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立華
小編:蘇鑠然
1981年出生於中國四川成都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寧峰是當今全世界演奏技術最精湛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事業和生活發展也非常好。寧峰今天的演奏藝術和生活讓我開始重新認識這位我曾今非常熟悉的音樂學子。
寧峰出國深造前就讀於四川音樂學院附中(成都),師從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胡惟民教授(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和小提琴教育家胡坤教授的父親)。他在川音讀附中的那些年裡,我在成都一家名叫成都HiFi的唱片和音響公司負責唱片銷售,唱片店開在成都西北中學對面,離寧峰當時的住處不遠。那些年裡,經常在傍晚晚飯後,寧峰會到唱片店裡逛,圍著唱片櫃檯轉呀轉,大部分來訪是母親陪著他來的。寧峰表情總是嚴肅,話也不多,母親也默默無語,愛意寫滿了臉上地跟著兒子,那種無聲的母子情令人感動,這印象給我很深。寧峰看到自己喜歡的唱片,很想買,但又心中體貼母親,很難開口,而一旦提出要買,母親就會很有壓力地爽快付錢,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
後來,電腦可以刻錄唱片了,我就開始把店裡的唱片借給寧峰拷貝。時間長了,我和寧峰也熟悉了,時不時交流一些唱片收藏上的事。而每當談到音樂和小提琴的話題,他總是非常自信地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會因為我的年長和在知識方面暫時比他多而妥協自己的觀點。寧峰從小就有主動的思考能力和主見,生活和學習自理能力極強,這是我最欣賞寧峰的地方,也預見了他未來必定成功。我總是將他與他當時的幾個同學作比較,覺得寧峰在音樂上很有靈氣和思想,生活裡很懂得務實和顧全大局,自我保護意識強,但又不唯利是圖和自私。寧峰小時候給我的印象如今依舊記憶猶新。時光飛逝,光陰似箭,轉眼這些記憶已經是20多年前的了。
寧峰對音樂的熱愛是從小就開始的,他才15—16歲就開始迷戀上了唱片收藏,他不但收藏,更是認真聽,以聽唱片作為一種輔助學習方法。寧峰對音樂和對小提琴演奏的迷戀成了他學習小提琴演奏最大的動力,他的學習欲望遠遠超過了老師對他的學習計劃期望,總是想多學些東西,多演奏些自己喜歡的曲子,想儘快掌握小提琴演奏上的各種高難演奏技術。我記得,胡惟民教授告訴過我他不讓寧峰好高騖遠,壓著寧峰的學習進度,對其基礎訓練嚴之又嚴,這種嚴格甚至讓寧峰有點耐不住,因為他自己希望學得快些。他背著胡老師,偷偷練下了巴奇尼的《小精靈迴旋曲》,什麼曲子難,他就去碰什麼曲子,即便一時練不下來,他也要試一把,讓心裡有數,然後就是聽各種不同名家的演奏,自己去琢磨。一旦練下了一首很有難度的曲子,他是多麼享受那令人眼花繚亂的炫技演奏,充滿靈氣中的演奏也充滿了不修邊幅的炫技和青春的野性,而這一切在今天已經磨練成了演奏技術上的登峰造極和音樂上的內斂深刻。
寧峰後來把《小精靈迴旋曲》這首曲子演奏到出神入化,一開音樂會,他的粉絲都期待聽他一次次演奏這首曲子,享受他那華麗和精緻的炫技演奏,搞得他對這首曲子可能都產生了審美疲勞。川音附中讀書這些年,胡老師在壓著寧峰苦練基本功,寧峰自己卻在偷偷放縱自己騰飛。後來寧峰以全額獎學金考入了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胡坤教授班跟隨胡坤教授深造,胡坤的要求那就更嚴格了,畢竟作為一個世界級演奏家,他對小提琴演奏藝術和音樂表現的理解和要求註定要高很多,對於有才能和熱愛音樂的學生,他就更是嚴上加嚴。一段時間裡,寧峰壓力很大,加上生活上的艱苦和節約,出國前的小胖子,幾年後成了小瘦子。二胡教授對寧峰嚴格的技術訓練和高要求的音樂培養為寧峰日後的騰飛打下了非常牢固的基礎。
