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時起,品牌們在數位化和社交媒體的助力下,時尚領銜者總能將聲色犬馬的視覺盛宴呈現給觀眾。一場場由建築,藝術文化,音樂和科技並駕齊驅的秀場上,我們看的遠不止是設計師對未來流行趨勢的交出的前瞻之作,而是剝繭抽絲後思考,是一場文化的對話和儀式。
像Alexander McQueen1995年的「高地強暴」(Highland Rape)的秀或是SS99的「第13號」的秀場,無一不震撼人心。又或1989年改變時尚遊戲規則的Martin Maison Margiela秀場,也是Raf Simons那場融合了地下文化和反美學的極具革命性和社會意義的AW01 「Riot! Riot! Riot!」的秀。
這些秀場傳遞的意義造就了時裝史上最重要的時刻之一。接下來將從眾多秀場中挑選5場作為秀場「課代表」來細品秀場背後的故事。
1989年的秋天, 在法國巴黎郊外的一個廢棄的操場上,剛出道不久的Martin Margiela舉辦了一場時尚界從未見識過的時尚秀。這一場秀印證了時尚歷史上的重要時刻,塑造了當今的時裝業。同時也推動著Maison Margiela成了位進步者。
那是巴黎郊外的一個貧民區,斷壁殘垣,危房破屋,T臺坑坑窪窪,模特們走得跌跌撞撞,頭排擠滿了尖叫大笑的當地小孩。謝幕的時候,突然從四面八方湧入一群孩子加入到模特中。Roger Tredre形容秀場「像戰爭中被轟炸過一樣」,連地板都沒有,像一個垃圾的後院。吹風機、照明設備及所有其他物品是Martin繞過社區敲門,要求用當地人的房屋鋪設電纜和電線才通上電的。
這個系列以白色和裸色的系帶大衣、寬腿褲以及購物袋般的上裝為主,看起來都是破破爛爛的半成品,映襯這些衣服的背景則是畫滿了塗鴉的頹壁和一片荒蕪的危房。也就是這樣一場看起來不完美、遭評論家極度厭惡的秀,卻在業界內樹立了Margiela備受追捧的地位,為當時乃至現在,都開闢的新的思路。
已擁有18年歷史的比利時品牌——A.F.Vandevorst。1999年創始人Vandevorst和Filip Arikcx舉辦了一場在病床睡覺的時裝秀。
A.F. Vandevorst的創始人Vandevorst和Filip Arikcx與品牌已經走過了第20個年頭。敘事在A.F. Vandevorst的設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以眾多的合作、獨特的裝置和藝術努力而聞名,這使品牌更加個性化,並讓公眾更深刻地理解每個系列的意義和背景。他們在巴黎的第一個展覽成功後,緊接著在同年10月1999ss系列中,他們把藝術直接搬進了巴黎的秀場。
這一季中模特兒並沒有按照慣例走T臺步,而是睡在被布置成「戰地醫院」的白色床上,讓前來觀秀的客人們享受這一獨特的場景。這些沒有化妝的模特躺在醫院的床上,被安排到一個裝飾成醫院病房的展覽中,或蜷縮或伸展,就像她們剛剛醒來一樣。然後,他們不顧褶皺的衣服和蓬亂的頭髮,徑直走向T臺,展現出一種令人驚訝的凌亂和瘦弱的美。
如果要為1989年那場Martin Margiela 「改變遊戲規則」的貧民區秀場(The Game-Changing)找一位最有代表性的被影響者,那就不得不提到早前攜手Prada獻上了無與倫比的秀場的設計師,Raf Simons。
當年跟隨安特衛普六子之一的 Walter van Beirendonck,Raf Simons來到巴黎觀看了那場改變了他人生的時裝秀。那場秀把Raf Siomons看哭了(哭包人設大概就在這時奠定了)。看完秀後,他不再認為時尚膚淺有浮誇,突然領悟到:「時裝也可以有概念性和思維性,可以與某種社會和心靈的事物產生連接。」
那場籠罩在紅色煙霧中2002年春夏的秀場———「那些唾棄恐懼世代的人……風會把它吹回去的(Woe onto those who spit on the fear generation… The wind will blow it back)」,是Raf Simons最難忘、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這場秀捕捉了當時社會動蕩的大局,自由戰士是他的主題,年輕人的不安的情緒融入到設計風格中。紅色,白色和黑色是該系列的主色調。透過圖像,視覺和秀場設計展現了憤怒和恐懼的本質。圖形天才Peter De Potter在Raf的要求下,將這滿腔情緒以圖像和有誤的文字圖形呈現。正如Raf所言:「為那些蔑視恐懼的人感到悲哀,反擊遲早會來」
