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蕭士塔高維奇,讓人心顫!

2021-01-09 騰訊網

在蘇聯時期,蘇維埃向世人獻上了兩位偉大的作曲家,一位是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另一位就是德米特裡·蕭士塔高維奇,今天是蕭士塔高維奇44周年冥辰,謹以此文以表紀念!

僅交響曲體裁來說,蕭士塔高維奇一生共譜寫了15部交響曲,而他的第一部交響曲在19歲時就已完成。

蕭士塔高維奇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因為他通過音樂已經完全表達了自己的思想。他以一種罕見且充滿矛盾的力量,給自己的創作打上了深刻的個性烙印,而這種個性不僅是一個作曲家和藝術家的個性,而是一個對世界上所發生的的一切都十分敏感的人的個性。

他的音樂不僅講述他的個人得失和命運,而且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時代的重大社會震蕩。他用音樂表達了最為細膩的個人情感與深邃的心理活動、幽默與諷刺,矛盾與衝突,還有史詩般的寬廣與悲憫。

在音樂創作上,蕭士塔高維奇從未放棄過遵循傳統。他特別喜歡並尊重19世紀的作曲家穆索爾斯基,他在《第十一交響曲》和《第十四交響曲》等作品的創作中,充分運用了穆索爾斯基的歌劇創作和室內樂創作傳統。

蕭士塔高維奇還特別崇尚巴赫,他的很多交響曲都是受到了巴赫的影響,比如他的第五、六、七、八號交響曲。他還繼承和發揚了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創作傳統,以及柴科夫斯基的抒情交響曲傳統。另外, 他也借鑑了馬勒的某些創作特點。

在研究蕭士塔高維奇音樂創作的資料中,曾出現了幾十位世界各國、不同時代作曲家的名字。蕭士塔高維奇年輕時還酷愛文學,果戈裡、左琴科、契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莎士比亞等作家對他的創作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蕭士塔高維奇極具創新意識,他開創了新型的音樂形象,以全新的方式詮釋了音樂體裁與形式,但是他在音樂中展現的開創性,在當時蘇聯的社會背景和政治環境下,遭到了很多非議,在音樂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甚至有人指責他犯了現代主義和形式主義的錯誤,作曲家曾一度深受這些指責和非議的困擾。

蕭士塔高維奇於1962年正式成為一名蘇共黨員,他還是蘇共二十三大和二十四大的代表。蕭士塔高維奇是蘇聯第一位成為黨務和國務活動家的作曲家。

青少年時代

第一交響曲

這部作品構思於1923年,在1926年5月首演。這是蕭士塔高維奇的畢業考試作品,年輕的作曲家即將結束音樂學習生活,成為一名獨立創作的藝術家。

作品與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充滿了蘇維埃革命的氣息,這是蕭士塔高維奇自幼就開始接受的氣息,其中充滿了一個即將踏上人生旅途的年輕人對生活的熱愛和渴望,音樂中有激情、有理想,同時還充滿了幽默、諷刺和戲劇色彩。這部早期作品並不是完美無缺的,有些地方有時會出現辭藻華麗和風格前後不一致的現象,但無論如何,蕭士塔高維奇的作曲技術已經非常紮實。

探索發展之路

第二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二交響曲》完全不同於《第一交響曲》,但這兩部作品只相差兩年時間。那個沸騰的時代、社會變革和大轉折的時代與蕭士塔高維奇的創作經歷引起了他在創作上的急轉彎。

蕭士塔高維奇對自己的作曲天賦有所懷疑,他感覺到自己被學院派的鎖鏈束縛著,追隨風氣和盲目模仿他人的作風正在侵襲著他,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然而,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他並沒有找到能完全成為「他自己」和真正符合藝術標準的創作之路。

《第二交響曲》的全稱是《獻給十月革命的第二交響曲》,交響曲的終樂章是一段合唱,歌詞取自蘇俄詩人別濟緬斯基的詩歌。這是蘇聯國立出版社音樂部宣傳處為紀念十月革命十周年的訂單。這首作品中也有諸多新穎之處,在配器方面如實反映了社會大動蕩的猛烈。

