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裡的四大名中醫

2021-02-25 漢正堂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講述俠之大者,含靈救苦。醫為俠道,進無止境,本文作者講述金庸書中神醫的故事,認為傳統中醫藥的一大特色,就是與武術氣功的有機結合。而作者作為一名針灸師更是認為結合了氣功與武術的針法能更加快速明顯地取效,故針灸醫師應加強自身內功的修煉。

1
妙術神針馬丹陽

記得筆者少年時隨家父初習岐黃,家父曾授予《馬丹陽星十二穴主治雜病歌》,其時尚不知馬丹陽為何許人也,只是將三裡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消心腹痛,善治胃中寒溜得精熟。及長,讀金庸先生《射鵰英雄傳》,見有丹陽子馬鈺,方知此丹陽亦彼丹陽也。

據史書記載,馬丹陽,名鈺,道號丹陽子,南宋末年人。他與長真子譚處端,長生子劉處玄,長春子丘處機、玉陽子王處一、廣靈子郝大通、清靜散人孫不二七人俱學道子終南山全真教創教祖師重陽真人門下,列全真七子之首,並於王重陽仙逝後,執掌全真教為掌教大師兄多年,後又獨自開山立派,創全真教七大分支之一遇仙派。

顧名思義,遇仙派的內涵就是指通過道法的修煉使自己羽化而飛升,到達神仙的境界。而道家修煉的法門,不外乎服藥、煉丹、針灸、吐納,馬鈺在長期的醫療實踐和養生研究中,發現三裡、內庭、曲池、合谷等十二個穴位的獨特治療作用,並歸納總結出《天星十二穴主治雜病歌》,也就信然誠然了。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馬鈺是一個敦厚誠真、淡泊清淨的俠士及醫者。除了早期追隨先師王重陽奔走抗金外,他因不願參與江湖紛爭,追逐俗世虛名,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隱居在終南山重陽宮中閉關修煉,探究武學源流,參悟醫道玄理,從不多在江湖上走動。而神鵰大俠郭靖最終能武功蓋世,名滿天下,卻得益於與他的一段奇緣。

當時郭靖年少,資質魯笨,木訥心實,他的師父江南七怪更是稀鬆平常,教導無方,以致郭靖武功難得精進。正一籌莫展,痛苦彷徨之際,馬鈺剛好從漠北路過,見郭靖雖魯笨卻忠厚,雖木訥卻誠實,又勤奮刻苦,堅忍不懈,於自己倒是有幾分相象,便心生歡喜,授與他全真教獨門根基內功心法。

此心法中正平和,循序漸進,日久見功,終歸大用,使郭靖於武學之道,頓有源頭活水、深本大木,最終練成了九陽真經和降龍十八掌,成為人人景仰的一代大俠。馬鈺也用此等深厚內功,養身有道,得以益壽延年。除《射鵰英雄傳》外,在後來的《神鵰俠侶》中,他也還有出現。

2
獨擅灸法胡青牛


相對於馬丹陽實有其人,蝶谷攻仙胡青牛隻是個虛構的人物。與馬丹陽中正平和、悲天憫人的胸懷不同,他雖號得醫仙之名,醫道也自是極高,但卻身在明教,只為明教中人治病,因此江湖俠士,人人怨憤,稱他作見死不救。

據他自言人皆忘恩負義,故而見死不救。性情之偏激怪異,於此倒可見一斑。但也卻與馬丹陽一樣,同為針灸大家,且獨擅灸法,無人可及。

《倚天屠龍記》中,武當張翠山之子張無忌身中玄冥神掌,雖經三年祖師全力救治,仍然寒毒難盡,痛苦非常。後機緣巧合,遇受傷之明教常遇春,遂由其帶往蝴蝶谷中,尋蝶谷醫仙胡青牛醫治。胡青牛因張無忌非明教中人,本不願以醫,但見此等痼疾頗為疑難棘手,又十年不得一見,便猶如酒徒之見佳釀,老饕之聞肉香,心下奇癢難耐,使打定主意,要將張無忌先治好再治死。

