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茉莉花開》:女性擁有了獨立自我意識,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2020-08-19 千雪影評

前言:

電影《茉莉花開》改編自蘇通小說《婦女生活》,是由侯詠執導,章子怡、陳衝、姜文、陸毅、劉燁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一個家庭三代女人的愛情故事和命運故事。

該影片上映於2004年,口碑與票房收益均為不錯。其中最值得讓人稱道的是女主角章子怡一人分飾三角的精湛演技,而最終章子怡也憑藉在這部影片中的精彩表現奪得了當年的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關於《茉莉花開》的主題,導演侯詠說:我作的是對女性命運的一種思考。

站在觀影者的角度,個人覺得茉、莉、花三代女性的經歷以及命運,更像是一種寫實的女性寓言,旨在讓觀眾透過她們的悲哀與不幸,看到中國女性思想的解放之路,繼而明白影片所要宣揚的客觀女性獨立意識。

本文將結合影片內容,剖析茉、莉、花三代女性的愛情故事與命運故事,思考影片的現實寓言。

01 茉篇:經濟獨立是女性獨立自我的基礎,是反抗命運的重要基石

作為開篇,茉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作為最早開阜的城市,華洋雜處為這座城市帶來了新的文化衝擊。茉便是在這種文化氛圍薰陶下長大的女孩,她有上海新女性的特徵——她嚮往浪漫的愛情,嚮往熱鬧的生活和輝煌的人生。

茉家境不錯,雖然沒有父親,與母親經營一所照相館,在那個時候有獨棟的小洋樓,生活尚算小資和優渥。她想成為電影明星,她愛慕電影男明星高佔非,這一切都無可厚非,甚至是值得為之努力的夢想——她也有那個資格和運氣,即便她的母親不允許她如此。

茉本可以用自己電影上的成績來反抗母親,但她出走家庭,追尋夢想並非建立在獨立意識之上,而是錯誤的將自己從依附母親的狀態改變到依附男人身上。

結果可想而知,孟老闆用金錢為她編織的明星夢很快被現實擊碎,她被無情拋棄,更慘的是,她到最後才發現自己不過是可以替代的又一位&34;,而此刻她難堪的未婚先孕了。

我們可以為茉的悲劇找出很多的理由,諸如是突然發生了戰亂,是因為孟老闆騙了她,甚至是因為她在那個年代未婚產子。但如果我們深層次的去剖析,實際上,茉的悲劇是在所難免的,最核心的原因就在於茉從來未曾實現過經濟獨立。這種必然性來自於時代背景下男權至上傳統思想。

讓茉心甘情願依附於男人,並且錯誤認為這是生活的坦途。茉對孟老闆的依附主要體現為經濟上的依附,孟老闆導演的身份和優渥的生活是茉實現夢想的動力,一旦這個動力和依附消失,她便放棄了自己所謂的夢想。

一個經濟不獨立的女人,無論在哪個時代,命運無疑都是悲慘的。於是茉墮落了,舉止不再驕矜,反而變得張狂放蕩,最終也因此逼得母親跳江自殺。

02 莉篇:思想獨立是女性自我獨立的內核,是解開沉重心靈枷鎖的鑰匙

比起自己的母親茉,莉是在紅旗下成長的新一代,她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工作,但她的人生與自己的母親有著驚人的相似。她們都曾為愛出走,想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努力擺脫命運的桎梏。

對於莉而言,她小資家庭的身份是她去追求愛情的枷鎖,所以她走出了母親的小洋樓。同母親一樣,她在不久後再次回來,因為骨子裡的生活習慣是無法改變的。但比起母親的經歷,她遇到了一個真心愛她的男人。鄒傑愛莉,即便他受不了丈母娘的小資作風,仍舊願意追到茉的家裡來,跟她一起生活。