我記憶中寧峰18歲前的演奏是靈氣十足,演奏「放蕩不羈」,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和藝術的原生態自然想像力,也許對於嚴格要求的老師來說,他這樣的演奏是徒有音樂上的激情,而缺乏演奏藝術上的精緻。但是,寧峰的音樂氣質和音樂感覺正是在這開放的少年階段培養起來的,我稱之為一個音樂家音樂氣質和風格的形成,他之後的各種學習都是不斷回爐磨練。那時寧峰的演奏,技術上的瑕疵不少(以極高的標準要求的話),但在我聽來,這些在一般聽眾聽來微不足道的瑕疵都充滿了音樂的靈氣,那時寧峰的小提琴演奏沒有今天這麼秀美高貴的琴音,也沒有如今天這麼精確得「變態」的演奏技術。與今天很多17—18歲的優秀小提琴學子比(比方說,與2016年獲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的金獎得主16歲的何子毓比),寧峰當時的演奏技術是不夠精緻的,聲音也沒有這麼講究,音樂基本上是感性為主,缺乏今天這樣的深度感性與高度理性的藝術結合。
寧峰能學到今天這個演奏境界,可想其私下的努力付出有多大,思考和探索了多少。寧峰不屬於李傳韻那樣的天才音樂神童,而是靠從小到大所特有的強大主動自學能力和不服輸的一股子勁學到今天這無敵的水平的,寧峰是後天勤奮和探索的人才。寧峰的父母今天依舊如昔日那麼樸素,他們從來不幹涉寧峰在學習和事業發展上的事,只是作為全力支持的家長,傾其所有地支持。寧峰出國學習後,我記得有幾次,寧峰的媽媽還從我這裡打聽寧峰的學習和演出情況,這是事實!寧峰的父母平易近人,對寧峰在生活和事業上的支持真的是在所不惜。寧峰的媽媽是一位很樸實的醫生,父親是一位很有音樂鑑賞力的政府公務員,年輕時也學過一下小提琴,對小提琴演奏也有很多正確的認識和很好的鑑賞力,即便如此,他也沒有介入寧峰學小提琴的事。寧峰學小提琴,完全是靠老師的點撥與啟發,靠他自己苦中有樂的探索和反覆琢磨。
寧峰在去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讀書前與胡惟民教授和胡坤教授父子在胡惟民教授成都家中的合影留念。
寧峰獲得重大小提琴比賽之前的學習和生活是很艱苦的,這種艱苦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連續多年,直到他以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歷史上最高畢業滿分成績畢業後前往德國繼續深造,情況才隨著他不斷的比賽獲獎漸漸好起來。他事業開始漸入佳境後對自己的生活也很有規劃,先給父母買房買車,再結婚成家,之後買琴,然後生孩子。事業上的競爭讓他學會了學習和拼搏,生活上的壓力讓他學會了規劃和計劃,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走一步成功一步。我們每個人無法改變自己的命,但是運隨時都是自己把握著的。
寧峰在學習上走的是一條不斷被別人和他自己否定又肯定,肯定了又否定,就這麼螺旋上升的。他將壓力轉化成了動力,用動力培養出了能力,將能力兌換成了實力,最後用實力去面對和徵服一切。今天的寧峰,在我看來是站在了一個全新的制高點作為新的起步。我堅信3—5年後的寧峰將會讓我們更加驚喜和佩服。他從來不去執意要什麼,只是在不斷樹立和攻下新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是與任何人的攀比,而是挑戰自己和超越自己。有一天,站在藝術和事業之巔,一覽眾山小,也就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之事。
寧峰是一個做事做人都有原則和有全局觀的人,做事絕對是無聲地高調,做人外在低調,內心並不低調。他與志同道合者合作和為友,不與志不同道不合者為友,也不為敵。寧峰不算命好,但是運氣很好,一路在最重要的時刻遇到好老師和貴人,他沒有讓任何教過他的老師失望過,也沒有讓任何支持過他和與他合作過的人失望過,他沒有浪費過一個有助於自己事業和生活發展的機會,同時也沒有把自己捆在一個老師身上或一個支持者身上。他在生活和事業上螺旋式的爬升,那是很辛苦的,一路迎戰各種挑戰,但是他每走出一步都是穩穩的,只進不退。寧峰做事絕對靠譜,做人,他對的起自己也對得起別人,不虧待自己,也不虧待別人。這一切,與他深交的人都應該很清楚。寧峰懂得感恩,但從來不求人,機會來了他全力爭取,但從來不去與任何人爭。
