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部「慰安婦」紀錄片將重新整理修復

2021-01-1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臺北12月10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拍攝於1998年的臺灣首部「慰安婦」紀錄片《阿媽的秘密》原始膠片10日由臺北婦女救援基金會捐贈給公共機構臺灣電影中心,尋求更專業的存儲、修復和進一步推廣。

《阿媽的秘密》由長期從事「慰安婦」受害人救助的臺北婦女救援基金會出資拍攝,記錄了13位婦女在二戰期間迫為日軍「慰安婦」的真實經歷,是臺灣「慰安婦」受害者首次公開自己的真實影像。

基金會董事長葉德蘭在捐贈儀式上表示,「慰安婦」不只是歷史事件,更是戰爭侵害女性人權和尊嚴的重要議題。這部紀錄片是活生生的歷史見證,希望通過捐贈給專業電影機構獲得更專業完善的保存,讓更多人了解「慰安婦」的歷史,記住這段歷史,不讓這樣的歷史重演。

紀錄片導演楊家雲在捐贈儀式上回顧了當年拍攝紀錄片的感人細節。她說:「紀錄片中受訪的13位阿嬤,大部分已經離世。這部紀錄片成為她們留下的珍貴影像資料,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看到。直到現在我們依然沒有為阿嬤們爭取到她們應得的公義,我們應該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臺灣電影中心介紹,將對紀錄片原始膠片進行初步清理,根據膠片的保存狀況,進行高清掃描或數位化修復。成為數字資料之後,這部珍貴的紀錄片將有更多機會在更多樣的媒體平臺上公開放映。

據統計,二戰中有2000多位臺灣婦女被強迫淪為「慰安婦」,其中臺北婦女救援基金會確認過的有59位。2016年,以「慰安婦」為主題的「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成立,迄今已就「慰安婦」議題展開多項活動。

