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下的靈魂必然會反映在音樂裡——蕭士塔高維奇訪談

2021-01-18 愛樂

文 / 段召旭

當外表就像其照片一樣清心寡欲的蕭士塔高維奇走進我的琴房的時候,我很意外,因為我並沒有彈奏他的作品,更別說一千遍了。他告訴我,他聽到我在練習他當年音樂學院畢業時曾彈過的一首貝多芬奏鳴曲,所以就來了。

Q(訪談者):在作曲家之中,和您關係最密切的應該就是格拉祖諾夫了吧?他是您的老師,並曾經多次大力幫扶過您。關于格拉祖諾夫先生您有什麼有趣的回憶嗎?

S(蕭士塔高維奇):簡直太多了。記得有一次,格拉祖諾夫聽我和一個朋友視奏勃拉姆斯的《第二交響樂》。我們彈得很糟,因為我們沒有聽過這首樂曲。格拉祖諾夫問我們過去聽過沒有,我老實回答說:「沒聽過。」他嘆了口氣說:「你們真幸運,年輕人。有那麼多美好的事物等著你們去發現。而我呢,什麼都已經涉獵了。不幸啊。」

Q:對于格拉祖諾夫這樣一位您無比敬重的恩師,您會無條件地贊同他的一切觀點嗎?

S:格拉祖諾夫對我有著極大的影響,從他那裡我學到了太多。但是自然,也有一些他的看法我不能認同。比如有一次他說音樂是作曲家為自己以及「少數幾個人」而創作的,我就堅決反對這個說法。

Q:格拉祖諾夫的審美趣味比較偏向19世紀,他對您的創作是如何評價的呢?

S:他曾在和別人聊起我的早期作品時說:「儘管我不喜歡,可時代是屬於這個男孩兒的,而不是屬於我的。」

Q:(我取出一張指揮家託斯卡尼尼指揮蕭士塔高維奇交響曲的唱片)尊敬的大師,這張唱片您聽過嗎?

S:是的我聽過。託斯卡尼尼把他指揮我的《第七交響曲》的唱片送來給我,我聽過後非常生氣:什麼都不對頭,精神、性格、速度都不對,拙劣的粗製濫造,毫無價值。我寫了一封信跟他說了我的看法。我不知道他收到了沒有,可能收到了,但是假裝沒收到——這完全符合他的虛榮和妄自尊大的習性。

Q:您對託斯卡尼尼其人是什麼印象?

S:我討厭託斯卡尼尼,他是典型的獨裁者和暴君。我從來沒聽過他指揮的音樂會,但我聽夠了他的唱片。我認為他對音樂的處理是可怕的。他把音樂剁碎了,然後在上面澆上讓人噁心的調味汁。他在排練時的舉止令人生氣,對音樂家又叫又罵,並且以最不顧體面的態度大吵大鬧。可憐的音樂家們必須忍受這一切,否則就會被解僱。

Q:您和普羅科菲耶夫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那個時代蘇聯作曲家中的雙子星,您可以談談他嗎?

S:普羅科菲耶夫和我始終沒有成為朋友,大概是由於總的來說他不喜歡交朋友。他這個人無情,除了他自己和他的音樂之外,好像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他從小就很幸運,他想要的都能得到。他始終有錢又有成就,從來沒有我那些憂愁,結果是養成了被寵壞的神童的性格。普羅科菲耶夫笨得像只鵝,而且愛吵架。有兩句口頭禪,一句是「好笑」,用來評價他周圍的一切,包括人、物和音樂。第二句是「懂嗎?」那是在他想知道自己是否把意思說清楚了的時候用的。

我看普羅科菲耶夫從來沒把我當作作曲家來對待。他認為只有斯特拉文斯基才是他的對手,所以從來不放過任何機會向他開炮。

在俄國的重要作曲家之中,只有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羅科菲耶夫知道怎樣推銷自己的東西。這並不偶然,因為他們倆都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西方文化的兒子,雖然是過繼的兒子。我認為,他們愛出風頭喜歡出名,所以不能成為十足的俄羅斯作曲家。他們贏得了聲譽,但是失去了某些同樣重要的東西。

Q:說到普羅科菲耶夫,我就會想到作曲家斯克裡亞賓,您如何評價他的音樂?

S:斯克裡亞賓對配器的認識就像豬對橘子的認識一樣多。我個人認為斯克裡亞賓的交響詩——《神聖之詩》《狂喜之詩》和《普羅米修斯》——全都不知所云。

Q:您那時的作曲家很多都曾受到華格納的影響,您對華格納怎麼看呢?

