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世界
和我們當初設想的並不一樣,
但是別擔心,
這說明你的未來還沒有被決定好。
沒有人的未來是已經被決定好的。
過去不可尋,是已定消逝的。未來不可知,是幻想期待的。有人想回到過去改變歷史,有人想要去往未來找到將來,也有人選擇留在現在,把握當下。假如可以穿越時空,你想回到什麼時間呢?上世紀70年代末,好萊塢編劇鮑勃·蓋爾偶然間看到父親高中時的照片,他頓時萌生出一個影響了電影史的想法:由這個點子所激發,於是就有了80年代的高中生馬蒂穿越到30年前他父母上高中的時候,並與他們產生交集的故事,並成就了1985年7月3日上映的經典科幻電影——《回到未來》。今年是《回到未來》首部曲上映的第35周年,我們帶著孩子重溫了這部電影。雖然已經過去了35年的時間,但電影裡面對於時空穿越大膽而出奇的設定,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在如今看來還是精彩至極。孩子們在看完第一部之後,彷佛打開了時空旅行的大門,迫不及待地接著看了第二部和第三部,成功入坑科幻電影。
可能是電影中幽默的對話和有趣的故事給了孩子們啟發,兩姐弟看完電影就不禁模仿起電影裡的主角,重現電影裡的精彩片段,因此我們也將這些碎片記錄成短視頻,並通過視頻號分享給大家。電影第一部的開端是1985年,圍繞著馬蒂和布朗博士展開。布朗博士總是有些稀奇古怪的發明,在一次試驗他發明的時光機器時,他找來了忘年交高中生馬蒂。豈料實驗過程中布朗博士被歹徒殺害了,馬蒂慌亂中開著時間旅行車逃跑,回到了30年前。因為馬蒂的到來無意間破壞了他父母的第一次相遇,時間秩序被打亂,進而導致哥哥的消失。為了彌補,馬蒂想盡一切辦法,幫助父母建立情侶關係,這期間他安排、籌劃、鼓勵父親勇敢的表達自己,爭取愛情。一個契機讓青年的喬治克服了軟弱,邁出了勇敢追求夢想和愛情的第一步,這是一家人命運最終得以改變的關鍵。電影中除了馬蒂和家人之間的親情充滿溫暖之外,馬蒂和布朗博士之間的友情也是讓人為之動容。博士為了幫助馬蒂回到未來,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想方設法修復時光機器。在一番波折下,兩人一起經歷了多次穿越之旅,這其中不凡的過程也使兩人友情的重量變得沉甸甸。最終馬蒂的父母親走到了一起,他也順利回到了未來,而博士也預知了自己的命運,提前自救。在1989年上映的《回到未來2》中,布朗博士帶著馬蒂和他的女朋友來到了30年後的未來——2015年10月21日。在那裡,馬蒂見識到了光怪陸離的未來情景。在短短的幾十分鐘的電影情節裡,出現了無數在當時看來腦洞大開的新奇玩意,如今,其中的一些也成為了現實。小小的生披薩在爐子裡可以語音設置水合度,馬上變成可以供一家人吃的巨大分量……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說:「一個人能夠想像出來的東西,另一個人都能把它變成現實。」電影裡的布朗博士就深受凡爾納作品的影響,痴迷於小說故事中的探險,並走上了科學創造之路,一生奉獻於科學事業。我們家倆孩子在看完《回到未來》後,又「重遊」了《海底兩萬裡》,沉浸在書中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如痴如醉。想像力,是創造的動力。正是電影和小說中天馬行空的想像給了人們靈感,才能讓那些幻想的發明和技術在未來的這一天得以實現。比如飛機的發明和誕生,就來源於人類自古以來「想要像鳥兒一樣飛翔」的夢想。如果沒有想像力的推動,就不會有我們飛上藍天甚至飛到太空的奇蹟。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經常會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每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應該最大限度的保留孩子的想像力,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自我探索。擁有良好想像力並且善於運用想像力解決問題的孩子,在學業、社交、情緒控制等方面會做得更好,因為他們總能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找到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剛開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孩子們就有一個大大的疑問:為什麼電影叫《回到未來》呢?未來又不是過去,怎麼是「回」呢?
但是在看過之後才頓覺這四個字其實是恰到好處。原因有兩點:
1、主人公馬蒂從當下的1985年穿越到1955年,經歷各種困難和障礙後,在1955年的布朗博士的幫助下,成功從1955年穿越回到未來的1985年。
2、電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隱喻:過去就是未來,未來即在過去。
這部電影裡,馬蒂家族一直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膽小、懦弱,這個特點從祖父輩就被繼承下來,哪怕是歷經幾代人的洗禮。馬蒂衝動偏激的性格其實就是底層那個膽小、懦弱與自己內在基因抗衡的產物。
《回到未來2》裡出現的2015年的馬蒂因年輕時的一次衝動而發生車禍,不得不放棄音樂,而後的生活一直都處在抑鬱之中。他依然還是受不了別人說自己是膽小鬼、懦夫,還因此被開除。但在《回到未來3》中,經過西部穿越再回到1985年的馬蒂,改掉了別人一說他是膽小鬼就意氣用事的性格,避免了那場車禍的發生,那張從2015年帶回的解僱信也變成了空白,也就是說馬蒂在當下改變了未來的命運。就像布朗博士說的「 未來還沒有決定,誰都一樣,你的未來要靠自己創造。」「回到未來」是對過去的回望,是對未來的期盼,更是對當下的指向性啟發。我們並不是生活在電影裡,我們沒有辦法回到以前或未來,去改變或預見一些事。十年後的2030年、二十年後的2040年會是如何,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但我們仍然可以把握現在,從而改變未來。過去已去,未來未來,當下就是最好的時機。願我們都能勇敢做自己,勇敢邁出第一步,現在就開始,在當下就把握每一個機會。不必等待,不必擔憂,不問去處,不問結果,只要努力去做,一切都會在你實踐的路上一步一步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