莉有強烈的自尊,但她卻覺得自己的生活並不完整,即便鄒傑能夠接受她無法生育這個事實,但她自己無法忍受。最終在她的要求下,莉和鄒傑領養了花,可領養的花是個女孩兒,她甚至神經質的認為鄒傑和養女有染,並且歇斯底裡說要舉報鄒傑。鄒傑是一個自恃清高的人,他受不了這麼嚴重的污衊,他更無法接受這樣的妻子,更難以面對養女,於是臥軌自殺。莉大受打擊,最後精神失常離家出走後不知所蹤。

從表面上來看,莉經濟獨立,力圖在婚姻關係裡掌控男人,這點與茉有很大的不同,茉依附於男人。但莉的婚姻悲劇和命運悲劇卻也說明,莉實質上在思想上仍舊依附男人,她的心靈仍舊受到傳統思維下的壓迫:

第一,她恐懼失去婚姻,當她和鄒傑發生爭執之後,她說&34;

第二,她不能生育加劇了這份恐懼,在當時時代背景下,這份&34;實際上讓人難以自處,她抱養了一個女孩,卻活在更深刻的恐懼之中。她真正害怕的仍舊是鄒傑變心,不要她。而這種思想上的枷鎖和桎梏,最終壓得她精神不堪重負,導致悲劇的最終上演。

03 花篇:實現經濟與思想的雙重獨立,便掌握命運的主動權,二者缺一不可

花是領養過來的女孩,由外婆撫養長大,是改革開放時期年輕的一代。她與農場知青小杜自由戀愛,小杜考上大學的那天他們結了婚。可是生活圈層的差異讓他們越走越遠,小杜移情別戀,負了苦等四年的花。此時花懷有身孕,她沒有聽外婆的勸阻,冒險生下了女兒。

似乎茉的悲劇要再次上演在花的身上。但是花卻用實際行動打消了觀眾的疑慮:

面對小杜的狼心狗肺,喜新厭舊,花與他平等對話:&34;

未婚生下女兒,她並沒有向茉一樣將生活的不順意歸於女兒身上,而是儘可能的去給女兒創造更好的條件。

她離了婚,仍舊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和女兒,最終帶女兒搬出了那棟小洋房,路上,孩子問:&34;花說: &34;從母女對話的語氣中,從花慈愛而充滿自信的笑容裡,我們看不到一絲茉、莉的影子。

與茉、莉的命運不同,花的生活一定會迎來新的轉機。因為她對生活始終抱有期望,她沒有埋怨小杜拋棄了她,沒有怨懟自己未婚生女的不幸,更沒有自暴自棄的放棄生活。

縱觀祖孫三代,花才是真正掌握了自己命運的那個女人。而真正的原因,則是她擁有了完整的獨立意識。她不依附於男人,也不對生活叫屈,認命。她經濟獨立,思想亦獨立。她有自己的決斷,無論是結婚還是生子,她清晰自己對生活的責任,也清晰對自我命運選擇的責任。

她不是隨波逐流的女人,也不是願意對生活與命運低頭的女人。

她是一個生活的創造者!

04 《茉莉花開》的現實寓言:女性應具備成熟的獨立自我意識

《茉莉花開》作為一部&34;,它講述了導演意識到的事物,同時也講述了導演所沒有意識到的,觀眾就是這時候站出來發言的。

作為一個觀眾,我的感悟是影片中的茉、莉、花三人其實是對一個女人三個時段的狀態寓言:

第一:茉象徵純真的少女時期;

在無自我意識的時間裡,人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種迷惑,因為懵懂,繼而容易被誘惑,容易依附別人,從而喪失對自我的掌控。

第二,莉象徵自我成長的自我意識;

《心理諮詢百科全書》指出:自我意識是意識的一種形式,指主體對自身的意識。它包括對自身機體及其狀態的意識,對自己肢體活動狀態的意識,對自己的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意識。

