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目中的早餐,可能都是非常童年時候的銘刻,比如我和姑姑心目中的早餐裡,就有家門口的胡辣湯、水煎包,學校門口的羊肉湯,當然,還有媽媽經常天不亮就起來,給做的蛋炒飯。千千對於吃什麼,除了不要辣,不要怪以外,貌似沒有其他局限,畢竟,她們的時代比我們,又豐富了不知道多少。因為最近在家集中宅了太多天,所以小學生的胃口不佳。
昨天,帶在家憋了整整一個禮拜的小學生出門散了散心,吃了心心念念的包子。更難得的,她主動選擇了要吃的早餐,黃油配烤吐司,所以倆人不嫌麻煩的跑了倆商場,買齊了其中兩款網紅吐司片回來比較一下。
爸爸糖招牌原味吐司,一大袋,這紙袋倒是加分不少,實用又好看。好利來的生土司,主打百分百使用日清麵粉,說實話,我完全get不到這個點的附加值何在。
爸爸糖的配料表,注意第三項,「食用油脂製品」,反式脂肪的一個大概念,配料表裡沒有任何防腐劑。
關於「食用油脂製品」,生吐司裡就給你展開講解了一下,最後兩項是防腐劑。
其實這麼比較也不完全客觀,因為畢竟生吐司還是工業產品,而爸爸糖主打還是手工製作,所以,我們把工藝標準擱置吧,還是著重於好不好吃要緊。
先把黃油放室溫下軟化,又是滿滿的邪惡,滿滿的快樂,明天不過了的那种放縱。
爸爸糖的吐司片,已經切片了的,裡面的紋路,就是手工揉制的結果,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像吃手撕餅一樣,有點兒停不下來,一口又一口,韌勁十足,醇美和香甜充滿了口腔。
這紋路對於烤制就不太友好了,解體是大概率會發生的事件。而且,本身爸爸糖的原味吐司,甜味和奶味就十足了,再抹黃油,有點兒畫蛇添足,所以,還是直接食用,更適合,做烤麵包片抹黃油,有點兒浪費。就是色澤金黃,方方正正的一個能量塊兒,拿來做麵包誘惑,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切一片薄的,一片厚的,不是為了比較,是的,就是切的不均勻。
用吐司爐、烤箱、空氣炸鍋……不管用什麼手段,給麵包片兩面烤上誘人的金黃色。
用黃油抹勻、浸透麵包片的每一寸肌膚,這個步驟主要是要克制自己迫不及待地想咬一口的欲望。尤其溫潤的黃油摩擦過焦脆的麵包片的聲響,尤其當黃油潤物細無聲的融化於其中的時候,那一種,從視覺到聽覺的,從感官到靈魂的,全方位的引誘,實在有點兒讓人慾罷不能,慾火焚身,慾壑難填。
要吃烤麵包片兒抹黃油,還是得這款生吐司,完美,鑑定完畢,嗯,好吃的說明都是非常簡單直接。
綜上所述,都是好麵包,只是需要選擇喜歡的,和合適的食用方法,另外,小夥伴又推薦了牛角村的吐司片,下次再選一種,一起比較一下。
明天就是父親節,不曉得爸爸們是不是跟千爸一樣,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期待,畢竟,母親節,需要讓辛苦的媽媽好好過節,父親節,是讓爸爸得有父親的樣子,這道理我都懂。
饞,在很多時候,就是一種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