玄冥神掌陰寒狠毒太甚,他認為非灸法之大熱不可以消除,乃為其施以化膿直接灸法。他先用銅片插入張無忌八穴內,以防陰寒之氣隨經絡周流灌注,再以高深內功功力加入直接灸中,以助其更陽更熱,更易透達體內,周流全身。

從手太陰肺經開始,將十二正經全部灸完之後,又灸奇經八脈。雖把張無忌灸得通體瘢痕,陰寒之毒卻因此消了大半。他又用以寒治寒的反治法為張無忌施藥,亦獲良效。他認為三焦無跡可尋,因此張無忌三焦之內的寒毒便去除不盡。

他還能預測人的生死,說被張無忌在陰雨雷電之中胡亂針灸的常遇春只能活到四十歲。他還撰有《帶脈論》,闡述帶脈功能之精義。正如他之所言生平最自負之事,不在於醫術之精,也不在號得醫仙之名,而是於醫學大有發明創見,道前賢之所未道。可惜他因拒不給金花婆婆的丈夫治病,雖自種天花,自毀容貌,自立墳墓,也終究難逃一死,橫夭天命。真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3
診脈聖手平一指

醫本活人,作為一名醫者,再怎麼冷酷無情,也頂多像胡青牛一樣見死不救,而不至於去殺人害人。可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就塑造了一位叫做殺人名醫的人物平一指。

一指是說他醫病診脈之時,只憑一根手指,便可透過脈象把病情診斷得清楚明白,纖絲不差,分毫不遺。而殺人僅用一指點穴,其人立死。又因他定下一個奇怪的規矩,每醫好一個,這個被他醫好的人就必須替他去殺一個人,醫一個殺一人,醫十人殺十人,毫不通融,毫不更改。以致江湖上人人談虎變色,便給他起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外號殺人名醫。

他雖然如此趾高氣揚,邪門怪異,可卻對魔教聖姑任盈盈心存畏忌。他受任盈盈之託,為身受重傷的華山棄徒令狐衝治病。他一搭脈,便診出令狐衝體內有八道異種真氣,互相衝撞,互相蕩擊。他還能斷定這八道異種真氣的來歷二道為不戒和尚所注,六道為桃谷六仙所輸。因其既不能宣洩,又不能降服,非針灸藥石所能奏效,故他大呼慚愧,無能為力而去。

他本想找八個內功深湛之士,同力施為,將令狐衝體內這八道異種真氣一舉消除。沒想情勢有變,令狐衝病情變得更為怪異繁雜,且看他的脈案一、誤服了十種大補的燥藥,猶如長江水漲本已成災,治水之人不謀宣洩,反將洞庭、鄱陽之水倒灌,以致釀成大禍二、突然大量失血之後,又好勇鬥狠,與人爭戰,非延年益壽之道。三、誤飲雲南五毒教五仙大補藥酒,雖能大補,亦有大毒。四、遭受猜忌打擊,頓然心灰意懶,七情所困之症,仍需自我調整。縱大羅金仙,亦束手無策。

他能在彈指之間,把如此虛實夾雜、紛繁交錯,涉及到人體經絡、臟腑、氣血、七情等諸多方面的脈象診斷得一清二楚,真真切切,真可謂診脈聖手也。只是令狐衝的病確實太過紛繁複雜,實屬難治,令其自漸自責不已,醫好一人,要殺一人,醫不好人,我怎麼辦?終於解不開此等心結,不明大丈夫屈伸之道,鬚髮皆白,口吐鮮血,以死驗證了殺人名醫的諾言。

此外,平一指還有很多言論,值得我們深思。比如他五毒教只不過仗著幾張祖傳的古怪藥方,又懂什麼狗屁醫理、藥理!好意!好意!天下庸醫殺人,又有哪一個不是好意!