在莉的身上,女性獨立自我意識正處於發展的一個階段,相對於母親,她做到了經濟獨立,在生活方面掌握了自己的節奏。她的癥結在於思想上沒有自我,受到傳統生育觀的限制,錯誤的認為婚姻僅僅需要靠孩子維繫,錯誤的認為婚姻是需要靠許多實際的東西來維繫的。她對於失去婚姻的恐懼正是來源於她對婚姻的錯誤認識,更是來源於她思想上的&34;。

第三,花象徵成熟的自我獨立意識;

導演侯詠說:女性應該自強自立,應該對自我有清醒的認識,不要把自己全部寄託於愛人或愛情。只有具有成熟的獨立意識,就像阿花一樣,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正確的自我意識可以幫助個體形成準確的自我認知與評價,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自立、自主、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質,激勵個體去大膽嘗試、積極進取,最大限度地調動個體的潛能,激發思維活動的功能,獲得成就。

而這種成熟自我與獨立,正是掌握命運的鑰匙。

結語:

本片改編自蘇童小說《婦女解放》,從書名可以看出,影片的真正意圖不是在描摹婦女的苦難和命運的悲苦,而是旨在描述在時間長河中,婦女思想的自我解放過程。

花的命運暗示著現代女性:在新時代社會背景下,女人的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既要有不依附於別人的骨氣,也要有經濟獨立的能力。既要對生活賦予希望和熱情,又要勇敢的去掙脫思想上的桎梏,不活在別人的看法中,不哀怨、不瘋狂,自立自強,方能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路。