寧峰在學習上是一個思考力很強,自學能力很強,善於探索的學習者,這是他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在生活和藝術上,一旦他認可和欣賞的東西,他都能去學習和掌握。寧峰學東西有明確的目的,學習過程中,對於學習的規格要求極高,所以學到手的都是最精的。
和所有生活在相同社會環境下的人一樣,他也曾經缺失過作為一個國際水平音樂藝術家應有的綜合文化和國際文化視野。但是,他悟性高,虛心好學,造就了一個今天的寧峰,一位成熟的國際水平小提琴演奏藝術家和有文化底蘊的出色音樂家,而這一路的艱辛只有他自己體會最深,外人是難以知道的。旁人看到的是他在藝術上的不斷自我完善和在生活上的一步步高升。我們很難聽到寧峰說了什麼,但是可以看到他做成了什麼,並且是做完了,別人才知道。今天,他更是如此。
寧峰的成功,說來話長,我個人歸納為以下幾點:
(1)對音樂持久的熱愛,將音樂作為一種信仰,將音樂事業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2)現實生活的磨練,良好家庭的家教,遇到了能教知識又能育人的好老師。
寧峰學琴沒有東拜名師,西求名家。如果我沒有搞錯,從他啟蒙老師文有信老師開始,之後就只有胡惟民教授、胡坤教授、梅紐因(只是上過幾堂課)和到德國深造後師從的Antje Weithaas,中間有與一些不同的老師試過課,不合適,他就禮貌地離開,不會礙於面子浪費時間。胡惟民教授和胡坤教授對寧峰在小提琴演奏藝術上的教育應該是最重要的。很難得的是,二位胡老師很有胸懷,沒有把寧峰鎖在自己的門下霸佔著教。
我曾經親自這樣問過胡坤:「 寧峰離開你去德國找別的老師學,你會不會有想法?」 胡坤回答:「 我教學生的原則是一個字——請!達到了跟我學琴的條件了,想來學的,請來!想離開我另找別的老師,請便!我只是在學生跟我學期間,全力將他們教好。我的學生中有很多在重大小提琴比賽獲金獎的,帕格尼尼比賽金獎就兩個,其中一個就是寧峰。我不會把學生鎖在我這裡,他們需要開闊學習視野,哪天他們再回來找我上課,我依然是——請來!」
寧峰對老師和對他認為值得尊重的人,都是很尊重的。他為人處事的是非觀念和道德意識非常強,而我所知的兩位胡老師也沒有因為寧峰在學習和事業發展上的獨立而有什麼不愉快,總是以寧峰的進步和成就為驕傲,一直保持非常好的師生關係。生活和學習上,寧峰堅定了一條人生信念:不靠錢,不靠關係,不在乎表面是否光鮮,只靠學習、實力和智慧!動手不動口,不與人爭論,一切臺上見分曉,一切生活中見輸贏,先做好人,再成事。
(3)對所學東西的認識,雖然是漸進和由低到高,不斷自我否定又肯定,再否定再肯定,但是學習規格上一直高標準要求自己。
藝術就是精益求精的行為,否則就不是藝術。寧峰的學習和努力一直以來都是一種真正的藝術行為。我們都知道提琴是最難演奏的西方樂器,尤其是小提琴,不像鍵盤樂器那樣,只要琴音調準,演奏者琴鍵沒有按錯,就不會出現錯音或音準問題,而小提琴的音準每時每刻都在挑戰演奏者,即便是海菲茨也是不例外。演奏小提琴,音準和其他失誤難免,不可能存在100%的準確,而寧峰在學琴和演奏上,潛意識裡給自己的要求就是演奏必須零失誤,至於演奏時能實現多大的精度是一回事,但是他是這樣要求自己的。寧峰以CD裡剪輯後的精確演奏作為現場演奏的標準,他一直這麼做,只是沒說而已。寧峰聽唱片,從唱片上學東西,不是沒有頭腦地模仿,而是通過模仿來分析、思考和學習,最後他學得超過了他學習對象的演奏水平(大部分情況如此)。學到什麼一個規格算好,他的標準極高,也清楚,做到了就演奏,不自我吹噓,不參與評論,只做只聽,不說,不參與他人爭論。我說的這些都是我目睹的事實,絲毫不是我杜撰和想像出來自嗨的。
(4)寧峰很謙虛,一種為人處事上的謙虛,而內心不服輸,並且是很爭強好勝,只是他爭強好勝是以無聲的行動出手。
