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不利又對兩岸關係失望 臺灣最大的簡體字書店關門了

2021-02-19 海峽青年評論

全臺最大連鎖簡體字書店「若水堂」因不堪長期虧損,決定在9月底熄燈,消息一出令不少書友大感惋惜。若水堂董事長、臺灣夏潮基金會(這是個統派組織)董事長宋東文21日說,若水堂在臺營運18年,虧損16年,賠掉新臺幣7千多萬。這次他認輸,決定不想再運營下去了。

若水堂書店是由一批對兩岸文化交流深具熱忱的愛書人所創辦,籌備之初引用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之意涵,以「若水堂」為名。

宋東文表示,人還是要認輸的,他以前就是不認輸,總覺得可以撐下去,但這幾年受到網絡及手機影響,很多資訊都被網路、影片、社群等取代。若真要計較,其實繁體字書店的萎縮速度還大過簡體字書店。以前若水堂是臺灣經營簡體字書店小圈子中的第一名,市佔率可達30%,高雄的營收佔全臺第二,僅次於臺北門市,一整年6家門市約可賣出30萬本書籍,但營利狀況每況愈下,以前總覺得還有一些行銷、經營模式可以突破,但走到今天,真的不得不認輸。

宋東文說,其實近幾年內心一直在掙扎要不要收掉書店,因為除了不堪長期虧損外,主要原因是他對未來兩岸形勢、臺灣人反「中」的思維實在很失望,但直到今年1月11日大選結束,當晚蔡英文確定連任後,他才真正決定要收掉書店,因為覺得過去兩岸經過這麼多年和平發展的階段,怎麼會是臺灣人民落到這種反「中」氛圍。

他說,若水堂簡體字書店是兩岸學術性交流、綜合性的專業書店,2萬多個會員裡,約35%是博士,其他會員許多是碩士、大學生、教授、副教授等高階短識份子,這個書店對兩岸學術、知識交流蠻有意義的,很可惜他個人能力有限,營運18年虧損16年,賠掉新臺幣7千多萬,而且看不到未來兩岸和平交流的前景,所以實在不想再撐下去了。

宋東文還透露被民進黨「找茬」,他說,很多人以為他賣簡體字書籍,會從大陸得到很多好處,連「稅務局」都經常查帳,不相信會虧錢,現在他決定全部關掉書店,可以證明他根本沒拿對岸任何好處。

大陸書籍其實還是比較便宜,簡體字書店還是會有市場,很多知識界不會抱持意識形態看待簡體字,還是很喜歡簡體字的印刷、出版。他認為,書店吹熄燈號跟當前兩岸關係並沒有太大關係,純粹是「手機世代」興起。實體書店面臨不得不的挑戰,無法轉型只能熄燈。

