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隨機殺人案件:我們對鄭捷們了解多少

2021-01-10 華夏經緯網

  

        士林地院認定郭彥君涉犯重罪,有逃亡之虞裁準收押。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郭彥君以這種方式過27歲的生日,絕對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縝密安排的結果。他砍人、等著被捕、露出笑容,顯示他預謀,更顯示他對所作所為不在乎。這位沒有前科的長期失業青年,年紀與背景有些類似54天前砍殺女童剛剛被求處死刑的龔重安,龔重安與鄭捷都成為他參考的對象。

   捷運中山站亂砍之後不到一小時,三峽15歲倪姓初中生直接就說:「我要學鄭捷殺人!」然後,各界又開始有各種揣測、歸因,卻依然對各兇手的心理了解有限。這三個隨機殺人的案件,兇手都提到鄭捷,也都受到鄭捷的影響。鄭捷影響了他們,還在持續影響其他有意殺人逞兇的人。如果犯罪防治不能更認識鄭捷,一定會出大麻煩。但是,警方、檢方、法院乃至整個臺灣社會,在北捷第一次殺人事件之後的14個月,更了解鄭捷了嗎?顯然沒有!

   要如何了解呢?我期盼電視臺效法美國的CBS,拍攝《CSI犯罪現場》這樣的影集,深入紀錄、追蹤犯罪者的心態及行為。從這個世紀剛開始就播出的《CSI》最近將收尾,15個年頭至做了330多集,劇情多根據真實的案例改編,也就是提供數以百計「美國鄭捷」的案例,每一集都提供2、3000萬觀眾了解犯罪者的機會。每一次,小組成員調查神秘與不尋常的死因,以判定是誰以及如何造成殺人事件。各種神秘、不尋常、甚至陰森的死亡悲劇一一被剖析,觀眾得以探究罪犯的動機與行為,以及容易發生犯罪的情境。

   我曾經在監所擔任心理輔導老師19個月,白天面對犯罪者,晚上研究他們的案件與犯罪史,又閱讀種種犯罪學的書籍。晚上的功夫使我白天的工作少犯錯,降低錯估的機率。我確定:「犯罪者很用功,對於不法之事心中盤算許久,各細節都詳加考慮。犯罪者很專心,專注於逞兇殺人,以超乎尋常的強烈動機犯案。」

   如果預防及矯治的對手不夠用功、不夠認真,甚至不夠了解,當然會持續發生悲劇。相關單位千萬別用「隨機殺人」來搪塞,殺的對象或許隨機,殺人這行為絕對是兇手精心準備的。

   《CSI》能夠持續大受歡迎的關鍵是:棋逢對手。犯罪者與偵防者都是高手,都全心投入。犯罪者的心如同迷宮,偵防者要以證據闖關。犯罪者的話如同謎語,偵防者要透過手勢動作、表情甚至是微表情來檢視。犯罪現場所發現的物證都需抽絲剝繭,兇手的性格、家世、嗜好、興趣、作息、人際交往等,都是線索。

