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宋高宗趙構草書《後赤壁賦卷》,筆法精熟,功力深厚

2021-03-01 書法研習院

點擊圖片即可下單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卷》

《草書後赤壁賦卷》 絹本 25.9×14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後赤壁圖並趙構書賦卷》南宋, 馬和之作 。此圖根據蘇軾的《後赤壁賦》內容創作。畫面上長江浩渺,遠山起伏,江心一舟順流而下,舟中蘇軾與同遊諸友據艙而坐正在飲酒。此圖布局簡遠,景致清曠,筆法用蘭葉描,秀逸而流暢,設色淡雅。
      馬和之,南宋畫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高宗紹興(1131-1162)中登第,官至工部侍郎,有說其為畫院待詔,周密曾謂「御前畫院僅十人,和之居其首焉」。 善畫山水、界畫、佛像,尤擅人物,仿「吳裝」創用柳葉描(一作馬蝗描),筆法飄逸,著色輕淡,出入古法,脫去習俗,自成一家。當時有「小吳生」之稱。

       左側有南宋高宗趙構草書《後赤壁賦》全文,尾有無款篆書《後赤壁賦》全文。趙構草書筆法精熟,筆畫稍顯瘦峻,可見鋒稜筋骨,功力極深。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局部賞析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

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

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

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

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鬥酒,藏之久

矣,以待子不時之需。」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

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

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讒巖,

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

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

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

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

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

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

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

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

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悟。

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趙構政治上昏庸無能,然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入神韻,明代陶宗儀《書史會要》稱:「高宗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其書法影響和左右了南末書壇,後人多效法其書跡。

  趙構少即醉心書道,陸遊曾說:「思陵妙悟八法, 留神古雅,訪求法書名畫,不遺餘力。清閒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他曾自謂:「餘自魏、晉以來以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眾體備於筆下,意簡猶存取捨,至若禊帖,測之益深,擬之益嚴,以至成誦。」他整理收集宣和內府因戰亂而散失的佔代法帖名畫,身體力行地提倡大眾研習書法。他認為:「士人於字法,若少加臨池之勤,則點畫便有位置.無面牆信手之愧。」他自己善學<蘭亭序),便贈之與王子和朝中大臣,又讓宋孝宗學書。一時間,以高宗為中心,南宋幾乎掀起了一個學書高潮。馬宗霍在《書林藻鑑)中說:「高宗初學黃字.天下翕然學黃字,後作米字,天下翕然學米字,最後作孫過庭字,而孫字又盛……蓋一藝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風靡有如此者。」這種以權貴的好惡而人為左右書體盛衰,影響了南宋書法的發展,但宋高宗對南宋書壇的貢獻還是不能抹殺的。

  著有《翰墨志》一卷,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正草千字文》及《光明塔碑》等。傳本《顧愷之女史箴圖題字》、《褚遂良倪寬贊》 等亦有指為構所書者。

圖文來自網絡不代表平臺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書法交流,商務合作,請加微信lp0090