S:我對華格納的看法是矛盾的。俄羅斯作曲家從他那裡學到了一種新的配器方法,然而沒有學他如何大規模地為自己謀名,如何勾心鬥角用心計。他的《齊格弗裡德》第一幕中的鑄劍是天才之作,但是幹嘛要動員自己的支持者大張旗鼓地反對勃拉姆斯呢?他欺負自己的一個同行並不是出於一時之氣,而是出於靈魂中一種本質的品性。卑下的靈魂必然會反映在他的音樂裡。

Q:我很想知道您的作曲方式,是不是像很多作曲家那樣在鋼琴上進行創作?

S:對我來說,用鋼琴作曲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方式。這種方式適用於聽覺不好的人和樂感很差的人,他們需要一些聽覺上的幫助。也有些「大師」養著一幫秘書為他們劃時代的大作寫配器,我永遠理解不了這種「增產」方式。一般來說,我都是先在腦海中有了總譜,然後用墨水把它定稿——不打草稿。我無意自誇。歸根結底,每個人都是按照他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式作曲。但是我總會嚴肅地提醒我的學生不要在鋼琴上找曲調。我小時候犯過這種即興作曲症,險些不治。

Q:我知道您也是一位非常棒的鋼琴演奏家,還曾經參加過第一屆華沙蕭邦大賽並得到榮譽證書。因此我特別想請教您,鋼琴家應如何在演奏中實現創造性?

S:對於這個問題,一位有名的演奏家曾有一次向我抱怨說,彈奏眾所周知的樂曲實在困難,因為:「要找到新的處理方式太難了。」我當時就對這個說法有不同意的反應。我是這麼想的:怎麼能埋怨「新的處理方式」難找呢?「新方式」是什麼?是裝滿錢的皮夾子?你能在街上走著走著找到一個「新方式」嗎?有人掉了,你去撿起來?我認為找是找不到新的方式的,得要它來找你。我不斷地看到,對於一首音樂作品的新的處理方式總是被那些對生活的其他方面、對總的人生有新的態度的人所得到。

Q:對於您這樣已經「離開我們」的作曲家,我特別想問一個問題,就是您對於「死亡」是怎麼看的?

S:我想人在活著的時候,怕死可能是最強烈的感情了,甚至可能沒有比這更深沉的感覺了。然而奇怪的是,人們的很多詩歌、散文和音樂,都是在這種畏懼的影響下創作出來的。這其實是人們想要加強與生者的聯繫,並加強他們對生者的影響。

我建議用理智的態度對待死亡,否認死亡和它的力量是無用的,它是自然規律,沒有人能避免。應該多想到死亡,習慣於死亡的想法,不能讓對死亡的恐懼出其不意地向我們襲來。我們要對這種恐懼習以為常,一種辦法就是描寫死亡。

Q:大師,能否請您告訴我如何區分好的音樂和不好的音樂?

S:從根本上說,什麼是好的音樂,什麼是不好的音樂,我不知道,無法給你肯定的回答。比方說巴達捷夫斯卡(Tekla Badarzewska,1834-1861)那首《少女的祈禱》,按照所有的規則來衡量,它都應該屬於不好的音樂,但是我每次聽它的時候,淚水就湧上眼眶。我想這首曲子一定也感動了契訶夫,否則他不會在他的《三姐妹》中那樣使用它。也許無所謂好的音樂或不好的音樂,只有令你激動的音樂和使你無動於衷的音樂,如此而已。

Q:最後,請讓我向您這位20世紀最傑出、最天才的作曲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S:不,不,您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評價,只是因為您是一個善良的人。