這一切,都是這些年我在遠離他的地方仔細觀察到的,我這裡有列舉不完的真實例子,只是為了不給寧峰和他人製造矛盾和是非,不具體說出來。2004年,寧峰還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讀書時,我協助他在天藝唱片公司錄製出版了一張專輯,那時寧峰已經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對於這張專輯的製作,寧峰實際上是不滿意的,但是出於感謝我的支持,他在很多方面無奈地妥協了,他沒說,我心裡卻很清楚。即便如此,他錄製的這張專輯在今天聽來也是演奏水平很高的精彩錄音,依舊在暢銷。錄音完成後,隨即在廣州星海音樂廳舉辦了一場獨奏音樂會,音樂會非常成功,聽眾歡呼聲一片,很多小提琴師生前來聆聽,併到臺後熱情祝賀,由衷讚賞和肯定了寧峰的演奏。
音樂會後,星海音樂廳官網上的聽眾聊天BBS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好事者用小提琴家李傳韻來與寧峰比高低,引起我與對方一場激烈的爭吵,最後寧峰出來禮貌地說了一番話,平息了雙方的爭吵。寧峰尊重所有同行,從未在我面前八卦過任何同行小提琴家,他只說自己想做什麼,不去評價別人做什麼。至於寧峰如何看自己與李傳韻的演奏,我從未聽他說過,他歷來都不與我談論他與別人演奏比較的話題,我提及他就不應和。在我看來,李傳韻和寧峰都是極其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完全兩種不同的風格,無可比性。他倆後來認識了,也彼此欣賞和相互稱讚,關係也很好,沒有受好事者是非話語影響他們的關係,我後來也成了傳韻的知己和密友。他倆真的都是很善良和單純的音樂家!
寧峰是語言的矮子,行動的巨人。這一點我看在眼裡,佩服在心裡。在星海音樂廳音樂會之前幾年,有人說蒂尼庫的《連頓弓霍拉舞曲》在中國只有XX小提琴演奏家能夠演奏下連頓弓,並與海菲茨一比高低,寧峰很快把這首曲子練了下來,並且他的下連頓弓遠遠超越了這位中國小提琴演奏家,事實上也超越了海菲茨的演奏,誰不信,可以去比較。海菲茨和那位中國小提琴演奏家演奏這首曲子時用的下連頓弓,發音顆粒性、結實度、乾淨程度、均勻程度和音準,特別是速度等方面都不如寧峰演奏得精確和精緻,速度比寧峰慢很多,更絕的是,寧峰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從弓根開始下連頓弓的演奏者,弓根開始連頓弓,這幾乎是不可能演奏好的演奏。我並非是要用這個比較去抬高寧峰,說他的演奏全面超越海菲茨,我只是就這首曲子中的連頓弓演奏進行比較,說明寧峰的學習精神,事實證明寧峰的下連頓弓超過了海菲茨的演奏,這個,內行自己可以去比較。
在這之後,只要是寧峰看到某演奏家在某方面技術有所長,他就去學習和挑戰,永遠把別人的長處作為學習的目標和檢驗自己演奏的新標準,他挑戰的目的就是別人做得到,自己也應該做得到,最好能超越別人,做得更好。事實上,他就是超越了別人,做得更好了。
具體例子太多,我們就用帕格尼尼《第五隨想曲》與任何名家的演奏相比即可心服口服。幾年下來,寧峰依依攻破了一個個自我設定的挑戰,贏得同行演奏家對他精湛演奏的認可和由衷讚嘆,以至於與他在生活和藝術上有分歧的人也不得不認可他在演奏技術上突飛猛進的自我完善和音樂藝術上不斷的變化與升華。
寧峰演奏蒂尼庫《連頓弓霍拉舞曲》
鋼琴演奏:施佳佳
請注意寧峰演奏下連頓弓時開始的弓段
寧峰以下在音樂會現場返場加演的這首帕格尼尼《第五隨想曲》,無論是演奏技術的精湛程度還是音樂上的生動表現,已經是舉世無雙。他演奏時使用了帕格尼尼本人演奏所使用的變態原始弓法,這是很少有演奏家使用的弓法。這首曲子首先難在第一段快速琶音樂句上下翻飛時左手按音的發音準確性,其次是在演奏這段音樂時右手運弓的穩定性(起弓和收弓的穩和乾淨),發音必須清楚乾淨,整個演奏猶如芭蕾舞演員或體操運動員的高難快速動作,動作輕巧清楚,起落穩如磐石。