他還是一位傷科大家,為桃谷六仙之桃實仙重續經脈的手術就做得很是驚心動魄,卻又完善無缺。

4
亦毒亦藥程靈素

我一是個相貌平常的女子,平常得就像路邊毫不起眼的一朵小花。在我幼年的時候便父母雙亡,是師父收留並把我養大。我的師父就是洞庭湖畔大名鼎鼎的毒手藥王。毒手是說師父施毒用毒的技藝超乎尋常,所用毒藥也峻烈無比,可他又能用他的毒藥為鄉親們治病,救活了無數人的性命,所以人們又叫他藥王。

毒手、藥王,師父的名字雖然好矛盾,好奇怪,卻為我取了一個很好聽,很有深意的名字程素靈。據師父講,我的名字來源於一本叫做《黃帝內經》的醫書,靈指《靈樞》,素是《素問》。

師父雖然號稱毒手,卻有一副菩薩的心腸,在我之前,他已經收留了三個或跛或眇的人做他的徒弟,他們是我的師兄師姐。也許師父發現他們幾個心術不正,各懷鬼胎,所以才沒有把自己的醫術傾囊相援,而是把凝結了自己一生全部心血、全部醫術的一本叫做《藥王神篇》的書傳給了我。還要我在他死後,替他清理門戶,因為他們是他的徒兒,他下不了手。

後來,師父死了。師父年事已高,也該去了。於是留下我一個人在洞庭湖畔行醫。我本想就這麼一個人靜靜地救人,靜靜地老去,可後來,一個叫做胡菲的年輕人來尋找,要我去醫一代大俠金面佛苗人觀中毒的眼睛。我知道那毒是我師兄師姐們下的,這世界上只有我能解。

我考驗了胡菲,知道他是一個可以託靠終生的好人,便跟著他開始去闖蕩江湖。師兄師姐們找到我,向我逼問七星海棠與碧蠶毒蠱的解藥,還要我把《藥王神篇》交給他們。他們豈不知,碧蠶毒蠱就是七星海棠的解藥,七星海棠就是碧蠶毒蠱的剋星,而《藥王神篇》更只不過是本治病救人的醫書。

我當然不能告訴他們這些,還和胡菲一次又一次地挫敗了他們的陰謀。只是最後,我和胡菲還有他們都一齊中了我下的碧蠶毒蠱、鶴頂紅和孔雀膽三種混合的巨毒。我師父說過中了這三種巨毒,無藥可醫,因為這世上沒有一個醫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去救治病人。而我,卻情願用性命救下胡菲,讓他能繼續行俠仗義,打抱不平,然後與我那不爭氣的師兄師姐們同歸於盡。

以上是金庸先生在《飛狐外傳》中為我們講的故事,第一人稱的主角是一位叫做程靈素的女子。故事就是這樣的簡單,也缺少很詳盡很典型的關於醫理藥理的描述與描寫。然而,金庸先生卻給我們闡述揭示了一個關於中藥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論內涵:藥即是毒,毒亦是藥。用得好,用得對,再毒的藥也能成為治病救人的靈丹妙藥而一旦用錯,再好的藥也會變成致人死命的大毒。

中醫有諺雲是藥三分毒、聚毒藥以供醫事、人參吃死人無罪,大黃醫好病無功,意皆在此也。此外,不論是毒還是藥,還要分用在誰的手裡,小說中透露給我們的關於傳統中醫擇徒授徒的不二法門和助人救人的高尚情懷,也是值得我們思考與學習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以上四人的事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傳統中醫藥的一大特色,就是與武術氣功的有機結合。而將武術氣功運用於針灸學之中,更是中國針灸由始以來的一大亮點。