大師說,在他腦子裡出現了一部新作品的總譜,匆匆起身告辭了,想必一定是回去用墨水將其定稿……

相關焦點

  • 蕭士塔高維奇:音樂界的哈利·波特——SALT鹽哥(林朝陽)訪談
    在學生們的印象中,莫斯科音樂學院的院長總是很頻繁的在低頭沉思,從來不打斷學生的演奏,一直在那兒沉思。易經明:我在聽蕭士塔高維奇的音樂時,感覺我具有一隻「蒼蠅」的第一視角,跟著它走完一圈,感覺叮我的蚊子都有那麼一點可愛了。Salt鹽哥:哈哈哈哈,你的感覺很有意思,他的時代的確到處都是蒼蠅,所以他難免會把蒼蠅們寫進去。
  • 聽蕭士塔高維奇,讓人心顫!
    他的音樂不僅講述他的個人得失和命運,而且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時代的重大社會震蕩。他用音樂表達了最為細膩的個人情感與深邃的心理活動、幽默與諷刺,矛盾與衝突,還有史詩般的寬廣與悲憫。
  • 為什麼我們聽古典音樂時會感到震撼?
    其實,脫下古典音樂的高冷馬甲,你會發現它就在我們耳邊:經典電影經常用古典音樂作為高潮配樂,來表現人們最深層、最熾烈的情緒變化。如在豆瓣獲得最高評分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主角安迪偷偷通過監獄廣播播放了一首樂曲,在這短短的曲子中,他獲得了生命中最自由的時刻。
  • 當人類深陷苦難時,聽聽蕭士塔高維奇的圓舞曲
    蕭士塔高維奇,作為音樂天才是相當深刻的,崇高的,他的天才的豐富程度足以使他能嗅到音樂發展的微小變化,並在音樂的廣大領域內佔據一個應有的地位。他把爵士樂貫徹於自己的音樂創作中。他的爵士組曲,幾乎不用切分音,和聲方面,讓人感覺突然的不和諧和弦也甚少,只是配器上還是加入了四把薩克斯作為主奏,與爵士樂沾沾邊。他為什麼這樣創作?或許,他考量更多的是,在當時社會政治環境之下不得不採取的一種折中吧。
  • 我們要向寫歌功頌德作品的蕭士塔高維奇學習啥?
    我們以此可以判斷蕭士塔高維奇的音樂之路。  蕭士塔高維奇真正有重大意義、對人類貢獻最大的作品,是對史達林暴政下的民眾命運的深切同情和對極權暴政的憤怒控訴和無情揭露。正是這些作品,才是表達了作曲家對人類命運的關注、反映善與惡、光明與黑暗鬥爭的、對苦難者的悲苦命運深切同情和對暴君強烈控訴的真正大師的音樂。
  • 蕭士塔高維奇《第二圓舞曲》,西洋古典音樂的入門必聽曲目!
    《第二圓舞曲》,前蘇聯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作品,創作完成於1938年,俄國人又稱其為《俄羅斯圓舞曲》。
  • 蕭士塔高維奇《第二圓舞曲》
    作者介紹蕭士塔高維奇(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 1975 ) ,這位公元 1906 年出生的俄國作曲家一生創作驚人
  • 選曲推薦 | 蕭士塔高維奇《機器娃娃》
    德米特裡·蕭士塔高維奇於1906年出生在聖彼得堡。他求學於本地的音樂學院,憑著驚人的天賦獲得長輩和老師們的欽佩,並直到他寫下他的第一部交響曲之後。1927年,作為一名鋼琴家,他榮獲華沙蕭邦鋼琴大賽頭獎。隨後,他受邀創作一部紀念十月革命的交響樂,並就此正式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終其一生,蕭士塔高維奇始終身處祖國的政治和社會圈中,也因此經歷了從榮耀到失寵的起起落落。
  • ...裡卡爾多·穆蒂|蕭士塔高維奇|卡爾·伊利亞斯博格|第七交響曲|...
    沒有現場觀眾的維也納金色大廳以79歲高齡第六次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義大利指揮大師裡卡爾多·穆蒂曾表示,儘管此前有人提出暫停今年的演出,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爭取保留,因為對他來說,到了1月1日當天,如果沒有響起音樂,維也納金色大廳無異於「一座墳墓」,「即使大廳沒有觀眾,我們也要向世界各地觀眾傳遞和平與希望。」
  • 你的孩子究竟與音樂有無緣分?一測便知!
    安妮自己訂閱著幾節古典音樂音頻課,卻也擔心,它們對於孩子來說是否有一點枯燥?如果自己生了個毛孩子,只知道在院子裡瘋跑,怎麼也坐不住,和媽媽一起享受親子時光的旋律環繞,那真是太悲慘了。那可怎麼辦呢?安妮想。其實,千千萬萬的家長讓孩子接觸古典音樂,並非想讓他成為下一個莫扎特,而是想對孩子進行美的教育。
  • 音樂是靈魂於世的故鄉,寫作是與靈魂對話|看音樂寫作的纏綿繾綣