原始弓法是指第二段16分音符的快速跑動樂句,每小節4組16分音符的音群,前兩組是三連跳加一斷跳,後兩組是四連跳,以極快的無窮動演奏。這一段,如果使用帕格尼尼的原始弓法演奏,很少有可以做到不拉混淆的,所以大部分演奏家選擇用分弓跳弓演奏或四個音一組的連跳,這樣就沒什麼難度了,即便有演奏家使用原始弓法,也把速度放慢演奏,而速度一慢,音樂的靈動感就消失了,如大舌頭人繞口令似的,很難聽。寧峰的演奏,每個音,發音如此準確,如此乾淨,原始弓法清清楚楚,速度還快過很多使用分弓演奏的演奏家,並且比分弓演奏還清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騰訊視頻或優酷視頻上將裡奇、阿卡多、馬科夫、明茨和卡瓦科斯等名家演奏這首曲子與寧峰的演奏進行比較。
2004年寧峰在廣州中唱大錄音棚(水蔭路)錄製完《炫技燃情》後,在星海音樂廳舉辦獨奏音樂會前與我的合影留念。
寧峰獲得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金獎後,在Channel Classics唱片公司錄製了三張挑戰小提琴演奏技術極限的作品,就我所知,他錄製完了小提琴曲庫中所有最難演奏的炫技作品(有一些可能還是第一次錄音),每首都演奏得技術如此精湛,音樂如此自然。到了這一步,寧峰依舊是從前的寧峰,對自己不吹噓,對別人不評價,只聽只做,不迴避來自任何方向的新挑戰。
寧峰在Channel Classics唱片公司最近錄製的全套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帕蒂塔組曲不久就上市了,還有幾周前錄製的埃爾加的小提琴協奏曲、Finzi的小提琴協奏曲及帕格尼尼小提琴協奏曲等。寧峰自己心目中的事業目標和生活目標,終點在哪裡,我不知道,我們多年沒有聯繫了。我不知道他的目標是什麼,我只看到了他學習和努力的過程,演奏藝術變化和成長的過程和接連取得的一個個成果,就如我們看虔誠的藏族佛教信眾向著心中的聖地磕長頭,不知道他們的終點在哪裡,只知道他們的虔誠和他們抵達心目中的聖地後的喜悅。寧峰的奮鬥一生就如磕長頭的藏族佛教信眾信仰的一生。
Channel Classics錄製出版的專輯
《全帕格尼尼最難的小提琴作品專輯》
1.羅西尼/帕格尼尼《不再獨自坐爐邊悲傷》(Non Piu Mesta)
2.帕格尼尼《第24隨想曲》
3.帕格尼尼《變奏曲「上帝保佑國王」》
4.帕格尼尼《如歌》
5.帕謝艾洛/帕格尼尼《心如止水》(Nel Cor Piu Non Mi Sento)
6.帕格尼尼《女妖舞曲》(Le Streghe)
7.帕格尼尼《鍾》
8.帕格尼尼《心情悸動》(I Palpiti)
《中外作曲家小提琴二重奏作品專輯》
1 巴託克《44首小提琴二重奏》(選曲)
2 亨德米特《雙小提琴變奏曲》
3 胡小鷗《樹欲靜而風不止》
4 德陽·拉季奇《伊斯特裡安舞曲》
5 普羅科菲耶夫《C大調雙小提琴奏鳴曲》
6 王笑晗《村趣》
7 楊寶智《三首卡農幽默曲》
8 楊寶智《翻身道情》
《無伴奏小提琴專輯》(1)
1 米爾斯坦《變奏曲「帕格尼尼偶記》
2 塔雷加/裡奇《阿拉布拉漢宮的回憶》
3 貝裡奧《序列8》
4 帕格尼尼《一把小提琴的二重奏》
5 施尼特凱《向帕格尼尼致敬》
6 舒伯特/恩斯特《輝煌的隨想曲「魔王」》
7 克萊斯勒《宣敘調與諧謔曲》
8 恩斯特《第六號練習曲:夏日玫瑰主題變奏曲》
《無伴奏小提琴專輯》(2)
1 普羅科菲耶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15)
2 亨德米特《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作品31之1)
3 亨德米特《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作品31之2)
4 巴託克《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作品Sz117)
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協奏: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
指揮:楊洋
沙拉薩帝《流浪者之歌》,拉羅《西班牙交響曲》,沙拉薩帝《安達魯西亞浪漫曲》,拉威爾《茨岡》,瓦克斯曼《卡門幻想曲》
協奏:Orchesta Sinfonica del Principado de Asturias
