有神靈,無時停簸揚。無善名以聞,無惡聲以歡。」則知太陰在磨蝎,主得謗譽。東坡嘗援退之《三星行》之句,以謂僕以磨蝎為命,殆與退之同病。然觀東坡《謝生日啟》云:「攝提正於孟陬,已光初度;月宿直於南鬥,更借虛名。」則是東坡亦磨蝎為身宮,而乃雲磨蝎為命,豈非身與命同宮乎?尋常筭五星者,以謂命宮災福,不及身宮之重,東坡以身命同宮,故謗譽尤重於退之。


蘇軾丨《獲見帖》丨行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關於「壽蘇會」的真實記錄

壽蘇會與其他文人雅集最大的不同,是有固定的日期和主題,圍繞著蘇軾,不僅賦詩唱和,書字作畫,還要展示與蘇軾相關的物品,這些物品包括幾種類型:

1.蘇軾作品:書籍、墨跡、畫作等。

2.後人作品:蘇軾畫像、蘇軾故實圖、蘇軾詩文集整理或校注、壽蘇會圖等。

3.蘇軾喜愛的食品。

宋犖舉行的壽蘇會陳設了《施注蘇詩》,懸掛東坡在海南雨後借鬥笠、穿木屐涉水歸家故事的「笠屐圖」,並以黃雞、花豬、蜜酒為供品。

翁方綱第一次舉行壽蘇會時記錄:

    是日始合裝「蘇齋圖」(自註:錢唐王芳谷,摹麓臺「蘇齋圖」;崑山孫少迂,作「蘇齋詩意圖」;揚州羅兩峰,作「蘇齋拜坡公生日圖」),於是何義門、王虛舟書蘇齋字,皆為我有矣。方綱識[。

這三種類型的壽蘇會展示物質幾乎成為常態。直到晚清,仕途受挫的官僚文人仍喜以蘇軾為偶像,壽蘇會不但表達個人對蘇軾的認同和崇敬,且頗有聊以自慰之心態。例如張佩綸(1848-1903)於光緒12年(1886)於河北張家口貶所為東坡壽,其日記記載:

    東坡生日,招子峨來飲,以王見大所繪文忠像設祀,以香濤所寄海南香及廣橘、蜜酒作供。

張佩綸邀請了何如璋(1838-1891,字子峨)參與,張掛王文誥(1764-?,號見大)所繪東坡像,供品有張之洞(1837-1909,號香濤)寄來的海南香及廣橘、蜜酒。王文誥著有《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張之洞後來於1902年與門生羅振玉(1866-1940)共同觀覽過蘇軾《寒食帖》,他們都心懷蘇軾,且頗有因緣。


