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最大連鎖簡體字書店「若水堂」因不堪長期虧損,決定在9月底熄燈,消息一出令不少書友大感惋惜。若水堂董事長、臺灣夏潮基金會(這是個統派組織)董事長宋東文21日說,若水堂在臺營運18年,虧損16年,賠掉新臺幣7千多萬。這次他認輸,決定不想再運營下去了。
若水堂書店是由一批對兩岸文化交流深具熱忱的愛書人所創辦,籌備之初引用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之意涵,以「若水堂」為名。
宋東文表示,人還是要認輸的,他以前就是不認輸,總覺得可以撐下去,但這幾年受到網絡及手機影響,很多資訊都被網路、影片、社群等取代。若真要計較,其實繁體字書店的萎縮速度還大過簡體字書店。以前若水堂是臺灣經營簡體字書店小圈子中的第一名,市佔率可達30%,高雄的營收佔全臺第二,僅次於臺北門市,一整年6家門市約可賣出30萬本書籍,但營利狀況每況愈下,以前總覺得還有一些行銷、經營模式可以突破,但走到今天,真的不得不認輸。
宋東文說,其實近幾年內心一直在掙扎要不要收掉書店,因為除了不堪長期虧損外,主要原因是他對未來兩岸形勢、臺灣人反「中」的思維實在很失望,但直到今年1月11日大選結束,當晚蔡英文確定連任後,他才真正決定要收掉書店,因為覺得過去兩岸經過這麼多年和平發展的階段,怎麼會是臺灣人民落到這種反「中」氛圍。
他說,若水堂簡體字書店是兩岸學術性交流、綜合性的專業書店,2萬多個會員裡,約35%是博士,其他會員許多是碩士、大學生、教授、副教授等高階短識份子,這個書店對兩岸學術、知識交流蠻有意義的,很可惜他個人能力有限,營運18年虧損16年,賠掉新臺幣7千多萬,而且看不到未來兩岸和平交流的前景,所以實在不想再撐下去了。
宋東文還透露被民進黨「找茬」,他說,很多人以為他賣簡體字書籍,會從大陸得到很多好處,連「稅務局」都經常查帳,不相信會虧錢,現在他決定全部關掉書店,可以證明他根本沒拿對岸任何好處。
大陸書籍其實還是比較便宜,簡體字書店還是會有市場,很多知識界不會抱持意識形態看待簡體字,還是很喜歡簡體字的印刷、出版。他認為,書店吹熄燈號跟當前兩岸關係並沒有太大關係,純粹是「手機世代」興起。實體書店面臨不得不的挑戰,無法轉型只能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