指揮:Rossen Milanov
弗蘭茨·舒伯特《d小調弦樂四重奏「死神與少女」》
安東寧·德沃夏克《F大調弦樂四重奏「美國人」》
演奏:龍四重奏(小提琴:寧峰/王小毛,中提琴:鄭聞曉,大提琴:秦立巍)
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帕蒂塔》(全套)
愛德華·埃爾加《小提琴協奏曲》傑拉爾德·芬齊《小提琴協奏曲》
協奏:利物浦愛樂樂團/指揮:Carlos M. Prieto
在我的記憶和觀察中,寧峰從小就建立了自己獨立的小提琴演奏和音樂藝術審美,但又沒有一成不變,而是隨著自己的成長,隨著自己學習的進步、隨著自己各方面視野和認識的提高在不斷變化與升華。對於別人對他音樂審美上的各種說法(也包括我對他音樂審美上的不同看法),寧峰從來不正面回應。與他音樂審美相悖的,他不去爭辯,他認為有道理的,會默默去思考、探索和學習,並從他的演奏中不斷反應出來,但是音樂是什麼,音樂如何表現,小提琴如何演奏,他絕對是堅定自己的認識和審美。
我曾極其偏激地欣賞寧峰帕格尼尼獲獎前的演奏,那種生龍活虎的演奏,那種自然和隨性的威猛音樂表現,在後來的多年裡,寧峰開始往內心收,我不是很習慣,覺得他從前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東西沒有了。寧峰與我沒有在這方面有任何直面的交流,我也從來不去問他,我開始關注其他我更欣賞的那些「野性」演奏風格小提琴家們的演奏。按理說,以我與寧峰從前的友誼和交往,我應該是他最忠實的粉絲和支持者,我應該經常撰文介紹他和推廣他的演奏。但是,他與我都不會在做人做事和對藝術的審美方面向對方有任何妥協,這也許是我倆的相似之處。
今天這篇文章是我認識寧峰以來第一篇認真寫的關於他的文章,並且還根本算不上是宣傳他的文章,而是我自己在自言自語談我對寧峰的重新認識。
2008年之後,我與寧峰幾乎就沒有聯繫和交往了。我從之前的近距離了解寧峰變成了遠距離聆聽和觀察。這些年來,他在生活和藝術上的事,我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知道一點也是從別人和網上了解到的。沒有聯繫,不等於我不關注寧峰,反而讓我可以站在一個更中立的角度,既主觀又客觀地觀察和聆聽他的演奏。我認真一遍又一遍聽完了他所出版的每張唱片,聽完了我在youtube和國內網上所能找到的他的演奏視頻,也去聽了他在國內不少音樂會,很多時候他並不知道我去聽他的音樂會,聽完了我就走,也沒去後臺。我一直在默默地觀察著寧峰突飛猛進的變化,尤其是近來三年的變化,驚人!
寧峰今天的演奏與20年前比,與10年前比,已經不能同日而語。演奏技術,在我聽來已經是登峰造極,真的是當今無人可及(如果全面性地比較而不是只比某一個技術)。這話放出也許會招來很多人的質疑,但是,比較後,就知道高低與優劣的區別在哪裡,演奏技術比較是可以識別和量化的。音樂上的處理,這的確無法比出一個高低和優劣,只能比音樂審美的底線,無法比藝術標準及藝術標準的上限在哪裡。技術不是藝術,但是沒有技術,如何來談表現音樂藝術?在演奏藝術上,技術和音樂是有機的整體,不能分割的。寧峰今天的學習和演奏,是在音樂中去學演奏技術,是為樂表現音樂去使用用技術,不是在演奏層面上孤立地去玩技術。
小提琴演奏所涉及的技術非常多樣和複雜,在某單方面技術的好是無法讓整體演奏好的,就好比要一臺電腦運行速度快,必須是整體核心元器件運行速度同步快才能達到整個電腦運行速度快,是一個道理。
先說寧峰的音準。學音樂是從耳朵開始學的,耳朵不靈,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演奏家和音樂家。音樂是時間和聲音組合的藝術,全憑耳朵去識別,去探測後輸入給大腦。耳朵是捕捉音樂的雷達。一個音樂家的音樂感悟力高或低,首先就取決於耳朵聽音的精確度(音準、時值、音色、強弱等等),耳朵識別的音準和音色是什麼樣的,大腦裡記憶和輸出到嘴裡和手上的就是什麼樣的。音樂是耳到,心動,手到的藝術。
寧峰從小就懂得聆聽,並在一路學習過程中打造了一雙無敵的耳朵。很多學西方音樂的人,音準聽力精度是建立在12平均律基礎上的音準精度,而小提琴上的音準是可以再精確的,可以演奏1/4甚至1/6的微分音,再說,樂理上的音準與音樂上的音準是有微妙出入的。