蘇軾丨《邂逅帖》丨又稱《江上帖》丨行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一痴

一痴,本名周明華,「書法網」總編輯,創始人;「讓書法回家•全國公益大行動」總發起人;現為:江西省書法院副院長,中國道教協會道家書畫院副院長,北蘭亭藝委會委員等。

文字,望穿秋水

誦讀,蕩漾西湖

採風遊學詩會雅集

發表出版國際交流

公眾號

主編丨諶衛軍

執行主編丨徐麗軍

副主編丨應濤 香葉子

編輯 丨 姜曉雲   葉其仁

投稿郵箱:ixhwxs@163.com

讚賞方式:作者與平臺平分每月公布

相關焦點

  • 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弦歌
    文人雅士的風雅情愫與虛世沉浮裡,我們感悟了其精神寄託的全部。遙望歷史的長河,300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至東周初期的歲月裡,古琴,是文人手中個體化「弦歌」的工具,是文人士大夫的時尚。即使封建社會中的古琴一直沒有擺脫朝廷廟堂,但古琴的氣質卻與文人雅士的精神取向息息相通。古琴與文人雅士的不解之緣,幾乎貫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
  • 千古風流人物 | 東坡和他的朋友們
    王詵與東坡是多年的朋友,東坡因為「烏臺詩案」被貶時,王詵也受到牽連,可以說是一對難兄難弟。《蘇軾題王詵詩詞帖頁》寫於元祐元年(1086年),蘇軾年四十九。西園雅集的主人雖是王詵,可在眾多文人雅士的心中,東坡才是真正的C位。他是大文豪、書法家、畫家、美食家……蘇東坡的一生很豐富,也很浪漫。儘管人生多浮沉,他也能活成詩與遠方,不得不讓人敬佩。東坡生活的時代也是北宋文化巨匠輩出的時代。與他有著深入交往的前輩如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都是名垂千古的文史大家;他的門生及友人如黃庭堅、秦觀、米芾、李公麟、王詵等人,也都是宋代文化星空中璀璨的明星。
  • 文人雅士,品茶論道,茶室案頭置物小茶櫃
    是文人雅士於齋窗下切磋詩文、茶室中煮茗鬥茶的佳器,文人雅士憩於桌前品詩論道,愈顯高雅珍貴。
  • 春茶時間請勿辜負|文人雅士|綠茶_網易新聞
    在他們的期待裡,屬於春茶的清香會從青翠的茶園嫋嫋浮現於自己的桌前來慰藉愛茶者苦盼的一顆心。村上春樹曾告誡我們不要錯過那個百分之百女孩。在這個開始瀰漫春茶清新氣息的美好季節裡,我們要說:別辜負了一杯好茶。因為,在這樣美好的季節才會與那麼清雅的一杯好茶邂逅,在透亮的綠茶杯裡坐看雲起,可以讓我們品到最美好的時光。
  • 在沒有娛樂活動的魏晉時期,文人雅士們都是怎麼「玩兒」的?
    在現代生活人們經常會萌發一些流行用語,這些大多在社交軟體上出現的流行語句,是現代人創作萌發的展現。一部分流行語會經久不衰,而一部分流行語或者流行動作都會隨著時間而消逝。在遙遠的魏晉時代,可沒有那麼多的流行語,娛樂活動也不多,古人總是要休閒娛樂的,那在什麼都不發達的魏晉時期,這群魏晉人民怎麼休閒娛樂的呢?
  • 端午節詩話:歷代文人雅士為紀念屈原投江,寫下頗多詩詞
    歷代文人雅士為紀念屈原投江,添節日氣氛,寫下頗多吟誦屈原和「端午「習俗的詩詞,被後人傳誦。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詩云:節分端午自言誰,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作者以此詩為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江含憤而死鳴不平,對當時的昏君,奸臣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 東坡先生,生日快樂!
    蘇軾一生有三個女人,第一位妻子是王弗,王弗是他的賢內助,為人處世方面遠勝東坡,在他的官途中幫了他很多忙。第二位妻子是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她是東坡的仰慕者,性格溫婉,知足惜福。據毛晉所輯的《東坡筆記》記載:東坡有一天退朝回家,吃完飯摸著肚子,問身邊的人,你們說這裡面是什麼啊。有人回答說,都是文章。有人回答說,都是才學。蘇東坡都不以為然。只有朝雲笑著說,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 參觀趙文瑄現實中的家,在樓頂砌池子養荷花,生活像是文人雅士