近代魔針黃石屏大師,當代八卦掌賀普仁教授,都是聞名遐爾的大武術家、大氣功師。據筆者思之,結合了氣功與武術的針法之所以能更加快速明顯地取效,就在於其較之一般針法更具振動蕩擊力,作用於人體的經絡氣血,更能迅速激發人體的自然潛能和免疫能力。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所以,加強我們針灸醫師自身內功的修煉也顯得尤為必要。

相關焦點

  • 金庸武俠裡暗藏的中醫理論學
    」與金庸齊名的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也認為:「古代凡習武之人,多少懂點中醫的道理。」我國古代醫武不分,有所謂「醫武一家」之說,如天下武術正宗少林寺,傳有大量驗方秘笈,其內容以骨傷、點穴、針灸、推拿為主,形成了著名的少林傷科學派;近代廣東佛山武師黃飛鴻不僅武藝精湛,而且醫術高明,尤精於骨傷科,在廣州設有寶芝林醫館,贈醫施藥,救治病人。
  •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中醫學理論
    金庸於 1955 年至 1972 年 18 年間創作的 15 部武俠小說作品,50 年來長盛不衰。金庸小說可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
  • 致敬金庸 | 盤點武俠小說裡的「奇藥」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原名查良鏞)於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 【紀念金庸】武俠小說的前世今生
    北大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在他的關於中國武俠小說的著作,《千古文人俠客夢》中這樣寫道。武俠小說泰鬥金庸離世,讓人們的視線又一次聚焦回了武俠小說。界面文化(公眾號ID:Booksandfun)為大家梳理了武俠小說的源流歷史、當今現狀,讓我們一探武俠小說的前世今生。
  • 金庸武俠小說歷史朝代考
    金庸武俠小說歷史朝代考 2020-11-04 14: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金庸武俠小說全集》電子版橫空出世!
    電子版全套兩張CD-ROM,收集金庸1955年以來創作的全部武俠小說作品。這是自金庸作品問世以來,首次經許可出版的金庸作品電子版。   《金庸武俠小說全集》電子版採用通體印金的精美包裝,其包裝設計和製作都可稱為軟體包裝的上品,可作為廣大金庸愛好者的珍貴收藏。儘管金庸小說配以精美包裝,但卻為大眾價格。
  • 閒說金庸與新派武俠小說
    我讀金古梁諸家的武俠小說,始於10歲,終於18歲,基本貫穿了我的小學、中學、高中這三個求學階段。這8年中,我閱讀的形形色色的武俠小說(包括新武俠小說和舊武俠小說),沒有1000本也有500本,還購買收藏過幾十部武俠小說。如今,每當我追憶自己當年對武俠小說的那股痴迷勁,都難免有些自我感動。那時,我只要逮著一本武俠小說,非一口氣看完不可。
  • 金庸逝世兩周年,32部金庸武俠小說偽作原貌追跡
    《鳴鳳朝陽》,金庸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一部,真實面目是臺灣武俠小說作者雪雁的《武林浪子》,金庸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二部,本書真實面目尚未可知,曾名列早期所謂"十八禁豔情武俠小說」系列之中。《黃龍豪傑傳》,金庸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三部,真實面目暫未可知,同名偽作有1974年9月裕泰出版社掛名金庸的一版一印三冊本
  • 【文泉薦書】《射鵰英雄傳》及金庸武俠小說
    一度時期,武俠小說曾引領中國讀書界的潮流,有人說:「有華人之處,即有武俠小說的存在!」武俠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 聽金庸談武俠小說
    香港散文大家董橋先生發文悼念金庸先生,他說:「金庸先生是當代中國文化界獨一無二的風雲人物,也許也是中國歷史上靠一支筆成功影響幾代人的稀有傳媒人物。在時局風湧雲起的時刻,他的政論始終抱持知識人的良知和傳媒人的天職,不亢不卑,字字入骨。其實,金庸坐在那裡不說一句話依然是金庸,不必任何光環的護持。」
  • 鬼首天龍 | 閒聊港臺的武俠小說-----金庸篇
    確切地講,讀武俠小說一般指的是讀金庸古龍梁羽生等人的作品,中國內地的傳統的公案小說其實也有武俠的元素,否則行俠仗義的精神如何遺傳下來?還有在民國時期的武俠小說作品,雖然有別於過去的公案小說類型,但是總不能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據說錢鍾書他父親就是寫武俠小說的,可惜我沒有看到過他的作品。當時在港臺有一個寫新武俠小說的人群,羅列出來大概有二十人左右,不能再多了。