但這首作品中的創作性探索被認為有「左翼」傾向,在反對「形式主義」的鬥爭中遭到了嚴厲批評,甚至被禁演。

第三交響曲

1929年,蕭士塔高維奇創作了《第三交響曲》,標題為「五一」,這是一部為樂隊和合唱團而創作的作品,歌詞取材於基爾薩諾夫的詩歌,首演日被安排在列寧紀念日。

蕭士塔高維奇一直對自己的創作風格進行探索,與《第二交響曲》不同,他對已經使用過的抽象音樂結構的效果產生了疑慮,所以在這部作品中,充分體現了語言的民族性和歌唱性,並緊密結合進行曲、蘇聯大眾歌曲,還帶有明顯的清唱劇旋律特點。但這部作品並不是蕭士塔高維奇最有代表性交響音樂,他在《第四交響曲》之後的交響作品裡,才真正找到了「自我」。

第四交響曲

1935年9月,蕭士塔高維奇著手譜寫他的《第四交響曲》,但是這部作品卻在完成25年之後才與觀眾見面。

因為歌劇《卡捷琳娜·伊茲邁洛娃》(又叫《姆岑斯克郡的麥克白夫人》)這部作品,蕭士塔高維奇在1936年遭受到嚴厲的批評,指責他犯了形式主義錯誤,這種指責對作曲家來說是一種沉重的打擊,這些批評也導致蕭士塔高維奇備受冷遇,社會各界對他也開始產生反感。所以蕭士塔高維奇取消了本應該在1936年舉辦的《第四交響曲》的首演。

《第四交響曲》是他創作的第一部可以稱為交響悲劇的作品。當你聆聽這首作品時,總能感到藝術家精神力量釋放出來的巨大緊張感、高度集中的探索思想和永不熄滅的似火激情。

第五交響曲

在《第四交響曲》完成不到一年之後,蕭士塔高維奇便開始譜寫《第五交響曲》,並於1937年11月在列寧格勒舉行了首演。

蕭士塔高維奇曾對記者講述他的這部新作:「這首作品講的是個性形成的問題,我認為,人及其自身所有的感受就是這部作品構思的中心。」在《第五交響曲》中,作曲家絲毫沒有減弱悲劇對比的鮮明度,他不斷採用各種不同的創作原則,來體現人的內在衝突、不同情感和欲望之間的鬥爭。

《第五交響曲》鞏固了蕭士塔高維奇在國外音樂界的名望,儘管他在此之前就已經擁有很高的聲望,而他當時還不到30歲。

第六交響曲

1939年11月,蕭士塔高維奇的《第六交響曲》在列寧格勒舉行了首演。與《第五交響曲》相比,這首作品沒有過於複雜和多層次的音樂思想,但它同樣擁有很高的價值。

有人說《第六交響曲》是一部「被截斷的套曲」,作曲家沒有譜寫第一樂章的快板樂章,而是直接從慢板樂章開始,然後是諧謔曲和終曲。慢板與後兩個樂章形成對立,有人認為作曲家運用了死與生的兩極對比主題。

蕭士塔高維奇的第四、五、六交響曲集中表現了30年代的社會環境和民眾的心理狀態。

戰火紛飛的年代

第七交響曲

1941年12月,蕭士塔高維奇完成了《第七交響曲》,在莫斯科演出這部作品時,突然響起空襲警報,但是沒有一個人躲進防空洞。當天,《真理報》發表了一篇蕭士塔高維奇的文章:「我把自己的《第七交響曲》獻給我國反法西斯的鬥爭和參與鬥爭的人民,獻給我們即將取得的勝利和我的故鄉——列寧格勒。」

《第七交響曲》中反映的是法西斯主義反人文的獸性與人道主義世界觀之間的激烈對抗,用著名作家託爾斯泰的話說:最終人性戰勝了獸性,所以這是一部「獻給人類勝利和享受勝利的人們的喜悅的交響曲」。

這部作品中有一段「敵人入侵」的插曲,是以小鼓敲出的極其暗弱而神秘的聲音開始,描寫敵人的主題以這種壓低而柔暗的聲音表現,貌似有意識不使人感到害怕一樣,蕭士塔高維奇惟妙惟肖地表現了納粹滅絕人性的殘暴本性,這種手法賦予形象諷刺和怪誕意味。

指揮家庫謝維茨基認為:《第七交響曲》寬闊而深遠,充滿人性,完全可以與貝多芬人性化的包羅萬象的特點相媲美。與蕭士塔高維奇一樣,貝多芬也出生在世界動亂的時代……

第八交響曲

1943年,蕭士塔高維奇在伊萬諾沃郊區的一間小屋創作了《第八交響曲》。這是作曲家創作的兩部最具悲劇色彩的作品之一,另一部是他多年之後譜寫的《第十四交響曲》。1945年,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國葬上,就演奏了蕭士塔高維奇的《第八交響曲》的第一樂章。

