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即可下單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卷》
《草書後赤壁賦卷》 絹本 25.9×14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後赤壁圖並趙構書賦卷》南宋, 馬和之作 。此圖根據蘇軾的《後赤壁賦》內容創作。畫面上長江浩渺,遠山起伏,江心一舟順流而下,舟中蘇軾與同遊諸友據艙而坐正在飲酒。此圖布局簡遠,景致清曠,筆法用蘭葉描,秀逸而流暢,設色淡雅。
馬和之,南宋畫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高宗紹興(1131-1162)中登第,官至工部侍郎,有說其為畫院待詔,周密曾謂「御前畫院僅十人,和之居其首焉」。 善畫山水、界畫、佛像,尤擅人物,仿「吳裝」創用柳葉描(一作馬蝗描),筆法飄逸,著色輕淡,出入古法,脫去習俗,自成一家。當時有「小吳生」之稱。
左側有南宋高宗趙構草書《後赤壁賦》全文,尾有無款篆書《後赤壁賦》全文。趙構草書筆法精熟,筆畫稍顯瘦峻,可見鋒稜筋骨,功力極深。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局部賞析
▼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
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
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
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
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鬥酒,藏之久
矣,以待子不時之需。」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
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
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讒巖,
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
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
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
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
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
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
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
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
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悟。
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趙構政治上昏庸無能,然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入神韻,明代陶宗儀《書史會要》稱:「高宗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其書法影響和左右了南末書壇,後人多效法其書跡。
趙構少即醉心書道,陸遊曾說:「思陵妙悟八法, 留神古雅,訪求法書名畫,不遺餘力。清閒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他曾自謂:「餘自魏、晉以來以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眾體備於筆下,意簡猶存取捨,至若禊帖,測之益深,擬之益嚴,以至成誦。」他整理收集宣和內府因戰亂而散失的佔代法帖名畫,身體力行地提倡大眾研習書法。他認為:「士人於字法,若少加臨池之勤,則點畫便有位置.無面牆信手之愧。」他自己善學<蘭亭序),便贈之與王子和朝中大臣,又讓宋孝宗學書。一時間,以高宗為中心,南宋幾乎掀起了一個學書高潮。馬宗霍在《書林藻鑑)中說:「高宗初學黃字.天下翕然學黃字,後作米字,天下翕然學米字,最後作孫過庭字,而孫字又盛……蓋一藝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風靡有如此者。」這種以權貴的好惡而人為左右書體盛衰,影響了南宋書法的發展,但宋高宗對南宋書壇的貢獻還是不能抹殺的。
著有《翰墨志》一卷,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正草千字文》及《光明塔碑》等。傳本《顧愷之女史箴圖題字》、《褚遂良倪寬贊》 等亦有指為構所書者。
圖文來自網絡不代表平臺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書法交流,商務合作,請加微信lp0090
- END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官方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