  •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逝世!大俠,走好!
    唐鴨鴨 攝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開始武俠小說的創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1955年,《大公報》下一個晚報有個武俠小說寫得很成功的年輕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即將完結,而他的創作又到了疲憊期,於是,報紙總編輯邀請金庸將武俠小說繼續寫下去。雖然此前從未寫過小說,但憑藉他對武俠小說的了解與喜愛,金庸還是答應接替梁羽生的任務。
  • 借金庸名氣寫武俠小說的幾位兄弟:全庸金康金童金庸新金庸巨金庸名
    夢裡的江湖,如詩,如畫!夢裡的江湖,有你,有我!從1955年2月8日連載《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宣告封筆,金庸先生一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
  • 品評金庸武俠小說《鴛鴦刀》
    「生平不讀金庸書,讀遍武俠也枉然」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俠著作,上至文人墨客,下至普通百姓,喜愛者可謂多矣。由此造就了一個武俠傳奇,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說「金庸之後,再無武俠」了。金庸武俠小說大氣魄,大手筆,長篇武俠小說歷史架構宏大,歷史事件、背景完美的結合到小說中;加之金庸先生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作品融入儒道佛,陰陽五行,琴棋書畫等等,使小說即具傳統武俠小說「武」的特點,又有厚重的家國情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由此奠定了金庸先生在「新武俠」時代一代宗師的地位。相較於長篇武俠小說而言,中短篇略為遜一籌。金庸自己曾言:「長篇勝於短篇,後期作品優於前期」。
  • 倪匡心目中金庸14部武俠小說排名
    不然,科學小說變成了科學教科書,武俠小說變成了技擊指導。必須是小說,有小說的吸引力,不然,不成其為武俠小說。所以,武俠小說是什麼?是「武+俠+小說」。金庸出現了武俠小說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唐人傳奇中有不少就已經可算是武俠小說。到清末,已見大成,《江湖奇俠傳》已是歷久不衰的武俠小說。民國以來,武俠小說精彩紛呈,名家輩出: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朱貞木、白羽、鄭證因、王度廬,等等。
  • 金庸新 |《大俠風清揚》:金庸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三十三部
    一、前面的話那些年,那些掛名金庸的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三十三部:《大俠風清揚》正式登場。
  • 收藏 | 金庸武俠小說在日本的譯介和傳播
    進入20世紀,武俠小說作為中國傳統小說的一個類型就更是異軍突起,成為中國文壇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而金庸被世人所熟知,正是因為其武俠小說厚重的歷史文化蘊含和獨特的藝術張力。他的讀者不限職業、年齡,超越政治分歧,在世界華語圈廣泛流行。不僅如此,英譯本現已傳播到了北美、歐洲、大洋洲,日本、韓國、越南等國也競相翻譯。
  • 金庸新 |《九陰九陽》:金庸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五部
    一、前面的話那些年,那些掛名金庸的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五部:《九陰九陽》
  • 武俠小說作家金庸逝世 享年94歲
    ▲金庸(資料圖)香港媒體報導,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於2018年10月30日下午於香港養和醫院與世長辭,享壽 94 歲。
  • 武俠小說推薦:金庸、古龍、梁羽生作品全集
    36冊)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2.古龍武俠集(共81冊)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鬥,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代表作有《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英雄無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