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熱映 港臺這些「慰安婦」主題電影也值得看

2021-01-09 環球網

近日,一部名為《二十二》的紀錄片正在熱映,影片真實記錄了中國「慰安婦」倖存者目前的生存狀態,引起社會極大反響。除了《二十二》,在臺灣和香港地區也有一些以關注「慰安婦」為主題的電影和紀錄片,值得觀看。

蘆葦之歌(2015年)

紀錄片《蘆葦之歌》是2015年國際慰安婦紀念日在臺灣上映的,由臺灣婦援會出資,臺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吳秀菁歷時三年拍攝完成。

片中共記錄6位阿嬤療傷過程,個個血淚斑斑。片中也記錄了婦援會為阿嬤圓夢過程。秀妹阿嬤化身空姐;滿妹阿嬤當起交通警察;蓮花阿嬤進錄音室錄唱片。身為「馬迷」的小桃阿嬤,為馬英九織圍巾,親手送給偶像。

據臺媒報導,二戰期間受害的臺籍慰安婦有2000多人。《蘆葦之歌》開拍時,6位慰安婦主人公平均已87歲,而如今只有2人在世。「如果不知道過去,你不會有未來」,導演吳秀菁說希望通過這部「與時間賽跑」的影片提醒臺灣的年輕人勿忘歷史。

吳秀菁認為,《蘆葦之歌》是一首饒恕的歌,「讓慰安婦議題不只是控訴,而是將更多重點放在和解,包括跟自己和解,跟傷害自己的人和解」。

阿嬤的秘密(1998年)

《阿嬤的秘密》訪問了13位當初受騙前往南洋從事慰安婦工作的阿嬤,她們敘述了那段慘無人道的生活,仿佛置身人間煉獄,至今仍心有餘悸。戰後她們回到自己家鄉,無奈多半已無法生育,其中受創最大的莫過於心靈的傷痕,「慰安」這個夢魘讓她們一生都難以平復,連自己最親近的家人,都令她們難以啟齒。

該片於1998年完成,當時日本政府對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強逼華人做為日本軍方「性慰勞工具」的卑劣行為一概不予承認。導演楊家雲藉由影像真實呈現這群白髮蒼蒼的阿嬤們,如何在這樣的傷痛陰影下,度過50年的慘痛歷程。

地獄究竟有幾層(1995年)

《地獄究竟有幾層》是由呂小龍執導,廣西電影製片廠和香港佳藝製作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戰爭片,於1995年上映。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陸軍名記者秋山和美在慰安所受盡非人折磨,歷經萬難,堅持寫下記錄慰安婦命運的文字《地獄究竟有幾層》的故事。

《黎明之眼》(2014年)

《黎明之眼》是2014年9月18日推出的一部以慰安婦為題材的電影。該片由呂小龍執導,鄭佩佩、原子鏸、曾江等主演。當年,電影發布定檔海報及預告片,視頻點擊量迅速突破2.2萬次。

21世紀初,日本律師淺野尚受腦科醫生女友張敏委託,將年邁的劉和美即秋山和美接到南京,準備把她在慰安所的慘痛經歷公諸於世,向世人揭露那段不為人知的歷史。但劉和美腦部有殘留金屬彈片,只能採用催眠幹預來治療她的失憶。在催眠狀態中,劉和美漸漸回憶起自己作為日本隨軍記者,潛入慰安所寫下慰安婦的真實報導而被追殺,在逃難的過程中,與丈夫女兒走失並再次被送進慰安所的痛苦經歷。影片最後,經過催眠的劉和美的憶述,張敏發現劉和美有可能是自己的外婆,最終一家人得以團聚。