在小提琴演奏上,孤立的一個音不存在準或不準,只有在音樂表達中前後音的音樂關聯中才有相對準和不準(更精細的音準而言),而這一切,首先取決於心裡對音準的認識和耳朵的識別能力,然後再由耳朵把聽到的音送到大腦裡去指揮手指演奏或嘴巴唱出。
鋼琴上相鄰的兩個音是12平均律律制下的半音關係,而在小提琴上可以把這半音再按微分半音細化下去(1/4音quarter tone只是微分音的一種,理論和演奏上都可以在細化)。用12平均律的音準來要求小提琴上的音準,很多時候在音樂運動中就是不準的,而如果用1/4、1/6甚至1/8的音準精度來確定12平均律下的每個半音音準,那就可以非常準,或者說有一個更精準的參照。這好比用1000倍的放大鏡來看500倍放大鏡能看到的東西可以看得更清楚,就這個道理。
寧峰擁有一雙無敵的耳朵,對音準、音色、時值、力度的細微識別超強,我感覺他是以聽微分音音準的耳朵來矯正自己演奏12平均律下音準的音樂。音準的精確度越高,產生的自然泛音就越多,聲音的振動就越充分,聲音的穿透力就越強。寧峰的發音細如蠶絲,硬如鑽石,美如百靈鳥的婉轉的鳴叫,這與他左手按弦的音準精確度和右手運弓的精穩度有直接的關係。
寧峰的右手也是控制自如和精穩的,他的極慢運弓沒有虛音或沙啞音,無論什麼力度演奏,聲音都是結實和圓潤的,弱音有骨,強音有肉,再快的演奏,每個音的質量不比慢奏的音質差,都那麼精準和完美,要顆粒有顆粒,要有如歌的流淌有如歌的流淌,每個音的時值都抵滿,每個樂句都撐到底,而句子與句子的連接又是無縫的,猶如流淌在鵝卵石上的流水,音斷樂不斷,句段而氣不斷,讓其整個演奏遠可聽演奏的氣勢和音樂氣場,近可聽微妙的精準細節。寧峰在小提琴演奏藝術上的精湛程度得益於他無敵的耳朵這個音樂雷達,其次是反應神速的CPU音樂大腦,最後才是訓練精確如瑞士鐘錶運行的雙手。
寧峰的小提琴演奏藝術究竟好在哪裡呢?簡言之,那就是好在練就了一雙聽1/8微分音音準的耳朵來聽別12平均律,用最微小的拍子來計算最大拍子的精確度,而這一切已經從多年的理性學習轉化成了自然的精確感性,其次就是在演奏技術的精確和精緻要求上,從意識要求上超越了所有演奏家,然後自己努力盡力靠近心中的要求。音樂詮釋上,耳聽八方,謙虛和認真學習,演奏出的音樂只源於自己的心和自己的理解。這種學習能開放,表達能自信的能力是成就寧峰今日藝術成就最重要的東西。
寧峰2017年2月與英國利物浦愛樂樂團合作演奏英國作曲家愛德華·埃爾加《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片段(此視頻下載自寧峰所屬音樂家經紀公司Intermusica分享在youtube上的上傳視頻)。
請留意寧峰演奏慢弓時的發音質量。寧峰的慢弓猶如一根垂直流淌的油柱那麼柔滑而有平穩,這應該是小提琴慢弓的最高境界了。
一個音樂家的藝術審美與其成長環境、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人格和性格等諸多個人因素有密切的關係。一個藝術家的藝術就是其思想和生活的呈現。寧峰在音樂審美上可貴的是始終堅守自己內心的感受,心裡感受的是什麼,演奏出來就是什麼,非常真實和自然。音樂藝術也是感性和理性高度結合的藝術,寧峰的小提琴演奏藝術已經達到了感性和理性近乎完美的平衡。即便是到了今天這極高的藝術境界,他的演奏和音樂表達方式還在變,只是越變越精細和微妙。寧峰今天的演奏,也可以說要什麼有什麼,與他人喜歡不喜歡無關。我更好奇的是,如今37歲的他,還有很長的演奏藝術生命,下一步他的藝術發展空間在哪裡?從前超越別人,那是看得到別人的優勢,如今他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時候,只能去挑戰自己想像中的演奏完美和想像中不一樣的音樂詮釋,剩下孤零零的自己挑戰自己,也許他的名字寧峰命中注定就是要讓他寧可自己登峰造極,也不與他人比高低。
當一個藝術家真正進入自己挑戰自己的境界時,也許就是朝著演奏大師的方向去攀登了。明天的寧峰將是怎樣的一個寧峰?我繼續如從前一樣,遠聽遠看,拭目以待。
