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懦弱,膽怯。卻能淡然地做出無比殘忍的事情。
很多人喜歡電影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喜歡電影裡那圓滿的結局,喜歡那讓人快樂的感覺。但就如同現實中沒有永遠的快樂,也不是所有電影都是有一個快樂的結局。那些電影的情節會讓你覺得這個世界並不是那麼美好,很多我們明知道是邪惡卻無力阻止的事情一直在發生。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部令人感到絕望的虐心電影,裡面的情節有著超高虐點,心情不好的,承受力差最好不要去看的。
再次提醒,心理承受力差的千萬不要看。因為這部電影而崩潰得不在少數。
美國田園下的罪惡
電影講述了十六歲的西爾維亞和妹妹詹尼被外出做工的父母寄養在印地安娜主婦格特魯德的家中,原本只打算呆的幾個星期很過去之後他們的父母仍然沒有現身,並且從前每周寄來的20美元撫養費也斷了。
情緒一直不太穩定的格特魯德共有六個孩子,五個是與前夫的孩子,最小的兒子則是她同鄰裡中22歲的安迪(詹姆斯·弗蘭科)所生。最大的女兒寶拉只有十九歲卻懷上了男友的孩子,寶拉同西爾維亞分享了這個秘密,但是西爾維亞卻為了保護寶拉而不小心說了出來,結果寶拉開始向深愛她的母親控訴西爾維亞的種種不實「罪證」,格特魯德決定必須懲罰這個「壞女孩」。西爾維亞被關在黑暗的地下室裡被施以各種難以想像的暴行,而且折磨她的不僅僅是格特魯德一個人,還有她的五個大孩子以及鄰居家一位認識西爾維亞的男孩。
看著上面的電影介紹,你可能沒有什麼感覺。但如果這些是真實的呢?這部電影只是重新向我們展示了1965年秋天的印第安納州所發生的的悲劇。這部電影裡的各種情節都是參考了當時的庭審記錄,導演還將其中更多慘無人道的情節沒有表現出來。他採取了一些讓人感到一些希望的方式重述了這部影片,但實際現實中是一絲希望都沒有出現過。
殘忍、無情、冷漠,所有冰冷的情緒都以視覺化的方式體現出來,雖然沒有多少暴力血腥的鏡頭,可電影中你無論如何也料想不到的事情進展,卻讓人在炎炎夏日亦覺不寒而慄。

在這部電影裡,最恐怖的其實不是西爾維亞所遭受的折磨。對於觀眾而言,最恐怖的是,那些肆意做著違背道德之事,內心卻總能卑微地為自己找到藉口和退路的施暴者。

電影裡的每一個角色都那樣普通,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可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他們卻能表現出完全失控的人性醜惡。我們可以拿心理學去分析每一個人的行為和背後原因,我們可以把自己代入其中任一角色,甚至我們將得出結論:如果是自己身處其境,說不定,更糟糕。這才是這部電影最讓人恐怖的地方。
主犯格特魯德說:「那女孩子死了,不是我的錯。我的前兩任丈夫都有暴力傾向,我被遺棄後艱難地獨自撫養7個未成年的孩子,一直在吃藥,我只是教訓了一下不聽話的孩子。」
大女兒寶拉說:「那女孩子死了,不是我的錯。我只是一個被渣男欺騙,未婚先孕的可憐女孩,她先出賣我的秘密,讓我難堪。我只是向媽媽撒了一些謊,說了她一些壞話而已。」
家中其他的孩子說:「那女孩子死了,不是我們的錯。我們只是聽了媽媽和姐姐的話,她不是一個好女孩,她犯了錯,我們只是出於好玩才做那些事的。」
西爾維亞妹妹說「那女孩子死了,不是我的錯。雖然那個女孩是我的姐姐,但我得了小兒麻痺,我身體非常虛弱。姐姐為了我而挨打,我也沒有辦法。我怕他們也傷害我,姐姐就應該保護我的。」
其他施暴的陌生人說:「那女孩子死了,不是我的錯。我們不知道女孩犯了什麼錯,但這麼多人都去傷害她,我們也就跟著去了,我們不想被稱為膽小鬼。」
西爾維亞的父母說:「那女孩子死了,不是我的錯。我們的女兒我們愛她的,我們只是沒有時間去關心她,我們只是有好多的事情要做,我們只是不知道他們會這麼的殘忍。我們是不知情的。」
上帝說:「那女孩子死了,不是我的錯。我住得太遠,工作太忙看不見的」
在一個自以為不需承擔責任的環境裡,人是多麼容易表現出最惡劣的一面啊。往往這個時刻,你發現實在難以說服自己相信人性本善的理論。#人之初#
一部電影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