撰文:山月千雪

感謝你的關注,感謝你的閱讀

相關焦點

  • 《茉莉花開》:三個女人命運的背後,折射出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01通過三個女人的命運表達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影片通過對三個女性的細緻刻畫,向觀眾展現了三代人不同的命運,折射出不同時代女性自我意識的發展狀況,表達了對女性愛情、生活、命運的關注。茉代表著舊上海虛榮、缺乏自我意識的女性,她把自己的一生建立在對男人的依靠上。失去了男人的依靠,她的生活完全失去了方向。對於自己的一生,她從來不會主動的找尋出路。茉對男人的依賴是她悲劇命運的根源,自我意識的缺失,讓她無法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更無法掌握和改變自己的命運。
  • 《茉莉花開》:茉莉花逃不過的宿命,就是原生罪的輪迴
    《婦女生活》講述了一家三代人嫻、芝、簫命運的重複與輪迴。小說通過三代人的成長和情感歷程,表達了命運輪迴的悲劇式宿命。2003年,導演侯詠把《婦女生活》改編成電影《茉莉花開》。影片被雪藏了三年之後,於2006年上映。侯詠認為《婦女生活》的結局太過於消極,主題過於沉重,因此,在影片《茉莉花開》中,把女性從這種悲劇性的宿命論中解放出來,著重表達了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 《紅河谷》從雪兒達娃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紅河谷》是一部愛國主義電影,穿插著頭人首領的女兒丹珠,漢族女孩雪兒達娃,康巴漢子格桑,英國人瓊斯相互間的扣人心弦的命運和說不清道不明的愛情;以及藏漢人民團結抗擊入侵的愛國情懷。下面我們就從雪兒達娃的自我意識的覺醒歷程,來淺析一下這部經典電影。
  • 《理智與情感》vs《冰雪奇緣》,不同作品對於女性獨立自我的探討
    她通過這部小說傳達了處於弱勢地位的女性需要擁有獨立意識,才能不斷地完善自我,走向完整的人格。《冰雪奇緣》則通過設置姐姐艾莎擁有魔法但是不能合理控制魔法這樣的矛盾來讓艾莎進入一種既想要自由地做自己又想要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的衝突之中,最後通過接受自我和對自我的恐懼,成為一個完整個體和人格。
  • 真正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女人,往往都懂得「自我實現預言」的原理
    本文是《心理學與女性成長》專欄,通過專欄的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關於女性成長的知識,解決在自我發展和提升過程中遇到的困擾。讓我們女人明白和掌握內心強大的方法、成長的方向以及將來的人生規劃等。儘快,從底層上去改變思維模式,從層次上去提升自我。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在眾多的電影題材中,永遠都不乏對於女性的描述,一些經典且刻骨銘心的女性角色,會帶給我們很深遠的影響。
  • 19世紀的《小婦人》獨立女性意識和現代獨立女性定義有不同嗎?
    《小婦人》是由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在1868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這部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家庭倫理小說,表達了強烈的女性意識覺醒,帶有作者很強的自傳性。小說大多數生活細節都是作者生活的真實寫照,但小說的結局與作者的真實人生卻大相逕庭,作者終生並未嫁人堅持追求自己心中的愛與自由。
  • 從《女駙馬》淺談女性獨立的意識
    《女駙馬》在塑造馮素貞這個痴情堅貞的女性時,賦予了她許多傳統女性的優點,但更讓她具有了當時許多女性不曾擁有的聰慧和主見。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中國幾千年來一直被受封建禮教束縛乃至剝削的女性,當婦女解放後,她們才逐漸擁有了自我,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只是,直到今天,所謂的「女權」橫行,可真正了解女權運動和婦女解放真正含義的卻不多。
  • 錢佳楠:失去自我,是虛偽的女性獨立
    錢佳楠不否認對現實的考慮,但她認為,如果這種現實的顧慮恰恰和孩子的自我成長發生矛盾,就會出現親情的裂痕。父母很多時候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種「為你好」,潛移默化被資本邏輯把持著。錢佳楠認為,這可能根源於父母自身的「不安全感」。 實際上,《不吃雞蛋的人》完成於2015年。在這之後,錢佳楠出發去美國讀書,一直學習、生活到現在。
  • 電影《茉莉花開》:三代女性的成長、覺醒,自我救贖之路。