該片有意省略了許多過於殘酷鏡頭,穿插大量紀錄片和資料畫面。有網友評價該片「只負責展現,並沒有代替歷史審判。」電影有意呈現了受害者是否要公開身份時的搖擺與掙扎。揭露傷疤還是保持沉默,這幾乎是每個親歷者都要面對的一道難題。(編輯:趙鳳豔 根據新京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百度百科資料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港臺這些「慰安婦」主題電影值得看
    港臺這些「慰安婦」主題電影值得看 2017-08-24 11:23:19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 除了《二十二》,這些「慰安婦」電影你也應該知道
    因為在電影開拍之時(2014年),中國內地只剩22位「慰安婦」倖存者。 去年2月,韓國「慰安婦」題材電影《鬼鄉》上映。 除了《鬼鄉》,韓國還拍攝過多部「慰安婦」題材的電影。 其實,中國早年拍過不少「慰安婦」題材的電影,但關注度都不高。
  • 《二十二》導演被討錢:「慰安婦」的名頭,不是斂財的工具
    」家屬向《二十二》導演討錢紀錄片《二十二》上映23個月後,導演郭柯被部分「慰安婦」子女公開討錢。,也不會有今天的電影。這些老人們也值得我們的尊重。這些要錢的人,是並沒有出鏡的「慰安婦」子女。與其說是沒有「慰安婦」就沒有《二十二》這部紀錄片,不如說是沒有《二十二》這部紀錄片,就沒有人能夠深入了解那些「慰安婦」制度下的受害者。
  • 值得你去看!紀錄電影《二十二》:不動聲色的力量
    好久沒更新了~小冥有些犯懶了呢不過今日小冥想給大家推薦一部十分值得去看的紀錄電影——《二十二》說起《二十二》這部電影呢,那就不得不從其導演——郭柯,說起了。2012年,紀錄片導演郭柯偶然讀到一篇名為《世界上唯一公開身份慰安婦:兒子至今未婚》的文章,受到了觸動,並找到文章中的韋紹蘭老人,記錄下她的生活狀態,從而完成了紀錄短片《三十二》,此後,為了及時記錄慰安婦這個群體,他又拍攝了《二十二》,全劇沒有一句解說,卻用一個個鏡頭打動了千萬人,創造了中國國產紀錄片票房的新紀錄。
  • 電影《二十二》上映,這是對「慰安婦」受害老人最後的深情凝視
    從《三十二》到《二十二》:用紀錄片追趕時間黃有良老人最後留在公眾視野裡的影像,是 8 月14 日在國內上映的「慰安婦」倖存者紀錄片《 二十二 》。對於這部紀錄片,《 二十二 》的導演郭柯的定位是:「這不是一部販賣磨難和眼淚的電影,只是希望大家能給這些老人最後一次深情的凝視。」 1931 到 1945 年日軍侵華期間,至少 20 萬中國婦女被迫淪為日軍性奴。這些被日軍稱為「慰安婦」的受害者至今沒有得到一句來自日本政府的道歉,數量卻在不斷減少。
  • 電影《二十二》,你去看了嗎?
    有這樣一部電影,在整個八月電影檔裡,它似乎不夠出眾,沒有任何明星卡司,沒有大手筆的投資,沒有華麗的演出場景,甚至說題材內容也相當灰暗悲愴,可這部電影卻值得每一個中國人走進電影院耐心觀看
  • 《二十二》:這部電影口碑已經超過了戰狼2,值得所有中國人看
    而在這些大片之中,有一部非常低調,排片少得可憐,也幾乎沒有任何宣發的紀錄片,卻打敗了一眾大片,佔據了微博電影想看榜第一的位置。評分9.3分,上座率已經超過了《戰狼2》。它的名字,叫做《二十二》。初看這個名字,你也許想不到它有著多麼深沉的主題。
  • 今天是慰安婦紀念日,借電影《二十二》走進這段歷史
    慰安婦,指的是二戰期間日軍進行性暴力的受害者,日軍的這種奴隸制度暴行使當時大量婦女遭受日軍的蹂躪,摧殘,處於水深火熱的處境中。慰安婦問題是屬於二戰時期歷史的傷痕,我們不應該遺忘,就讓我們借電影《二十二》走進這段歷史。
  • 國內首部「慰安婦」電影,恐成絕唱!
    「慰安婦」是日本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強徵的隨軍性奴隸。而在抗日戰爭期間,「慰安婦」的強徵範圍,擴大到中國、韓國甚至越南等被侵略國家的婦女。今天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國內首部聚焦「慰安婦」群體的紀錄片《二十二》正在熱映!
  • 國內首部慰安婦電影:從三十二到二十二,我們來的太晚,她們走的太快.
    同時也是中國倖存「慰安婦」受害者生活現狀紀錄電影——《二十二》上映的日子。這部低調的電影沒有過多宣傳,直到臨近上映,通過馮小剛、舒淇、何炅等明星自發在微博上的主動呼籲和傳播,才使得它被更多人知道。當時中國內地公開身份的「慰安婦」倖存者只有22人,這也是片名的來源。14年郭柯導演把所有的慰安婦走訪完畢,影片架構都搭建好,投資人就撤資了。投資人認為一下子拍22個主角成本太高,畢竟還沒有一部電影有22個主角。二十二,既是電影的片名,也是一個極為殘酷的數字——1937年至1945年,至少20萬中國女性被強徵為日軍的性奴隸。
  • 紀錄電影《二十二》即將上映 真實展現韓裔「慰安婦」的中國生活