Woe onto those who spit on the fear generation…
The wind will blow it back
紅色的霓虹燈籠罩在煙霧中,模特們身穿印有標語的運動衫蒙面赤腳走來,手裡高舉照明彈……
「我們準備好了,願意點燃,只是生來就太晚了」,口號充分體現了青年文化的活力及其對現狀的抗議。巧的是,這場秀是在911悲劇事件發生的幾個月之前進行的,就像那場悲劇性時刻一樣,這場秀在如今仍可喚起人們對社會價值觀的思考。
來自中央聖馬丁設計學院的設計師, John Alexander Skelton, 是一位潛行在過去和現在的辯證思考者。他將英國歷史的斑駁印記風乾後加入縫入設計中,製造了既不屬於當下,也不歸於未來,而只存在已沉淪的時代裡作品。
John Alexander Skelton 2020秋冬系列在肯特鎮的扎布盧多維茨展覽館上演。其靈感來自威爾斯詩人 Dylan Thomas 生前未完成的著作《牛奶樹下》(Under Milk Wood),這是一則描繪在虛構的威爾斯村莊裡發生的看似平庸卻充滿希冀的故事。這場秀以荒誕不經的舞臺劇的演繹方式,從視覺和感官上帶來了雙重震懾和衝擊。昏暗的古教堂內,看客們圍坐在邊上,壓抑的氛圍讓人誤以為來到了嚴肅的審判現場。
一道昏黃的燈光打在舞臺中央,一具具被白色的布料覆蓋的人體模型不規則的排列在地上。化著詭異妝容的人像似詩集中行為古怪的村民,站定在白布間,在高聲喊出《牛奶樹下》中的文字:「saliva, snowflakes and moulted feathers of dreams」後,揭開了腳邊的白布,露出穿戴著此次系列的假人模特,擺弄著,再放置在地上。
這不是一場秀那麼簡單,詭譎難辨的行為藝術或許才是正確的形容。在從一具具解封的死者中,我們也尋覓到了隱藏的美好。面帶白色假面的假人模特穿的是屬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英國工人階級符號的服裝。粗糙的質地,厚重的面料,打補丁的服裝,在不那麼精細的裁剪手法中述說著真實存在於過往的生活。威爾斯古董圖案的針織夾克、赫布裡底羊絨外套、哈德斯菲爾德編織褲裝、燈芯絨貝雷帽以及蘇格蘭和愛爾蘭工匠用 11 類羊毛面料製成的燕尾服和馬甲,這些都是平凡中被提煉出來的純粹。
在這個直徑向前的環境裡,欣賞 John Alexander Skelton 的創作需要時間和耐心,才可以體會到其中的傳遞出來的經歲月洗禮後的真情實感。如果說Skelton是大膽寫實的詩人,那麼在倫敦在這座烙印著先鋒基因的城市來說,John Galliano就是無可救藥浪漫主義大師。每一場都是顛覆傳統的Maison Margiela 經由John Galliano接手後,在詭異、超現實、天馬行空等標籤中,又揉進了浪漫色彩。雖然Maison Martin Margielade 的時代已落幕,但如煙似酒的溫柔與強烈透過鬼才「海盜爺」的敘事手法,像白日焰火,熊熊復燃著。
在21SS系列中以傳統Tango為主色,細節的亮點在於醒目暗紅色的搭配深色細條紋的剪裁,並運用正裝與袖子的設計來製造更多可能性。從釋出圖中可以看到很多紅色,骨架,籠子的元素,通過大量解構和復刻的設計使整個系列被賦予全新的輪廓締造出新構造的層次。
John Galliano 向來都擅長運用人物設置和紮實遞進的戲劇張力達到充滿幻想的夢境。2021春夏系列以布宜諾斯艾利斯與探戈為主軸,與合作多次的SHOWstudio的 Nick Knight打造了一支略帶荒誕與戲謔的故事。在電影項目 S.W.A.L.K.的第二期裡 Galliano 解釋了他如何重新詮釋該系列的 Tango 風格標誌,並試圖透過舞蹈來發展宣洩和重生的感覺。
秀場故事發生一個恐怖婚禮上,穿著怪異的客人與不苟言笑的家人緩緩入席。而這次婚禮的新人因為佩戴著Margiela 招牌遮蓋式頭飾,看不清頭飾後是怎樣的情緒。從兩兩翩翩起舞到眾人在黑暗中狂舞。在浮誇的大裙擺動的動作中,鮮活不羈的情緒隨著舞者即興投入的表演而濺起的水花打溼了服飾。最後在一場絕美又荒蕪中結束了這縹緲的回憶。
或許如Raf Simons說的那樣,時尚不是只有譁眾取寵的張揚,也可以與某種社會和心靈的事物產生連接。
一個給你歸屬感的社區
每日持續內容分享
一個給予你力量的源泉
每日工作崗位推送
一個全球最大的留學生社區
Fashion / Art
加入 Z Community
找到屬於你的「我們」
Credit:
策劃:Soco
編輯:Soco,孫可
視覺:S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