   反觀臺灣,對鄭捷、龔重安及其他知名殺人犯的性格、家世等等,我們的認識有多少?對於所謂的宅男犯案,我們又有多少研究?這次15歲的倪姓少年拿刀砍人,昔日多起少年殺人事件都沒提供線索嗎?還是,如同CBS製作的另一個系列影集without a trace(毫無線索)呢?(彭懷真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中國時報】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中國時報:臺灣社會對「鄭捷們」了解多少
    中國時報:臺灣社會對「鄭捷們」了解多少 2015-07-22 14:21: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陳君瑋攝)   中新網7月22日電 近期臺灣地鐵再次發生砍人傷人事件,對此,臺灣《中國時報》22日刊文稱,行兇者郭彥君絕對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縝密安排的結果。他砍人、等著被捕、露出笑容,顯示他預謀,更顯示他對所作所為不在乎。那麼臺灣警方、檢方、法院乃至整個社會,在臺北第一次殺人事件之後的14個月,更了解鄭捷了嗎?
  • 我們與惡的距離李曉明原型 2014臺灣鄭捷殺人案件真實動機過程
    鄭捷殺人是在2014年發生的,在臺北他殺死了4個人,並且使得24人受傷,主要的犯罪現場就是鄭捷帶著槍到電影院掃射發生的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李曉明為什麼殺人?  我們與惡的距離李曉明的原型是誰?
  • 我們與惡的距離李曉明原型 2014年鄭捷殺人案件實情
    最近網絡上關於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討論度很高,畢竟這麼陰暗的故事居然是有原型的,是一個真實題材性質的電影,所以看了電視劇之後不少人都非常好奇其中的犯罪原型到底是誰?他為何要殺人?下文我們就來揭露當時的案件實情。
  • 臺灣少年模仿鄭捷持刀隨機砍人 稱進監獄人生比較輕鬆
    鄭捷地鐵隨機砍人案件的陰影仍然籠罩著臺灣。就在昨晚深夜,臺灣接連發生兩起隨機傷人事件。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昨晚11時許,臺灣新北市三峽區大觀路附近傳出路人遭砍傷。15歲倪姓初中生行經大觀路時,持菜刀隨機攻擊路人,行兇過程大喊:「我要學鄭捷殺人」。1名女子左手臂遭砍傷,警方獲報後,在離案發地1公裡外逮捕該少年。少年供稱,想被關進監獄,這樣人生比較輕鬆。
  • 臺北地鐵隨機殺人案 鄭捷判賠3091萬新臺幣(圖)
    原標題:臺北地鐵隨機殺人案 鄭捷判賠3091萬新臺幣(圖) 鄭捷(臺灣「中央社」資料圖片)   中新網8月7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庭7日判決,涉及臺北捷運(地鐵)江子翠站隨機殺人的鄭捷,須賠償死者潘碧珠的家屬及蕭姓等
  • 臺北地鐵隨機殺人案 臺灣"最高法院"判鄭捷死刑
    鄭捷 臺灣「最高法院」判死刑定讞。記者王騰毅/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2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地鐵隨機殺人案造成4死22傷,臺灣「最高法院」開庭生死辯論後今天宣判,合議庭依4條殺人罪、22條殺人未遂罪,判處鄭捷死刑、剝奪公權終身確定。鄭捷成為第42名待執行槍決的死囚。
  • 臺北地鐵隨機砍人事件後續:北捷向兇手鄭捷索賠2061萬
    臺北地鐵隨機砍人事件餘波未平。除了要擔刑事責任外,犯罪嫌疑人鄭捷還面臨著巨額民事賠償。據臺灣聯合報5日報導,臺北地鐵公司(臺稱「臺北捷運公司」)昨日向新北地院遞狀聲請支付命令,向鄭捷求償「運量損失」2061萬餘元(觀察者網註: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29萬,下同)。
  • 臺灣再現隨機殺人狂魔 母親目擊4歲女兒身首異處
    據了解,王姓嫌犯精神不穩定,沒有殘障手冊但有吸毒前科,無業靠父母退休金過活。這樁令人毛骨悚然的女童斷頭案發布到網絡後,立刻引發眾多網友撻伐,批判臺灣的法律死刑太困難,更多人則是質疑,臺灣法律這麼保障罪犯的人權,那受害者的人權呢?
  • 「我要學鄭捷殺人!」臺灣媒體集體製造驚悚標題
    初三生持刀隨機亂砍,大喊:「我要學鄭捷殺人!」    多麼驚悚的標題!你懷抱著沉痛的心情,看著網路和電視新聞把這個15歲的孩子描述成另一個鄭捷。但是真是如此嗎?你看到的標題,只對了一半,另一半是錯的,那句驚心動魄的吶喊,其實沒有發生。    三峽一名初中生在7月20號晚上十點多,持刀在路上隨機傷人,造成一人受傷,孩子隨即被制伏偵訊。
  • 臺灣隨機殺人犯鄭捷被槍決 加國史上最狠殺手皮克頓吃香喝辣還出書
    加拿大新聞網報導:犯下臺北捷運上造成4人死亡的隨機殺人案的鄭捷,在本地時間今天(5月10日)凌晨5點半(臺北時間晚間8點半)被執行槍決,這是臺灣法務部長羅瑩雪在5月20日正式卸任前批准的最後一份死刑執行令。
  • 《臺北地鐵隨機殺人案件》聊聊國內那些可怕的殺人案件(系列)!!
    圖為鄭捷。(臺灣「中央社」檔案照片)這紅衣男子,正是年僅21歲(2014當年)即犯下臺灣第一樁公共運輸隨機殺人案的殘酷兇手。鄭捷眼見乘客們紛紛四散,他隨即移動腳步飛快的往6號車廂移動,他隨手往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只是慌張的跟著乘客們的腳步逃跑的張正翰身上刺,張正翰雖然拿起背包要阻擋刀子落下,無奈鄭捷動作比他迅速的一刀傷及要害這。