    參觀趙文瑄現實中的家,在樓頂砌池子養荷花,生活像是文人雅士趙文瑄這個人,相信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的,經常會在電視上看到他,參演的電視劇,他有著溫文爾雅,以及風流倜儻的形象,他是因為參演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喜宴》,而從此踏入演藝圈,之後他的演藝事業也是非常順利的,後面還獲得了多次影帝的稱號
  • 彈指一揮,已然經年——「秋史金正喜與清朝文人的對話」展•秋史學會在京雅集回顧
    6月18日,應邀出席由中國美術館和韓國藝術殿堂聯合主辦的「秋史金正喜與清朝文人的對話」開幕式。◆翰墨因緣  煙雲供養|北京斫雲樓第六屆「壽蘇會」壽蘇書畫作品專輯◆品硯景宋  翰墨拜坡|北京斫雲樓舉辦第六屆壽蘇雅集——己亥壽蘇會全紀錄◆踐行硯學開新篇——吳笠谷分別受聘合肥工業大學、湘潭大學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
  • 蘇東坡、王陽明、龔自珍的前世今生
    蘇東坡、王陽明、龔自珍的前世,均是佛門中人。
  • 古代四大美人,為什麼唯獨王昭君,能經常出現在文人雅士的筆下?
    有相關數據統計,寫過其事跡的著名文人有500多人,關於王昭君的詩歌高達700首。不但古人愛寫,現代的網絡文學中,仍然有人在寫王昭君,她作為中國傑出女性的代表,同時也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真是應驗了千古流傳這個詞語。
  • 新竹清華校園裡的風採,有濃鬱的文化氣息,是文人雅士最愛的地方
    有名的清華大學位於首都北京,是中國最好的研究型大學, 其實,臺灣也有清華大學,兩所學校是乳同胞, 這個學府在臺灣的新竹市, 據說新竹清華將訪問臺灣最美的校園、文人雅士、臺灣,請在這裡感受一下濃鬱的文化氣息。
  • 古代的東坡肉是什麼味道?
    東坡肉最能下飯,沒有東坡肉,你最多吃一碗。有了東坡肉,你恨不得吃三碗!這,就是東坡肉的威力。但你可能不知道,過去的東坡肉並不是這個樣子。讓我們把歷史的指針撥到清朝。清朝大臣梁章鉅在許多地方都做過官,吃過天南海北的美食,也吃過東坡肉。
  • 偶得青玉壽字紋帽正
    帽正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產生,到了明清時期,帽正式樣更為繁多,匠人們以淺雕、鏤空雕、浮雕等多種方式,將如意紋、壽字、花鳥人物等圖案運用其中,用他們的智慧裝飾著平淡的生活。這塊為我所藏的帽正整體為長方形,長近4釐米,淺綠色的玉質,質地細膩,油潤光澤。一面四周經過研磨處理,中間隆起。另一面中間刻有圓形壽字紋。帽正上下兩端,鑽有兩個小眼,這應該是為了方便用針線將其穿釘在帽上。
  • 東坡肘子的傳說故事和製作視頻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 古代的東坡肉究竟是什麼味道?
    東坡肉最能下飯,沒有東坡肉,你最多吃一碗。有了東坡肉,你恨不得吃三碗!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這,就是東坡肉的威力。但你可能不知道,過去的東坡肉並不是這個樣子。讓我們把歷史的指針撥到清朝。清朝大臣梁章鉅在許多地方都做過官,吃過天南海北的美食,也吃過東坡肉。他的評價是:「東坡肉這道菜名氣很大,味道普通,賣相更普通。
  • ​文人與美食
    文人與美食     文人,舞文弄墨、以文會友,是人所共知的。
  • 東坡,又豈止是天上的星辰
    但是這篇《詩稿》卻是點畫狼藉、修修改改,這在東坡的作品中是絕無僅有的。 年過不惑的蘇軾,此時除了要放下進士登科以來的仕途夢想,還要面對生活中切實存在的柴米油鹽。黃州城東的那塊廢棄之地,慷慨接納了這位落魄文人,使其可以耕種自濟,並在忙碌的勞作中,漸漸學會了釋然。
  • 舊時京城花間雅事 文人雅士詩文詠嘆這些燦爛的奇花異草
    元明清時期,北京的皇家苑囿以及名剎古寺裡,都種有古樹名木,一到春季,景色宜人,也因此留下了諸多文人雅士的詩文唱和。這些燦爛的奇花異草,在幾百年後的春天,依然散發出幽幽暗香。在春風拂面的日子,不妨一起去尋找那些燦爛了數百年的古花,看看在這些盛開的鮮花下,藏著哪些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