    拍攝於1944年,中國雲南省松山的這段視頻,是73年來首度公諸於世的「慰安婦」影像史料,也是二戰期間日軍隨軍慰安婦制度的鐵證。▲在中國雲南省松山市被俘虜的日軍韓國慰安婦而早於此次韓國「慰安婦」影像史料的發現,在即將於8月14日上映的「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二十二》中,一名生活在中國的韓裔「慰安婦」,卻早已進入大眾的視野,她就是毛銀梅老人。
  • 【熱點】慰安婦電影《二十二》上映!結尾為啥有衢州娜妮的名字?
    國內第一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的記錄電影《二十二》正式上映。影片結尾,出現一個感謝名單,這是製作方為感謝曾經參加過電影發行資金眾籌的愛心人士準備的特別驚喜。慄昕的媽媽李女士告訴記者,2014年2月,她帶女兒到南京遊玩,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時候,無意中了解到,記錄慰安婦的電影《二十二》正在拍攝,由於缺乏發行資金,很有可能無法在影院公映,為此製作方發起了一個眾籌活動,希望得到國人的支持。
  • 一個男人與二十二個「慰安婦」的故事
    小壹給大家找到一部電影,  記錄了中國慰安婦的現狀以及她們那段歲月一般電影上映日都會選擇周五,因為周末正好會迎來票房的高潮。而這部電影選擇在8月14日周一上映,因為這一天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它是《二十二》,中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片。
  • 慰安婦電影《二十二》:面對傷痛不終日怨恨,活著才是最大命題
    我們來的太晚你們走的太快為倖存者悲呼為已逝者默哀8月14號,世界慰安婦紀念日,國內首個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的電影將上映,名字叫做《二十二》。在老人們身上,相比那段珍貴的歷史,活著才是更大的主題。看完電影,你也許會喜歡上這些可愛的老人。畢竟觀眾先喜歡上這些老人,才更願意去了解她們。
  • 「慰安婦」紀錄片《二十二》:你的痛在她們的苦難面前,不值一提
    八年抗戰中華大地飽受戰爭的摧殘,中國有20多萬女性被關進慰安所受盡欺凌侮辱,2014年《二十二》開拍時,中國僅剩下22名慰安婦老人,影片便以此命名。導演的初衷是紀錄慰安婦老人在那段黑暗時期經歷的磨難,但是最後呈現出來的是老人們現在平凡的生活,她們樸實堅韌的生命意志,覆蓋了"苦難"的主題。
  • 一個男人與二十二個「慰安婦」的故事
    電影《二十二》上線銀河電視了。所以今天,我必須要說一說它。《三十二》是2014年上映的一部以「慰安婦」為題材的紀錄片。之所以起名《三十二》是因為當時中國公開身份的「慰安婦」,只剩下了32位。2014年,當郭柯再次探訪這些老人時,發現其中的11人已經去世。中國公開身份的「慰安婦」只剩下了22人,這也是紀錄電影《二十二》名字的由來。
  • 這部韓國慰安婦主題電影,讓女人哭花了妝
    bGnj9d48Ws今年八月份一部《二十二》以平靜又克制的視角講訴了當下中國最後一批慰安婦的生存現狀,這段歷史只需要陳述都足以讓人覺得震撼和深刻。而這個題材,其實韓國電影也多有涉獵,2015年一部《鬼鄉》更是沉痛地賺走了無數眼淚。
  • 首部慰安婦題材電影《二十二》上映, 獲多方力挺!
    今天也是紀錄電影《二十二》公開上映的第二天。作為我國第一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從上映前就引發了極大的關注。 其實早在2012年,導演郭柯就拍攝了一部名為《三十二》的短片,三十二是那一年全國「慰安婦」倖存者的人數,這些老人都年逾古稀。2014年,紀錄電影開拍,兩年間有十位老人辭世,片名因此改為《二十二》,到今天電影上映第二天,片中二十二位老人中的十四位都已經安詳地告別人世,黃有良老人是在電影上映2天前去世的。數字的改變,是無法阻攔的時光流逝,卻時時提醒每一個人不忘歷史。
  • 猶太人看「慰安婦」電影《二十二》 憤怒咆哮:為什麼日本不認錯?!
    因此,他昨天(18日)在北京看完「慰安婦」電影《二十二》之後,感觸很深。他近乎咆哮地問:「為什麼日本不能認錯?!」他呼籲大家:「她們(二戰時遭受迫害的倖存者)不敢說出來,但我們不能忘記」。高佑思說,猶太人並不喜歡聊二戰時的事,但是,看《二十二》的時候,他的腦子裡全是自己家人在二戰時遭受的苦難。
  • 二十二|多多請你看電影
    不管是真實經歷的人,還是看的人,用「度日如年」這四個字概括都十分到位了。    從從前的123位老人,到2014年的22位,到宣傳期的9位,再到昨天,又去世了一位,只剩下八位了。    受害者最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靜默不語。但是語言太苦痛了,撕心裂肺的。電影裡有個老人說,「年輕時愛記一些事情,老了就不想記了」。