  • 案件106期:臺北地鐵隨機殺人事件——兇手鄭捷:「讀軍校為鍛鍊身體殺更多人」
    圖為鄭捷。(臺灣「中央社」檔案照片)這紅衣男子,正是年僅21歲(2014當年)即犯下臺灣第一樁公共運輸隨機殺人案的殘酷兇手。鄭捷眼見乘客們紛紛四散,他隨即移動腳步飛快的往6號車廂移動,他隨手往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只是慌張的跟著乘客們的腳步逃跑的張正翰身上刺,張正翰雖然拿起背包要阻擋刀子落下,無奈鄭捷動作比他迅速的一刀傷及要害這。
  • 《臺北地鐵隨機殺人案件》聊聊那些可怕的大案要案
    人潮壅擠的列車上,乘客們或坐或站,有些打起瞌睡,有些聊天,但更多的都是低頭滑著手機。解青雲同樣是低著頭看手機,但他怎麼也沒想到,就在這同一個五號車廂內,會上演慘絕人寰的隨機殺人案件。這紅衣男子,正是年僅21歲(2014當年)即犯下臺灣第一樁公共運輸隨機殺人案的殘酷兇手。鄭捷眼見乘客們紛紛四散,他隨即移動腳步飛快的往6號車廂移動,他隨手往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只是慌張的跟著乘客們的腳步逃跑的張正翰身上刺,張正翰雖然拿起背包要阻擋刀子落下,無奈鄭捷動作比他迅速的一刀傷及要害這。被刺中心臟的張正翰仍奮力要往1號車廂逃跑,最後傷重倒在3號車廂車門旁的走道上。
  • 鄭捷隨機殺人事件一周年 臺北捷運公司加強防範
    圖為鄭捷。(臺灣「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新網5月21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捷運隨機殺人案21日滿一周年。臺北捷運公司20日表示,為預防類似意外事件,已加強包括軟硬體精進措施,包括警、消通報及捷運車廂警力巡邏等。
  • 鄭捷效應陰魂不散 臺灣反思「這個社會怎麼了」?
    鄭捷效應陰魂不散 臺灣反思「這個社會怎麼了」?兩起案件都令人想起去年5月發生的臺北捷運隨機殺人案。惡性事件頻發,臺灣輿論質問「這個社會怎麼了」?  20日晚8時57分,男子郭彥君在捷運入口搭乘電梯下來,持一把在超市偷來的長水果刀,朝乘客隨機亂砍,造成1男3女受傷。所幸傷者送醫後無生命之虞。  當天是郭彥君27歲生日。他從小遭父親遺棄,跟著遠嫁的母親遷移日本,近年才回臺灣,做過保安,長期失業,這幾天一直睡在公園。
  • 港媒:鄭捷地鐵殺人案警醒臺灣社會
    中新網7月22日電 震驚臺灣的捷運(地鐵)隨機殺人案21日結案,新北市檢察機關正式以「大規模殺人」之罪名起訴兇手鄭捷,並建請法院依法判處死刑。香港《大公報》22日評論稱,對於鄭捷將受到何種法律懲處,島內司法部門自會裁定,但可以預料的是,鄭捷持刀殺死4人、刺傷22人,勢必難逃重刑。鄭捷殺人案不僅給臺灣社會帶來反思和啟示,也提醒了天下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多關心青少年的心理問題。  文章摘編如下:  回想起兩個月前發生的臺灣捷運首宗隨機殺人案,島內不少民眾至今仍心有餘悸。
  • 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結局劇透來了 我們與惡的距離李曉明殺人事件原型...
    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結局劇透來了 我們與惡的距離李曉明殺人事件原型介紹時間:2019-04-20 14:29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結局劇透來了 我們與惡的距離李曉明殺人事件原型介紹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網上熱播中,這部戲獲得了許多網友們的好評,該劇揭露了存在於我們身邊的諸多矛盾話題
  • 鄭捷伏法後 臺灣社會更需修復
    2014年5月21日臺灣發生了駭人聽聞的臺北捷運鄭捷無差別殺人案件,兇手鄭捷在犯案後當場被逮捕,該案件也隨即進入司法程序,臺「最高法院」於歷經第一、二審法院的審理後,在2016年4月22日以判決駁回鄭捷之上訴,該案件在司法程序上即告定讞,「法務部長」依程序批准鄭捷死刑之執行,並於5月10日執行鄭捷的死刑。
  • 我們與惡的距離李曉明原型是誰 李曉明為什麼殺人原因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的題材是近年來臺灣少有的現實題材電視劇,而且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劇中李曉明是原型是誰?李曉明為什麼殺人?  我們與惡的距離李曉明原型  李曉明事件原型是根據鄭捷捷運隨機殺人事件改編,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臺北,鄭捷造成4人死亡,24人受傷,李曉明原型是鄭捷,而王赦就是鄭捷辯護律師黃政豪。
  • 告訴你5位臺灣隨機殺人犯的最終下場
    兩小時內,此起案件已經引起臺灣社會震驚,並引發是否為隨機殺人的猜測。畢竟自從鄭捷隨機殺人案前後,多起類似案件讓臺灣治安亮起紅燈。以下為小編整理臺灣過去犯下隨機殺人的兇手最後受到的刑責。 ●2009年3月9日上午9時50分,臺灣首起隨機殺人事件:黃富康隨機殺人事件,發生於臺北士林區,36歲的黃富康共造成1死2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