    由章子怡、陳衝等主演的電影《茉莉花開》是根據蘇童小說《婦女生活》改編的。不同於小說只記述殘忍,沒有拯救,《茉莉花開》是一部關於女性成長、覺醒和救贖的電影。茉:沉浸在明星舊夢裡的失意女子十八歲的茉,愛看電影,非常喜歡電影明星高佔非。
  • 末路狂花|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與「厭女症」的意識萌發
    兩名30出頭的漂亮女人,不過是打算從疲憊乏味的生活中暫時逃離,尋找一段屬於自己的時光。可旅途對女性並不友好,危機四伏。被丈夫控制了十多年的塞爾瑪,在放飛自我的第一晚,就和異性跳起了貼面舞,雖然氣氛曖昧,情調還算愉悅。
  • 章子怡《茉莉花開》演繹三代女性悲情人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當一個人的生存失去意義的時候,走向的是自我的毀滅。難以接受現實的母親,在絕望中投河自盡......難以接受現實的茉,在絕望中不斷沉淪,不斷喪失自己純良的本性。莉的命運,不能不說,正是茉一手造成的。所謂命運,就是把自己的童年關係模式投射到成年的人際關係中,結果命運就造成了一個無聊的輪迴。
  • 《鐵達尼號》:從露絲的選擇中,看出女性自我意識的甦醒!
    這部影片講述了,鐵達尼號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沒」的鐵達尼號面臨沉船的命運,露絲和傑克剛萌芽的愛情也將經歷生死的考驗。這部作品並不是單純地愛情片,它彰顯了女性自我意識的甦醒。故事中,露絲上船並不是為了尋夢,而是為了完成一場利益婚禮。她上船後遇到了真愛,遭遇了海難,這一切對露絲來說都是一場冒險。在這過程中,她迷茫過、掙扎過、最終突破重生。
  • 《一間自己的房間》:女性的自由與獨立,是深藏在房間裡的心思
    只是這個社會往往是,男權永遠中心位置,女性的獨立很難得到認可。女性的獨立首先是擁有自我意識,學會甄別社會對女性的定義,去偽存真,不要隨波逐流,但這一切都很難。自古以來,男女的不平等化都體現在思想觀念和做法上。正如伍爾夫在書裡發問,男性飲酒,女性喝水?一個性別群體享盡榮華富貴,另一個群體如此貧窮。但這即便是飽學之士也未必能給出答案。
  • 《三十而已》結局備受爭議,女性擁有追求自律、獨立的權利
    在《三十而已》中,顧佳應該是活成了大多數女性羨慕的樣子,過著全職主婦羨慕的生活。作為一位全職太太,在家照顧孩子的同時,又保持自律,並沒有因為失去事業而糾結在照顧孩子的柴米油鹽中,反而是活出了一種獨立女性的狀態。
  • 原創|電影《紫色》——人格獨立,是女性意識的開始
    而在莎格的一步步啟蒙下,西莉才在迷茫和無望中,重新找回了自己人格的獨立。她看到鏡子前梳妝打扮的自己也可以變得好看,她在莎格的安撫裡重新找到被人愛的溫暖,她甚至開始有想法離開這個牢籠,到最後她在夫家聚餐的時候,大罵「你這個低等生物,骯髒的狗,該我離開你,走入人群的時候了。」
  • 從《茉莉花開》看原生家庭的輪迴悲劇
    前幾天以原生家庭的視角寫了一篇《三十而已》的影評,然後就有讀者留言給我推薦了一部關於原生家庭的電影《茉莉花開》。本著讀者是上帝的原則,我帶著好奇心看了這部電影。《茉莉花開》是由章子怡領銜主演的,講述的是&34;,&34;,&34;三位女性的愛恨情仇。
  • 《獵狐》中的三種人生:女性找回「自我」,才能成就「真我」
    女性的經驗世界和內心感受被放大在鏡頭之下,不僅推動情節,也展現了女性主體意識與個體命運之間聯繫:一個無知無悔的「浪子」之妻,註定成為莎翁筆下的「弱者」;一個勇敢卻迷失的「叛逆」少女,自然無法完成自我主體的建構;一個具有自我認知的獨立女性,才能實現自我價值。
  • 瑪麗蓮·夢露:獨立,做精彩自我
    作為女表領域的先行者,堅持只生產機械錶的瑞士制表大師寶珀始終深知並尊重女性欣賞機械腕錶之美的需求和能力。不同於市場上的常規做法,寶珀從不會隨波逐流地直接將男表機芯縮小成女表機芯,更不可能因為是女裝腕錶而簡化機芯,而是專門為女性獨立研發腕錶機芯。這種對女性獨立的尊重,是寶珀與夢露共有的獨特氣質,亦或是獨立、浪漫與智慧的高貴女性鍾愛寶珀的重要原因。
  • 印度高評《摔跤吧,爸爸》,反應對女性的偏見,與女權意識的覺醒
    女權意識電影的男主人公也就是爸爸馬哈維亞,他自己之前是位摔跤手,因為家裡的反對讓他無奈放棄了他最喜歡的摔跤職業,所以在自己成家後非常渴望能有一個兒子去幫自己實現摔跤手的夢想,但事與願違的他接二連三的都生了女兒,緊接著就是鄰居們拿著各種偏方來給爸爸馬哈維亞出可以生兒子的主意。
  • 忠於內心,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獨立意識?| 片單
    在《木蘭辭》中,木蘭卸去鎧甲向戰友們表明自己女兒身時說:雌兔腳撲朔,雄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蘭相信自己能比肩、甚至超越男性,自古被認為只有男性才能從事的工作女性依舊可以勝任。這代表了她意識到了自我存在、自我價值。伴隨著現代文明的進步,在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狀下,越來越多像木蘭這樣的女性萌發出了自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