相關焦點

  • 臺灣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導演:只要有一個日本人看到,便能知道那些被掩蓋的暴力與傷痛
    (圖/蘆葦之歌臉書)「慰安婦」是臺灣歷史不可磨滅的印記。是二戰時期國家強制力下的犧牲品,見證日本亟欲擴張的野心;是女性被作為性客體,在性別議題上至今未解的難題。我們遠遠讀著的歷史字句,卻是走過那段歷史的慰安婦阿嬤們要各自面對的人生處境。
  • 國內首部「慰安婦」電影,恐成絕唱!
    「慰安婦」是日本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強徵的隨軍性奴隸。而在抗日戰爭期間,「慰安婦」的強徵範圍,擴大到中國、韓國甚至越南等被侵略國家的婦女。今天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國內首部聚焦「慰安婦」群體的紀錄片《二十二》正在熱映!
  • 臺灣首建「慰安婦」博物館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自1992年開始受理「慰安婦」登記確認的58位阿嬤,如今只剩3人。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3月8日當天出席了「慰安婦」博物館的揭牌儀式。他在現場表示,保存歷史不是為了報復,而是要讓大家知道真相,不要忘記戰爭的教訓。 臺籍「慰安婦」始終盼望日方道歉。
  • 臺灣為「慰安婦」安家 望日本旅客看見歷史
    臺灣為「慰安婦」安家 望日本旅客看見歷史 2016-03-12 09:15:3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有生之年恐難見賠償  臺灣目前有3位已知還健在的「慰安婦」阿嬤,今年已92歲高齡的「蓮花阿嬤」陳蓮花作為代表之一,由工作人員攙扶來到揭牌現場。「蓮花阿嬤」性格開朗,近年來曾參與聚焦臺籍「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的拍攝,並實現了錄製唱片的夢想。  「蓮花阿嬤」受訪稱自己很開心博物館能揭牌,感謝各界的關心支持。
  • 那位拍攝「慰安婦」紀錄片的人,心涼了!
    電影拍成了,創造了很多記錄,中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紀錄片」,1.7億的票房也創下中國紀錄片票房之最。片尾長長的感謝名單上,密密麻麻三萬多人,他們聚合起了這個社會的溫度。如果認為自己的母親為「慰安婦」引起關注做出貢獻,他們應該尋求補償的對象,應該是政府組織,最準確的應該是不放棄對日索賠。而不是為難一位導演。在韓國,也有「慰安婦」題材的電影,《鬼鄉》也曾因講述兩個朝鮮少女被抓成為受害者,在韓國引起轟動。但是,卻沒人站出來說,導演,你應該給我錢,因為我的母親是受害者。
  • 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將閉館
    中新社臺北10月17日電 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因不堪高額租金及龐大人事成本,將於11月10日關閉。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發起募資活動,盼為紀念館搬遷新址。
  • 慰安婦問題沒著落,臺灣「反課綱」學生高興了嗎?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2月29日訊 日韓兩國28日就慰安婦議題達成協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重新表達道歉與反省之意,日方將賠償10億日元,供韓國政府設立支持慰安婦受害人援助基金。至於二戰期間同樣也發生慰安婦悲劇的臺灣地區,日本政府並無表示。對此,臺灣政論節目的嘉賓指出,日本區別對待臺灣地區的慰安婦問題,島內那些「反課綱」的學生高興了嗎?
  • 《二十二》熱映 港臺這些「慰安婦」主題電影也值得看
    近日,一部名為《二十二》的紀錄片正在熱映,影片真實記錄了中國「慰安婦」倖存者目前的生存狀態,引起社會極大反響。除了《二十二》,在臺灣和香港地區也有一些以關注「慰安婦」為主題的電影和紀錄片,值得觀看。蘆葦之歌(2015年)
  • 臺灣拍了部關於慰安婦的電視劇 看得人目瞪口呆
    【文/觀察者網 徐喆】為了證明慰安婦是自願的,臺灣拍攝了一部電視劇。 2015年七八月間,臺灣爆發「反課綱」學生佔領「教育部」事件,而當時被視為課綱爭議之一的,正是慰安婦問題。微調後的課綱認為,應強調慰安婦是「被強迫」,於是遭到一部分「反課綱」學生及老師的質疑和攻擊。
  • 慰安婦題材《黎明之眼》將拍 呂小龍揭歷史悲劇
    隨著中國第一位敢於站出來揭露日本軍國主義者罪行的「慰安婦」萬愛花的逝世,而少數日本政客至今仍然迴避和歪曲歷史真相,並發表不當言論,日本軍國主義仍然陰魂不散,因此再度聚焦慰安婦題材就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 「紀錄片守護者」計劃啟動,修復新中國首部彩色紀錄片
    最值得一提的是,好看視頻還攜手中國電影資料館,共同啟動了「紀錄片守護者」計劃,修復新中國第一部彩色紀錄片《解放了的中國》。會上,百度·好看視頻總經理曹曉冬認為,除了泛娛樂內容外,短視頻同樣也可以承載更多優質內容及文化傳承,將優秀的紀錄片內容通過年輕用戶更容易接受的短視頻形式傳遞出去。
  • 十部紀錄片了解臺灣
    《看見臺灣》算是臺灣紀錄片的奇蹟,不僅有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頭銜的加持,最後票房還超過兩億,而且還跟表演藝術團體合作在小巨蛋放映,算是臺灣紀錄片史上空前絕後的叫好又叫作的影片。《蘆葦之歌》是討論臺灣慰安婦的紀錄片。拍攝一群見證過那段殘酷歷史,卻沒有還她們一個公道的阿嬤們,如何靠著在國際上出庭、證言,祈求能為自己討回一點公道的故事,也展現了她們身上背負著的社會對她們的汙名和異樣眼光。
  • 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將於今年11月暫時關閉:募款不足
    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將於今年11月暫時關閉:募款不足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07-27 14:16 來源
  • 《二十二》|一部講述慰安婦故事的紀錄片 了解老人的過程,有我們直面歷史的態度
    8月14號,世界慰安婦紀念日,國內首個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的電影上映,名字叫做《二十二》。
  • 為證明慰安婦是「自願」的,臺灣竟拍過這部電視劇
    ► 文 觀察者網 徐喆為了證明慰安婦是自願的,臺灣竟然拍攝過一部電視劇
  • 港臺這些「慰安婦」主題電影值得看
    ,影片真實記錄了中國「慰安婦」倖存者目前的生存狀態,引起社會極大反響。除了《二十二》,在臺灣和香港地區也有一些以關注「慰安婦」為主題的電影和紀錄片,值得觀看。  蘆葦之歌(2015年)   紀錄片《蘆葦之歌》是2015年國際慰安婦紀念日在臺灣上映的,由臺灣婦援會出資,臺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吳秀菁歷時三年拍攝完成。  片中共記錄6位阿嬤療傷過程,個個血淚斑斑。片中也記錄了婦援會為阿嬤圓夢過程。
  • 紀錄片《二十二》:22位還健在的中國慰安婦的故事 穀雨推薦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與此同時,一個關於支持慰安婦紀錄片《二十二》公映(2017年8月14日)的眾籌項目也正在騰訊公益上展開。這部電影是由青年導演郭柯拍攝,講述了2014年尚在世的22個中國慰安婦的生活。本文轉載自騰訊娛樂。
  • 韓國人「裝臺灣人」朝慰安婦像吐口水,臺灣什麼反應?
    「可恥行徑」↓此事經臺媒報導後,有島內網友亦憤怒表示,真的好可恥↓除了憤怒情緒,還有臺灣網友表示,反過來想一下,韓國人是不是認為臺灣和日本在對待慰安婦問題上立場一致,狼狽為奸一丘之貉呢?↓有網友嘲諷道:臺灣綠營說慰安婦是「自願」的,讓全世界看到了↓有網友表示,韓國對這種行為無法忍受,將4人送辦,反觀臺灣↓有人怒稱,在臺灣踢慰安婦銅像居然沒事,砍八田與一銅像的頭卻立馬被逮捕↓有網友直言,看來連韓國人都知道臺灣當局不重視慰安婦問題
  • 23個月後,「慰安婦」的傷疤又被揭開了
    歷史再被重提,竟是因為一場鬧劇——#慰安婦子女向《二十二》導演郭柯討錢#紀錄片《二十二》在山西拍攝時,導演郭柯曾做出過口頭承諾:「如有盈利,將捐獻給受害者或其家屬。」影片上映後,票房高達1.7億。這鬧劇實在悲哀——01提到「慰安婦」系列紀錄片。郭柯說,他拍攝初期,不是為了什麼社會責任感。而是情感的轉移。他曾在微博上看到了一篇關於「慰安婦」的文章,題目是《一個慰安婦和她的日本兒子》。
  • 今天是慰安婦紀念日,借電影《二十二》走進這段歷史
    配樂也僅僅在片尾迴蕩,旨在記錄最真實最客觀的慰安婦現狀。《二十二》影照圖中是毛銀梅老人家,她已步入耄耋之年,她是一位勇敢而心志堅強的老奶奶,紀錄片中她雖然仍保留著難以言喻的可怕回憶,但依然清晰地和紀錄片工作人員說起了她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