寧峰從來不在朋友圈和任何場所分享他的演出信息。我這裡公布一下他近期在中國的演出,這還是我昨天到他的經紀公司網站(http://intermusica.co.uk/artist/Ning-Feng/reviews)上找他的照片時才看到的。
深圳音樂廳
深圳交響樂團/指揮:譚盾
曲目:譚盾《雙小提琴協奏曲》
2017年7月15日19:30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上海愛樂樂團/指揮:湯沐海
曲目:卡巴列夫斯基《C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48號)
柴可夫斯基《6首小品》
2017年7月19日19:30
南京保利大劇院
寧峰小提琴獨奏音樂會
曲目:莫扎特《G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貝多芬《F大調第五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春天」》,柴可夫斯基《憂鬱的小夜曲》,柴可夫斯基《圓舞曲諧謔曲》,克萊斯勒《愛的歡樂》《愛的憂傷》,陳剛《苗嶺的早晨》,古曲《漁舟唱晚》,巴託克《羅馬尼亞民間舞曲》,沙拉薩帝《流浪者之歌》
廈門加彭劇院
寧峰小提琴獨奏音樂會
曲目:與南京保利大劇院演出曲目相同
2017年7月24日19:00瀋陽保利大劇院
寧峰小提琴獨奏音樂會
曲目:與南京保利大劇院演出曲目相同
2017年7月29日19:30北京中國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指揮:李心草
曲目:蕭士塔高維奇《a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作品99號)
寧峰在Channel Classics之外的其他CD出品
01 巴契尼 小精靈 02 弗比契 音詩 03 迪尼庫/海費茨 霍拉舞曲 04 彭斯/海費茨 我的小星星
05 拉威爾 茨岡 06 柴科夫斯基 沉思 07 恩斯特 變奏曲「夏天最後一朵玫瑰」08 秦詠誠 滿懷深情望北京 09 奴爾買買提/劉自力/林恩蓓 偉大的北京10 阿克儉 千年的鐵樹開了花 11 比才/瓦克斯曼 「卡門」幻想曲
鋼琴演奏:黃萌萌
01 古曲 黎國荃改編:漁舟唱晚 02 茅沅:新春樂 03 陳鋼編曲:苗嶺的草晨 04 楊善樂:夏夜 05 陳鋼編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 06 李自立:豐收漁歌 07 沙漢昆:牧歌 08 馬耀先、李中漢:新疆之春 09 馬思聰:思鄉曲 10 秦詠誠:海濱音詩
鋼琴演奏:姚嵐
1-3科達伊《小提琴與大提琴二重奏》4-11格裡埃爾《八首小提琴與大提琴二重奏小品》12-15拉威爾《小提琴與大提琴二重奏鳴曲》16 亨德爾/哈爾沃森《g小調帕薩卡裡亞》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寧峰)
協奏:德國巴登巴登愛樂樂團/指揮:帕維爾·巴勒夫
陳鋼/何佔豪《梁山伯與祝英臺》
郭文景的《社戲》
譚盾《永別》
小提琴:寧峰
協奏:杭州愛樂樂團/指揮:楊洋
錄音:Jared Sacks (以DSD錄音方式拾音)
欲了解更多關於小提琴演奏家寧峰的演出信息及其它信息,請訪問他的個人官方網站
http://www.ningfengviolin.com/或他所在經紀公司網站:http://www.intermusica.co.uk/artist/ning-feng
查閱購買寧峰的唱片信息,
點擊本文左下方「閱讀原文」即可。
蘇立華聊音樂公眾訂閱號
享樂人生
推薦優音樂作品 推薦優秀音樂家 推薦精彩演奏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聯繫電子郵件:samsustrategies@gmail.com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詢和購買寧峰的專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