相關焦點

  • 臺灣最大簡體字書店結業 老闆 :島內不應落入"反中"氛圍
    圖源:中評社 海外網8月21日電 臺灣最大連鎖簡體字書店「若水堂」將於9月結業,「若水堂」、夏潮基金會董事長宋東文表示,兩岸民間交流受到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打壓據中評社報導,全臺最大連鎖簡體字書店「若水堂」經營18年,將於9月熄燈收掉臺北、高雄最後兩家店。「若水堂」簡體字書店是兩岸學術性交流、綜合性的專業書店,該書店對兩岸學術、知識交流很有意義,但營運18年虧損16年,賠掉新臺幣7千多萬,近年來受到網絡及手機衝擊,財力難以為繼。
  • 臺灣最大簡體字書店結業 老闆 :島內不應落入"反中"氛圍
    來源:海外網臺灣最大連鎖簡體字書店「若水堂」將於9月結業,「若水堂」、夏潮基金會董事長宋東文表示
  • 簡體字圖書在臺灣走紅(兩岸聚焦)
    羅家倫立即發表文章《簡體字之提倡甚為必要》予以反擊,強調簡化中文字體是簡化學習工具,也是加速進步,擴大知識平均分配的關鍵。無奈反對的力量實在太大,結果自然以失敗而告終。  形勢比人強。政治的解禁,社會的變遷,兩岸的交融,使得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開始接受簡體字,認識簡體字,並且從簡體字裡面獲得越來越多的資訊、知識和機會。「不懂簡體字,就落伍啦!」
  • 臺灣書店業者:大陸圖書令臺灣讀者獲益良多
    據悉,本次書展由大陸華藝出版社主辦,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天龍書局、萬有樓股份有限公司、麗文文化事業機構等臺灣圖書經營機構協辦。  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理事長、臺北天龍書局負責人沈榮裕介紹,本屆書展圖書全部由臺灣高校師生展前甄選,做到了教師想要,學生想讀。
  • 在臺灣,簡體字要PK掉繁體字?
    文 | 鋤禾君最近,中美關係不太平盡人皆知。美國要加強太平洋地區的軍事活動,來給中國施壓。這些天,寶島臺灣控制的太平島挑動著不少人的神經。相互鄙視通常,臺灣當局的官方稿件一律以繁體漢字書寫,(臺灣自稱為正體字,就像稱呼美女為「正妹」一樣)。為什麼呢?本堂認為,從蔡英文政府的角度講,使用簡體字無外乎「明親暗疏」。
  • 【臺灣】二手書店尋寶記
    國立成功大學附近有兩家二手書店,在臺南市西南面還有一家可能是臺灣最豪華的二手書店了——城南舊肆。臺灣二手書店的書有大陸的簡體字書,也有臺灣的繁體字書,豎著排版,從右向左翻閱。以至於回國後一段時間內,我都被同事招呼的是「又在看古書啊?」
  • 臺灣敦南誠品書店關門 曾被選為「全球最酷書店」
    原標題:臺北敦南誠品書店關門 曾被美媒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敦南誠品,再見!」5月31日是臺北文化地標、敦南誠品書店閉幕的日子,這讓島內民眾不勝唏噓。臺北東區地標誠品敦南店自1989年起在仁愛圓環地下一樓的書店開始,1999年打開了臺北24小時閱讀的首頁。它曾被美國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被《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等,以24小時營業、讀者可席地而坐自在看書為一大特色。如今這家陪伴了臺灣人31年的書店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5月31日一大早,店外就排起長龍。
  • 臺北書店:臺灣文化軟實力
    記者來臺駐點採訪之前,看了不少有關臺灣的資料,發現推崇臺北書店的有不少,到這裡實地感受之後,果不其然,書店是臺北最靚麗的一塊文化招牌。說到「多」,臺北書店的密度可以說是兩岸三地城市中最高的,在臺北,有大大小小七百多家書店,在大學校區的臺大、銘傳大學,在政治核心區的重慶南路,在建國南路,皆是書店林立,換步一景(店),而即使是在城區的尋常巷陌,也常常可見獨特的個性化書店。
  • 臺灣人為什麼也會寫簡體字?
    前幾天看到有人在QQ群裡問大家,臺灣人能看懂簡體字嗎?這個問題我覺得大部分人都能回答的出來,現在兩岸交流比較密切了,經常有臺灣的朋友來大陸工作或者旅遊,也沒有聽說過哪個臺灣人來之前還要專的學習簡體中文的。而且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去臺灣香港的論壇發帖,用簡體字他們也一樣能很好的和你交流。
  • 深圳、臺灣多家誠品書店關門,大陸僅存的蘇州店未來怎麼走...
    前段時間,網紅書店鼻祖誠品書店深圳宣布關門,且將在今年12月31日結束營業,這是誠品在中國大陸的第二家門店。
  • 大陸優秀圖書走進臺灣高校
    陳曉星攝在文言文被臺灣極端人士污衊為「傳播中國封建思想」的鼓譟下,臺灣高中語文課的文言文佔比下降到35%,但在臺北知名書街重慶南路賣書將近40年的書店老闆沈榮裕說:「附近高中的學生到我的店裡來買書,一套《紅樓夢》或《三國演義》,臺幣上千塊都會買,臺灣的學生對古典文學、詩詞很喜歡。我的中文簡體字書店從一家開到現在的3家,說明大陸出版的書籍很受歡迎。
  • 臺灣地區政黨體制與兩岸關係的內在聯繫
    這一類的事件反映出的是臺灣地區「藍綠兩黨制」的不成熟,過分強調了選票以及執政地位,以及對實現自身政黨理念的偏執,而人民只是成為政黨政治的選票工具,人民的真正需求被執政黨的意志代替,由此也帶來對於兩岸關係的不利後果二、臺灣地區「藍綠兩黨制」弊病的成因臺灣地區「藍綠兩黨制」的弊病集中體現在對立性上。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 2
    小平臺唱未來大戲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表示,當前是兩岸關係60多年來最好的時期,兩岸徵文雖是小的平臺,但意義重大,因為兩岸關係有今天,是兩岸同胞共同推動的結果。兩岸已進入大交流、大合作時代,記者在臺灣採記中了解到,目前大陸觀光客已超過307萬,去年一年就達200多萬。
  • 臺灣「大選」後的兩岸關係
    2020年臺灣地區「大選」是兩岸關係發展中重要的標誌性事件,對臺灣政治走向、兩岸關係走向有著重要影響。
  • 兩岸關係再不改善,臺灣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
    「我的結論是,希望民進黨當局回歸到『九二共識』,以便臺灣有機會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如果無法與大陸改善關係,臺灣很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而這個『鐵鏽區』就在以高雄為中心的臺灣南部地區。」
  • 臺灣要好 兩岸比美臺關係重要
    然而,兩岸關係能夠迴避嗎?兩岸關係,或者更精確的說,陸美臺三方關係是臺灣生存發展的關鍵,臺灣處於陸美兩強之間,語云「兩大之間難為小」,身為兩隻大象之間的螞蟻,必須自謀生存之道。大陸稱臺灣為不可分割的領土,更重要的是在戰略上,透過臺灣尋求邁出太平洋的出海口。
  • 【產經】臺灣誠品書店是否可以破解大陸民營書店的「關門」結局?
    今年7月初,帶著追逐新奇和渴望留下美好回憶的心態,我和新婚的妻子開始了為期5天的臺灣蜜月之旅。「現在連外星人也能帶來參觀」誠品書店是一個很迷人的地方,2004年被《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
  • 臺當局用簡體字發了一封聲明——
    於是有了6月29日簡體字聲明出爐。後續報導中,臺媒紛紛以「罕見」為臺當局這則簡體聲明定調,而臺灣《聯合報》則確認:這是臺當局「第一次以簡體字發布新聞回應」。 但臺媒注意到,這則簡體字聲明的正文前,臺外事部門還特意添加了一段繁體字導語——「如果閱讀繁體字有困難,請參閱簡體字版如下。」據臺灣「民視新聞網」透露,這句話由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親自加注,「酸度破表」。
  • 31年的誠品書店關門,而蔦屋書店卻將在杭州開新店
    5月31號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宣布關門,這是一家被時代雜誌都稱為「亞洲最佳的書店」。具有31年的經營歷史,關門那天不少臺灣明星和民眾都紛紛前去送別,並表示非常惋惜。而同樣開書店的日本蔦屋書店,1985年增田宗昭創立了文化便利俱樂部,簡稱ccc株式會社,計劃在杭州開辦第一家中國的蔦屋書店。一個關門,一個開新店,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什麼蔦屋書店在實體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高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