作曲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在這部作品中,我試圖表現人民的疾苦,力圖真實反映恐怖戰爭給人們造成了極大悲劇。

新的彼岸

第九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在1945年春完成了這首作品第一樂章的呈示部和展開部,然後便中斷了譜寫工作。所以這部作品後半部分的創作構思已經遠不同於原來的構思。

這部作品的篇幅並不長,但是缺乏蕭士塔高維奇交響音樂典型而深刻的衝突性,像一部抒情式的喜劇作品。或許作曲家為了擺脫與戰爭有關的悲傷和壓抑,故意暫時把注意力放到了快樂的、引人發笑的情感和抒情方面,但是,他已經無法再寫那種從頭到尾都是充滿光明和平靜的作品了。

從創作意義上講,這首作品不是作曲家的重點作品。

第十交響曲

在戰後和平的生活環境下,他仍然經常回憶剛剛過去的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的年代,也時常為對世界和平構成威脅的災難感到不安。

《第十交響曲》是一部對過去創作探索的總結性作品,這部作品離《第九交響曲》相隔近八年時間。

人是蕭士塔高維奇交響曲中的主要主題。同樣地,在這部作品中,音樂表達了人的內心世界,表現了衝突和緊張氣氛,這是全世界人民正在經歷的衝突和緊張。

第十一、十二交響曲

《第十一交響曲》又名「1905年」,是專門為慶祝偉大的十月革命40周年而創作的一部交響曲。《第十二交響曲》又名「1917年」,是蕭士塔高維奇為紀念列寧而創作的。這兩首交響曲都是標題性作品。

這兩部作品在音樂思想及其創作風格上都達到了統一,這在蕭士塔高維奇的交響曲創作中還是第一次。在他以往譜寫的音樂作品中,表現人民的革命熱情的內容從未佔據過如此重要的地位。

第十三、十四交響曲

這兩首作品是蕭士塔高維奇分別於1962年和1969年創作的,這兩部交響曲都是多聲部聲樂交響曲,體現了作曲家對交響音樂與聲樂體裁融為一體的巨大興趣。

交響曲的音樂裡既有清唱劇的特徵,也有歌劇對交響音樂的影響。

在《第十三交響曲》中仍然描寫了關於人的命運以及滅絕人性、摧殘人類生命的殘忍惡勢力。蕭士塔高維奇選用了葉夫圖申科的詩歌《娘子谷》,還選用了他的《幽默》《在商店裡》《恐怖》《追名逐利》,用音樂將這些沒有直接內在聯繫的詩歌譜寫成完整的交響曲。

《第十四交響曲》的歌詞選自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詩人創作的詩歌。包括:西班牙詩人加西亞·洛爾卡、法國詩人吉奧姆·阿波利奈爾、俄國詩人威廉·丘赫爾別凱、奧地利詩人賴納·馬利亞·裡爾克。這部作品向聽眾展示了各種不同的形象、畫面與形象。這是一個多側面、多變幻和五彩繽紛的大世界。

這些詩歌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繫,整首作品由11個樂章組成,與我們常見的交響曲式很不一樣,每個樂章都特別短小。儘管這仍然是一個悲劇作品,但是它在鼓勵人們繼續活下去。

除了第五、七、八之外,《第十四交響曲》也屬於當代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相關焦點