- END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官方微店

相關焦點

  • 書法字帖 @ 宋孝宗趙昚《草書後赤壁賦卷》
    宋孝宗趙昚《草書後赤壁賦卷》 縱24.5釐米,橫101.4釐米 泥金書 絹本 遼寧省博物館藏 《草書後赤壁賦卷》,此卷為宋孝宗趙昚所書,縱24.5釐米,橫101.4釐米,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由於該作之末沒有作者的款識,因此對於書寫人是誰這一問題,從元代起就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是宋徽宗趙佶所書,有人認為是宋高宗趙構之作,還有人認為是宋孝宗趙昚手筆。(註:關於書作者問題,元朝的俞貞木認為是趙佶所書,但遭到了同為元朝人黃本等人的質疑。楊仁愷指出,《後赤壁賦》為趙昚作品,並提出了相關論據。
  • 宋孝宗趙昚草書《後赤壁賦》高清大圖
    今天發的帖子為出自宋孝宗趙昚之手的草書作品《後赤壁賦》,此帖讀之卻使人感受到不溫不火、從容自如的大將風範。
  • 王鐸草書研究第十期:筆法狂放而又精嚴
    作者:鄧建民(首都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筆法的精美與率意。王鐸草書筆法之美,既源於他用筆的精美,也源於他用筆的率意與大氣。對古代經典的嗜好,對《淳化閣帖》的孜孜以求,都是他精美用筆的技巧支撐和來源。王鐸的草書基本取法刻本。
  • 宋高宗趙構,一個陽痿患者
    宋高宗趙構文 |  關山遠近讀宋史,讀到趙構,很不爽。趙構,宋高宗,南宋開國皇帝,他留下了一張「彩照」,頭戴烏紗帽,身著絳紗袍,中間是一張蒼白的臉,鬚眉稀疏,眼神黯淡。盯著這張圖看,看久了,很不爽。能看到陰柔,能看到陰鷙,能看到陰毒。這是一張陽痿患者的臉。 一說趙構,還是得從嶽飛說起。嶽飛死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死前遭受了劇烈的痛苦。
  • 誣殺嶽飛五年後宋高宗後悔了?他在鳳凰山上刻下「忠實」二字
    宋高宗趙構,宋徽宗第九子,北宋宣和三年(1121)封康王。靖康二年(1127),金軍侵犯汴京,擄去北宋徽宗、欽宗二帝。此時,身為康王的他正好不在京城,由此逃過一劫;而復國的大任也落在了他的身上。於是,當年五月初一,20歲的趙構在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登位稱帝,成為開創了南宋王朝的宋高宗。
  • 草書史記:兩千年的演進進程
    精於草法,書史稱其長於「一筆書」,有「草聖」之稱。衛恆《四體書勢》說他「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傳世作品有《冠軍帖》、《秋涼平善帖》、《消息帖》等,均載於《淳化閣帖》,雖不盡可信,但卻是當時草書興盛的寫照。
  • 書法史最勤奮的人,每天能寫3萬字,草書曾經獨步天下!
    在書法史上有一個傳說,趙子昂能「日書萬字」,每天寫一萬個字對於今人來說困難很大,但是趙子昂卻能遊刃有餘,這不僅是對於筆法和字法的精熟掌握,更是一種功力的體現。康裡巎巎的祖父曾經服侍過元世祖忽必烈,所以其父親也備受恩寵,再這樣的家庭環境當中,康裡巎巎飽讀詩書,對於漢族文化有著極為精熟的了解,在學問以及藝術修養上都打到很好的高度。
  • 趙孟頫經典作《前後赤壁賦》作品高清大圖+學習全攻略
    提醒 本文信息量較大,點開圖文加載半分鐘左右再閱讀《赤壁賦》是蘇軾被黃州時期創作的名篇,趙孟頫所書《前後赤壁賦》創作於1301年,行書長卷,用筆嫻熟、精湛。在筆法上直承右軍,以流麗挺健為主,線條溫潤凝練,外秀內剛。
  • 宋高宗趙構,從熱血少年到成為皇帝苟且偷安 ,到底是為什麼
    趙構年少時跟嶽飛是一模一樣的,在金軍兵臨城下,北宋危在旦夕時,趙構主動到金營成為人質,此時趙構一腔熱血,嶽飛都忍不住說道:若人人都跟趙構一樣,金人何敢侵我國土。但是,嶽飛做夢也沒想到,當上皇帝的趙構會以12道金牌召回自己,還把自己冤殺。
  • 一心偏安的宋高宗趙構,曾經也是鐵錚錚的漢子?
    「九妹」趙構當仁不讓。現在是個大眾發聲的時代,對歷史大家都喜歡也都能評說幾句,因此上流行著各種各樣的「翻案風」,這種現象也挺好,多點觀點爭鳴更有利於大家加深對歷史事件的認識,所謂「真理愈辯愈明」嘛。趙構,字德基,是可憐的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個孩子,母親是韋氏。
  • 董其昌草書《櫽括前赤壁賦》冊,故宮博物院藏本
    【董其昌草書櫽括前赤壁賦冊】 《櫽括前赤壁賦》冊,明,董其昌書,綾本,草書,七開半,每半開縱26.6釐米,橫16釐米。 釋文: 櫽括前赤壁 七月之望,將二友,扁舟赤壁。江渚漁樵,凌萬頃,水月空明一色。
  • 這幅草書內容精湛,書法質樸妍美,學好它是每一位書法人的必修課
    草書師法二王,旁採章草,筆法精熟,融二者為一體,並出之己意,筆筆規範,極具法度,有魏晉遺風,其代表作《書譜》在書法史上獨佔一席。唐孫過庭《書譜》,草書,紙本,縱26.5 公分,橫900.8 公分,共351行,凡3500餘字。卷首題曰:「書譜卷上。吳郡孫過庭撰」,卷尾題曰:「垂拱三年寫記」。
  • 25篇常用漢字的草書筆法字彙,楷書對照示意,書友:可抵臨池三年
    而草書或行草就不一樣了,因為有了不規則的由自由,草書不能不講究章法。當然章法不是目的,而是學習書法的手段和要求,是學書人取寶的秘籍良策。章法並非是一種禁錮,而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書家的感情思想及審美情趣。正如我們在之前文章中分享的草書「標準寫法」字彙一樣,嚴肅來說,草書沒有標準寫法,有則不為草書。草書寫法隨時、事、情而定,但筆畫交代以正楷為基準,萬變不離其宗。
  • 張芝草書《冠軍帖》完整版、楷草對照版和賞析
    草書《冠軍帖》是中國草書代表作,北宋《淳化閣帖》著名法帖。此作用筆淋漓酣暢,使轉法度嚴謹,表現了書家良好的控筆能力。
  • 北京的一位草書大師,曾閉門練字20年,800年來罕逢敵手!
    趙子昂的書法早年收到了宋高宗趙構書風影響甚大,後來聽從了鮮于樞的建議才開始上追晉人的。元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在杭州西湖有一群人時常舉辦的雅集,匯集了當時的各界名流,一起談論詩詞書畫,怡然自得,而鮮于樞便是其中的核心人物,趙子昂也位列其座!
  • 趙構作為趙光義的後代,為何讓趙匡胤後代繼位?
    因宋高宗趙構無子,他選擇了趙眘也就是宋孝宗為養子繼承皇位。那麼,趙構為什麼放著那麼多太宗後裔,捨近求遠選擇太祖後裔趙眘呢? 其實,這和南宋初年錯綜複雜的關係有關。作為帝王,宋高宗必然要考慮身後事,他所經歷的是他以前的宋朝皇帝都沒有經歷。那就是皇位並非傳位,也沒有得到確立,有得位不正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