    「書迷」音樂家,沒有書籍,就沒有我的音樂——閱讀是靈魂與靈魂的對話2.1 李健:讀書是精神層面的一日三餐引起熱議的《慶餘年·1》即將接近尾聲,而它的主題曲依然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這首歌就是「音樂詩人」李健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一念一生》。
  • 「音樂絕對不是知識」丨鋼琴家白建宇訪談
    我們在一個非常友好的氛圍裡,聽著美妙音樂,品嘗著美味的食物,度過了三個星期。」3、鋼琴家特裡福諾夫專訪丨「我在遊泳池裡練琴」;4、十五問王羽佳丨「演出」對你意味著什麼?5、王羽佳訪談丨「穿長裙?待我四十歲!」6、王羽佳專訪丨她贏得了沒有參加的「比賽」!7、採訪阿格裡奇丨「音樂必須是自然流露的事情!」 8、帕爾曼追憶海菲茲丨「這麼多小提琴家都試圖模仿他,但他們的演奏卻成了活生生的諷刺。」;9、蕭邦大賽訪傅聰丨「這個比賽沒有完美的瑪祖卡。」
  • 這首蕭士塔高維奇的曲子,把我聽醉了……
    每個細胞都在旋轉跳躍,好想舉起夕陽下的酒杯……蕭士塔高維奇是前蘇聯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創作的《第二圓舞曲》,旋律優雅華麗,既裹著絲絲甜蜜又帶著點點憂傷,有種令人陶醉的獨特魅力。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奧德賽》、姜文的《邪不壓正》以及《紙牌屋》等很多影視劇都曾把它用作背景音樂。用不同的樂器來演繹這首曲子,風格情調也會迥然不同。這裡,大提琴替換了恢弘的銅管,別有一番滋味。
  • 趁過年在家,用耳朵練就一個有趣的靈魂
    在訂閱人數最多的第二季《古典音樂說明書》專欄中,段老師沿著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代派的古典音樂發展脈絡,選取了104首古典音樂史中的經典傳世曲目,走進20位音樂巨匠的創作世界。這其中有你熟悉的貝多芬、莫扎特、蕭邦、舒伯特等人,還有鋼琴學習中必彈的「練習曲教父」車爾尼,也有你可能聽過名字但不太了解的薩蒂、蕭士塔高維奇、裡姆斯基-科薩科夫……限時優惠139元 原價199元活動時間:2021.2.8-2021.2.13
  • 創星樂動主播訪談丨董奕成:無法停止的音樂夢
    《名流訪談》主持人沈祖宏、創星樂動傳媒徐露報導:董奕成,創星樂動旗下CJ傳媒實力男歌手,對音樂的熱愛和執著與生俱來,無法停止……音樂,起航揚帆憑藉著實力演繹中英粵歌曲而在全民K歌站穩腳跟的主播【董奕成】,最近又一次以新人賽冠軍的身份強勢出現在眾人視線中。
  • 直播預定|黎海寧經典舞劇《證言》復現蕭士塔高維奇在權力陰影下的一生
    當代音樂的先行者蕭士塔高維奇是樂壇的精神領袖,卻遭遇獨裁者史達林的狠批及排擠,一夜間由備受推崇的音樂界才子淪為政權打壓下的人民公敵,但他不甘屈服於強權,在消極的妥協表象下陽奉陰違,在往後的作品中布下一個個謎語,隱藏對政治打壓的不滿、無奈及反抗。
  • 賀秋帆做客寧波圖書館「藝+1」為寧交蕭士塔高維奇演出作序「圖」
    1月11日,天一音樂「藝+1」特輯講座第29場暨《寧波交響,秋帆導讀》,以「解凍與反思」為主題,為寧波交響樂團演出作序,邀請聽友們共同進入蕭士塔高維奇第十交響曲。賀秋帆老師帶大家逐次認識寧波交響樂團此次演出的幾首曲目,首先是格林卡的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接著是蕭士塔高維奇第十交響曲。蕭士塔高維奇第十交響曲是此次音樂會的重頭戲。賀老師向我們介紹演出者——指揮家張國勇老師,以探尋這次寧交專場的特殊性。
  • 蕭士塔高維奇——賦格№4(e小調)具體分析
    這一主題在蕭士塔高維奇的其它作品中曾出現,如清唱劇《森林之歌》中的賦格主題,也充分表現出俄羅斯式農民音樂的旋律特點。這首賦格的主題首先在e自然小調上歌唱,V音級(B 音)、VII自然音級(D音)好像獨立的支撐點,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贈票 | 張國勇、杜天奇、王與兵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演繹蕭士塔高維奇
    蕭士塔高維奇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不僅緣於個性的和聲旋律,更因其身處特殊時期,夾縫求生的表達,他的音樂直抒胸臆又暗喻隱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