  • 蕭士塔高維奇《第二圓舞曲》,西洋古典音樂的入門必聽曲目!
    《第二圓舞曲》,前蘇聯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作品,創作完成於1938年,俄國人又稱其為《俄羅斯圓舞曲》。
  • 蕭士塔高維奇《第二圓舞曲》
    作者介紹蕭士塔高維奇(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 1975 ) ,這位公元 1906 年出生的俄國作曲家一生創作驚人
  • 蕭士塔高維奇:音樂界的哈利·波特——SALT鹽哥(林朝陽)訪談
    易經明:我在演奏蕭士塔高維奇的舞蹈性橋段時,上臺時感覺衣衫襤褸,但當音樂開始時就搖身一變開始旋轉,您覺得他的音樂究竟是充滿希望還是充滿絕望的?Salt鹽哥:你多喝點伏特加,伏特加就是這麼奇怪的東西,希望和絕望,從來就是一個邊界上兩邊的東西,蕭士塔高維奇是站在邊界上的人,兩邊都佔了。
  • 當人類深陷苦難時,聽聽蕭士塔高維奇的圓舞曲
    蕭士塔高維奇,作為音樂天才是相當深刻的,崇高的,他的天才的豐富程度足以使他能嗅到音樂發展的微小變化,並在音樂的廣大領域內佔據一個應有的地位。他把爵士樂貫徹於自己的音樂創作中。他的爵士組曲,幾乎不用切分音,和聲方面,讓人感覺突然的不和諧和弦也甚少,只是配器上還是加入了四把薩克斯作為主奏,與爵士樂沾沾邊。他為什麼這樣創作?或許,他考量更多的是,在當時社會政治環境之下不得不採取的一種折中吧。
  • 選曲推薦 | 蕭士塔高維奇《機器娃娃》
    德米特裡·蕭士塔高維奇於1906年出生在聖彼得堡。他求學於本地的音樂學院,憑著驚人的天賦獲得長輩和老師們的欽佩,並直到他寫下他的第一部交響曲之後。1927年,作為一名鋼琴家,他榮獲華沙蕭邦鋼琴大賽頭獎。隨後,他受邀創作一部紀念十月革命的交響樂,並就此正式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終其一生,蕭士塔高維奇始終身處祖國的政治和社會圈中,也因此經歷了從榮耀到失寵的起起落落。
  • 趙麗穎花間仙意時尚大片,美得讓人心顫
    實力詮釋何為真正的「花仙子」,恭喜趙麗穎全新時尚風格解鎖,而且完成的絕美,充滿著仙氣,猶如將要起舞的花仙子一般,美得讓人心顫。 圖源網絡 清冷的氣質,完美的側顏,美得人心顫。
  • ...裡卡爾多·穆蒂|蕭士塔高維奇|卡爾·伊利亞斯博格|第七交響曲|...
    近80年前的1941年12月27日,也就是卡爾多·穆蒂出生的那年,蘇聯音樂家蕭士塔高維奇在當時極端惡劣和困苦的戰爭環境下,在古比雪夫完成了《第七交響曲》,並把作品題獻給被圍困的列寧格勒,後稱《列寧格勒交響曲》。1942年8月9日,第七交響曲在卡爾·伊利亞斯博格的指揮下,由列寧格勒廣播樂團在被德軍圍困的列寧格勒完成了首演。
  • 我們要向寫歌功頌德作品的蕭士塔高維奇學習啥?
    這裡要說說《十月的詩》,這是把俄國早期共產主義革命家作為沙皇時期的政治犯在監獄和苦役中寫下的詩歌,及他們當時所唱的一些革命歌曲如《華沙革命歌》、《獄中之苦苦難熬》、《你光榮地犧牲》《聽》、《發抖吧,暴君》等等集中編配成合唱和樂隊音樂,可以說肖氏對這類早期的革命歌曲的喜愛畢生不衰。在《十一交響樂》裡大量使用了這些歌曲,他的用交響樂的思維來發展這些歌曲主題的技術在全世界堪稱大師,我們迄今也沒有學到手。
  • 天生麗質,美得讓人心顫,讓男人越愛越深,越愛越離不開的星座!
    天生麗質,美得讓人心顫,讓男人越愛越深,越愛越離不開的星座!
  • 顏值高,最有女人味的三個生肖女,美的讓人心顫
    顏值高,最有女人味的三個生肖女,美的讓人心顫屬兔女溫婉的個性配上精緻小巧的五官,甜美可人,應該是大多數男生的追求目標吧。平時以乾淨無瑕疵的素顏示人,白淨的臉龐攜帶著淡淡的紅暈,屬兔的女生大多是娃娃臉,非常吃香,就算上了年紀也都很減齡呢!
  • 蕭士塔高維奇《第一小提琴協奏曲》首演
    蕭士塔高維奇《第一小提琴協奏曲》首演 【來源: 三聯生活周刊 】 作者: 2015-01-20 14:44 編輯: 劉國強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
  • 鋼琴家尼古拉耶娃丨她的巴赫與蕭士塔高維奇最值得借鑑
    尼古拉耶娃最擅長於對位線條式的樂曲演奏,她對於巴赫的樂曲與蕭士塔高維奇雖然曾在1950年德國萊比錫的《巴赫逝世兩百周年紀念國際鋼琴大賽》獲得首獎的殊榮,但由於當時前蘇聯正走向政治上最封閉的時刻,以致在60年代除了如李赫特、吉列爾斯這些聲勢如日中天的音樂家,其琴音能越過深鎖的鐵幕,然而尼古拉耶娃雖有蕭士塔高維奇的器重,可惜她的錄音未能發行到西方世界,以致於遲到1977年她前往日本演出,並於JVC公司錄下《巴赫創意曲》,尼古拉耶娃才以其精湛的琴藝驚豔全世界。
  • 這首蕭士塔高維奇的曲子,把我聽醉了……
    每個細胞都在旋轉跳躍,好想舉起夕陽下的酒杯……蕭士塔高維奇是前蘇聯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創作的《第二圓舞曲》,旋律優雅華麗,既裹著絲絲甜蜜又帶著點點憂傷,有種令人陶醉的獨特魅力。《the lonely shepherd》(孤獨的牧羊人)曾被昆汀·塔倫蒂諾選擇作為電影《殺死比爾》的片尾曲,Hauser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演奏它,大提琴的音色渾厚豐滿,又如泣如訴,更表達了孤獨的主題。可是,人家Hauser在生活裡可一點都不孤獨呢。
  • 卑下的靈魂必然會反映在音樂裡——蕭士塔高維奇訪談
    文 / 段召旭當外表就像其照片一樣清心寡欲的蕭士塔高維奇走進我的琴房的時候,我很意外,因為我並沒有彈奏他的作品,更別說一千遍了。他告訴我,他聽到我在練習他當年音樂學院畢業時曾彈過的一首貝多芬奏鳴曲,所以就來了。Q(訪談者):在作曲家之中,和您關係最密切的應該就是格拉祖諾夫了吧?他是您的老師,並曾經多次大力幫扶過您。
  • 蕭士塔高維奇——賦格№4(e小調)具體分析
    #世界著名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這一主題在蕭士塔高維奇的其它作品中曾出現,如清唱劇《森林之歌》中的賦格主題,也充分表現出俄羅斯式農民音樂的旋律特點。這首賦格的主題首先在e自然小調上歌唱,V音級(B 音)、VII自然音級(D音)好像獨立的支撐點,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四本催淚巨作,《蟄伏》《愛是刺青痛入骨》脫穎而出,心顫!
    四本催淚巨作,《蟄伏》 《愛是刺青痛入骨》脫穎而出,心顫!第一本、《蟄伏》 作者:舊月安好簡介:全文講述了女主因生來貧賤,被權貴欺壓,被黑暗所籠罩,可這樣的她愛上的男人,有這世界上最堅硬的心,最殘忍的手段,最冰冷的情。她暗暗發誓,總有一天,她不只是他的棋,她要變成一把挖開他心的刀。
  • 不朽的樂章—蕭士塔高維奇《圓舞曲 Op.69 No.2》
    德米特裡·德米特裡耶維奇·蕭士塔高維奇(俄語:Дмитрий·Дмитриевич·Шостакович,英文:Dmitriy·Dmitriyevich·Shostakovich,1906年9月25日
  • 不用一滴水,三杯醬料做出讓人心顫的三杯雞
    之後通過新聞確認是地震,雖然沒遇到任何危險,但我們一群人還是後怕不已。還有一件事,就是吃到了特別好吃的三杯雞,吃到第一口時驚豔得心顫了一下,不亞於一場心靈地震。
  • 贈票 | 張國勇、杜天奇、王與兵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演繹蕭士塔高維奇
    蕭士塔高維奇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不僅緣於個性的和聲旋律,更因其身處特殊時期,夾縫求生的表達,他的音樂直抒胸臆又暗喻隱晦
  • 美到令人心顫的女團愛豆,怎麼可以淋雨也淋得那麼漂亮
    在<lovesick girls>裡美到令人心顫的,Blackpink金智秀,怎麼可以淋雨也淋得那麼漂亮…果然顏值在那無論什麼場景都是天仙下凡,太美啦。網友:美到心顫總結到位、終於有好好給妹妹搞造型了、真的bp俺現在最愛覺的最美就是她、今天也為智秀的顏原地360度跳起了愛的華爾茲、金智秀美的讓人啞口無言、第六個真的是legend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